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關於情勢變更的約定
㈠ 我國合同法有沒有規定情勢變更原則
中國尚沒有法律明文規定情勢變更原則。
所謂情勢變更原則,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因當事人不可預見的事件的發生或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原因發生情勢變更,導致合同的基礎動搖或喪失,或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於誠實信用原則(顯失公平)時,則應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的法理。究其實質,情勢變更原則是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運用,目的在於消除合同因情勢變更產生的不公平後果。
但司法層面,情勢變更原則得到了積極的承認和適用。
1.法院已在個案中適用該原則,且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已對此表示了肯定的立場。主要表現為:
(1)「武漢市煤氣公司訴重慶檢測儀表廠案」及相應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函(1992)27號文。最高人民法院在本案中通過對情勢變更原則適用要件之一的 「顯失公平」概念具體化,在中國民法中首次確立了情勢變更原則,同時也是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在中國司法實踐中的首次運用。
(2)「1992年長春對外貿易公司訴長春市朝陽房地產開發公司案」的解決。
但作為兩案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法律依據的《經濟合同法》已隨著《合同法》的出台而失效了,並且該法律規定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情勢變更原則。
2.法院內部工作文件明文規定了該原則的適用標准。主要表現為:
(1)最高人民法院1986年4月14日《關於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條、第7條有此規定。
(2)1993年《中國經濟審判工作會談紀要》(1993年5月6日法發[1993]8號文)指出:由於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原因,作為合同基礎的客觀情況發生了非當事人所能預見的根本性變化,以致合同履行顯失公平的,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按情勢變更原則變更或解除合同。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法律領域對於情勢變更原則態度最明確的一次陳述。
但是所有這些對於實踐的總結和歸納只能對下級法院的審判活動發揮指導作用,而沒有法律效力。「法律不足」使得情勢變更原則在中國無法名正言順地發揮其「利益均衡」的調節作用,這使得立法的滯後與經濟生活中情勢變更不斷產生的矛盾日益突出。
㈡ 如何區分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復:
一是不可抗制力一般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無法履行包括全部不能、部分不能、永久不能和一時不能。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並不要求合同無法履行,情勢變更後合同即使仍然處於能夠履行的狀態,但如果履行合同過於艱難,或者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其結果與訂立合同時的目的相違背,按原合同履行必然導致顯失公平;
二是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責事由,當事人只要依法取得了確切證據,履行了法律規定的通知義務、防止損害擴大的義務等相關義務,不履行合同不承擔任何法律上的責任,而情勢變更情況下履行合同將導致顯失公平的結果,故因情勢變更而引起的風險應由合同雙方共同承擔,但當事人主張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必須請求法院作出裁判,而不能當然地導致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三是不可抗力包含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三層含義,而情勢變更只是因不能預見的事由引起合同基礎發生重大變化,這種不能預見事由不限於不可抗力,還包括意外事故及其他事由,而且是否不可避免、不可克服在所不問;
四是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責事由,中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中均有明確規定,而情勢變更在中國民事立法中未作規定,只是司法實踐中曾由最高人民法院以批復的形式承認其適用。
㈢ 如何理解《合同法解釋》規定的情勢變更
您好,所謂情勢變更,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原因發生情勢變更,致合同之基礎動搖或喪 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顯失公平,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我國法律之所以規定情勢變更原則,其意義在於通過司法權力的介入,強行改變合同已經確定的條款或撤銷合同,在合同雙方當事人訂約意志之外,重新分配交易雙方在交易中應當獲得的利益和風險,其追求的價值目標,是公平和公正。
㈣ 合同雙方可以約定排除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嗎
情勢變更原則,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事由發生重大變專化而使合同的基礎動屬搖或者喪失,若繼續維持合同會顯失公平,因此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解除合同的原則。也即合同成立以後,因與雙方當事人無關的原因,發生了社會環境的異常變動,在這種情況下造成當事人一方遭受重大的損害,這個時候雙方當事人就應該重新協商,如果達不成協議,受損害的一方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來解除合同、變更合同。
㈤ 請問情勢變更原則在哪部法律里規定的
情勢變來更原則是指合同有效成立自後,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原因(當事人不可預見的事情的發生),致使合同的基礎動搖或喪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顯失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應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目的在於消除合同因情勢變更所產生的不公平後果。
㈥ 合同法情勢變更原則的理解。
例如,你買了一個小區的房屋,在還沒有入住的時候你所買的樓的前排樓回倒塌了,整個兒答都拍在地上了,請問你還敢住這個小區的房子嗎?肯定不敢了,雖然你買的那個房子的樓沒有倒,但是此時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解除該房屋買賣合同,這就是情勢變更的情形。
㈦ 如何理解《合同法解釋》規定的情勢變更
《合同法解釋(二)》第二十六條規定:合同成立以後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並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
如何理解和運用以上法條規定的情事變更?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情勢變更的概念
情勢變更,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履行完畢前,合同賴以訂立的客觀情勢發生了當事人訂立合同時不可預見的異常變動,導致合同的基礎動搖或喪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於誠實信用,將導致顯失公平的後果時,則應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的制度。
二、情勢變更的適用條件
(一)情勢變更的適用條件:
1. 須有不屬於不可抗力或者商業風險的情勢異常變動的事實。主要包括等價關系的嚴重破壞(如嚴重的通貨膨脹,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和合同目的不達(如政府經濟政策的調整)兩種類型;
2. 情勢變更須發生在合同成立後履行完畢前。
3. 情勢變更的發生不可歸責於當事人。
4. 情勢變更是當事人於締約時所不可預見的。
5. 情勢變更使繼續履行原合同將顯失公平。
(二)情勢變更之適用條件的理解
1. 須有不屬於不可抗力又不屬於商業風險的情勢異常變動的事實。「情勢」即作為合同基礎或環境的一切客觀事實,「情勢變更」即合同基礎或環境在客觀上的異常變動。對此,應作如下理解:
(1)情勢的變動應不屬於不可抗力。原因在於,如果合同成立後發生不可抗力,導致合同不能或者難以履行的,用不著適用情勢變更制度。(a)債務人因為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債務人可以直接援用《合同法》第117條全部或者部分免除違約責任。(b)因為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合同雙方當事人可以依據《合同法》第94條第(一)項的規定解除合同,一方給對方發出解除合同的通知,即可發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2)情勢的變動應不屬於正常的商業風險。原因在於,合同是當事人進行未來計劃的工具,合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對正常的商業風險予以分配。正常的商業風險應由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承擔。
㈧ 合同法關於合同變更的規定有哪些
合同法變更合同相關法律有合同法第77條、民法典第543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民法典第544條: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民法典第533條:情勢變更等。
【法律依據】
根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
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㈨ 合同法情勢變更的理解。
例如,你買了一個小區的房屋,在還沒有入住的時候你所買的樓的前排樓倒塌回了答,整個兒都拍在地上了,請問你還敢住這個小區的房子嗎?肯定不敢了,雖然你買的那個房子的樓沒有倒,但是此時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解除該房屋買賣合同,這就是情勢變更的情形。
㈩ 合同法規定變更合同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我國現行《民法典》中合同編關於變更合同的相關法律為民法典第543條。內容即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民法典第544條: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民法典第533條:情勢變更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