經濟法表決程序
A. 經濟法中表決權的概念
表決權是指一個組織的正式成員,在該組織就某一問題作決定時,表示贊成或反對的權利。在中國共產黨內,一切決定均需由有表決權者,按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作出。表決是體現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形式。表決權是黨內基本的民主權利之一。在黨員大會上,正式黨員有表決權,預備黨員和正在留黨察看期間的黨員沒有表決權;在黨的代表大會或代表會議上,正式代表有表決權,候補代表沒有表決權;在黨的各種委員會中,正式委員有表決權,候補委員沒有表決權。
黨內選舉權是指在黨內選舉中,黨員或者黨員代表按照自己的意願,參加選舉黨的委員會委員或者出席上級黨員代表大會代表的權利。根據黨章規定,凡是中共正式黨員,除了受到留黨察看紀律處分的黨員以外,都享有黨內選舉權。
黨內被選舉權是指黨員在黨內選舉中被選為黨的各級委員會委員,或者各級黨員代表大會代表的權利。根據黨章的規定,預備黨員和正在受留黨察看紀律處分的黨員,沒有被選舉權。
B. 中級經濟法里股份有限公司和責任有限公司做決議時,經代表2/3以上表決權股東通過的事項分別都有哪些
以下事項必須經代表2/3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公司合並、分立;公司增加資本、減少專資本;公司解散;公司修改屬章程;變更公司形式。
根據公司法規定
股東會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C. 經濟法中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特別表決權的有關規定是什麼
正確答案應來該是 C.出席大會的源股東共有1800萬股,其中持有1300萬股的股東同意 《公司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 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股東大會對公司合並、分立或者解散公司作出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本案例中,只有「C.出席大會的股東共有1800萬股,其中持有1300萬股的股東同意」符合法律規定。
D. 經濟法重點內容
經濟法重點內容:
1、經濟法概論
(1)法和經濟法的概念
(2)經濟糾紛的專解決途徑
(3)違反屬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2、會計法律制度
(1)會計法律制度概述
(2)會計核算
(3)會計監督
(4)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5)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3、稅收法律制度概述
(1)稅收與稅法概述
(2)稅收制度
4、流轉稅法律制度
(1)增值稅法律制度
(2)消費稅法律制度
(3)營業稅法律制度
(4)關稅法律制度
5、所得稅法律制度
(1)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2)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6、財產、行為和資源稅法律制度
(1)房產稅法律制度
(2)車船稅法律制度
(3)印花稅法律制度
(4)契稅法律制度
(5)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
(7)車輛購置稅法律制度
(8)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9)資源稅法律制度
7、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1)稅收徵收管理概述
(2)稅務管理
(3)稅款徵收
(4)稅務檢查
(5)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8、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1)支付結算概述
(2)銀行結算賬戶
(3)票據結算
(4)銀行卡結算
(5)結算方式
(6)違反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E. 求助經濟法高手~!!急
程序不合法(股東所佔比例不夠法定份額)內容更不合法。這種無效決議關鍵是否回收訴訟時效影響(各地理解不一),如果沒有訴訟時效問題,可以民事訴訟進行確認。
F.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通說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一) 經濟主權和國家對自然資源永久主權原則 (51)
經濟主權和國家對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原則是指每個國家對其全部財富、自然資源和經濟活動享有永久主權,包括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在內,並得自由地行使此項權利。
(二) 公平互利原則 (33)
公平互利原則是指所有國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並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有權充分和有效地參加解決世界經濟、金融和貨幣問題作出國際決定的過程,並公平地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公平互利原則還要求追求實質性的平等,而非僅僅形式上的平等。
(三) 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 (35)
國際合作以謀發展是所有國家的一致目標和共同義務,各國都應對發展中國家的努力給予合作,提供有利的外界條件,給予符合其發展需要和發展目標的積極協助,要嚴格尊重各國的主權平等,不附帶任何有損它們主權的條件。
其他觀點
我國學者均認為,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是獲得國際社會廣大成員的公認,對國際經濟法各個領域均具有普遍意義,並構成國際經濟法基礎的法律原則。我國學者立論的基礎主要是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一系列決議。在列舉基本原則時一般認為包括經濟主權、公平互利、國際合作和發展三項原則,(註:姚梅鎮:《國際經濟法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31-32頁;余勁松主編:《國際經濟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8-43頁,曾華群:《國際經濟法導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59-237頁。)也有學者還加列「有約必守」原則。(註:陳安主編:《國際經濟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198-211頁。)
關於國家經濟主權原則,有學者認為其內容包括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方面指各國對本國境內自然資源、全部財富和一切經濟活動享有完整的永久的主權,其中包含有權對外資實行國有化。對外方面即指各國經濟主權平等,具體包括:各國有權自主選擇本國經濟制度;在國際經濟決策中具有平等的參與和決策權;有權自主確立國際經濟關系、簽訂國際經濟條約和參加國際經濟組織。(註:曾華群:《國際經濟法導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64-173頁。)我國學者指出,在實踐中,發展中國家並未獲得平等的參與和決策權,加權表決制等制度使得發達國家擁有實際決策權;有的西方學者企圖以世界經濟的相互依存性否定經濟主權的最高性,發展中國家須加以警覺。我國學者強調一國締結國際經濟條約、參加國際經濟組織而導致對主權的限制是基於自願,而且是有限度的,無論如何不得損害國家的根本經濟利益。(註:曾華群:《國際經濟法導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64-173頁。)這些分析和論斷對我國政府的對外經濟交往具有參考價值。
關於公平互利原則,我國學者注意區分公平(equity)與平等(equality)這兩個不同的概念,(註:陳安主編:《國際經濟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174頁。)強調實質公平(material equity)。
關於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有學者認為它是發展權與國際合作義務相結合而產生的新的法律原則;發展權是一項集體人權,是自決權的必然延伸;國際合作是各國實現所有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的手段,也是各國的責任。(註:曾華群:《國際經濟法導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0-216頁。)
綜上,我國學者對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的討論是有深度的,對理解和適用國際經濟法具有積極意義。但上述討論沒有涉及非歧視待遇原則、互惠原則、經濟全球化對國家經濟主權的影響等問題,似可在這些方面作更深入的探究。此外,認為上述基本原則皆適用於所有國際經濟法領域在邏輯上尚有不圓通之處。因為廣義國際經濟法所包括的國際商法以意思自治、誠實信用等等作為基本原則,與上述三項原則並不相容,這三項原則主要屬於調整國家間經濟關系的法律原則。(註:左海聰:《論國際法部門的劃分》,載《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1998年),第275頁。)
G. 中級會計經濟法表決權
先記住特別決議抄事項,股份有限公司是出席股東會的股東所持表決權2/3以上,有限責任公司是全部表決權的2/3以上,中外合資,中外合作是出席會議訴全部一致通過,破產企業債權人會議是出席人數過半,並且代表的表決權2/3以上。其他的一般事項都是過半 即可。
H. 經濟法考試啊 急!!
1、合夥企業能成為公司的股東。張宏遠的出資無效。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以名字作為出資方式的,法律並不認可。2、股東會不按照出資比例表決權有效。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3、陳某不能擔任公司董事: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周某出任董事長不合法律規定,董事長和副董事長由董事會以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選舉產生。4、公司做出的效力有效。公司的增減資只需2/3以上表決權股東同意即可。不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該決議符合公司法的規定。5、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在此案例中有限責任公司,須經過股東會的表決同意。6、好吧,做完了。
I. 經濟法,求!!
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的差異: 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的差異:
1.股東的數量不同。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1~5O 人。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則沒有數 量的限制,有的大公司達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但至少2人。與有限責任公司不同,必 須設立股東大會,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
2.注冊的資本不同。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最低資本額較少,公司依據生產經營性質與 范圍不同,其注冊資本數額標准也不盡相同,我國《公司法》規定:注冊資金不得少於下列 最低限額:
(1)以生產經營為主的公司人民幣50萬元;
(2)以商業批發為主的公司人民幣50萬元;
(3)以商業零售為主的公司人民幣30萬元;
(4)科技開發、咨詢服務性公司人民幣10萬元;特定行業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最低額 高於上述規定者,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而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額,我國《公司法》規定為1000萬元,對允許由其他法律 或行政法規定某些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限額可以高於1000萬元,如批准上市公司的股 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
3.股本的劃分方式不同。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不必劃為等額股份,其資本按股東各自 所認繳的出資額劃分。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必須是等額的,其股本的劃分,數額較小,每一 股金額相等。
4.發起人籌集資金的方式不同。有限責任公司只能由發起人集資,不能向社會公開募 集資金,其股票不可以公開發行,更不可能上市交易,而股份有限公司可以通過發起或募集 設立向社會籌集資金,其股票可以公開發行並上市交易。
5.股權轉讓的條件限制不同。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可以依法自由轉讓其全部或部分股 本;股東依法向公司以外人員轉讓股本時,必須有過半數股東同意方可實行;在轉讓股本的 同等條件下,公司其他股東享有優先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所擁有股票可以交易和轉讓, 但不能退股。
6.公司組織機構的許可權不同。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少,組織機構比較簡單,可只設 立董事會而不設股東會或不設監事會, 因此, 董事會往往由股東個人兼任, 機動性許可權較大。 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程序和組織復雜,股東人數較多而相對分散,因此,股東會使用的許可權受 到一定限制,董事會的許可權較集中。
7.股權的證明形式不同。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證明是公司簽發的出資證明書;股份有限 公司的股權證明是公司簽發的股票。
8.財務狀況公開程度不同。有限責任公司的財務狀況,只需按公司章程規定的期限交 各股東即可,無須公告和備查,財務狀況相對保密;股份有限公司,由於其單。如前所述,公司的設立方式有發起設立和募集設立兩 種。 發起設立比較簡單, 而募集設立因需向社會公眾募集股份, 故出於保護社會公眾的目的, 其設立程序比較復雜。在有限公司設立中,只有發起設立的方式,而不用募集設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