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代為履行
1. 第三人代為履行與債務承擔兩者有何不同
從債務履行主體看,債務承擔與第三人代為履行有相同之處,兩者均是由債務人外第三人履行合同義務,第三人代為履行似乎是代債務人承擔了債務。但第三人在兩種法律關系中的地位和承擔的責任大相徑庭,表現在:
1、在債務承擔中,債務人和債權人與第三人達成轉讓債務的協議,該債務轉移協議需經債權人同意,否則債務移轉不生效力。債務承擔由於債務人將其負擔的債務轉移給第三人承受,債務承受人的資信情況和履約能力直接關繫到債權人債權的實現,從保護債權人的目的出發,《合同法》規定債務人和第三人之間的債務轉移合同需經債權人同意才能生效,發生債務轉移的效力。在此,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的債務轉移協議是對債權人發出的要約,債權人的同意即是承諾,債務轉移協議的內容始發生效力,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原合同消滅,而與第三人成立了新的合同。
2、第三人所處的地位不同。債務轉移合同,由於第三人承受了債務人的債務,完全代替了債務人的地位,與債權人成立了新的合同,是合同的當事人,其對債權人負有履行債務的義務,也享有原債務人對債權人基於原合同而享有的抗辯權。但第三人代為履行的合同屬於為第三人設定負擔的合同,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則,合同只能約束合同當事人,而第三人只是履行主體而不是債的當事人。對於債權人來說,他只能將第三人作為債務履行的輔助人,而不能將其作為合同當事人對待。所謂履行輔助人,是指根據債務人的意見輔助債務人履行債務的人。
3、所負責任不同。債務轉移,由於第三人取代債務人的合同當事人地位,成為合同當事人,如果他未能依照合同約定履行債務,債權人可直接請求其履行義務和承擔違約責任;另一方面,由於其義務來源於原債務人基於合同約定的義務,故其可享有原債務人對於債權人所享有的抗辯權。
2. 合同法,第三人代為履行,是在第三人和債務人之間作出協議,還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
第三人代為履行合同,由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做出協議,但該協議對第三人不具有約束力。
一、第三人代為履行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6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由該具體法條可以看出,所謂第三人代為履行,是指第三人依照合同當事人約定由其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合同當事人就此所訂合同,通常稱為第三位代為履行合同,即合同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合同的部分義務或全部義務的合同。
二、第三人代為履行合同的特徵
1、第三人非當事人
第三人即非締約當事人,無需在該合同上簽字或蓋章,只須第三人表示其願意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
2、對第三人無約束力
合同當事人的約定對第三人不具有約束力,第三人可以履行,也可以拒絕履行。故在此意義上講,第三人僅為履行主體而非義務主體,對於合同的債權人而言,他只能將第三人作為債務人履行的輔助人而不能作為合同的當事人對待,當第三人拒絕履行時,由合同債務人負責履行。
3、對締約方有約束力
合同中第三人代為履行條款對債權人具有約束力,即第三人一旦同意履行,視為債務人的履行,債權人不得拒絕。
如果第三人不履行,債務人在履行期限內沒有履行,或者第三人的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債務人未在履行期限內予以補正的,債務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四、特別提示
第三人代為履行合同,由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做出協議,但該協議對第三人不具有約束力。如果債權人目的是保證債權得到清償,則應採取三方簽訂其他形式的合同。
3. 第三人代為履行與債務承擔
「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並未轉移,第三人耍賴時,債權人仍不得請求該第三人償付內,而應當找原債務容人算賬。
「債務承擔」:第三人主動與債權人達成清償他人債務的約定後,成立新合約,第三人不得耍賴,如果耍賴,債權人可起訴請求其償債。
4. 第三人代為履行後,原擔保法律關系是否消滅
第三人代為履行」系根據《合同法》第65條的規定而產生,重點是: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如履行後,則原擔保法律關系消滅。
5. 合同法規定的履行規則有哪些
1、履行主體
合同履行主體不僅包括債務人,也包括債權人。因為,合同全面適當地履行的實現,不僅主要依賴於債務人履行債務的行為,同時還要依賴於債權人受領履行的行為。因此,合同履行的主體是指債務人和債權人。除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性質上必須由債務人本人履行的債務以外,履行也可以由債務人的代理人進行,但是代理只有在履行行為是法律行為時方可適用。同樣,在上述情況下,債權人的代理人也可以代為受領。此外,必須注意的是,在某些情況下,合同也可以由第三人代替履行,只要不違反法律的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或者符合合同的性質,第三人也是正確的履行主體。不過,由第三人代替履行時,該第三人並不取得合同當事人的地位,第三人僅僅只是居於債務人的履行輔助人的地位。
2、履行標的
合同的標的是合同債務人必須實施的特定行為,是合同的核心內容,是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所在。合同標的不同,合同的類型也就不同。如果當事人不按照合同的標的履行合同,合同利益就無法實現。因此,必須嚴格按照合同的標的履行合同就成為了合同履行的一項基本規則。合同標的的質量和數量是衡量合同標的的基本指標,因此,按照合同標的履行合同,在標的的質量和數量上必須嚴格按照合同的約定進行履行。如果合同對標的的質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協議不成的,按照合同的條款和交易習慣來確定。如果仍然無法確定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在標的數量上,全面履行原則的基本要求便是全部履行,而不應當部分履行,但是在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前提下,也允許部分履行。
3、履行期限
合同履行期限是指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和債權人接受履行行為的時間。作為合同的主要條款,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般應當在合同中予以約定,當事人應當在該履行期限內履行債務。如果當事人不在該履行期限內履行,則可能構成遲延履行而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履行期限不明確的,根據《合同法》第 61條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另行協議補充,如果協議補充不成的,應當根據合同的有關條款和交易習慣來確定。如果還無法確定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這也是合同履行原則中誠實信用原則的體現。不按履行期限履行,有兩種情形:遲延履行和提前履行。在履行期限屆滿後履行合同為遲延履行,當事人應當承擔遲延履行責任,此為違約責任的一種形態;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所為之履行為提前履行,提前履行不一定構成不適當履行。
4、履行地點
履行地點是債務人履行債務、債權人受領給付的地點,履行地點直接關繫到履行的費用和時間。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履行地點往往是糾紛發生以後用來確定適用的法律的根據。如果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履行地點的,債務人就應當在該地點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債權人應當在該履行地點接受債務人的履行行為。如果合同約定不明確的,依據《合同法》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協議補充,如果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則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如果履行地點仍然無法確定的,則根據標的的不同情況確定不同的履行地點。如果合同約定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如果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5、履行方式
履行方式是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以何種形式來履行義務。合同的履行方式主要包括運輸方式、交貨方式、結算方式等。履行方式由法律或者合同約定或者是合同性質來確定,不同性質、內容的合同有不同的履行方式。根據合同履行的基本要求,在履行方式上,履行義務人必須首先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進行履行。如果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協議補充;協議不成的,可以根據合同的有關條款和交易習慣來確定;如果仍然無法確定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履行費用
履行費用是指債務人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費用。如果合同中約定了履行費用,則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負擔費用。如果合同沒有約定履行費用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則按照合同的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如果仍然無法確定的,則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因債權人變更住所或者其他行為而導致履行費用增加時,增加的費用由債權人承擔。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合同履行」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履行有六大規則,分別是履行主體、履行標的、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履行方式和履行費用。
6. 依據合同的性質可以由第三人代為履行嗎
根據合同法規定,擔保合同中被擔保方無法履行義務時由擔保方履行;另一個是合同約定可由第三方履行的可以,否則不行
7. 合同法第三人代為履行的規定最新版
第三人代為履行的規定:第三人代為履行,是指由第三人代替債務人為債權人履行相應義務的一種履行方式,需要第三方同意才可以履行相應的義務。第三人履行也可視作債務人履行。合同法已失效,關於第三人代為履行的規定在民法典中。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第三人可以直接請求債務人向其履行債務,第三人未在合理期限內明確拒絕,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第三人可以請求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可以向第三人主張。
第五百二十三條
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8. 委託付款協議是第三人代為履行還是債務轉移
原則上是第三人代為履行,而不是債務轉移。
1、《合同法》第六十五條規內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容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2、《合同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根據《合同法》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債務轉移與第三人代為履行有如下主要區別:
第一,債務轉移是債權人、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達成的協議將債務轉移給第三人承擔,該第三人取代債務人的地位成為合同當事人,原債務人退出債權債務關系;而在代為履行中,第三人僅是依照合同當事人約定由其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只是債務履行主休而非債務合同當事人,因此原債務人仍是債務人。
第二,債務轉移需債權人同意才能達成;而代為履行是債權人與債務人的約定,其對債權人具有約束力而對第三人不具有約力。
第三,債務轉移中,第三人承擔該債務的履行及相應的違約責任;代為履行中,第三人並不對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該責任由債務人承擔。
9. 在合同法中,第三人代為履行,第三人的定義如何定義呢
合同的履行由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履行的,稱第三人代為履專行,該其他人就是屬你說的,第三人代為履行中的第三人。合同之債是特定當事人間的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因為通常情況下,債應由債務人履行,債權人也只能向債務人請求履行。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債務由誰來履行對於債務人並不重要,債也可以有第三人代為履行。舉個簡單的例子。甲欠乙500元,到期未還,甲向乙索要,乙說沒錢,甲原本只能向乙要錢,這時,乙的好友丙十分慷慨地說,不要找乙要錢了,我現在就替乙還500元。丙當場掏出500給甲。該案例中,甲乙是借款合同的當事人,丙就是第三人代為履行中的第三人。
以上主要內容我自己編的,部分參考資料:李開國、張玉敏:《中國民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505~5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