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試論政府行政法制化

試論政府行政法制化

發布時間: 2025-07-22 14:57:03

㈠ 聯系實際論述科學發展觀與政府管理創新的關系

科學發展觀對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政府要全面審視經濟社會中的各種矛盾問題,還要求政府高瞻遠矚,注意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努力實現以公共利益的和諧為宗旨的價值取向,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推進政府運行機制的創新,實現決策 機制的科學化、民主化。

樹立以人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堅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政府管理創新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充分考慮經濟、社會以及資源、環境等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證世代永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為政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想。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必須辯證地認識物質財富的增長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發展應該始終把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為出發點和歸宿。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如果不能找到一個正確的增長方式,經濟不可能長期穩定快速地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節約型社會。科學發展觀還要求在政府管理中必須辯證地認識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轉變把經濟增長簡單地等同於發展的觀念,也不能把發展簡單地等同於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經濟增長談不上經濟發展,但增長又並不一定帶來相應的發展。

現代政府的本質特徵是公共性,政府管理是要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利益也就成為政府管理的基石與出發點。要防止和克服一些領導幹部在「政績觀」上存在的偏差,那種在錯誤發展觀的支配下干出的所謂「政績」,往往是不科學的、只注重當前發展,忽視長遠發展的。正確的政績觀必須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完善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使其既包含經濟發展的指標,也兼顧資源、環境、生態,以及公共衛生、就業、社會保障、人民生活等社會發展的指標,並以制度作為保證。另一方面,只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才能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把樹立政績的根本目的定位為給人民群眾謀利益。妥善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之間的關系,真正使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才能創造出扎扎實實的政績。

㈡ 怎樣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務職能的前提。建設法治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要樹立依法辦事意識。執行法律是政府及其所有工作人員的首要職責。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識的主要渠道是學法。要完善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學法制度、行政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法律培訓制度、任職晉升人員法律知識考試和考核制度等,促進法律知識學習,強化法律意識培育。
第二,要加強制度建設。要重點加強有關法規和制度建設,加強法規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確保法規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謹防單方面體現部門意志,謹防小范圍體現專家意見;還要健全規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強化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
第三,要堅持科學決策。各級政府及其行政部門要健全重大行政決策規則,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還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加強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對違反決策規定、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
第四,要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危害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的違法案件,維護公共利益和經濟社會秩序。地方各級政府要排除地方保護主義,杜絕選擇性執法;排除人情干擾,杜絕不公正執法;排除權力意識,杜絕粗暴執法。各級政府要著力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素質。
2013-12-08 03:16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有話說
第五,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政務公開首先是信息公開。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要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包括辦事公開。所有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府部門、政府下屬的事業單位、由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社會組織都要依法公開辦事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確保政府提供的服務公正。
第六,要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上級行政機關要切實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及時糾正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審計部門、監察部門要全面履行法定職責,加強財政、預算、投資審計和各種專項審計,加強對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的監察和問責,嚴肅追究違法違紀人員的責任,促進行政機關廉政勤政建設。

㈢ 如何提高公務員依法辦事能力和行政效率

首先,公務員的執行力是諸多行政能力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為政之要,貴在力行,重在幹事。所有的公務員,即使身居領導職位,制度政策一旦確定以後,都有一個如何貫徹執行的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務員執行力的地位和作用更是舉足輕重、不可替代。因此,無論是政府組織自身的完善和發展,還是政府各項職能的履行和實施,沒有公務員強而有力的執行力,則將一事無成。
其次,公務員的執行力是將政策目標轉化為行政效果的關鍵。政策制定本身是側重解決能否以科學且合法的形式反映社會公共利益和訴求的問題,屬於認知的范疇;而執行力則主要是解決能否以快捷且有效的方式實現政策目標的問題,屬於實踐的范疇。事實上,任何一個政策方案,即使再正確,再完美,也無法自動地變為現實。而公務員的執行力卻達到了知與行、認識與實踐的有機統一,是實現政策目標的關鍵性因素。

㈣ 行政合理原則理論基礎

行政合理原則的理論基礎主要源於以下幾點

  1. 權力的起源與使命:行政合理原則的理論根基在於對權力起源的認識,即權力要麼源於人民的授予,要麼是非法僭取。在民主政府中,權力的合法性源於人民的同意,其使命在於服務並保障授權者的權益。

  2. 權力的制約與平衡:由於權力的本性往往傾向於自我擴張和濫用,為了防止權力的異化,尊重民意和保障人權,對權力進行制約至關重要。這種制約不僅體現在法律對權力的限制上,還體現在行政合理原則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適度控制上。

  3. 依法行政與行政法制化:在歷史的演變中,人們對於民主與自由的追求促使行政權受到更嚴格的制約,依法行政和行政法制化成為重要趨勢。然而,過於嚴格的法律規范可能導致行政效率的低下,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權的重要性開始被認識。

  4. 行政自由裁量權的適度控制:行政合理原則為行政自由裁量權的適度使用設定了標准,旨在確保權力在服務公民權益的同時,保持高效和靈活。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度」的把握,是行政合理原則的核心內容之一,旨在防止權力濫用,維護社會公正和秩序。

綜上所述,行政合理原則的理論基礎在於對權力起源、制約與平衡、依法行政與行政法制化以及行政自由裁量權適度控制的認識和理解。

㈤ 試述行政監督的作用是什麼

1、行政監督能增強國家公務員的公僕意識。國家公務員不論職位高低、權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公僕。實行行政監督,將行政機關的行政活動置於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可以增強國家公務員的公僕意識,促進其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2、行政監督對行政的政治方向和對行政政策的貫徹執行起保證作用,保護國家、社會、集團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推進行政法制化造就優秀政務家和公務人員。

3、行政監督有利於克服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由於種種原因,會存在人浮於事、辦事拖拉、不負責任、相互推諉等官僚主義現象;同時,行政機關中還存在著不少利用手中的行政職權牟取私利、行賄受賄、貪贓枉法等腐敗現象。



(5)試論政府行政法制化擴展閱讀:

行政監督原則:

1、經常性與廣泛性相結合的原則

現代公共行政管理活動,不僅每時每刻在進行,而且每時每刻在變化。因此,行政監督應當貫穿於公共行政管理活動的始終,即在政府決策、組織、協調、執行等各個環節都實行有效的監督。只有堅持經常性的監督,才能揭露行政機關所有管理環節上的缺陷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要堅持行政監督主體、客體和范圍的廣泛性。各種監督力量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使一切行政機關的所有行政管理行為、行政措施、行政法規的實施都受到監督。

2、民主性與公開性相結合的原則

現代公共行政管理活動與社會公眾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越來越直接。所以,只有社會公眾才最全面、最真切的了解公共行政管理是否合理和正確。 堅持民主性原則,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廣泛地吸收人民群眾參與對公共管理的監督。

為了給人民群眾監督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和機會,必須不斷地提高公共行政管理活動的開放程度,加強公開性,做到重大事情讓人民知道,重大問題讓人民討論,人民有權對行政機關實行公開監督。


㈥ 法治政府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我國實際談談你對我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看法

1、法治政府性質體現人民性。 2、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有限性。 3、法治政府行使職權規回范性。 4、法治政府管答理服務高效性。 5、法治政府誠信透明公正性。 看法: 1法治政府應是政府從決策到執行那個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制化軌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於一身,並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制政府。 2建設法治政府,是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3建設法治政府,它必須以民主政治為前提,必須在法制健全的基礎上充分實現民主政治,實現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社會主義法治必須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確認人民的主體地位,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保證人民群眾依法實行民主權利,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重大行政決策在決策過程中要進行合法性論證,這是法治政府的價值取向,更是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

熱點內容
治超辦紀律作風整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2 22:48:53 瀏覽:322
新公司法的變化 發布:2025-07-22 22:40:57 瀏覽:729
重慶法學類 發布:2025-07-22 22:27:18 瀏覽:214
2015新法規速遞網 發布:2025-07-22 22:23:22 瀏覽:13
社會監督勞動保障法 發布:2025-07-22 22:04:25 瀏覽:6
學校法律知識競賽記錄 發布:2025-07-22 22:03:38 瀏覽:200
汽車音響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22 21:59:53 瀏覽:477
山東政法學院2015 發布:2025-07-22 21:58:51 瀏覽:376
2016道德模範人物事跡 發布:2025-07-22 21:54:47 瀏覽:472
偷情關於婚姻法怎樣定 發布:2025-07-22 21:54:11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