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世界婚姻法改革

世界婚姻法改革

發布時間: 2022-02-27 11:55:57

Ⅰ 新婚姻法的修訂是為什麼

夫妻互有忠實義務寫入新婚姻法 近年來,一些地方重婚和其他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呈增多趨勢,嚴重破壞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違背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導致家庭破裂,影響社會安定和計劃生育。 因此,新婚姻法在總則中除了重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等原則外,又增加了一條新內容:「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這一規定鮮明地指出了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建設的方向。它在道德上具有倡導性,在法律上具有宣言性,對於抵制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不良傾向,建設一個美好、文明的家庭將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一種體現。 「包二奶」和家庭暴力被明確禁止 新婚姻法強化了已確立的婚姻家庭的基本原則,有針對性地補充了一些禁止性條款。 一、擴大了禁止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在禁止重婚的同時,補充規定了「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以對社會上存在的「包二奶」等現象予以制止。它有助於捍衛一夫一妻制,維護公民的婚姻家庭權益。新婚姻法規定,對重婚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因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二、增加了「禁止家庭暴力」的條款。家庭暴力是破壞婚姻家庭,侵害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的亟待遏制的行為。新婚姻法明確規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新法還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增設了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制度 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制度在國外家庭法中都有規定,而我國以前的婚姻法都沒有涉及。新婚姻法增設了這些制度,填補了立法空白,為執法部門處理該類問題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新婚姻法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重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未到法定婚齡的。 新婚姻法還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新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對於未辦理登記就「結婚」的情形,考慮到它們多發生在農村,形成原因復雜,新婚姻法根據實際情況對此分別作了規定。對不符合結婚實質條件的,應屬無效;對符合結婚實質條件的,新婚姻法增加規定:「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夫妻財產制度更加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夫妻財產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呈現出數量大、品種多和價值高的特點。1980年婚姻法對夫妻財產僅有一條規定,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的需要。新婚姻法擴大到了三條,增加了執法的可操作性。 界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概念。新婚姻法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包括:工資、獎金;生產、經營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明確了夫妻個人財產的范圍。新婚姻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方的婚前財產;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完善了約定財產制。新婚姻法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確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新婚姻法確立了離婚的過錯賠償原則。因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原因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新婚姻法還規定,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在現實婚姻中,無過錯一方往往是處於弱勢的一方,其中多數又都是婦女。所以,設立了損害賠償制度,不但符合公平原則,而且貫徹了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原則。

Ⅱ 婚姻法為什麼要改革

域外法律制度和來國家經濟源體制的總體影響下,國內離婚案件越來越多,隨之帶來了財產的分配問題,為了解決此種問題,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了婚姻法的修訂與改革,關於這方面的論文較多,可以搜索下載查看!

Ⅲ 世界各國婚姻法對婚外戀中第三者的責任承擔所做的規定

阿富汗:如果女方提出離婚,那麼她再嫁人時,她的再婚丈夫要付給前夫兩倍當年婚禮費用;如果是男方提出離婚,女方重新嫁人時,新郎丈夫則要和數償還前夫與妻子當年的婚禮費用。 (真貴。⊙⊙) 英國:夫妻雙方只有一方可以提出離婚,如果雙方都提出離婚,則不準離婚。 (這..什麼跟什麼?!!) 黎巴...嫩:在傳統的家庭中,女人出門前先要徵得丈夫的同意。 如果有朝一日不想要妻子,待妻子出門前徵求他的意見時,他只需說「快去,別回家了」,便由此宣告離婚。 (可不可以也這樣對丈夫說?) 多哥:男女雙方感情破裂,便到當地部門申請,並各自請管理人員將頭發剃去一半,將剃下來的頭發互相交換。 (幹嘛?拿去做法?⊙⊙) 薩爾瓦多:夫妻感情一互破裂,可到當地管理處申請登記,然後購買一頭牛,宰殺後請雙方親戚朋友前來聚餐一頓。餐畢,夫妻雙方面面相視,各自用手打對方十記耳光,美其名曰:記住最後的痛苦,這樣就宣布離了婚。 (好可憐的牛啊....... ) 厄瓜多:夫妻反目離婚,皆要絕食三天。到第四天早晨,到該地一位年長者處接受「檢驗」是否真的有氣無力,如果真的,分手也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這位年長者會下令:永遠不準離。

Ⅳ 年婚姻法最新規定是怎樣的

近日,看見不少微信網友轉載一篇2015新婚姻法規定的條目和指責對女性的不公,例舉的規定條款如下:
1,不管婚前婚後,如果由父母出資買的房,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則認定為個人財產,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2,婚前買的房子,登記在自己名下的,屬於個人財產,離婚時不進行分配。
3,婚前買的房子,婚後房子的升值部分與配偶無關。
4,婚前買的房子,登記在自己名下的,如果夫妻雙方共同還貸,離婚時應考慮對方還貸部分進行補償。
5,男方婚前買了房,婚後他擅自將房子賣掉,如果他的妻子想追回該房屋,法院不予支持。
6,婚後夫妻以共同財產參與購買一方父母房改房時,離婚後該房子屬於一方個人財產,不參與財產分割。
網友還奉勸女人別嫁給貸款買房的男人,女方不要出錢給男方裝修,等等,總之,就是對這些新規定的不滿。本人是普通平民,不是法律的制定及參與者,為此,談談我們普通百姓中庸的看法。
首先,我們要看清楚,從改革開放以後,社會由於貧富懸殊的加大,婚姻的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隨著經濟發展和金錢觀念的改變,人們選擇婚姻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把金錢、存款、住房、汽車等物質條件放在了選擇婚姻的重要標准位置,過度看重了物質條件;因此很多女人在選擇婚姻的時候都不想自己去奮斗,都想走捷徑,不管男人的人品如何?也不管是拆遷戶還是暴發戶,哪怕成天吃喝嫖賭,只要有車有房有存款,就會優先選擇,反正離婚以後都會有部分財產可分,這樣的法律和制度早已把人們帶入了歧途,不改變過去那種法律和制度,離婚率會更高,離婚以後對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就出現很多空白,家庭的教育和管理很多時候學校和社會是代替不了的,我國每天都有5000多個家庭解體,很多未成年人因無家庭的教育和監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所以,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法律要糾正,如果2015新的婚姻法是這樣在糾正過去的偏差和錯誤,我非常支持;
其次、越來越多的女人願意給官員當情人、當二奶,給富商當二奶、當情人,甚至有的女人是半情人半妓女;當今社會,這么些二奶和情人她們的選擇難道是真的為了情感嘛?答案是否定的,絕大多數都是為了錢財,為了能夠得到物質上的給予,不少人積極拆散他人家庭,成為「正房」;假如新婚姻法真的是這樣制定的,之前是誰的財產,離婚以後依然是誰的,這樣沒有了金錢上面的好處,就沒有多少女人願意去做這無謂的賭注與犧牲了;
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出生在改革開放以後,很多人都沒有過過窮日子、苦日子,在金錢、物慾橫流發展的今天,人們過度的拜金主義思想與觀念,將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詬病與弊端;住房是我們每一個人居住所必須的條件與基礎,但不一定非得在城裡面有自己的產權才是住房,農村的宅基地所修的小洋樓同樣是住房,法律還應該配套收入分配方案等其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完善,以達到引領和糾正過去觀念與價值的偏差的作用。

來源嘉興律師網頁鏈接

法律應該使社會回歸,回歸到人們選擇婚姻時以人品為重,以德為重,人們不能繼續停留在「官本位、商本位、錢本位」的價值體繫上面;夫妻共同創業發家致富,共同買房,共同擁有產權,少啃老;使婚姻家庭穩定,少離婚,減少對未成年的心理損害;在當前整頓官吏、改進作風,從黨風、政風開始糾正與轉變,民風也應該以法律約束的方式來改變;減少二奶、情人、更加減少妓女,使社會和諧、家庭和睦穩定,這樣才是我們中國美好的大家庭所期盼的。

Ⅳ 婚姻法的變革

:1950年,掀起「休夫」高潮,因為1950年婚姻法的制定和黨的政策宣傳,讓廣大婦女解放了思想,從本質上認識到了自己也是獨立的個體,以至於到1953年當年這一年的離婚案件在100萬件以上。
1950年5月1日,《婚姻法》作為新中國第一部基本法付諸實施,這部只有27條的新中國首部國家大法,徹底顛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婚姻。第一條上明確寫著:「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
2:1980年,第一次修改後的《婚姻法》,放寬了離婚條件,並將計劃生育寫入法律。
從1957年到1976年的20年間,中國經歷了一系列的政治運動,1950年婚姻法建立起來的婚姻家庭制度受到了極大沖擊,成為「被遺忘的法律」。
自反右運動開始至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處於一個政治高於一切的年代,婚姻亦循此規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這個時期的離婚極度不自由。想離婚的不判離婚,不想離婚的由於政治的原因被迫離婚。
1978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人大代表提出,現在要撥亂反正,就應該讓中國恢復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的需要。同年,由全國婦聯牽頭、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等單位聯合成立的婚姻法修改小組成立。
1980年9月1日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即1980年婚姻法。這是我國第二部《婚姻法》,首次將「實行計劃生育」納入了法制的軌道,並將結婚年齡改為「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規定「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從而徹底廢除了表兄弟姐妹之間的通婚。

3: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規定,同居不再非法,但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中國人離婚也再不需要審查期和介紹信,中國成為了世界上離婚最自由的國家之一。

Ⅵ 法律改革婚姻法改了嗎

對此問題不敢擅答,就提一個建議:我國婚姻法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內度還需進一步修改。容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規定配偶一方不法侵害配偶他方基於配偶身份享有的合法權利,其過錯行為導致婚姻關系的破裂,離婚時,無過錯一方對由此所受損害(財產上損害和非財產上損害)有權要求賠償,加害方則負有賠償損失,給付撫慰金等侵權民事責任的民事法律制度。因配偶一方的過錯行為而導致不得不離婚時,無過錯配偶一方能否根據法律對有過錯配偶一方請求損害賠償,是關繫到一國民事法律制度是否能夠強有力地保護無過錯配偶一方的權益問題。

Ⅶ 婚姻法對夫妻財產規定的變革又哪些

針對80年夫妻財產制立法技術上的缺失、規范內容上的疏漏和滯後於社會發展的呆板,法學界在80年代中後期即提出修改和完善建議,幾經討論,於90年代中期形成共識;司法實踐與此呼應,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對夫妻財產製作了諸多擴張性、創設性解釋。

反映當代家庭結構及其財產運行規律,總結實踐經驗,應對社會的發展和夫妻財產關系的變化,尊重和採納學界的合理建議,新婚姻法對夫妻財產製作了特別突出的改進,概括起來,其內容集中於五個方面:

第一,以列舉與概括、明確與模糊的例示性規范技術形式,確立婚後所得有限共同財產製作為法定財產制。依新婚姻法第17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1)工資、獎金;(2)生產、經營的收益;(3)知識產權的收益;(4)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除外;(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此外,第19條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不明確的,應為共同財產。

第二,與有限共同財產制相對應,明確界定了個人所有財產。新婚姻法第18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1)一方的婚前財產;(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應歸一方的財產。

第三,與法定財產制相對應,基本建立了約定財產制度,規范了約定財產的表意形式、財產制的選擇范圍、約定的內外法律效力,配設了約定分別財產制時的補償制度。新婚姻法第19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法律關於夫妻共同財產和一方個人財產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第40條規定: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為強化夫妻對共同財產的平等權利,督促和引導共同財產權的合法行使,確保共同財產對婚姻家庭的經濟功能的有效釋放,在法律責任一章中引進民法調整方法,設置了不正當行使共同財產權的民事法律後果。

新婚姻法第47條規定: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對其中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第五,關於夫妻對共同財產的平等處理權(第17條第2款)、離婚時共同財產的分割(第39條)和離婚時債務的清償(第41條)三個重要法律問題,新婚姻法基本沿用了80年婚姻法的規定。

其中,對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仍堅持三個原則:一是當事人意思自治、協議處理的原則;二是協議不成,由法院根據具體情況自由裁量的原則;三是體現特殊保護、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判決的原則。

鑒於農村普遍存在的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不僅承包經營權是一項重要的財產權,而且承包經營的收益是農民的生活保障和家庭的主要財產來源,所以新婚姻法第39條第2款專門規定:「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這一新增內容反映了當前農村實際,立法旨意在於保護男娶女嫁、女到男家的傳統婚配模式下離婚婦女對承包土地所享有的各種權益。

上述五個方面構成新婚姻法確立的夫妻財產制規則體系,其應予肯定的積極效果可歸列為五點:一是加重了婚姻法對夫妻財產關系的調整,突出了夫妻財產制的立法地位;二是相對克服了八○年婚姻法的粗放型技術缺陷,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具體和細密,增強了可操作性;

三是在制度設計上體現了男女平等,保護「弱者」,增進家庭職能、有利家庭和睦穩定三項原則;四是兼顧了私法自治與公平公正,保護夫妻財產權利與保障交易安全的關系,較好地平衡了夫妻財產關系中可能引發的利益沖突;

五是在立法上顯示出婚前財產、婚後共同財產、婚後個人財產、約定財產、約定不明財產、未列舉的模糊財產等多元財產形式,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反映了夫妻財產構成和動態運行的復雜性,切合社會生活實際。

Ⅷ 2016兩會內容有婚姻法的改革嗎

沒有。
現行《婚姻法》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1980年9月10日通過的,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Ⅸ 中國婚姻法的起草和修改參考了哪國的婚姻法

我國清朝末年的法制改革,使傳統中華法系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幾千年來「諸法合體,以刑為主」的法典編纂形式被打破,代之以獨立的部門法編纂形式和體制。在民事立法方面,選擇、移植了大陸法系的德國法模式。德國民法由總則、物權、債權、親屬、繼承五編組成,1911年起草完成的中國近代第一部民法《大清民律草案》專設親屬一編
新中國成立後,宣布廢除舊法統。在親屬立法方面,基於革命根據地時期形成的立法傳統,和受前蘇聯立法體例的影響,將調整人類自身生產和再生產領域內平等主體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親屬法從民法中分離出來,作為了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在立法指導思想和理論上,均認為計劃經濟體制下家庭已喪失其經濟職能,與社會經濟生活無關,婚姻家庭關系不是商品關系,不能劃歸民法的調整范疇,從而將作為民法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的親屬法人為地從民法范疇中割裂開來,並改稱婚姻法。1950年和1980年婚姻法,都是在這種理論和立法思想指導下,作為獨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形式存在的。
從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開始,到90年代末,我國婚姻家庭立法在制度構建和立法技術方面有了較大突破。
1989年和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後發布了四個司法解釋。1989年11月公布實施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14種情形。1989年《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對事實婚姻關系和非法同居關系作了明確界定。規定經查確屬非法同居關系的,法院應一律判決予以解除。1993年11月《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擴大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外延,包括了繼承、受贈的財產,由知識產權取得的經濟利益,承包、租賃等收益。意見還對夫妻住房及其他財產分割等內容作了具體規定。針對子女撫養權問題,1993年11月《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就離婚時子女的撫養問題,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作了具體規定。

1996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實施了關於審理離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問題的解答,對夫妻雙方承租公房的處理原則、夫妻雙方共同出資而取得「部分產權」的房屋處理等問題了規定。使法院對處理離婚案件中夫妻承租公房的分割,有了法律依據。

這些司法解釋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婚姻法的不足與漏洞,使法律規范更具有可操作性,解決了長期困擾人民法院的如何正確適用法律的難題,也為現行婚姻法修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熱點內容
不適用刑法典 發布:2025-07-13 08:08:57 瀏覽:685
哈爾濱市城市供水條例 發布:2025-07-13 08:07:39 瀏覽:962
行政法上的行政最理想的狀態 發布:2025-07-13 08:07:31 瀏覽:326
管制刀具刑法條例 發布:2025-07-13 08:02:39 瀏覽:647
合同法討論題選擇題 發布:2025-07-13 07:59:34 瀏覽:945
作文關愛成長法治護航記敘文 發布:2025-07-13 07:15:18 瀏覽: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3 07:03:56 瀏覽:242
民事訴訟法申請迴避 發布:2025-07-13 06:55:46 瀏覽:478
司法考試1個月 發布:2025-07-13 06:55:40 瀏覽:654
法學是冷門專業嗎 發布:2025-07-13 06:47:48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