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月平均工資
❶ 勞動法中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怎麼算,具體包括那些
包括但不僅限於:工資(比如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工齡工資等)、績效獎金(比如內月度獎金、季容度獎金、年中獎金、年終獎金等)、津貼(比如高溫津貼、有毒有害崗位營養津貼等)、補貼(比如就餐補貼、通訊補貼、交通補貼、租房補貼等)。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
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可以理解成: 月平均工資是將勞動者在解除合同前12個月所有的應得貨幣性收入累加再除以12算出月平均工資。
按照條例的規定,是應得工資而不是實得工資,因此應為稅前工資,也就是說,補償金的月平均工資指的是在扣除你個人承擔的所得稅和五險一金之前的那個應付工資數額。
簡單來講,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月平均工資包括你所說的五險一金,但是請注意,這個五險一金指的是你個人承擔的部分,公司承擔的那部分金額是不算在內的。
❷ 勞動合同法裡面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是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嗎
是勞動者本人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稅前收入(應發工資)總和除以12,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月數計算。不是自然年度,也不是在崗職工的。
❸ 新勞動法規定月平均工資包括哪些
解答如復下: 根據08年9月18日公布制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以下規定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可以理解成: 月平均工資是將勞動者在解除合同前12個月所有的應得貨幣性收入累加再除以12算出月平均工資。按照條例的規定,是應得工資而不是實得工資,因此應為稅前工資,也就是說,補償金的月平均工資指的是在扣除你個人承擔的所得稅和五險一金之前的那個應付工資數額。 簡單來講,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月平均工資包括你所說的五險一金,但是請注意,這個五險一金指的是你個人承擔的部分,公司承擔的那部分金額是不算在內的。
❹ 勞動法中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是什麼意思
法定假日安排工作的加班費,按勞動合同約定的標准為基數計算。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應當按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日工資或者小時工資的300%支付工資報酬。
勞動合同規定的工資標准,是指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的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標准。勞動合同沒有約定的,按照集體合同規定 計算。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均沒有約定的,按照本人正常工作期間實際工資標准計算。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工資標准為:日加班工資=月工資÷21.75×300%;小時工資=月工資÷21.75÷8×300%。
❺ 勞動合同法第47條,其中月平均工資包不包括加班費。
包括加班工資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回的經濟補償的答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❻ 勞動合同法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指什麼
國家統計部門對每年各個行業的職工工資都要進行統計。行業的不同,職工的收入就不同。\「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是指上一年各個行業的職工每年收入的總量的平均數,再除以12個月得出的數字。
❼ 新勞動法如何規定辭職賠償金里月平均工資包括的內容
《勞動合同法》及相關規定就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方式,規定如下:
1.《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2.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勞部發〔1995〕309號)中規定,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工資」是勞動者勞動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
勞動者的以下勞動收入不屬於工資范圍:(1)單位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的社會保險福利費用,如喪葬撫恤救濟費、生活困難補助費、計劃生育補貼等;(2)勞動保護方面的費用,如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作服、解毒劑、清涼飲料費用等;(3)按規定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及其他勞動收入,如根據國家規定發放的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中華技能大獎等,以及稿費、講課費、翻譯費等。
以上內容,供你參考!
❽ <勞動合同法>第47條的前12個月平均工資是如何計算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獎金、補貼等月實際工資。你所說前12個月有欠發的工資,那就應這樣計算,前12個月的實際開資加上欠發工資的合計的平均數。欠發工資就是依據勞動合同的約定,你實際工作後單位必須支付的工資。
❾ 勞動法中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怎麼算具體包括那些
按應得工資計算,包括獎金、津貼、補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9)勞動合同法月平均工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87條的規定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五條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經用人單位書面通知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無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但是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其實際工作時間的勞動報酬。
❿ 勞動合同法的第四十七條的月平均工資怎麼算
把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月數)的勞動者本人月平均應發工資(包括加班費、獎金、補貼、津貼等)加起來,再除以12(不滿12個月的除以實際月數)。
加班費也屬於計時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