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婚姻法房產糾紛案例
『壹』 婚後買房該歸誰 七大案例告訴你離婚時房產怎麼分
買房對老百姓來說是一輩子最大的支出,而婚姻則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近幾年國內離婚率快速增長,很多夫妻在離婚時都要面對「離婚後房產如何分割」的問題。
案例一:婚後購房,一方父母出資,房子在自己子女名下
楊小姐起訴要求與馮先生離婚並分割夫妻共有的房屋一套。馮先生同意離婚,但稱雙方沒有共同財產,房屋是自己的。
經審理查明,涉訴房屋雖系雙方婚後購買,但系馮先生與其父親和其姐姐共同出資,結合銀行交款憑證、馮父與馮姐姐的陳述及登記在馮先生單方名下之情形,法院認定涉訴房屋為馮先生單獨所有。
婚後購房,一方父母出資的,房子在自己子女名下,如果是全部房款或者是全部首付款,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規定,婚後一方父母出資購買不動 產,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視為對自己子女一方個人的贈與,屬於子女的個人財產。共同還貸的部分,核算後給對方一半的補償。如果是部分首付款,那麼根據婚 姻法司法解釋(二)的規定,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案例二:婚後購房,一方父母出資,房子登記在對方或雙方名下
吳先生與李女士2009年結婚,李女士父母在2012年出資購置一套住房供小兩口居住,並將房產登記在女婿吳先生的名下。2014年9月,李女士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並確認涉案房屋歸自己所有。
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2條的規定,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本案中,李女士的父母在女兒女婿登記結婚之後購買涉案房屋,其出資意圖在於保障女兒女婿的家庭穩定,是對吳先生和李女士雙方的贈與行為,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處理。
婚後購房,一方父母出資的,房子登記在對方或雙方名下的,視為父母對雙方的贈與,房產屬於夫妻共同共有。
案例三:雙方父母出資,房子在出資方子女一方名下
王先生與陳小姐於2007年登記結婚,婚後雙方父母共同出資購買了一套房屋,價值40萬元。由於感情不和,王先生要求離婚並分割房產。陳小姐同意離婚,但是不同意分割房產,認為房產是屬於自己的,因為房產證上只有她一個人的名字。
經審理查明,涉案房屋是王先生和陳小姐婚後雙方父母為他們共同購買的,產權證上只登記陳小姐的名字。但是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規定: 「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 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應當按照當時雙方父母出資所佔的出資比例對該房產進行分割。」
婚後購房,雙方父母出資,房子在出資方子女一人名下的,如果父母共同支付了首付款,由子女還貸,一般是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規定,認定為 共同共有。如果父母出全資的,一般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三),認定為按份共有。如果雙方父母與子女婚後財產共同出資構成首付款,父母出資視為對對方的贈 與,一般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認定房子為夫妻共同共有。
案例四:婚後購房,雙方父母出資,房子在子女雙方名下
張女士稱與王先生結婚後,雙方父母出資購房,現在要求法院判決離婚,並將房屋判給自己。王先生不同意訴訟請求,請求法院將房屋判給自己。
法院審理查明,雙方訴爭的房屋系婚後購房,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根據雙方當事人的陳述、舉證、質證以及雙方的工作性質、收入,可以確認訴爭房 屋張女士父母出資96萬元、王先生父母出資81萬元,但是雙方父母都未明確表示贈與哪一方。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 的解釋(二)》第22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是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所 以,房產共同所有,分割時應該平分。
婚後購房,雙方父母出資,房子在子女雙方名下的,一般即便出資額不等,也是平分。
案例五:婚後一方用個人財產出資購買房屋
汪女士和章先生結婚後在北京購買了一套經濟適用房。由於章先生經濟上比較困難,30萬元的首付款都是汪女士支付的。因為汪女士不具有購買北京市 經濟適用房的資格,故房產證辦在了章先生的名下。現在汪女士起訴離婚,要求法院將房產判歸自己所有。章先生同意離婚,但表示房子是自己的,因為房產證上登 記的是自己的名字。
法院認為,雖然汪女士支付了房子全部首付款,但是把房子登記在章先生名下是在以自己的行為表示個人財產出資對對方的贈與,所以涉案房屋按雙方共 同共有財產處理。婚後購房,一方用婚前個人財產出資的,如果房子在自己名下,如果支付的是全部首付款,先按份處理後再按共同共有處理;如果支付的是全部房 款,按個人財產處理。如果房子在雙方或對方名下,那個人財產出資行為視為對對方的贈與,整個房子按共同財產處理。
案例六:婚後購房,雙方共同借了全部或部分購房款
王女士與胡先生婚後雙方分別借錢支付了全部購房款86萬元,其中王女士借款金額是60萬元,胡先生借了20萬元。現在王女士起訴離婚並要求法院 判令房產歸自己所有,因為自己當年出資更多。胡先生稱房子是雙方共同所有,因為產權證上登記的是雙方的名字,且自己在購買的時候也出資了。
雙方都提交了當時借款的借條並提交了房產證佐證房產現有的共有狀態。法院認為,婚後雙方共同借款部分購房款,屬於共同債務,共同購買的房屋屬於共有房產。婚後購房,雙方借了全部或者部分購房款的,房子屬於共同財產,債務屬於共同債務。
案例七:婚後一方借了全部購房款或全部首付款
楊女士與吳先生婚後買房,吳先生借了首付款39萬元,楊女士幫著吳先生一起還債。今年,吳先生起訴至法院要求離婚並確認房屋歸自己所有。楊女士認為,房屋是婚後購買的,首付款雖然是吳先生借的但是自己也幫著還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2-0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貳』 新婚姻法關於房產
《婚姻法解釋(三)》主要內容
首次明確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婚後產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是共同財產。
明確婚後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不動產且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首次明確離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貸款購買的不動產應歸產權登記方所有。
明確規定當事人協議離婚未成則事先達成的附協議離婚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不生效。
解讀1、離婚財產糾紛怎麼判?
婚前貸款買房產權歸登記方婚後參與還貸離婚獲補償 司法解釋(三)第一次明確了離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貸款購買的不動產應歸產權登記方所有。如果僅僅機械地按照房屋產權證書取得的時間作為劃分按揭房屋屬於婚前個人財產或婚後夫妻共同財產的標准,則可能出現對一方顯失公平的情況。 司法解釋(三)第十條的規定,一方在婚前已經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向房地產公司支付了全部購房款,買賣房屋的合同義務已經履行完畢,即在婚前就取得了購房合同確認給購房者的全部債權,婚後獲得房產的物權只是財產權利的自然轉化,那麼離婚分割財產時將按揭房屋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相對比較公平。對按揭房屋在婚後的增值,應考慮配偶一方參與還貸的實際情況,對其作出公平合理的補償。在將按揭房屋認定為一方所有的基礎上,未還債務也應由其繼續承擔,這樣處理不僅易於操作,也符合合同相對性原理。對於婚後參與還貸的一方來說,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解讀2·房屋被一方「偷賣」怎麼辦?
買房第三方具備三個條件法院不支持另一方追回房屋 夫妻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將雙方共有的房屋賣給了第三方怎麼辦? 司法解釋(三)第十一條指出,只要第三方的購買行為具備三個條件,人民法院則不支持另一方追回房屋的主張。這三個條件分別是:第三方要善意購買,即購房時並不知道賣房的夫妻雙方沒有協商;支付合理對價;辦理產權登記手續,這標志著房屋買賣的物權已發生轉移。有專家認為,如果夫妻雙方只有一套住房,一方未經同意出售住房,可能損害另一方的合法權益,則應當允許追回房屋。但建議最終未被採納,是因為一套住房的情況比較復雜:若一套住房是豪宅,賣了之後還可以買小房,這種情況下人民法院不支持追回住房的主張;如果是出售的房屋是唯一的小房,出售之後將無處棲身,在具體執行判決時法院可支持追回住房的主張。
解讀3·父母給的婚房會被「分」嗎?
單方父母出資歸產權方雙方父母出資按份共有。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實際生活中,父母出資為子女結婚購房往往傾注全部積蓄,一般也不會與子女簽署書面協議,如果離婚時一概將房屋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勢必違背了父母為子女購房的初衷和意願,實際上也侵害了出資購房父母的利益。 司法解釋(三)第七條就明確了婚後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不動產,而且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按照雙方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更為符合實際情況。
解讀4·一方拒做親子鑒定怎麼辦?
拒絕親子鑒定又無證據將推定另一方主張成立 很多時候確定當事人是否具有婚姻關系、親子關系就決定了財產的分割,審判實踐中怎麼判定這些關系呢? 解釋(三)明確規定,在親子關系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拒絕鑒定將導致法院推定另一方主張成立的法律後果。由於現代生物醫學技術的發展,DNA鑒定技術被廣泛用於子女與父母尤其是與父親的血緣關系證明。這種親子鑒定技術簡便易行,准確率較高。在處理有關糾紛時,如果一方提供的證據能夠證明當事人之間可能存在或不存在親子關系,另一方沒有相反的證據又堅決不同意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相關規定推定請求否認親子關系一方或者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而不配合法院進行親子鑒定的一方要承擔敗訴的法律後果。
一、新婚姻法,一方贈與另一方房產,離婚房產如何分割?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六條 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此時,如果一方贈與另一方房產,哪怕是結婚很多年,只要是房產未過戶的,贈與一方也可以撤銷贈與,離婚時房產還是屬於贈與一方,不予分割。
二、新婚姻法,一方父母出資購房,離婚房產如何分割?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七條 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此時,婚後一方父母出資買房的,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是對自己子女的贈與,與婚姻關系存儲期間的另一方沒有任何關系,離婚時作為夫妻一方個人財產,不予分割。
三、新婚姻法,雙方父母出資購房,離婚房產如何分割?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婚後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屋,不管產權登記在哪一方名下,離婚時按照出資份額按份分割。
四、新婚姻法,一方婚前購買房屋,離婚房產如何分割?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十條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此時,對於婚前購買的房屋,即使婚後共同還貸的,房子也屬於夫妻一方個人財產,離婚時財產不予分割。
五、新婚姻法,以父母名義買房,離婚房產如何分割?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十二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此時,雙方用共同財產以父母名義買房,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的,房子的產權屬於父母,離婚時不屬於夫妻財產,不能分割,只能按照出資情況,算作債權要求償還出資額。新的婚姻法中對離婚房產如何分割的新規定,在大家看來有點不近人情。有人說:新婚姻法司法解釋是無能男人的救星。其實,也不能這么說,法律對社會生活的一種作用就是引導,面對越來越多的物質人,新的婚姻法目的在調整社會中人們偏離正軌的價值觀。此事也不全是壞事。最後,新婚姻法中離婚房產如何分割,怎麼分割新的規定解釋就到這里。如果還有疑問的話,那就需要咨詢專業的人士來解決了。
『叄』 2015年最新婚姻法下 婚前婚後買房注意事項
根據《新婚姻法》規定,婚前財產為各自所有,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另有約定的除外。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婚前婚後買房的問題該如何處理?怎樣才能更好的保障婚姻雙方的基本利益。
新婚姻法關於婚前房產認定
婚姻法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基於新婚姻法的這些規定,婚前婚後買房有何注意事項,下文就根據婚姻法的規定給大家一些建議,從而能夠更好保證夫妻雙方的婚前財產。
一:房產證上寫誰的名字需謹慎
根據《新婚姻法》規定,婚前財產為各自所有,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另有約定的除外。婚前購買的房產如果雙方都有出錢而只有一方姓名,另一方因為不好意思或者怕影響兩個人的感情而未在房產證或者相關證件中體現自已的房屋所有權利,那麼一旦雙方反目,在分割財產時難免會發生爭執並使得這一方處於不利位置。
在買房時無論是購買新房還是二手房,房產證上都可以體現出兩個人的名字,只不過雙方要事先協商好房產份額配比。因為當房產證上同時出現兩個業主名稱時是要分大、小產權的,事先按份共有分好產權後雙方即可以按各自享有的份額對共有財產享受權利或者承擔義務,這樣也不會產生糾紛。
二:婚前財產公證或事先協議很有效
婚前情侶買房要慎重,財產公證或者簽署協議是共同買房的必要前提。感情甜蜜穩定時不要充昏頭腦,明天會發生什麼事誰也無法預料,萬一最後婚沒結成怎麼辦?所以,在愛的承諾前加上一份法律保護會更加牢固。在雙方還未確定夫妻關系前,可以申請辦理婚前財產公證或者共同簽署一份協議。如果發生糾紛時能夠及時找出證據來證明,也好避免日後的房產糾紛。
三:對出資方的錢款劃分清楚很重要
年青人買房可能積蓄不足需要藉助父母的力量來達成,在這種情況下買房時如已在房產證上同時寫明兩個人的名字,那麼還要再另外簽署一份協議。因為如果雙方分手,在無任何協議或者憑證的條件下,父母的出資將被認定為贈予兩人歸雙方共有,父母也無追回這筆出資錢款,豈非不公平。所以,無論是父母出資還是其它親友贊助,在貸款買房前對於出資一方的錢款一定要劃分清楚,最好,跟父母或者親友打個借條,以免不能結婚分手時反目成仇。
四:貸款買房後還貸款事項最好簽協議
現在銀行在為個人辦理購房貸款按揭時審批的格外嚴格。未婚情侶貸款買房,一方有不良記錄如刷爆信用卡又無力償還的情況下是不允許辦理貸款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若貸款買房雙方在非配偶關系下,應該簽署一個協議,明確雙方的貸款權利與義務,一旦一方不能還貸或者負擔不起,另外一方仍需要對銀行承擔,如果日後感情不合分手的話,那麼貸款的這一方就得獨自承擔這筆龐大的「外債」。
雖然說在婚姻關系開始之前就這樣「斤斤計較」可能看起來有些欠妥,但是這總比把麻煩留給以後好些,「防患於未然」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全」。
新婚姻法對於婚前買房、婚前財產到底有怎樣的相關規定呢?
一、戀愛期間合夥買房:
男女雙方共同出資付首期款,並以兩人名義辦理抵押貸款,實際只有男方在還貸,後來雙方分手沒有結婚。房屋如何分割?
1、對內關系,是按份共有,以雙方實際出資額確定比例份額。
2、對外關系,均為房屋共有人,房屋的出租,出售均需兩人同意。
3、一方要取得全部產權需協商一致,並及時辦理過戶手續,但如有按揭未清,需先還貸解押,再重新辦理抵押貸款,其間還涉及承擔一系列稅費,會耗費不少精力和金錢。
注意:戀愛期間合夥買房要慎重,簽訂出資協議,保留出資憑證。
二、婚前買房,婚後辦產權證,房屋是否是夫妻共同財產?
1、如果購房時無貸款,不影響一方婚前財產的認定,婚後房屋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轉為夫妻共同財產。
2、如果購房時有貸款,婚後共同償還,產權則為按份共有,婚前一方出資部分為婚前財產,婚後共同還貸部分為夫妻共同財產。
注意:保留好《房屋買賣合同》、《抵押貸款合同》、付款憑證、銀行存取款單據。
三、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特別是一方出資,另一方未出資的情況:
分為如下兩種情況:
1、贈與關系,如沒有憑據證明父母的出資性質即視為贈與。
2、借貸關系,子女向父母借錢並打借條,婚後視為夫妻共同債務。
注意:為防止將來發生爭議,父母出資也應與子女簽訂簽訂借款協議,最好辦理公證。
四、婚前一方購置的房產,婚後再售如何認定財產權屬?
1、仍然屬於婚前財產,但實踐中存在離婚時財產來源及區分問題,所以要保留相關證據。如:房屋買賣合同,轉賬憑證,避免一行多戶頭或多行多戶頭。
2、若再售後又購置共同居住的房屋,要保留證明財產前後變化關系的證據(如前後的資金流向),才能獲得法律上的支持。
解讀新婚姻法離婚時房產分割辦法的規定
在新婚姻法中,針對離婚時房產分割問題因為了較大的社會反響;因為在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中,針對夫妻離婚財產分割有了重新的部分劃分。
1、產權證是行政機關對房屋權屬所作的行政法上的確認,在離婚房產分割案件中,法院一般不會改變產權,即房產證如果是登記在一方名下,法院一般會將房產判決給房產證上的產權人。
2、如果產權證上是夫妻雙方的名字,則該房產是完全屬於夫妻共同房產,在離婚時候都應按照《婚姻法解釋(二)》第20條的規定進行分割。 雙方對夫妻共同房產中的房屋價值及歸屬無法達成協議時,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1)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並且同意競價取得的,應當准許;
2)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市場對房屋作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3)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房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2條規定:婚後雙方對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進行過修繕、裝修、原拆原建,離婚時未變更產權的,房屋仍歸產權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屬於另一方應得的份額,由房屋所有權人折價補償另一方;進行過擴建的,擴建部分的房屋應按夫妻共同房產處理。
4、如果房產在離婚時尚未取得房產的,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1條的規定: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權的房屋有爭議且協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決房屋所有權的歸屬,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判決由當事人使用。 當事人就前款規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權後,有爭議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判決給一方使用,對另一方以上述方式進行補償。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0-0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裝信息
『肆』 離婚後房屋產權怎麼更名 看看這三個案例
房屋產權歸屬是房產糾紛中常見的一種,特別是離婚房產更名,錯綜復雜,看看以下三個案例,對你有沒有幫助吧。
案例一
林先生婚姻期間和前妻曾共同購買了一套房子,登記在他名下,他們是在婚姻登記處辦理的協議離婚,房子歸他。林先生想問這個房子他還需要辦理什麼手續嗎?
解析:夫妻協議離婚,雙方簽訂的協議是物權變動的原因行為,僅具備債權效力,必須辦理相應的房屋登記後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如果雙方不共同申請,登記機構無法完整了解當事人的真實意思,登記結果的正確性也就無法保證,從而影響登記的公信力。因此,應當由夫妻雙方持離婚證件及協議書共同提出申請。如果一方不配合,則需由依據離婚協議取得房屋權利的一方向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另一方履行協助辦理房屋轉移登記的義務。法院判決離婚的,需要提供生效的法院判決書(或調解書)前來辦理,單方辦理即可。
案例二
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取得的鋪位承租權、轉租權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解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傾向性意見,夫妻一方的鋪位承租權、轉租權具有財產權的性質,可帶來財產性的收益,根據租賃關系的法律特徵,應認定為夫妻一方或雙方的其他共同所有財產的其他形式,也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在審判時,可以從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方便管理的原則進行處理。
案例三
《婚姻法》有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姜女士想知道這個規定具體怎麼執行?
解析:《婚姻法》第42條所稱「一方生活困難」,是指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一方離婚後,沒有住處,屬於生活困難。離婚時,一方以個人財產中的住房對生活困難者進行幫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或房屋的所有權。該規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困難一方的實際困難。
看了以上三個案例,對離婚後房屋產權歸屬清楚了嗎?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9-1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伍』 2015婚姻法 房產證上加名也未必是你的
2015婚姻法 房產證上加名也未必是你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戀人選擇婚前買房,可因雙方還未領取結婚證,以致房產證上該寫誰的名字、寫幾個人的名字,成為一個很糾結的難題。新婚姻法讓越來越多的女性認識到,房產證上加名也未必是你的。
實例:
在畢業後,王天成和家住北京的妻子阿娟共同攢下近50萬元,2013年4月初在通州五環附近購買了一套47平方米的二手房,
總價100餘萬元,其中王天成父母資助50萬元。因阿娟名下已有一套樓房,按北京限購「新政」,新房登記在王天成名下。裝修新房期間,阿娟在此房內與張先
生約會出軌,被王天成父母發現後,二位年輕人協議離婚。分割房產時,阿娟提出均分,王天成認為,自己父母出資50萬元,該房又登記在自己名下就是自己的房
產,更何況是因你的過錯導致離婚,拒絕均分。
剖析
法律依託:人民法院關於適用
《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定了「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
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但此處所指的出資應理解為父母全額出資。而本案是王天成父母出資一半,夫妻雙
方共同出資一半。此種情形下,王天成父母出資的50萬元應視為對王天成的贈與;對夫妻共同出資的一半應視為共同財產,應平均分割。至於阿娟外遇之過錯,並
非是《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法律過錯,不能成為王天成多分財產的理由。
應該說:在房產證上加名不一定當然有利
實例
婚
後購房的曉勇與於燕,雙方父母主動出資85萬元,其中曉勇父母出資55萬元。在辦理房屋登記手續時,因曉勇名下已經有一套住戶,雙方經協商將婚房登記在於
燕名下。曉勇父母得知後說啥不同意,曉勇只好將自己名下的房屋過戶到父母名下,而後,辦理了新房加名手續。婚後不久,夫妻因出國發展問題發生糾紛導致離
婚。在分割房產時,曉勇及父母要求按雙方父母出資額分割,於燕要求按共同共有平均分割。法律會支持誰呢?
剖析
法
律依託: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二條二款規定: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
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本案爭議房產登記在雙方名下,不但未標明雙方父母的出資份額,而且雙方父母均未有特別說明和約定。此種情形下,無
論雙方父母出資多少,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小夫妻雙方的贈與,屬於夫妻共同共有,若事先未約定按份共有,則均等分割。
2015婚姻法 房產證上加名也未必是你的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假如本案爭議房系登記在一方(無論哪一方)名下,依據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二款規定,情況大不一樣了,曉勇應享有自己父母的出資份額,而不是共同共有、均等分割。
新婚姻法 婚房這5種署名方式 法律後果不同
房產證寫戀人雙方的名字
這是大多數戀人特別是女方的觀點。
如
果採用這種方案,房屋將被認定為男女雙方的共有財產,貸款也認定是男女雙方的共同債務。如無「借條」等其他證據,父母的出資將被認定為贈與男女雙方,歸雙
方共有。如果購房後「准夫妻」分手,那麼「准婚房」仍將認定為雙方共有財產,貸款也視為雙方的共同債務。對於父母的出資,如果有相應證據顯示父母出資是基
於「准夫妻」雙方結婚的目的,法院也會認定這部分出資是一種附加條件(雙方結婚)的贈與,若雙方沒有結婚,父母有權索回。
房產證署父母的名字
持這種觀點的多數是支付了首付款的男方家長。
若這樣署名,房屋將被認定為父母的財產,貸款也認定為父母的債務,相應的增值或貶值也由父母享有或承擔。如果結婚後夫妻雙方用婚後的收入還貸,若雙方離婚,一方雖無法擁有房屋,但對於已支付的貸款本息,可要求父母返還或主張分割房產。
房產證署男方及其父母的名字
這種做法也較為普遍,往往是因為男方的父母出了全部首付款,未來還貸也主要依靠男方的收入,認為婚房應算是男方家的財產。
如
果這樣操作,房屋將被認定是男方及其父母的共有財產,貸款也是他們的共有債務,相應的增值或貶值由他們共同享有或承擔,而男方的相應產權份額屬於婚前個人
財產,根據《婚姻法》,這部分財產不會因結婚而轉化為夫妻的共有財產。如果婚後夫妻雙方用婚後的收入還貸,若雙方離婚,女方雖無法主張房屋產權,但對於已
支付的貸款本息可主張為夫妻共同財產,要求男方及其父母返還或主張分割房產。產權證登記在女方及其父母名下的法律後果亦是如此。
房產證寫雙方父母和「准夫妻」的名字
很多人認為,與其那麼麻煩,不如把雙方所有人都登記到產權證上,這樣大家都有權利,公平合理。
若採用這種方案,房屋將認定是准夫妻和雙方父母的共有財產,貸款也認定為其共有債務,相應的增值或貶值也由這些人共同享有或承擔。如果婚後僅用夫妻雙方的婚後收入還貸的,雙方離婚,對於已支付的貸款本息可主張為夫妻共同財產,雙方父母則無權享有該部分財產。
僅署男方或女方的名字
在由「准夫妻」中的一方或一方的家庭獨自承擔所有房款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婚後因父母的介入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很多戀人選擇了這種方案。
此
種情況需從兩方面分析:其一,一方或一方的父母出資,僅僅登記在該方子女的名下,根據《婚姻法》的規定,這屬於該方子女的婚前個人財產,結婚後也不會自動
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若出現離婚,該房產仍屬於原產權人;其二,一方或一方的父母出資,但登記在未出資的另一方名下,法院通常認定為一種附條件的贈與行
為,如果雙方未結婚,該房屋屬於產權證上所載一方的名下,但對方可以要求返還已支付的款項。如果雙方結婚,則屬於產權證下該方的個人財產。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8-1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陸』 新婚姻法遺產繼承法等相關問題案件!求高手解答!
1、將甲方財產(包括房產)平均分成三份,由乙和兩個兒子繼承分配,小兒子應當多分回,其他兩個一樣。答
2、甲方姐姐放棄繼承權,留給甲治病用,是將其房產繼承份額對甲的贈與,甲願意接受並已辦理過戶登記,贈與已經完成,後面也無撤銷贈與的法定理由。故甲方姐姐對甲方遺產沒有債權,不能主張權利。
3、甲方哥哥對甲的遺產也不享有權利。
4、乙方惡意轉移屬於甲方兩個兒子的財產份額,如果經權利人催告人不歸還的,可以提起刑事自訴,告其侵佔罪,追究刑事責任。
『柒』 新婚姻法中關於房產的歸屬問題
當然是共同財產。介紹幾條法律條文,你可以對照一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十七條內
夫妻在婚姻容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二條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