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要約和承諾案例
㈠ 急!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1不可以,信用證的無因性和文義性
買賣合同無效,向B主張返還不當得利
㈡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1)A公司的辯稱不成立。A公司I1月25日發出的要約是不可撤銷的。
(2)A公司與B公司之間的買回賣合同有效答。
本案涉及到要約的撤回與撤銷的問題。要約的撤回是指要約生效前要約人將其取消。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5條的規定,一項要約,即使是不可撤銷的,也可以撤回,要撤回要約的通知於該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與該要約同時送達受要約人。所謂要約的撤銷是指要約生效後,受要約人作出承諾前,要約人將其取消。根據該《公約》第16條的規定,要約是可以撤銷的,但撤銷通知須於受要約人作出承諾之前送達受要約人。但這項規定有一定限制,根據該《公約》第16條第2款的規定,在下列情況下,要約一旦生效,即不得撤銷:第一,在要約申已載明了承諾的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表明它的不可撤銷性。第二,受要約人有理由信賴該項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本著對該要約的信賴行事。本案中A公司的要約註明了有效期是1991年12月30日,故而是不可撤銷的。B公司的承諾於有效期內到達,所以合同視為成立。
㈢ 國際經濟法 承諾逾期到達效力爭議的案例,請教高手指導!
1,該買賣合同已經成立。
涉及到逾期承諾的效力問題。對於承諾的生效時間,原則上,回根據「公約答」18條採到達主義,但對於逾期的承諾,「公約」21條2款規定:「如果載有逾期承諾的信件或其他書面文件表明,它是在如傳遞正常則能及時送達要約人的情況下寄發的,則此項逾期承諾具有承諾的效力,除非要約人毫不遲延的用口頭或書面通知受要約人,他認為其要約已因遲延承諾而失效」。
在本案中,B公司的承諾如非郵寄原因,完全可在要約有效期內到達,而且A公司在11月5日收到該逾期承諾後,未作任何信件答復,即該承諾有效,合同成立。
2,該要約於10月15日生效,因此有效期截止於10月30日
一個一個字敲的,可能表述不太好。。。
㈣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詳細點哦)
(1)本案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2)合同已經成立。
理由: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6條的規定,在要約已送達被要約人,即要約已經生效,但被要約人尚未表示接受之前這一段時間,只要要約人及時將撤銷通知送達被要約人,仍可將其要約撤銷。如一旦被要約人發出接受通知,則要約人無權撤銷該要約。在這個案例中,甲將撤銷通知送達被要約人乙的時候,被要約人乙已經發出接受通知了,因此合同已經成立。
㈤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急急急!
1、我方的5月3日電傳是要約,投標之用,我國招投標法、合同法來看該投標行為是要約。
2、意供應商於5月5日用電傳就上述鋼材向我發價構成反要約。
3、意方能撤銷5月5日的發價。我國合同法第17條規定要約撤銷。第18條規定要約不得撤銷。你看條文後判斷是可否撤銷。
4、中標行為只是合同中的承諾,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合同所以合同不成立。
㈥ 國際經濟法案例:
請參閱http://www.amazon.cn/s/ref=nb_ss?ie=UTF8&keywords=%E7%BB%8F%E6%B5%8E%E6%B3%95+%E6%A1%88%E4%BE%8B&tag=dhydrcn-23&index=aps&hvadid=32739799&ref=pd_sl_8yur6t7952_p
㈦ 國際經濟法有哪些經典案例
一、國際經濟法的三個層次
私人之間跨國商事交易關系——跨國鋼材進出口合同——違約
政府與私人之間跨國經濟管制關系——美國政府保障措施——關稅
國家之間跨國經濟交往關系——GATT/WTO多邊世界貿易協定體系——保障措施條約
二、三個層次的法律問題
進出口當事人是否有效?是否是不是違約?出口方如何得到救濟?進口方如何抗辯?涉及哪些法律?
美國政府的保障措施決定是否符合其國內法?受到影響的國內國外當事人是否可以提出申訴?涉及哪些法律?
中國是否可以向美國提出質疑?是否能夠從國家間爭議角度解決?涉及哪些法律?
三、三個層次的法律解決
首先,看合同是否成立,涉及到中美合同法規則和國際合同公約,可以認定合同已經有效成立,那麼,進口方的行為就屬於違約,可以追究其違約責任,但是,進口方可以抗辯,主張美國政府行為構成情勢變更,這樣,就可能免責。
其次,美國政府採取進口保障措施是基於其1974年貿易法第201條款,其中規定外國進口導致美國相關產業受到嚴重損害或其威脅則有權進行調查,如果進口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則可以由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建議,由美國總統決定是否採取進口保障措施。因而,美國政府的做法是有國內法依據的。至於外國受到影響的私人當事人,根據美國法律,卻沒有申訴權,所以,無法從美國國內法尋求救濟。
㈧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急!!!!
同意樓上的意見,但如果發出的「要約」中包含了以簽訂確認書為準的那就又不版一樣了(因為權這種要約實際上是要約邀請)。我國外貿公司在發出要約是常常是這樣要求的(合同法第33條)。這樣的話合同就沒有成立。個人意見,請LONGpk兄指點。
㈨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尋求答案一 (專業,全面)
撤回是要約送達對方前或同時撤回通知抵達對方方可生效。 撤銷是必須在對方承諾前撤銷,當要約是不可撤銷的情況下,在有效期限內不可撤銷。 因此本案例中,A已趕在B收到要約前將撤回通知送達B處,因此,B在下午收到的要約無效。因此本案例中合同不成立。
㈩ 國際經濟法中要約和承諾的概念分別是什麼
要約是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人發出要求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是受要約人表示無條件接受的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