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產品設計缺陷經濟法

產品設計缺陷經濟法

發布時間: 2022-05-10 17:28:21

㈠ 產品缺陷的定義及內容

產品缺陷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一、我國法律對產品缺陷的界定
我國對產品缺陷的界定有以下幾部法律。《民法通則》第122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產品質量法》第46條規定:「本法所指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產品有保障人身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7條第2款規定:「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2004年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四部委聯合發布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第5條規定:「本規定所稱缺陷是指由於設計、製造等方面的原因而在某一批次、型號或類別的汽車產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或者不符合有關汽車安全的國家標準的情形。」
我國對產品缺陷的定義由原先《民法通則》規定的「產品質量不合格」發展為《產品質量法》規定的「不合理危險」和不符合強制性標准。

二、產品缺陷的認定標准
《產品質量法》第46條規定:「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從法律規定里可以看出,我國司法實踐中認定產品是否存在缺陷主要參考兩個標准:其一,該產品是否具有不合理的危險;其二,產品本身是否符合國家已有的相關強制性規定。
三、產品缺陷的分類
法學界通常將產品缺陷分為四大類,分別是製造缺陷,設計缺陷,警示說明缺陷和跟蹤缺陷。
製造缺陷是指產品在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合理的危險。導致危險的原因很多,包括質量管理不善、技術水平差等。如三鹿奶粉就是這種情況,在生產過程中質量不合格,加入了三聚氰氨。
設計缺陷是指產品的設計,例如產品結構、配方等存在不合理危險。例如前些時間發生的漢蘭達「爬坡門」事件,作為一輛越野車,竟然爬不上30度的坡,有專家分析這是因為該車重心設計太後。如果真是如專家分析的,這車就具有設計缺陷。
警示缺陷是指產品存在的合理危險,銷售產品沒有適當的警示與說明。這是針對產品的合理危險而言的,產品的合理危險是指產品雖然包含危險,但該危險只要依照合理的方法使用,危險就不會發生。例如果凍,大人吃一般沒有問題,不會有危險,但是如果給三歲以下小孩自己吃,就特別危險,因為容易發生窒息的危險。因此,凡是具有合理危險的產品,就必須進行充分的警示說明。所以你現在看到果凍包裝上都會印有請示說,不要給三歲以下小孩食用。如果是產品存在不合理危險,那麼生產商就是警示消費者也不能免責。例如生產汽車輪胎的廠商不能在輪胎上貼個警示說本輪胎在超過每小時100公里時速時會爆炸。如果有人不小心買了這個輪胎並出事故了,生產廠商就不能說,是你使用不當,沒有按照說明來使用。生產者還是得承擔責任,為什麼?因為產品本身不合格,這是不合理的缺陷,正常的輪胎不可能在行駛速度超過100公理就會爆炸。
跟蹤缺陷是指生產者將新產品投入市場後,違反對新產品應當盡到的跟蹤觀察義務,致使該產品造成他人的人身損害或財產損害的不合理危險。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6條規定「產品投入流通後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消停者應當及時採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條規定就是生產者的跟蹤義務規定。世界各國的產品責任法一般都規定「將產品投放流通時的科學技術尚不能發現缺陷存在」,生產商就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也是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1條之規定。這個立法目的是鼓勵產品生產者努力開發新產品,鼓勵科技創新,以滿足社會和公眾的需要。這樣的規定同時也就犧牲了消費者的利益,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不能得到賠償。因此,立法者為了平衡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利益,確立了生產者的跟蹤觀察缺陷義務。例如目前在全世界都鬧得沸沸揚揚的豐-田車召回事件就是一個關於生產者的跟蹤觀察缺陷義務的例子。
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華律網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㈡ 產品設計缺陷的產品設計缺陷的特點

1、危害的嚴重性。設計缺陷是產品的先天不足,其影響的面是廣泛的,可以說影響到所有同類產品。也就是說,產品一旦存在設計上缺陷,其影響所及就不僅僅是個別產品,而是整個生產線,將造成依此設計生產出的所有產品存在缺陷,隨之而來的是大范圍的損害事故。
所以說設計缺陷的危害是嚴重的,尤其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產品結構越來越復雜,由此引發的事故更是層出不窮。如據美國有關部門統計,僅在汽車小型節能化運動中,每年要造成1300多起死亡事故。
2、判斷的困難性。設計缺陷是一個難以定義的概念,國際上對此無統一的認識和規定,而且各國在司法實踐中也無系統、明確的解釋,這使得設計缺陷標准難以把握,判斷起來比較困難。另外,在這類訴訟中,原告方往往是大量的用戶、消費者,控訴的是整類產品而非個別產品,這意昧著需要證明的范圍較廣,花費的代價(金錢、時間)較高,可見對其判斷還有一定的難度。
3、設計缺陷往往難以在保險公司投保產品責任險。產品責任保險屬於責任保險,當然離不開責任保險的本質特點——被保險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為保險標的。
就產品責任保險來說,作為保險標的,是被保險人因其生產經營的產品存在缺陷給他人造成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而依法應承擔的損賠償責任。那麼生產經營者就其生產經營的產品向保險公司投保產品責任險後,如果發生產品致損事件而應依法負賠償責任時,可由其所投保的保險公司代為承擔責任。對生產者來說,關於設計缺陷的索賠請求可能是壓倒一切的。它可能意味著產品必須全部(而不是部分)停止生產,此外還有很多重大後果,其中之一便是「可能產生重大的保險糾紛,特別是保單常常免除對設計缺陷的責任」。前面已提到,由於這種缺陷的影響所及不僅僅是單個產品,而是整個生產線,隨之而來的很可能是大量的受害用戶請求賠償,「潛在的索賠請求大量增多」,因此其在商業上的牽連是深遠的。尤其在葯品領域是一個特別易產生設計問題的產品領域,此類缺陷是很難得到保險公司保險的。
產品製造人在何種情況下應對設計缺陷的發生承擔責任,可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只是法律、法規往往提供一個大概的判斷標准,而無法就各種情況詳細規定。

經濟法,關於產品缺陷的含義

這里的意思是構成產品缺陷的另一種情形。

產品缺陷有兩種情形

1一種是產品本身沒有關於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行業標準的情況下,該產品危及人身或除產品外的財產安全,就構成產品缺陷
2另一種是產品本身有關於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行業標准,則只要不符合這個標准,就構成產品缺陷。而不需要以危及人身或除產品外的財產安全作為條件。

簡單點就是:產品缺陷是:沒有標準的,危及了人身或他人財產;有標準的,違反了這個標准或不符合標准。這兩種情況都構成產品缺陷

㈣ 公司產品由於設計缺陷,造成直接損失1萬元,設計者應當承擔怎樣的處罰

你的情況應該是設計的產品沒有銷售,具體處罰金額就看你在這個工程中的領導地位了。個人認為不需要賠償,每個企業大多都有研發團隊。工廠只因為研發上的失利就把責任歸到你身上? 那樣的話,還有誰會替工廠搞研發?

之後請參照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八條 [技術機構與專家公正性責任]承擔缺陷檢驗工作的檢驗機構、專家偽造檢驗結論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由質檢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依法撤銷其相應資格;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六十二條 [財產缺陷問題處理] 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由於設計、生產或者指示等原因使某一批次、型號或者類別的產品存在可能造成財產損害的缺陷的,生產者應當參照本條例實施召回行動。

第六十三條 〔實施細則〕本條例涉及的信息發布、產品溯源、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和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管理辦法以及文書格式要求等有關具體規定由國務院質檢部門另行制定。

㈤ 買方對產品驗收合格,但後出現設計缺陷引起的質量問題,生產方和買方該如何分擔相關損失有何法律依據

根據我工作的實際,我只需免費提供產品的設計修改即可,修改到符合客戶需求。前期設計缺陷所產生的損失,無需由我設計方負責,除非合同有特別規定。這是買方應該承擔的風險,人類的能力是有限的而設計的東西具有不確定性,設計是一種創新,有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同樣隱藏著風險,這是買方需預知的。設計方僅得到是設計費,並不因為產生巨大利益而報酬提升,所以也無需承擔其風險!這種官司一打就贏!

因為你方是經過買方已確認驗收合格後才繼續生產的,換句話說你方的是合格產品是符合客戶驗收標準的。但是保證質量的可靠性進行各類性能測試如疲勞測試是你方的義務,而客戶的錯誤是沒有把這項作為驗收指標。所以你們雙方得共同承擔此次損失。如果律師厲害,你方可能只需承擔20%到30%,否之50%責任跑不了。上面是生產整機而言,如果你方生產的只是客戶的某一零件就又不一樣了。該零件是你方設計開模生產的,你方全責,由客戶提供設計圖或模具你方無責。

當然,「買方驗收合格後交付」可以保證對方得承擔責任。這種情況下,客戶方是認為產品合格才收貨的。你方可以向對方提出承擔20-30%,對方肯定不同意,自然就是訴諸法院,一經法院審理,你方是不會吃虧的。沒有永遠用不壞的產品,你方的產品只是相對壽命略低,在功能組裝使用方面沒有任何影響。如果合同條文沒有明確規定產品使用壽命,你方可以免責。

㈥ 經濟法多選題 產品質量法所稱缺陷的有哪些

《產品質量法》中對「產品缺陷」這一概念是概括性規定而非列舉式規定,參見第專46條:「本法所稱屬產品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

㈦ 什麼是缺陷責任

產品缺陷責任是指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或者提供有缺陷產品導致他人遭受財產、人身損害後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或者提供有缺陷產品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事實發生以後,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應承擔責任,這些條件就是產品缺陷責任的構成要件。
產品缺陷責任的構成要件是對各種因產品缺陷造成他人損害而應承擔責任所應具備條件的高度概括。合理的責任構成要件的確定與運用,不僅使歸責具有明確的尺度和可行的辦法,而且有助於司法審判人員在正確地理解並運用歸責原則的基本價值和內涵的基礎上,公平、合理的處理缺陷產品侵權案件。
從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出發,我們主張應以產品存在缺陷,給他人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事實,缺陷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的存在為產品缺陷責任的構成要件。
產品缺陷責任的構成要件:

1、產品存在缺陷
根據我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產品存在缺陷是產品缺陷責任的構成要件的必要條件。產品存在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
產品缺陷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生產缺陷,生產缺陷是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因原料、配件、工藝、程序等方面存在錯誤,導致製作或最終產品上具有不合理的危險性;產品達不到產品規格要求,也即「不符合標准」。
2)設計缺陷,指產品在設計時在產品結構、配方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危險。
3)經營缺陷,指產品在經營過程中存在不合理危險。如沒有適當的警示說明,運輸者、銷售者對產品缺陷有責任的,也屬經營缺陷。比如說如果葯品生產廠家不按規定要求規范製作葯品說明書,為了不影響葯品銷路而故意刪除葯品說明書中"不良反應"說明,盡管該葯品質量合格,仍屬有"缺陷"之產品。仍應負產品侵權法律責任。

2、損害事實的存在
如果產品有缺陷但未造成損害後果,就不發生產品缺陷責任問題。換句話說,產品缺陷責任的發生依損害事實的存在為根據。這種損害既包括對財產的損害,也包括對人身的損害。受害人既可以是產品的購買人,也可能是產品的使用人,或者是既非購買人又非使用人的第三人。

3、損害後果與產品缺陷之間有因果關系
即損害後果是由於產品的缺陷所致,而不是由於他人把產品作為實施侵權的工具造成的。產品缺陷責任中的因果關系表現為產品缺陷與損害後果之間的相互聯系,而不是表現為某種具體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聯系,因而只要受害人能夠證明其所受損害是產品缺陷在事實上的結果,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即告成立,而不必證明該缺陷是其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或直接原因。

㈧ 產品因設計缺陷所產生的損壞應由誰負責

由生產廠家承擔損失,然後生產廠家再向造成缺陷的設計者索賠。本廠技術失誤的話,就只有廠家自行承擔了。

熱點內容
二戰德軍傘兵條例 發布:2025-05-25 17:09:41 瀏覽:819
民法典部隊 發布:2025-05-25 17:08:00 瀏覽:31
lol皮城執法官說的話 發布:2025-05-25 17:07:56 瀏覽:438
司法警察戰疫 發布:2025-05-25 17:07:51 瀏覽:654
勞動法患病工資 發布:2025-05-25 16:57:51 瀏覽:280
勞動法沒有權威性 發布:2025-05-25 16:50:11 瀏覽:460
餐飲行業需要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25 16:50:10 瀏覽:171
和網友聊天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5 16:49:22 瀏覽:622
婚姻法我32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5 16:30:40 瀏覽:338
法官庭審報告 發布:2025-05-25 16:19:43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