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與海關
❶ 怎樣看待國際經濟法這個專業和行業的發展
國經到底學什麼。國經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但內容主要包括國際貿易(如CISG)、國際投資(如BIT)、國際金融(IMF,WB)、國際稅法,甚至有時還會包括WTO的legal framework。國經和國商的關系大家也說不準。就我個人而言,現在是帝都五校國經研一,所上課程有國公前沿問題,國經前沿問題,WTO法精要,比較合同法,比較侵權法,國際商法案例等。這些都是國經模塊下的課程。現狀和發展前景。本校的國經就業率很不錯。加上學校對外語的重視,國經專業畢業去律所的幾乎都去了內資TOP所和外資所。總之,學好課程,學好英語。
❷ 國際經濟法與海商法的區別,還有具體利弊分析
海商法是國際經濟法中的一個分支。
國際經濟法是個廣義的概念,包含涉及國際經濟、貿易、商業的各國國內立法和國際法的總稱,它沒有國內立法。而海商法是種特別法,也有國內立法,主要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等。海商法也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狹義的海商法指國內立法,廣義的海商法還包括海上運輸國際公約和國際航運慣例。
補充:既然有爭議,這位白色碎米芥朋友,你怎麼就能確定海商法不是國際經濟法的分支呢。目前海商法在我國的性質定為「涉外民商事法律」,而我國沒有獨立的商法,所以實際上就是民法的特別法,這點和英美法系不同,因為他們大多是民商分離。我國《海商法》是部狹義海商法,沒錯,我已經說過了,狹義的海商法是指國內立法。但是廣義的海商法的淵源和國際經濟法是差不多的。在我國沒有出台海商法之前,研究海上運輸的法學專業就叫做「國際經濟法專業」,後來1993年我國實施《海商法》之後,就有專門的「海商法專業」了,但是原來的國際經濟法專業或者國際商法專業並沒有取消海商法的課程,也保留了海商法的研究方向。
國際教委將海商法從國際經濟法中分離出來是因為我國法律制度和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區別(我們民商合一,人家民商分離)。我國《海商法》的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擁有海商法的國內立法,而國際經濟法無法進行單獨的國內立法,只能通過接受國際條約或者國際慣例的方法來變相進行國內立法。這也是二者的區別之一。
研究一下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就會知道,它已包含了海商法眾所調整的對象范圍。
補充一下:就業的話,我個人認為海商法更好一些。海事海商律師掙得相當多。
❸ 怎麼用國際經濟法術語對國際貨物進口合同評價
進口合同
是指中國境內的中方與中國境外的外方之間就我方接受進口貨物並支付貨款而達成的協議。在進口合同中,大多數是使用F.O.B.價格條件成交,只有少數零星進口商品使用C.I.F.條件,支付條件絕大多數是使用信用證方式。進口合同格式一般由我方備制,一式二份,經我方簽章後,遞交對方簽回一份,留檔備查。一般進口合同多使用「購貨確認書」,數量較大或交易條件復雜的合同,則多使用正式的進口合同。 進口合同的履行程序包括:開立信用證、催裝、催交、租船訂艙、通知船期、投保、審單付款、報關卸貨、檢驗收貨、撥交和索賠等。其中最基本的環節是:
1.開立信用證:我方應按合同約定期限,填寫開立信用證申請書向中國銀行辦理開證手續。
2.租船訂艙:F.O.B.條件下,由我方負責。
3.進口保險:F.O.B.條件下,由我方辦理。
4.審單付款:中國銀行收到單據後,對照信用證規定審查單據後接我方公司通知付款。
5.報關卸貨:進口貨物到岸後,進出口公司填具「進口貨物報關單」,經海關查驗無誤後放行。
6.進口索賠:包括「損失賠償」與「權利要求」兩項。
你可以從核心條款作出解釋,並且從代表買方利益予以分析,要指出國際貨物買賣風險的規避策略.
❹ 國際經濟法與涉外經濟法又何區別
涉外經來濟法著重介紹自了涉外經濟合同制度、涉外投資法律制度、對外貿易法律制度、涉外工業產權與技術轉讓法律制度、涉外金融法律制度、外商投資企業法律制度,以及涉外稅收、海關商檢、涉外經濟仲裁與訴訟等重要的涉外經濟法律制度。
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國際貿易法(其中又包括國際貨物貿易法、國際服務貿易法、國際技術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解決等幾大分支
❺ 根據國際經濟法,海關可以對國際服務貿易進行監管嗎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GATS《服務貿易協定》所列的四種服務貿易形式,海關均有權利進行監管,從國內法來看,《海關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的職權包括進出境貨物物品和運輸工具的監管,服務貿易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交易對象均可以定義為貨物,無論運輸方式是實體還是網路均屬於運輸,因此海關當然有權利監管。
❻ 對外經貿大學的國際經濟法能在哪些政府部門就業要想在政府部門就業是不是還要考公務員能在銀行、海關
1、首先要明確的是必須考試通過才能當公務員,現在凡進必考。
2、需要法律專業都版可以去考,很少部門規權定只招收國際經濟法專業的畢業生。
3、銀行不屬於公務員,只要他們有需求,參加他們自己的招聘會,通過了就行;海關是公務員,也是一樣,有招收法律專業的,你都可以去考。
❼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貿易法的區別、就業方向
一、內涵不同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國際貿易法是調整不同國家之間商品交易關系及附屬於這種交易關系的其他關系,即國際商品貨物運輸、保險、支付與結算、調解與仲裁等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二、調整關系不同
1、國際貿易法調整著兩類關系:
一類是國際間商品買賣關系本身,其內容為買方與賣方之間在交易中的權利與義務關系,表現為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關系,專門調整這類關系的規范,屬於國際貿易法規范。另一類是附屬於國際間商品買賣的關系,為實現國際間商品買賣所不可缺少的,但其本身卻不是商品的買賣關系。
2、國際經濟法調整的是廣義的國際經濟關系,必然既包括國際法規范,也包括國內法規范;既包括公法,也包括私法。
在經濟全球化加快的背景下,國際經濟關系、國際經濟秩序和國際經濟法的發展和更改,是在南北矛盾—交鋒—磋商—妥協—合作—協調—新的矛盾中曲折行進的。
三、作用不同
1、國際經濟法是與國際經濟秩序緊密相關的,實際上兩者難以分割。從整個世界范圍看,當今國際經濟關系中占支配地位的經濟秩序仍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建立起來的經濟秩序。
其核心內容就是「布雷頓森林協定」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見國際貨幣法)、《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條款》和《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所建立的體制。
2、國際貿易法的作用
(1)符合建立新國際經濟秩序的目標。
(2)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發展貿易。
(3)照顧不同的社會、經濟和法律制度。
(4)有助於減少國際貿易中的法律障礙。
四、就業方向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到政府對外貿易經濟管理部門從事外貿管理工作,到外貿企業從事對外貿易業務及國際市場的營銷工作。
到國家機關、國民經濟綜合部門、商業部門、涉外企業、合資企業、大型工商貿易公司或企業從事貿易經濟、市場營銷、經營管理工作,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等。
❽ 國際經濟法專業,是北大厲害還是對外經貿大學厲害呀
首先,北大的STL絕對是國內頂尖,相關信息不贅述,請自行網路。有幾個問題,一是樓主內自己本身要夠優秀容,不然考上了也是吊車尾,跟不上節奏;二是一年十幾萬的學費(印象中),要求樓主的經濟條件要好。
其次,單從學科實力來看,國際經濟法這一塊北大和外經貿是差不多的。但現在的形勢你也知道,某些好單位只認TOP2,也就是清華北大,其他學校直接PASS。所以如果實力夠強勁,那能上北大肯定是要選擇北大的。
再次,如果樓主實力不是頂尖,只是中偏上,考北大有希望,那就要多想想了。因為北大比外經貿的錄取分數還是要高一塊的,而且北大的復試面試都挺難的,如果不是特別優秀的話被刷的幾率挺高的。樓主如果求穩,無法承受再來一年的苦悶的話,選外經貿也是非常不錯的。
最後,選學校和找對象是一個道理。我也喜歡范冰冰林志玲,但靠譜嗎?適合自己的才是對的,先分析自己,再去選學校。
❾ 為什麼說單獨關稅區也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
因為國際社會沒有承認「非國家實體」獨立的國際法律人格,所以「非國家實體」不具有國際法律人格。它是作為母國的一個機關來從事對外交往的。
首先,國際法律人格的取得依賴於國際社會的承認。理論界對一個實體是否具有國際法律人格的論證過程說明了這一點。在聯合國求償咨詢意見中,國際法院的法官圍繞著以下幾個問題對聯合國是否具有主體資格展開討論。第一,為了實現聯合國的宗旨,各會員國是否必需賦予聯合國國際法律人格。這實際上是為了判斷各國是否默示的承認了聯合國的國際法律人格。第二,如果聯合國的國際法律人格得到會員國的普遍承認,那麼它對於非會員方是否一樣有效。法院認為聯合國的50多個會員國已經能夠代表整個國際社會的態度,因此聯合國的國際法律人格對非會員國也是有效的。第三,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是否具有法律人格。法院認為,一個國際組織如果僅僅在某一范圍內得到承認,就不能取得國際法律人格。這是對承認的程度的界定。可見,這三個問題都是圍繞著國際社會的承認來展開的。因此,衡量一個實體是否具有國際法律人格的標準是國際社會的承認。
其次,「非國家實體」成為國際組織的會員方不能證明其國際法資格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一些學者認為被國際組織接受成為會員方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各會員國默示的承認了這些實體具有國際法律人格。但是,參考聯合國求償咨詢案發現,承認的必要性是一個關鍵因素,即賦予某一實體以國際法律人格是實現國際組織宗旨所必需的。國際組織在這一點上與「非國家實體」有著本質的不同:國際組織沒有代表它在國際上負責任的母國。因為讓任何一個會員國作為國際組織責任的最終承受者都是不合適的。因此,會員國必須默示的承認它的國際法律人格。否則,國際組織就無法從事相應的國際法律行為,也就無法實現它的宗旨。而對於「非國家實體」則沒有這種承認的必要。因此他們屬於某一個主權國家,他們的外交關系通常是由其母國負責的。把「非國家實體」從母國的國際法律人格中分離出來不是必需的。
正是這種必要性的欠缺使「非國家實體」仍從屬於其母國的國際法地位。很多國際組織雖然允許「非國家實體」成為會員方,但是卻仍要求其母國在國際上負最終責任。如歐洲和地中海植被保護組織就要求,「非國家實體」的母國需要對他們的外交關系負責。GATT第二十六條(C)規定,只有經過對這一領土負責的締約方發表聲明並通知總協定總幹事,單獨關稅區才能成為締約方。即使一些國際組織沒有明確要求,但是實際上還是要由其母國承擔最後的國際責任。假設一個「非國家實體」違反了國際組織章程,給其他會員國造成了嚴重損害,而它又拒絕賠償。於是受損害國向國際法院提起了訴訟,但是國際法院又要求當事國必須是國家,「非國家實體」不能成為當事國。這時候受損害的國家只能向其母國要求賠償。其母國也必須代表其所屬領土應訴。因此,「非國家實體」的國際法律人格在國際組織中並沒有得到承認。
最後,「非國家實體」的對外交往權,締約權,提起訴訟的能力都不具有獨立性。
❿ 海關的概念
一國在沿海、邊境或內陸口岸設立的執行進出口監督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它根據國家法令,對進出國境的貨物、郵遞物品、旅客行李、貨幣、金銀、證券和運輸工具等實行監管檢查、徵收關稅、編制海關統計並查禁走私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