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騙保
1. 社會保險法哪些行為屬於違規欺詐行為
保險欺詐行為,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採用虛構保險標的、故意製造人員或者財產保險事故等欺騙手段,蒙騙保險公司,騙取保險金的行為。
一、根據保險法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者,是保險欺詐行為:
1.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如某人投保家庭財產險後,被盜微波爐一台,價值2000元,在保險公司理賠時,其家中本無電視機,卻謊稱家中有一台價值1萬元的彩色電視機被盜,騙取保險金。
2.未發生保險事故而謊稱發生保險事故。如某倉庫投保企業財產險後,沒有發生倉庫被盜事件,而故意製造倉庫被盜的假現場,騙取保險金。
3.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如某人購買了一輛價值2萬元的二手車,按4萬元投保損失險後,故意製造交通事故,將該車翻入山澗,騙取保險金。
4.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人身保險事故。如某人為其配偶投保長期人身險後,故意將其配偶駕駛的汽車的剎車裝置破壞,造成其配偶車毀人亡,騙取保險金。
5.偽造、變造與保險事故有關的證明、資料和其他證據,或者指使、唆使、收買他人提供虛假證明、資料或者其他證據,編造虛假的事故原因或者誇大損失程度。如某人為了向保險公司索賠醫療費,將住院收據1780元塗改4786元,騙取保險金。
二、保險欺詐行為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上述所列保險欺詐行為之一,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的規定,可以由公安機關處以15日以下拘留、500元以下罰款。
2.刑事責任。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上述所列保險欺詐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關於金融詐騙罪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2. 什麼是騙保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有哪些
一、什麼是騙保?
1.故意製造保險事故依此獲得保險公司賠款的。
2.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人在未依法採取措施的情況下駕駛被保險機動車或者遺棄被保險機動車逃離事故現場,或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都屬於騙保。
二、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
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3. 騙保有什麼後果
公民騙保有以下法律後果:1.騙取社會保險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2.騙取商業保險,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八條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保險法》第一百七十四條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行為之一,進行保險詐騙活動,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一)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二)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或者編造虛假的事故原因或者誇大損失程度,騙取保險金的;(三)故意造成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評估人、證明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進行保險詐騙提供條件的,依照前款規定給予處罰。
4. 什麼是騙保,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又有哪些
國家保險法的規定:
(第一種情況限定保險公司的騙保行為,保險法的規定)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故意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保險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種情況限定被保險人的騙保行為)故意製造保險事故依此獲得保險公司賠款的。也是騙保。
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人在未依法採取措施的情況下駕駛被保險機動車或者遺棄被保險機動車逃離事故現場,或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都屬於騙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保險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誇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
?
(三)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的。
有前款第四項、第五項所列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單位犯第一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
以上就是關於「什麼是騙保」、「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有哪些」問題的闡述。保險是商品經濟的產物,並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在此經濟背景下,保險才得以積累起全社會范圍的基金規模,才得以具備足夠抵禦不可抗力可保風險的償付力,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保障。而隨著保險事業的發展,險種的增多以及保險金額的迅速提高,騙保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那麼到底應該如何消除騙保「惡疾」,這還需要咨詢相關的律師,請求他們幫助解決。
5. 社會養老保險騙保如何定罪
一般社保局會和當事人協商。退回多餘所得。不會一開始就進入司法程序。每年這樣的事情都會很多。家屬忘記,或者是孤寡老人。但是數額較大,或者惡意欺騙。視情節嚴重,或正好在基金審計階段。或者就會被抓典型處理。
6. 七大騙保行為
七大騙保行為如下:
1、通過虛構勞動關系、偽造證明材料等方式獲取社會保險參保和繳費資格;
2、偽造、變造個人檔案材料、身份證明、病歷資料、鑒定意見、支付憑證、信息數據等,騙取社會保險待遇;
3、違反規定重復領取社會保險待遇;
4、冒用別人身份和社會保險證明騙取社會保險待遇;
5、出借本人社會保險證件協助別人或者單位騙取社會保險待遇;
6、隱瞞喪失領取條件的事實,領取社會保險待遇;
7、其他侵害社會保險安全的行為。
騙保是保險欺詐一般也稱保險犯罪。
嚴格意義上說,保險欺詐較保險犯罪含義更廣,保險當事人雙方都可能構成保險欺詐。
凡保險關系投保人一方不遵守誠信原則,故意隱瞞有關保險標的的真實情況,誘使保險人承保,或者利用保險合同內容,故意製造或捏造保險事故造成保險公司損害,以謀取保險賠付金的,均屬投保方欺詐。
凡保險人在缺乏必要償付能力或未經批准擅自經營業務,並利用擬訂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機會,或誇大保險責任范圍誘導、欺騙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均屬保險人欺詐。
保險欺詐一經實施,必然造成危害結果,有必要嚴加防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八十七條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及醫療機構、葯品經營單位等社會保險服務機構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屬於社會保險服務機構的,解除服務協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有執業資格的,依法吊銷其執業資格。
7. 社會與法 講的是不是假的
《社會與法》頻道已於2004年12月28日正式開播,它是我國惟一國家級法制專業頻道,也是國內惟一上星法制專業頻道。《社會與法》頻道將建設成以人為本、品質優良、受眾廣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的專業頻道,努力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提高國民法律素質,構建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電視平台。 為使大家深入了解《社會與法》頻道所倡導的「公民、公正、公益」的頻道精神,讓所有的公民都來關注中國的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讓所有關注中國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的公民都來關注《社會與法》頻道,並藉助頻道提升企業形象、有必要對《社會與法》的宗旨、定位、風格及主要欄目進行全面介紹。
《社會與法》頻道的開播,是為了落實「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和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為了保持社會穩定與進步,為了溝通司法與社會,為了使我國政法工作和民眾法律素質適應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努力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國民法律素質,開展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滿足社會公眾同公檢法司行業之間的溝通需要。 《社會與法》頻道是大眾化頻道,針對公民意識、公民權利、公民責任,滿足人們對法律、道德的普遍需求。強化人們的公平、正義觀念,提升人們的公民素質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8. 騙保的後果是什麼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每個人所走的路不同,有人做學術研究,有人早早進入社會打拚,踏入社會後,生活中的各種磨礪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好壞各摻半,就如同我們的喜憂一樣,最終會成為一個新的自己。那麼走上歧途的那些人,他們一開始也是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十分的期待,每個人的境遇不同,所作出的選擇也不相同,有人忙忙碌碌,有人閑雲野鶴,各有各的不同。可能很多朋友都不清楚,那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騙保的後果究竟是什麼,以及騙保後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呢,下面小編就來仔細講解。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騙保的後果是什麼,以及會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的內容,我們上面已經將大概的方向解釋清楚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支持一下,小編也會繼續努力為大家解答更多的問題,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