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未約定

合同法未約定

發布時間: 2022-02-11 05:21:59

1. 法律規定合同中中應該約定的事項,當事人之間未約定如何處理

  1. 合同法》第52條第5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

  2.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18條第3款規定,按套(單元)計價或者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應當註明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3. 鑒於《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系由國務院建設部頒布施行,該《辦法》不屬於法律或者行政法規范疇。即使該條款為強制性規定,也不屬於《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第五項無效情形。

  4. 由此,雙方可以依據《合同法》第61條規定,就原合同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內容簽訂補充協議。無法簽訂補充協議的,可以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僅供參考。

2. 分析《合同法》第67條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67條法律規定分析如下:

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本條規定了後履行抗辯權。

後履行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未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對方當事人享有不履行、部分履行的權利。

後履行抗辯權的發生,需具備以下條件:

1、需基於同一雙務合同。

雙方當事人因同一合同互負債務,在履行上存在關聯性,形成對價關系。單務合同無對價關系,不發生後履行抗辯權。如果當事人互負的債務不是基於同一雙務合同,亦不發生後履行抗辯權。

2、該合同需由一方當事人先為履行。

在雙務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的履行,多是有先後的。這種履行順序的確立,或依法律規定,或按當事人約定,或按交易習慣。很多法律對雙務合同的履行順序做有規定。當事人在雙務合同中也可以約定履行順序,誰先履行,誰後履行。

在法律未有規定、合同未有約定的情況下,雙務合同的履行順序可依交易習慣確立。例如,在飯館用餐,先吃飯後交錢。旅店住宿,先住宿後結帳。乘飛機、火車,先購票,後乘坐。

倘若依照法律規定、合同約定、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誰先履行合同,此時可採用擔保等方法確立誰先履行。例如,在一項買賣合同,誰也不願先履行,賣方不願先交貨,怕買方收貨不交錢。

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可以約定由銀行協助雙方履行,買方先將貨款打入銀行,由銀行監管此款,賣方即行發貨,買方驗收後,銀行將款項撥付賣方。合同按此順序履行。

3、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

具備上述條件,發生後履行抗辯權,即沒有先履行義務但已到履行期的對方當事人享有不履行或者部分履行的權利。應當先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不能行使後履行抗辯權。

(2)合同法未約定擴展閱讀:

《合同法》第68條法律規定分析

第六十八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本條規定了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又稱先履行抗辯權,指雙務合同成立後,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對方不能履行義務,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履行合同義務。

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沒有後履行抗辯權,故法律設立不安抗辯權,使其在對方無力履行的情況下享有拒絕履行合同義務的權利。

不安抗辯權的發生,需基於雙務合同,當事人之間具有對價關系。單務合同不發生不安抗辯權。

雙務合同成立後,後履行的當事人且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導致其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可能不能履行合同義務。後履行合同義務的當事人的情形發生變化,可能是財產上減少,也可能是其他變化。

這種變化包括經營狀況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譽和其他喪失、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例如,某商業銀行發貸前由於市場驟然變化使該企業產品難以銷售,可能導致無力還貸,商業銀行有權行使不安抗辯權,中止貸款。

又如,某城市文化公司邀請一明星歌手演唱,約定先付演出費一千元,因歌手生病住院難以前往,文化公司即可以不向歌手支付約定的一萬元的演出費。

具備上述情形,不安抗辯權發生,應當先履行合同義務的當事人可以中止合同的履行。

3. 房屋租賃合同中未約定的事項是否有法律規定

房屋租賃合同付款時間未約定是先付後住怎麼辦 ?房屋租賃合同付款時間未約定是先付後住,只說是每半年付一次,法律上是不是可以認為是先付後住,因為一般都是先付後住?

通常情況下,關於租賃費的交付時間應當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如果約定不明,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進行補充協議,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可以按照交易習慣確定。即可以理解為「先付後住」。

4. 合同法告知義務沒有做到,屬於違約嗎

合同法當中的告知義務你沒有做到,那麼你的這種行為是屬於違約的責任,你需要賠償一定的違約金。

5. 《合同法》中未明文規定的合同是什麼活動,是否受到法律的保護

只要是符合一般合同的要件,便應當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
特徵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可撤銷
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以下情況,合同可以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成立的合同;
(二)顯失公平的合同;
(三)因欺詐成立的合同;
(四)因脅迫成立的合同;
(五)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
合同無效
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以下情況,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者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
法律性質
1.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2.合同是兩方或多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為。
3.合同是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為。

6. 合同法141條,雙方未約定交付地點,標的物需要運輸,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所有權是否轉移

雙方未約定交付來地點,標的源物需要運輸,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所有權轉移。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合同法》

第一百三十條 定義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第一百四十一條 交付的地點

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交付標的物。 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應當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以運交給買受人;

(二)標的物不需要運輸,出賣人和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出賣人應當在該地點交付標的物;不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應當在出賣人訂立合同時的營業地交付標的物。

(6)合同法未約定擴展閱讀:

《合同法》

第一百三十四條 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約定

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

第一百三十五條 出賣人的基本義務

出賣人應當履行向買受人交付標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標的物的單證,並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對中止審理的規定 發布:2025-07-23 08:38:34 瀏覽:753
教育法律法規目錄 發布:2025-07-23 08:37:01 瀏覽:877
沙洋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7-23 08:26:23 瀏覽:544
公司法歷史 發布:2025-07-23 08:18:08 瀏覽:212
關於依法治市的內涵 發布:2025-07-23 08:00:50 瀏覽:35
司法局在疫情 發布:2025-07-23 07:44:59 瀏覽:231
道德經中的成語 發布:2025-07-23 07:42:46 瀏覽:45
廣義的法律和狹義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3 07:41:31 瀏覽:312
法學博士李 發布:2025-07-23 07:39:12 瀏覽:88
依法治市辦公招 發布:2025-07-23 07:34:11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