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股權轉讓的經濟法題

股權轉讓的經濟法題

發布時間: 2022-02-13 06:47:31

經濟法急需答案

1到達,有申請的權利,提交債權證明

2都有權利,根據破產法五十六條規定,在人民法院確定的債權申報期內,債權人未申報債權的,可以在破產財產最後分配前補充申報;但是,此前已經進行的分配,不再對其補充分配。

3合法,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人占債務人注冊資本1/10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法院經審查認為重整申請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裁定債務人重整,並予以公告。

㈡ 經濟法中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轉讓股份有哪些規定

司法關於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的規定,你可以參考一下:
第二節股份轉讓

第一百三十八條股東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轉讓。

第一百三十九條股東轉讓其股份,應當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進行或者按照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

第一百四十條記名股票,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轉讓;轉讓後由公司將受讓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記載於股東名冊。股東大會召開前二十日內或者公司決定分配股利的基準日前五日內,不得進行前款規定的股東名冊的變更登記。但是,法律對上市公司股東名冊變更登記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一百四十一條無記名股票的轉讓,由股東將該股票交付給受讓人後即發生轉讓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二條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發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

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變動情況,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上述人員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對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規定。

㈢ 一道關於經濟法股份轉讓的案例

1.劉某有權轉讓,張某、趙某同意劉某轉讓,而甲企業未在滿30天之內答專復,視為同意轉讓。
2.張某和屬趙某如行使優先購買權,但在張某和趙某的購買條件都低於乙企業的情況下,劉某可將其股份轉讓給乙企業
3.法院判決符合法律規定,因關某要求公司購買自己股份不符合<<公司法>>75條的三種情況的任何一種。
4張某有權轉讓,因為先前劉某已將其股份轉讓給乙企業,乙企業已成為股東,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股份
5.公司已不存在,因其股東只有一個,是一人有限公司,而一人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10萬元。

㈣ 經濟法的一道題目,在線等。

根據《著作權法》第十八條 美術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出賣繪畫,出賣的是繪畫的所有權,而不是著作權。著作權包含很多內容,包括了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等。所以買畫的李某,將王某的作品印刷出版,侵犯了王某的著作權,應對王某給予賠償。
這樣可以么?

㈤ 股權轉讓有哪些需要涉及的法律問題

您好,股權轉讓法律風險包括:
(一)公司負債風險
股權轉讓合同中,受讓方最關心的應該是目標公司的負債問題。在實踐中,股份出讓方的債務以資產擔保之債居多,同時還存在未決的訴訟和仲裁糾紛,以及知識產權侵權、產品質量侵權責任,以及可能或即將發生的公司與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之間的勞資糾紛等。對於上述既有負債或潛在債務,股份出讓方有的是知道的或應當知道的,有的是不知道或無法預計何時發生的。因此,處理原則和辦法也是不同的。
(二)債務轉讓法律風險
1、既有債務轉讓中的法律風險
受讓人需要全面了解既有債務的數額,是否設定了擔保,利率以違約責任,債權人有無限制權利要求等,此類債務是否為不良債務等。對上述問題的考察,能使受讓人在談判中獲得主動,並影響到交易的價格和受讓後風險負擔的大小,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2、隱性債務轉讓中的法律風險
對於無法預計的負債,如果在股權轉讓協議預定的期限內發生,並且發生實際權利人的追索,該類責任或風險首先應當由目標公司承擔,由此引發的股份轉讓的風險負擔應當由股份轉讓協議約定。因此,有關債務承擔問題應列入風險負擔條款予以約定。受讓方所爭取的是與出讓方劃清責任,要求在正式交割前的所有負債,不管是故意還是過失,均由出讓方承擔。但是要注意到,股權的轉移並不影響到債權人追索的對象,受讓方在成為目標公司股東後,仍然需要清償該債務,再根據股權轉讓合同向出讓方追償。
另一方面,這也涉及到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問題。如果股權轉讓導致公司合並或分立,應按照法定的通知時限要求通知有關的債權人,合並或分立後的債務由存續公司承擔或按照協議承擔。
3、隱瞞債務轉讓中的法律風險
對於出讓方故意隱瞞真相,沒有真實、全面、及時地向受讓方批露既有負債或潛在負債的,屬於違反信息批露義務的行為,違反了出讓方有關公司債務的陳述與保證義務。當發生債務追索時,將嚴重影響受讓方的股份轉讓合同的利益和預期的收益。

㈥ 股權轉讓題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股權轉讓,根據不同的情況處理辦法如下:
1、假定甲乙丁都是公司的股東,股東之間可以互轉讓股權,那麼丁想轉讓給誰就轉讓給誰。
2、假定甲乙丁都是公司的股東,丁擬將其股權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兩個以上股東不同意的,價高者得)。同意轉讓的,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3、假定甲乙不是丁所在公司的股東,經丁所在公司的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轉讓的,丁想轉讓給誰就轉給誰,但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

相關法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71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㈦ 有關經濟法問題

答案:(1)公司章程中關於董事任期的規定不符合規定。根據規定,董事任版期由公司章程規定權,但每屆任期不得超過3年。本題中,規定公司董事任期為4年是不符合要求的。(2)公司章程中關於監事會職工代表人數的規定不合法。根據規定,監事會應當包括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其中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於1/3,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本題中,監事會成員為7人,職工代表人數不得低於3人,因此公司章程中定為2名是不合法的。(3)公司章程中關於股權轉讓的規定合法。根據規定,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本題中,公司章程雖然就股權轉讓作出了與《公司法》不同的規定,但也要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執行。

㈧ 經濟法中股權轉讓什麼是同等條件

您指的是優先權吧,一般主要是價格,另外看支付的時間等。

㈨ 幾個關於經濟法的問題

民事法律行為亦稱法律行為,從學理上講,它是指目的在於發生民法上的後果並以意思表示為要素的法律事實,具體地說,就是基於意思表示而設立、變更或終止特定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
對法律行為的要件,有主張分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有三,即當事人;標的(內容);意思表示。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則相應為:當事人須有行為能力;標的(內容)須適當;意思表示須健全。

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是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
我國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一般是作為自然人的公民和作為法人的社會組織。實踐中以戶為單位的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以及個人合夥組織或非法人組織,亦可以自己的名義參與民事活動而被視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在特定的情況下,國家也以特殊的民事主體資格出現於民事法律關系中(如因發行公債或國庫券而與購買人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等)。

代理權的行使,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實施代理行為。
代理權的行使應遵循以下原則:
(1)在代理許可權內積極行使代理權;
(2)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
(3)合法行使代理權。

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的差異
1.股東的數量不同。
2.注冊的資本不同。
3.股本的劃分方式不同。
4.發起人籌集資金的方式不同。
5.股權轉讓的條件限制不同。
6.公司組織機構的許可權不同。
7.股權的證明形式不同。
8.財務狀況公開程度不同。

三三製法就是指的買賣股票時用三分之一的資金額作為長期持股,三分子一的資金用於低位補倉,三分之一的資金用做特殊情況下使用的投資配比。

按照債的設定及其內容是否允許當事人以自由意思決定,債可以分為意定之債與法定之債。意定之債,是指債的發生及其內容由當事人依其自由意思決定的債。合同之債和單方允諾之債均為意定之債。法定之債,是指債的發生及其內容均由法律予以規定的債。債權行為之債、無因管理之債和不當得利之債均屬法定之債。
區分意定之債與法定之債的意義在於,前者貫徹意思自治原則,在債的客體、內容及債務不履行的責任等方面均可由當事人約定;而在後者,債的發生及效力均由法律規定。

㈩ 稅法的題,關於股權轉讓所得

1、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核定問題的公告,轉讓股權所得屬於「財產轉讓所得」應稅項目,應按照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參照每股凈資產或納稅人享有的股權比例所對應的凈資產份額核定股權轉讓收入。對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房屋、探礦權、采礦權、股權等合計占資產總額比例達50%以上的企業,凈資產額須經中介機構評估核實。2、股權轉讓所得是指股權轉讓價減除股權成本價後的差額。就稅法的一般原理而言,股權轉讓與其他財產轉讓一樣,其收益的性質屬於資本利得。資本利得的計稅基礎(taxbase)為轉讓財產所獲得的收入與被轉讓財產的取得成本之間的差額。套用國家稅務總局文件的表述方式,股權轉讓所得為企業「轉讓股權投資的收入減除股權投資成本後的余額」或者「股權轉讓價減除股權成本價後的差額」。

熱點內容
呂祖秘注道德經心傳 發布:2025-07-22 03:56:59 瀏覽:981
愛情公寓5請問你需要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7-22 03:56:08 瀏覽:897
勞動法第三章十八條 發布:2025-07-22 03:40:13 瀏覽:197
非公企業法律知識講課稿 發布:2025-07-22 03:40:05 瀏覽:285
民法典涉及企業 發布:2025-07-22 03:38:38 瀏覽:309
勞動合同法最新第87條 發布:2025-07-22 03:32:28 瀏覽:230
鄭州大學經濟法專業研究生怎麼樣 發布:2025-07-22 03:24:37 瀏覽:930
山東省法律服務質量監督卡 發布:2025-07-22 03:19:10 瀏覽:250
民法典七章 發布:2025-07-22 03:10:17 瀏覽:545
詐騙案件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22 03:09:35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