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公司財產
現行公司法148條對董事、高管人員的禁止行為進行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實施挪用公司資金、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等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Ⅱ 按照我國勞動法公司宣告倒閉,在職滿一年的該怎麼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的規定,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將依照特定順序進行分配。具體順序如下:首先,支付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以及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其次,支付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最後,支付普通破產債權。
如果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將按照比例進行分配。對於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將按照該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進行計算。
因此,當公司宣告倒閉時,職工可以根據上述規定,從破產財產中依法受償。其中,如果職工在職滿一年,根據法律規定,他們還可以獲得相應的補償金。這一補償金通常包括但不限於工資、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以及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破產財產的分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確保優先保障職工的權益。在實際操作中,這通常意味著破產企業需要首先確保所有職工的工資及相關費用得到支付,然後再考慮其他債權人的權益。
對於在職滿一年的職工,如果公司宣告倒閉,他們不僅可以獲得基本的工資和福利,還可以依據相關法律規定獲得額外的補償金。這有助於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權益,並為他們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直到他們能夠找到新的工作。
總之,破產企業職工的權益得到了法律的明確保護,通過破產財產的有序分配,可以確保職工的基本權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這一過程體現了法律對勞動者權益的重視和保護。
Ⅲ 公司破產員工有賠償嗎
公司破產時,員工有權獲得賠償。具體賠償內容和標准如下:
解除合同補償金:
- 根據勞動法規定,公司破產應給予員工解除合同補償金。
- 補償金標准為:工作滿一年的員工,給予一個月補償金。例如,工作十年的員工應獲得十個月補償金。
支付順序:
- 在公司破產財產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公益債務後,首先是補償員工應得收入。
- 員工應得收入包括:工資、醫療及傷殘補助、撫恤費用,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補償金。
補償金計算方式:
- 工齡滿一年的員工,按一個月工資計算補償金。
- 工齡不足一年但超過6個月的員工,按一個月工資計算補償金。
- 工齡低於6個月的員工,按半個月工資計算補償金。
分配原則:
- 若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債務,將按比例分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關於勞動關系解除或終止後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等爭議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