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對要約撤回與撤銷的規定
❶ 要約能否撤回和撤銷
要約在法律上是可以撤回和撤銷的。撤回和撤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需要分別理解。
要約撤回,指的是要約人取消其發出的要約。根據規定,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這樣,受要約人才不會做出回應,要約也就不會產生效力。
要約撤銷,指的是要約人在要約生效前取消其要約。要約撤銷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一旦撤銷通知達到,要約的效力就被解除。
但是,如果要約人已經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明確表示要約不可撤銷,或者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且已經開始准備履行合同,那麼要約就不能撤銷。此時,受要約人有權根據要約的條款履行合同。
要約撤回和撤銷的規則是為了保護受要約人的利益,確保合同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要約人必須謹慎行事,以避免無意中導致合同的形成或修改。
總的來說,要約是否可以撤回和撤銷,取決於要約的具體情況,包括要約人是否確定了承諾期限、要約是否不可撤銷、受要約人是否已經開始為履行合同做准備等。在合同法中,這些規則旨在確保雙方的合法權益得到妥善保護。
❷ 要約的撤回與要約的撤銷的區別是什麼
要約的撤回與要約的撤銷,是合同法中兩個重要的概念,它們在表現形式、實質以及適用條件上存在明顯區別。
首先,從表現形式上看,要約的撤回發生在要約發送出去,尚未到達受要約人或剛剛到達受要約人之前。而要約的撤銷則發生在要約已經成功送達受要約人,但受要約人還未對要約作出承諾前。兩者的實質區別在於,要約撤回發生時,要約尚未產生法律效力或剛剛產生效力;要約撤銷則發生在要約已生效,且受要約人尚未承諾的階段。
其次,要約的撤銷與撤回,需要對兩類情形下進行准確的記憶。尤其是對於不能撤銷的要約,需要明確,受要約人應當有理由相信該要約不可撤銷,並且在為履行合同進行准備工作。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要約撤回的適用法律依據是《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五條。要約撤銷的法律依據則在《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七條,其中明確了撤銷要約的對話方式與非對話方式的適用條件。在對話方式下,撤銷要約的意思表示內容應當在受要約人作出承諾之前為受要約人所知道;而在非對話方式下,則要求撤銷要約的意思表示在受要約人作出承諾之前到達受要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