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論我國合同法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

論我國合同法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2-24 12:13:33

Ⅰ 我國合同法規定的的追究違約責任的原則為什麼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依照法律規定不以當事人的主觀過錯為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即不論當事人在主觀上有沒有過錯,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傳統觀點認為這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存在的依據,對某些特殊侵權行為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合同中或不可抗力中的無過錯責任。通常情況下,不可抗力是免除責任的事由,這種結論是由大陸法系的過錯責任決定的。在法律作出特別規定的場合,不可抗力是發生無過錯責任的條件。就一般情況而言,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合同當事人一般可以通過舉證不可抗力的發生而免除不履行的責任。
在違約中適用無過錯原則,並非新合同法的首創。早在《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都已經確立了無過錯責任。前者第18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即違反合同的,另一方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或者採取其他合理的補救措施。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後,尚不能完全彌補另一方受到的損失的,另一方仍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後者第17條有基本上相同的規定。看來,將違約責任定義為無過錯責任在我國的合同法歷史上是有先例的。

Ⅱ 總結我國違約責任歸責原則

歸復責即對法律責任制之歸屬的確定,是確定行為人責任的根據和標准。確定責任的時候,必須遵循一定的歸責原則,方可以正確的認定責任。在違約責任制度中,對當事人違約行為責任的追究,法律是以當事人的主觀過錯、違約後果或是其它作為判斷標准,正是違約責任歸責原則的旨意所在。
如何確定違約歸責原則,意義重大。
1.能體現國家對違約行為立法政策的選擇。如嚴格責任在於合理補充債權人的損失,體現了維護非違約方利益,保障社會公平的旨趣;而過錯責品交易中所提倡的道德價值觀念相一致,採用過錯責任原則則能體現合同責任的懲罰和教育功能。
2.理論意義。由於歸責原則所解決的是合同責任的責任根據或標准,它對違約責任制度的內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歸責原則也就有其重要的理論意義,任何人對違約責任制度予以探討,都不可能迴避歸責原則問題。
3.司法意義。司法人員正確掌握歸責原則,有利於從案件伊始判明非違約方有無證明違約方過錯的義務,從而正確司法。
4.對當事人的意義。當事人明確自己案件適用何種歸責原則,利於收集有利於自己主張的證據,正確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提出合理的訴訟請求。

Ⅲ 求論文2000字左右 1、論合同法中的無權處分 2、論我國合同法中的締約過失責任 3、論我國合同法的歸責原則

首先,二者發生的事間不同,締約過失責任是在雙發在訂立合同過程中,而違約責專任是在訂立合同屬後發生在履行合同過程中。
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主要有:(1)當事人雙方必須有締約行為,即這種行為發生在合同訂立階段;(2)當事人一方必須違背依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的法定義務,即先合同義務;(3)主觀上必須當事人一方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4)客觀上須另一方當事人信賴利益受到損失;(5)當事人主觀上的過錯與另一方當事人信賴利益的損失
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只有一個,即違約行為,只要當事人一方有違約行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違約責任的特殊構成要件因違約責任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有:①違約行為;②損害事實;③違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要有因果關系。之間須有因果關系。上述五個條件須同時具備,才能構成締約過失責任

Ⅳ 我國合同法把違約責任定為無過錯責任是對還是錯

(滿意的話,列為最佳答案吧)

我認為是合理的

我沒有讀過什麼權威性的文章解釋這些,但是,看到題目,我有幾點想法。

我國民法中的責任分類有兩大類:一類是侵權責任,一類是違約責任。這是兩種不同類別的責任。侵權責任里有無過錯責任,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原則。這三類判定是否為侵權責任的原則中,其中以過錯責任原則最為普遍,即大部分的侵權責任成立的條件是侵權行為人有過錯,無過錯不承擔。

違約責任是指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的簡稱,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11條、合同法第107條對違約責任均做了概括性規定。即違約責任是與合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合同的最重要原則是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即合同的內容(在不違反基本的法律和道德要求時)由當事人合意完成,只要合同當事人就合同條款和內容達成合意(意見一致),簽字或者蓋章等後,合同就成立了。成立後的合同對合同雙方都具有法律拘束力。違約責任,規定為無過錯責任原則,這一規定實際上是更好地保護合同的當事人,因為,如果違約責任要求過錯責任原則或者過錯推定原則,那麼,一旦有一方違約但是對方沒有過錯,那麼,承擔損失就是合同的對方。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合同是當事人主動性地去訂立的契約,既然依照意思自治原則達成合意了,那麼,只要一方違約了,就相當於你傷害了雙方達成合意的契約內容,無論你是否有錯,你都要為傷害的後果負責。即我們說的以無過錯責任為原則的違約責任。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違約都是要承擔責任的,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有法定免責事由的,可以免除責任。詳見《合同法》(1999年10月1號生效)第53,117條等。

上面的,希望對你有點啟發。

嘿嘿,就是交流意見哈

祝好!

Ⅳ 我國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歸責原則是

我國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歸責原則是:
過錯責任。

Ⅵ 我國合同法的違約歸責原則是什麼

應該是嚴格責任,不是過錯推定。正如你所說的,我國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是根本版不考慮過錯問權題,所以並不存在過錯推定的問題。有了違約行為就應承擔違約責任,除非存在免責事由,這顯然是嚴格責任。當然,嚴格責任是一般性原則,在合同法分則中諸如無償保管、無償委託仍然是以故意或重大過失等主觀過錯作為承擔責任的要件。
據我所知:如梁慧星(見《從過錯責任到嚴格責任》,載《民商法論叢》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頁)、韓世遠(見《合同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90頁)等國內主流合同法學者傾向於認為從法條解釋的角度來看,我國合同法的違約責任歸責原則應當是嚴格責任。至於學者有不同的看法這很正常,但這種爭論只是立法論上的爭論,即我國立法到底應將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確定為過錯責任還是嚴格責任,如崔建遠(《嚴格責任?過錯責任——中國合同法歸責原則的立法論》,載《民商法論叢》第1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90頁以下),但這種爭論並不影響解釋論得出的結果。

Ⅶ 我國合同法確立的違約責任歸責原則是無過錯責任原則還是嚴格責任原則

你好,我國合同法中違約責任是嚴格責任原則,毋庸置疑。這不同於侵權責任。

Ⅷ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是( )。

我國來《合同法》在違約責任歸責源原則上採取了嚴格責任原則,清晰的表明了歸責原則的法定性本質。但是合同法分則的許多條文中直接規定了以過錯作為追究責任的依據,因此,我國違約責任到底采何種歸責原則,學者間存在爭論,主要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主張為嚴格責任原則(此為主流觀點);
第二種觀點主張為過錯責任原則;
第三種觀點主張以嚴格責任為主,以過錯責任為輔。

熱點內容
徵信業管理條例主要內容 發布:2025-07-15 01:35:50 瀏覽:644
下沙免費律師 發布:2025-07-15 01:23:44 瀏覽:579
電子商務交易的法律責任教案 發布:2025-07-15 01:19:14 瀏覽:101
律師印章 發布:2025-07-15 01:16:00 瀏覽:250
夫妻一方重病勞動法怎麼規定 發布:2025-07-15 01:12:19 瀏覽:396
司法考試c證多少分 發布:2025-07-15 01:02:02 瀏覽:333
勞動法職工辭職當月的績效工資 發布:2025-07-15 00:55:42 瀏覽:861
道德與法治講堂 發布:2025-07-15 00:49:21 瀏覽:691
勞動法駐外補助 發布:2025-07-15 00:44:04 瀏覽:369
江蘇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 發布:2025-07-15 00:43:09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