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用刑法典
1. 刑法屬人原則
刑法屬人原則亦稱國籍原則。是解決刑法空間效力的原則之一。依此原則,凡本國人犯罪,不論犯罪行為發生在本國內還是本國外,
也不論被害人是否本國人,一律適用本國刑法。而對任何情況下的外國人犯罪,則一概不適用本國刑法。屬人原則的缺陷在於,完全以犯罪人的國籍作為能否適用本國刑法的標准,不利於充分維護國家主權和懲治犯罪,故各國採用這一原則時多加以限制。
(1)不適用刑法典擴展閱讀:
(二)刑法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刑法做如下劃分:
1、狹義刑法與廣義刑法
狹義刑法指刑法典,是專門、全面和系統地規定犯罪、刑事責任的法律。
廣義刑法是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的一切法律,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單行刑法是專門就犯罪和刑罰中的一個或幾個問題做出規定的刑事法律。通常是規定某一個或幾個特定行為為犯罪並規定對其如何處罰罰。如《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單行刑法是專門規定犯罪和刑事責任的法律,但不全面系統;
附屬刑法是規定於其他法律中關於犯罪和刑事責任的條款。因其內容是關於犯罪和刑事責任的,但附屬(規定)於其他法律里,因而是附屬刑法。它既不專門,也不系統,更不全面。
刑法修正案的歸類問題。
2、普通刑法與特別刑法
是以刑法適用的情況為標準的劃分。
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刑法,原則上無論對何人、何事(犯罪)、在何時、何地均可適用,如刑法典。
特別刑法是指僅適用於特別人、特別事(犯罪)或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適用的刑法。如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普通刑法與特別刑法的兩層含義:
(1)指稱兩個獨立的法律檔的關系,如刑法典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2)指稱同一法律檔內兩個規范之間的關系,如刑法264條規定的普通盜竊罪和第127條規定的盜竊槍支、彈葯、爆炸物罪、第280條規定的盜竊公文、證件、印章罪的關系。在這個意義上確切說他們應當是刑法的普通條款和特別條款關系。
在普通刑法與特別刑法的適用上,遵循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
2. 試述我國刑法中限制死刑適用政策的具體體現
死刑,也稱為極刑、處決,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行刑者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結束一個犯人的生命。遭受這種剝奪生命的刑罰方法的有關犯人通常都在當地犯了嚴重罪行。
適用死刑的罪名(不同國家以其具體規定為准):蓄意謀殺、叛國、嚴重的故意傷害、強奸、暴力搶劫、劫持、綁架、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情節極其嚴重的各類普通刑事犯罪、數額巨大的貪污受賄等。
在中國,死刑分為死刑並緩期2年執行(死緩)與死刑並立即執行兩種死刑判決。
基於人道主義,不適用死刑的人群:實施犯罪時未成年的人(中國為18周歲)、審判時懷孕的女子、符合其他相關條件的人等。
中國法律規定,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年滿75周歲以上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死刑的限制性規定
1.適用條件限制。 刑法第48條第1款:「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所謂罪行極其嚴重,是犯罪的性質極其嚴重、犯罪的情節極其嚴重、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極其嚴重的統一。
2.適用對象限制。 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典第49條增加1款作為第2款: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3.適用犯罪性質限制。《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很少適用過的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4.適用程序限制。 刑法第48條第2款:「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5.執行制度限制。刑法第48條第1款:「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3. 不適用死刑的情況
1.適用條件限制。《刑法》第48條第1款: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所謂罪行極其嚴重,是犯罪的性質極其嚴重、犯罪的情節極其嚴重、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極其嚴重的統一。2.適用對象限制。《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典第49條增加1款作為第2款: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3.適用犯罪性質限制。《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很少適用過的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4.適用程序限制。《刑法》第48條第2款: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關於死刑案件核准問題的決定》規定,因殺人、搶劫、強奸、爆炸、防火等罪行被判處死刑的案件,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核准,不必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5.執行制度限制。《刑法》第48條第1款: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五十條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4. 法律規定有前科能適用緩刑嗎
只要符合緩刑的適用條件就可以判緩刑,但是如果前科已經構成累犯,不得適用緩刑。根據我國刑法典第72條、第74條的規定,適用一般緩刑必須具備下列條件: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犯罪分子不是累犯。一般說有前科都是指罪犯在之前就有過案底了,即在這次犯罪之前就已經實施過犯罪,並且還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責任的。那在司法實務中,一般罪犯有前科能適用緩刑嗎?要是你不清楚的話,請跟隨我一起在下文在進行了解吧。
一、有前科能適用緩刑嗎
1、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2、但如果前科是指累犯的話,則不適用緩刑;
3、累犯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罪犯;
4、法律依據:
1)《刑法》(1997修正)第六十五條【一般累犯】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對於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2)《刑法》(1997修正)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3)《刑法》(1997修正)第七十四條【累犯不適用緩刑】對於累犯,不適用緩刑。
二、緩刑考驗期滿怎麼辦?
被宣告緩刑並不意味著可以無條件地回歸自由,相反,緩刑的設置實質上是附條件地暫緩執行刑罰。基於此,我國刑法中對緩刑設置了一定的考驗期。只有在緩刑考驗期間,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認真遵守一定的規范,並積極參與社區矯正,方能最終獲得好的結果。具體來說,根據我國《刑法》第76條的規定,緩刑考驗期滿後有三種情況:
1、 考驗期滿,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沒有重新犯罪或者被發現漏罪,則原判的刑罰不再執行,相關機關予以公開宣告;
2、 考驗期限內,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69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3、 在考驗期限內,如果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我們一般認為有前科的人就是法律上面的累犯,對於累犯一方面法律規定要從重作出處罰,另一方累犯也是不可以被取保候審、判處緩刑、爭取假釋的。所以要是發現罪犯有前科的話,那此時判刑的時候就不能再判緩刑。
5. 刑法典是哪年通過的
法律分析: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1997年3月14日公布的而施行是1997年10月1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百五十二條 本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列於本法附件一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條例、補充規定和決定,已納入本法或者已不適用,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予以廢止。 列於本法附件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補充規定和決定予以保留。其中,有關行政處罰和行政措施的規定繼續有效;有關刑事責任的規定已納入本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適用本法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