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顧功耘
㈠ 為什麼說經濟法是二次分配的法
(一)經濟法是對社會經濟關系進行調整的法律
關於這個命題學者們已從不同的角度對其正確性進行了論證,從經濟法的產生過程和背景、從學者們對經濟法所下定義中我們可以直接了解到。另外,通過前文分析,我們知道經濟關系是指作為法律調整對象的人們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活動中形成的具有直接物質利益內容的具體社會關系;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經濟管理關系。由此,我們可以推論出作為經濟法的調整對象的國家經濟管理關系是眾多社會經濟關系的一種,即經濟法也是眾多的調整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中的一個法律部門。如此一來,可以順理成章地得出這個結論,即經濟法是對社會經濟關系的調整。
但上述結論並不是本文論證的重點,本文的論證重點在於:
(二)經濟法對社會經濟關系的這種調整是一種二次調整
為什麼說經濟法對社會經濟關系的調整是一種二次調整呢?我們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證。
1、 從經濟法的產生動因來看
經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而形成壟斷資本主義社會,是經濟法產生與發展的基本社會前提 。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私權自由向私許可權制的演變、契約自由向契約限制的演變以及自由競爭向壟斷的演變 促成了一種新的法律制度――經濟法的逐漸產生與形成。可見,經濟法是在調整原來由私法無法調整的領域以及雖由私法可以調整但又不宜由其繼續調整的領域的基礎上產生與發展的。與上面我們對二次調整的范圍的分析一對照,我們可以直觀的發現,這個領域也就是屬於二次調整的領域。
2、 從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范圍來看
依筆者在理論准備部分所分析的,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經濟管理關系。這種調整對象的范圍可以具體區分為宏觀調控關系、微觀規制關系、國有參與關系、涉外管制關系以及市場監管關系 。這些由經濟法調整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其實也都可以納入二次調整的范圍內,比如宏觀調控關系屬於民法、商法和其他法律(諸如勞動法等)不能調整的經濟關系范疇;微觀規制關系屬於民商法或勞動法等法律可以調整,但調整結果可能會違背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經濟關系;國有參與關系是國家自身參與的經濟關系;涉外管制關系以及市場監管關系則是從政策目標出發,國家認為有必要調整的經濟關系。可見,從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范圍來看,它與二次調整的范圍也是一致的。
3、 從經濟法的價值來看
根據顧功耘教授的觀點,經濟法的價值最終可以表述為「可持續發展的社
會整體效益」。 這顯然是與民商法不同的。民商法是以弘揚私權神聖與契約自由精神的面目出現在商品經濟中的。它鼓勵經濟個體為追逐自己的利益進行生產與交換,反對外力的不法干預。很顯然,民法關注的是個體的效益。盡管民法在一定階段為適應需要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擴張,但由於其基本內核的自我約束,無法進行太大的突破。當資本經濟達到了相當規模後,個體極度的擴張的積累打破了經濟運行的平衡,進而威脅到了社會的整體利益,這種情況反過來又制約也個體效益的實現。這時人們不得不注重整體利益的重要性,於是經濟法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對經濟格局作出統籌安排,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調控,對經濟機制的有害因素進行排除等等。
可見,經濟法的價值定位於社會的整體效益,而這種整體效益的重視正是在民商法的一次調整難以發揮作用的情況下才越來越凸顯的。這種價值定位的過程也就是對經濟法二次調整的作用的認可的過程。
4、 從經濟法的社會功能來看
民商法以個體理性為基礎,側重保護個人自由和基本財產權,反映市場交換的自然法則,其主旨在於提供給市場主體平等身份和均等機會;經濟法則以社會整體理性為基礎,呈現社會效率和公正秩序的規則,其主旨在於為整個社會市場運行提供和諧發展的秩序。如果說民法的基本精神在於平等,那麼經濟法的基本精神在於協調,這是經濟法的核心和靈魂。
可以說,經濟法是在民法過去完全自治的領域內增加了國家或政府管理和調節的內容,是對有害於社會整體利益的意思自治的限制;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法律從個體權利本位過渡到社會權利本位的過程,經濟法是實現社會權利本位的法律手段。所以民法是市場的基礎法,經濟法產生於民法的基礎上,是對個體權利的限制,是對社會經濟關系的二次調整。
綜上所述,經濟法是一種對社會社會經濟關系進行調整的法律,但是這種調整又是不同於民商法調整方式的一種再調整,即二次調整。經濟法不論是從其產生與發展的動因、從它的調整對象、還是從它的社會功能來看都處處體現著這種二次調整的特質而這種特質也決定了經濟法作為一個法律部門的獨立存在。
㈡ 華政民商法怎麼樣
華政的民商來還可以,源但不是華政最好的專業,華政強勢的是四個學科,法史,經濟法,刑法,國際法。
就單從民商這個專業來說,人大是很好的。其他當然中政,武大這些都非常不錯。一般來說,政法院校的民商都還是不錯的。只是相對於本校的其他專業來說,有些是強勢科目,有些是比較一般的。
㈢ 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律系好嗎將來的就業方向是什麼
都差不多的,在華政都不是容易考的專業。不過從實力上講,華政的民商法是很弱的,而經濟法在全國都很有實力。民商法中幾乎沒有全國有名的學者,但經濟法中有顧功耘、羅培新、董保華、鄭少華等一大批學者,而且各有所長,所以經濟法的實力還是很強的。
㈣ 顧功耘的個人履歷
顧功耘,1957年7月生,江蘇靖江人,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現為華東政法大內學副校長,教授,容博士生導師,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律研究院院長,經濟法研究中心主任,自1986年開始從事經濟法教學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商法,其中經濟法的研究重點為經濟法基礎理論和國有經濟法律制度,商法的研究重點為公司法和證券法。顧功耘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審判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特聘專家、上海市法學會商法研究會會長、上海市金融法制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上海市委黨校客座教授、上海外貿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上海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㈤ 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法學)考試的聯考的科目和參考書目怎麼選擇啊
030101法學理論18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601法學理論④802法學綜合802法學綜合(含法理學、法律史、憲法學、刑法學、民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030102法律史01中國法制史02中國法律文化03外國法制史04西方經濟法制史2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602法律史④802法學綜合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01中國憲法02行政法學03立法學04教育法學30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6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④802法學綜合 030104刑法學01刑法學02犯罪學03青少年犯罪研究6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604刑法學④802法學綜合 030105民商法學94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或203日語③③605民商法學④802法學綜合 030106訴訟法學01刑事訴訟法02民事訴訟法03刑事偵查學5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606訴訟法學④802法學綜合606訴訟法學包括①刑事訴訟法②民事訴訟法③刑事偵查學。報考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方向的考生均選考①刑事訴訟法②民事訴訟法報考刑事偵查學方向的考生選考①刑事訴訟法③刑事偵查學。030107經濟法學01經濟法02商法03勞動法9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或203日語③607經濟法學④802法學綜合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12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608環境法學④802法學綜合 030109國際法學92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或203日語③609國際法學④802法學綜合報考日語語種的考生需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030120司法鑒定01法醫02物證技術03司法會計04計算機與聲像資料鑒定 2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610司法鑒定④803法學綜合(鑒定) 803法學綜合(鑒定)包括:①《法學概論》、②《刑事訴訟法學》、③《民事訴訟法學》、④《訴訟證據法學》該專業與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聯合培養。有醫學、計算機等理工科專業背景或相關工作經驗的考生優先,本專業同時招收委培生。司法會計方向需有會計相關專業背景,復試時加試一門專業課。計算機與聲像鑒定方向復試時加試一門專業課《計算機網路》。★030121知識產權22① 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或203日語③611知識產權法學④804法學綜合(知產)804法學綜合(知產)包括①法學基礎(含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②專業基礎(民法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任選其一)。同等條件下有法語背景的優先。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020205產業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三版);《現代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尹伯成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030101法學理論: 《現代西方法理學》沈宗靈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法理學導論》徐永康主編、顧亞璐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法理學專論》徐永康主編、蘇曉宏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030102法律史:《中國法制史》王立民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國法律制度史》丁凌華主編,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外國法制史》(第四版)(21世紀法學規劃教材)何勤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外國法制史》何勤華、李秀清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憲法學教程》殷嘯虎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沈福俊、鄒榮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4刑法學:《刑法學》劉憲權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其補充修改規定。 030105民商法學:《民法學》(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彭萬林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或《民法學》高富平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婚姻家庭繼承法學》許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近兩年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輯出版的復印報刊資料;《商法學》(高等政法院校教材)覃有土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或《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030106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修訂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刑事訴訟法學教學研究資料匯編》(第一輯2000—2005年)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民事訴訟法案例與圖表》葉青主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訴訟證據法學:指引、案例與文獻》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偵查學》楊正鳴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偵查學原理》楊正鳴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7經濟法學:《經濟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環境保護法學》(第四版)韓德培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環境法原理》呂忠梅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自然資源法學》張梓太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生態主義法哲學》鄭少華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030109國際法學:《國際公法學》(第二版)王虎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國際私法學》丁偉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國際經濟法學》朱欖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近兩年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 ★030120司法鑒定:《中國司法鑒定製度研究》杜志淳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司法鑒定相關法律法規(截至2008年10月1日之前);《法醫學》閔銀龍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物證技術學》徐立根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第2版第1次印刷。《法學概論》(第十版),吳祖謀李雙元主編,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刑事訴訟法學》(修訂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訴訟證據法學》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030121知識產權: 《憲法學教程》殷嘯虎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俞子清主編,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民法學》高富平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或《普通物理學》黃新民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或《普通化學》馬家舉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年版;《知識產權法學》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802法學綜合我校提供法學綜合課考試大綱。 法理學部分:《法理學導論》徐永康主編、顧亞璐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四、六、九、十四、十五、十六章。 法律史部分:《中國法制史》王立民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章第一、二 、三節,第七章第二、三、四節,第十三章第一、二、三節;《外國法制史》(第四版)何勤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第十章。 憲法學部分:《憲法學要義》殷嘯虎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五章。 刑法學部分:《刑法學》劉憲權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四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五章第一節,第七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八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九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十章第二節、第四節,第十一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十二章第二節、第五節,第十三章第二節,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十七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六節,第二十四章第二節、第四節,第二十五章第二節,第二十八章第二節、第三節。 民法學部分:鄭雲瑞著《民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二章第一節、第六章第五節、第八章、第十章第六節。 訴訟法學部分:《刑事訴訟法學》(修訂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五章、第七章、第十五章;《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六章、第十二章。 經濟法學部分:《經濟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六章第二、三、四節,第九章第一、二、四節,第十四章第一、二節,第十六章第一、二、三節。 詳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69d6db0100bqf6.html
㈥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經濟法律應有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是對經濟立法、經濟司法以及經濟法學研究具有指導作用和適用價值的根本思想。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經濟法規所體現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原理,是經濟規律與法律科學結合的具體體現.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過程中,確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健全經濟法律體系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必將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我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僅要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的本質特徵,還要體現我國信守對世貿組織的承諾,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應隨之注入新的內容.在中國,經濟法學在1979年我國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改革開放的實行而產生的。在20年來的學說爭論和法治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法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且理論界相當普遍地承認了經濟法是一個獨立而且重要的法的部門。經濟法的調整對象、體系淵源、地位作用等重大理論問題的研究正在日益深入。本文正是基於這個基礎來討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一、經濟法基本原則提出的理論依據和背景在我國,經濟法學界已經一致承認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整個法學界絕大多數人也承認經濟法在法的體系中的地位是確立的。法律部門是「按照法律規范自身的不同性質,調整社會關系的不 同領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劃分的不同法律規范的總和」。①法律所調整的對象無非是以各種形態為表現形式的社會關系,包括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宗教關系等等。法律部門就是以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內容作為依據來劃分一部法律屬於哪個部門的。那麼,一個法律部門地位的確立,必須有其特有的調整對象。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在國家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簡稱國家經濟調節關系,或國家經濟調節管理關系」。②具體分為:宏觀調控關系,微觀規制關系,國有參與關系,對外管制關系,市場監督關系五個方面。③而且,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同其他法的部門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與此同時,我國經濟法的立法工作緊密結合國民經濟的調整改革,對一些重要的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准則制定了一大批經濟法律和法規。調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體系已初具規模,為經濟法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礎。法的分類(divisions of the law)是指「在任何一個已有合理的,成熟的理論和已形成內容豐富的原則和規則的法律體系中,法學家為了評注和研究的方便,總是把所有規則分成一定數量的部門和次部門,並不斷尋求合適的方法對它們進行歸類和分組」。④由此可見,法的部門的確立和法的分類必須具備另一個條件――「形成內容豐富的原則」。民法作為一個完善和重要的法的部門,有以《民法通則》為核心的規范性文件體系,有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禁止權利濫用等基本原則。相對應的,經濟法作為一個新興的法的部門,也應該有其基本原則和核心基本法。二、關於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學說明確經濟法原則的含義是評判學說的前提和基礎。法律原則是「法律的基礎性真理、原理,或是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礎或本源的綜合性的原理或出發點」。⑤基於這個論述,筆者認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應當是能夠全面反映它所調整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寓存於整個經濟法體系中的指導思想。首先,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法律作為其工具性的一面,是為統治階級的需要而服務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主權者有不同的利益追求,那麼經濟法所調整的國家經濟調節關系也會有不同的變化,其指導性原則也就隨之變動;第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帶有國別色彩的,英美為主的西方國家的經濟法往往著重於國家干預,而我國需要的是開放自由的市場,防止行政壟斷的干預;第三,原則必須是高度概括性的,若確立得過於具體化,就是屬於法律規則的范疇了。當前學術界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則主要有⑥: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的原則;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實行責、權、利相結合和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相統一的原則;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原則;經濟民主和經濟法制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原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等等。三、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上述學者提出的觀點,有其可取的部分,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我國經濟法學界一般認為,傳統民法強調「私法優先」,傳統行政法強調「公法優先」,而經濟法則是將私法和公法放在「互為優先」的地位。這個「互為優先」反映的即是一種社會本位思想,即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兼顧;然而像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就不應該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因為這個思想不僅僅是經濟法要貫徹的,同時也是商法、行政法等部門法都應堅持的,故應該將其視為憲法原則。筆者認為,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主要是以下四方面的內容。第一、協調經濟原則。市場管理法,如反壟斷法律制度、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證券法律制度等等都是國家對經濟的調整管理,「國家之手」在經濟關系中的作用是協調本國經濟,完善產業結構。在調整過程中應該遵循客觀的經濟規律,注意客觀經濟條件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主動靈活地發揮經濟法的調節作用。第二、效率公平原則。「效率是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東西的特性;公平是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性。」⑦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效率和公平往往是不能兼顧的,一項政策的出台和實施要麼重效率輕公平,要麼重公平輕效率。經濟法的作用就在於用法律的形式保護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和公平。在某一個階段可以促進其中的一面,但就整體而言必須兼顧二者。第三、利益兼顧原則。要貫徹利益兼顧原則必須正確處理以下四個關系:正確處理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國家與勞動者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企業與勞動者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利益關系。⑧經濟法的任務就在於堅持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兼顧地方、企業、個人等各種利益,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第四、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考慮的重大課題。經濟的發展涉及到資源的開發利用,廢棄物的排放,環境保護和治理等一系列社會性問題。因此,經濟法必須強調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能為眼前的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四、經濟法基本原則確立的意義上述四個原則是相輔相成的統一整體,聯系著各個經濟主體的利益分配,貫穿了國家調控經濟的全部過程,使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得到結合,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基本原則的確立,鞏固了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的部門的地位,完善了經濟法學理論體系,有利於抵制「大民法觀念」和「經濟法學說」,有力駁斥「經濟法沒有理論」的觀點。其次,在實務上,原則的確立為經濟法規則提供了基礎和出發點,對新法律法規的制定具有指導意義,對理解經濟法律具體條文亦有指導意義。經濟法原則可以作為未被法條規定的疑難經濟案件的斷案依據和審判依據,並且為制定《經濟法綱要》指出立法方向。經濟法學界、整個法學界,乃至國民經濟發展都會因基本原則的確立而受益。]
㈦ 經濟法基本原則有哪些
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時間: 2003-8-18 作者:唐 勇
摘要:該文從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出發,針對現行教材的不足,通過對學者已有觀點的總結,提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以此完善經濟法體系,有助於經濟法的理論研究,並為制定《經濟法綱要》指出了立法方向。
關鍵詞:經濟法;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D92
在中國,經濟法學在1979年我國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改革開放的實行而產生的。在20年來的學說爭論和法治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法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且理論界相當普遍地承認了經濟法是一個獨立而且重要的法的部門。經濟法的調整對象、體系淵源、地位作用等重大理論問題的研究正在日益深入。本文正是基於這個基礎來討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
一、經濟法基本原則提出的理論依據和背景
在我國,經濟法學界已經一致承認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整個法學界絕大多數人也承認經濟法在法的體系中的地位是確立的。
法律部門是「按照法律規范自身的不同性質,調整社會關系的不 同領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劃分的不同法律規范的總和」。①法律所調整的對象無非是以各種形態為表現形式的社會關系,包括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宗教關系等等。法律部門就是以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內容作為依據來劃分一部法律屬於哪個部門的。那麼,一個法律部門地位的確立,必須有其特有的調整對象。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在國家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簡稱國家經濟調節關系,或國家經濟調節管理關系」。②具體分為:宏觀調控關系,微觀規制關系,國有參與關系,對外管制關系,市場監督關系五個方面。③而且,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同其他法的部門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
與此同時,我國經濟法的立法工作緊密結合國民經濟的調整改革,對一些重要的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准則制定了一大批經濟法律和法規。調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體系已初具規模,為經濟法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礎。
法的分類(divisions of the law)是指「在任何一個已有合理的,成熟的理論和已形成內容豐富的原則和規則的法律體系中,法學家為了評注和研究的方便,總是把所有規則分成一定數量的部門和次部門,並不斷尋求合適的方法對它們進行歸類和分組」。④由此可見,法的部門的確立和法的分類必須具備另一個條件——「形成內容豐富的原則」。民法作為一個完善和重要的法的部門,有以《民法通則》為核心的規范性文件體系,有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禁止權利濫用等基本原則。相對應的,經濟法作為一個新興的法的部門,也應該有其基本原則和核心基本法。
二、關於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學說
明確經濟法原則的含義是評判學說的前提和基礎。法律原則是「法律的基礎性真理、原理,或是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礎或本源的綜合性的原理或出發點」。⑤基於這個論述,筆者認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應當是能夠全面反映它所調整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寓存於整個經濟法體系中的指導思想。首先,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法律作為其工具性的一面,是為統治階級的需要而服務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主權者有不同的利益追求,那麼經濟法所調整的國家經濟調節關系也會有不同的變化,其指導性原則也就隨之變動;第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帶有國別色彩的,英美為主的西方國家的經濟法往往著重於國家干預,而我國需要的是開放自由的市場,防止行政壟斷的干預;第三,原則必須是高度概括性的,若確立得過於具體化,就是屬於法律規則的范疇了。
當前學術界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則主要有⑥: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的原則;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實行責、權、利相結合和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相統一的原則;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原則;經濟民主和經濟法制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原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等等。
三、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
上述學者提出的觀點,有其可取的部分,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我國經濟法學界一般認為,傳統民法強調「私法優先」,傳統行政法強調「公法優先」,而經濟法則是將私法和公法放在「互為優先」的地位。這個「互為優先」反映的即是一種社會本位思想,即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兼顧;然而像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就不應該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因為這個思想不僅僅是經濟法要貫徹的,同時也是商法、行政法等部門法都應堅持的,故應該將其視為憲法原則。
筆者認為,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主要是以下四方面的內容。
第一、協調經濟原則。市場管理法,如反壟斷法律制度、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證券法律制度等等都是國家對經濟的調整管理,「國家之手」在經濟關系中的作用是協調本國經濟,完善產業結構。在調整過程中應該遵循客觀的經濟規律,注意客觀經濟條件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主動靈活地發揮經濟法的調節作用。
第二、效率公平原則。「效率是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東西的特性;公平是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性。」⑦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效率和公平往往是不能兼顧的,一項政策的出台和實施要麼重效率輕公平,要麼重公平輕效率。經濟法的作用就在於用法律的形式保護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和公平。在某一個階段可以促進其中的一面,但就整體而言必須兼顧二者。
第三、利益兼顧原則。要貫徹利益兼顧原則必須正確處理以下四個關系:正確處理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國家與勞動者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企業與勞動者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利益關系。⑧經濟法的任務就在於堅持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兼顧地方、企業、個人等各種利益,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
第四、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考慮的重大課題。經濟的發展涉及到資源的開發利用,廢棄物的排放,環境保護和治理等一系列社會性問題。因此,經濟法必須強調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能為眼前的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
四、經濟法基本原則確立的意義
上述四個原則是相輔相成的統一整體,聯系著各個經濟主體的利益分配,貫穿了國家調控經濟的全部過程,使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得到結合,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基本原則的確立,鞏固了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的部門的地位,完善了經濟法學理論體系,有利於抵制「大民法觀念」和「經濟法學說」,有力駁斥「經濟法沒有理論」的觀點。
其次,在實務上,原則的確立為經濟法規則提供了基礎和出發點,對新法律法規的制定具有指導意義,對理解經濟法律具體條文亦有指導意義。經濟法原則可以作為未被法條規定的疑難經濟案件的斷案依據和審判依據,並且為制定《經濟法綱要》指出立法方向。
經濟法學界、整個法學界,乃至國民經濟發展都會因基本原則的確立而受益。
注釋:
① 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80頁,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② 漆多俊主編《經濟法學》第1頁,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③ 顧功耘、劉哲昕著《論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載《中國經濟法治的反思和前瞻——2000年全國經濟法學理論研討會論文精選》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④ [英]戴維???M?沃克《牛津法律大辭典》第264頁,北京社會與科技發展研究所組織編譯、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版
⑤ 同注①第74頁
⑥ 主要參考 劉隆亨著《經濟法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肖平主編《中國經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李昌麒主編《經濟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⑦ N?格里高利?曼昆著《經濟學原理》第5頁,三聯書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⑧ 劉隆亨著《經濟法概論》第56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參考資料:http://www.51lw.com/article/law/3217.htm
㈧ 華東政法法律考研
華東政法大學
2009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二、招生人數、學制及學習方式
我校 2009 年擬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約 850 名(含統考生、聯考生、推薦免試生),具體招生人數以當年國家下達的招生規模為准。學習方式為全日制,學制三年,學習期限可延長到五年。
三、報考條件
1 、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四十周歲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和往屆本科畢業生。
2 、同等學力考生的報考條件: A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學歷後,經兩年或兩年以上( 2007 年 9 月 1 日以前畢業); B 、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425 分以上)或者取得普通高校專升本或自學考試本科六門以上主幹課程合格證書(由本科院校教務處或自學考試部門蓋章證明)。
3 、對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含自考生和網路教育學生),按上述同等學力的報考條件報考。
4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只招收非法學專業畢業的考生(下列 13 個專業不得報考:法學、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勞動改造法、商法、公證、法律事務、行政法、律師、涉外經濟與法律、知識產權法、刑事法)。
5 、已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只能報考委託培養或自籌經費的碩士生。
6 、在校研究生、國防生報考需徵得所在學校同意。
四、報名辦法
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採用網上報名與現場確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1 、網上報名 考生在網報時間內( 10 月 10 日— 31 日)通過互聯網登錄到「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網址: http://www.yz.chsi.com.cn ),按報名網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實填寫本人報名信息,選擇方便的報考點。考生必須在相應的欄目內正確填寫所報考專業的研究方向、選考科目及其對應的代碼。
2 、現場確認 考生在現場確認時間內( 11 月 10 日— 14 日)攜帶本人的身份證(或軍官證)、本科畢業證書(應屆生憑學生證,同等學力者提供相關材料)確認報考資格,並辦理交費和現場圖像採集等手續。 在上海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到華東政法大學進行現場確認,在外地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到各省(市、自治區)高校招生辦公室指定的報名點進行現場確認。
3 、如考生在報名時採取弄虛作假手段而取得報考、錄取資格的,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其報考、錄取資格。
五、考試
1 、入學考試分初試和復試。
2 、考試時間由教育部在當年招生通知中規定(具體時間詳見准考證)。
3 、考試地點由報名點另行通知。
4 、全國統考的初試科目:政治理論、外國語和兩門業務課(詳見招生目錄)。其中政治理論、外國語、數學的考試大綱由教育部制訂並由教育部統一命題,其餘的業務課由學校自行命題(學校提供考試參考書目或大綱)。各科的考試時間均為 3 小時。政治理論、外國語滿分各 100 分,兩門業務課滿分各 150 分。
5 、法律碩士聯考初試科目: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含刑法、民法)專業綜合(含法理、憲法、中國法制史)。其中政治理論、外國語使用全國統考試卷,兩門業務課的命題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承辦。
6 、復試辦法和程序一般在 4 月中旬公布,復試主要考核考生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綜合素質能力和創新精神。復試採取差額復試,方式為筆試和口試相結合。外語聽力和口語測試在復試中進行,成績計入復試總成績。
7 、除「法律碩士聯考」的同等學力考生外,其他以同等學力資格(以報名時為准)報考的考生,在復試時須加試兩門所報專業的本科主幹課程。
六、調劑
初試成績符合教育部復試基本要求,但因招生名額限制無法復試的考生,可以申請調劑。調劑復試的具體要求均以初試結束後教育部發出的當年錄取工作通知的規定為准。屆時,考生可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服務系統填寫報考調劑志願。
七、體格檢查
考生復試時按規定到指定的二級甲等以上(含二級甲等)醫院進行體格檢查。
八、錄取
1 、按照「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保證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規模、考生入學考試的成績(含初試和復試)並結合其平時學習成績和思想政治、業務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狀況擇優確定錄取名單。
2 、錄取類別分為計劃內(非定向、定向)、計劃外(自籌經費、委託培養)等形式。錄取前,定向、委託培養的考生需單位、學校和考生三方之間簽署培養合同,入學時其人事檔案、戶口等關系不轉入學校;非定向、自籌經費的考生需簽署錄取協議書,入學時其人事檔案必須轉入學校,戶口可按需要同時遷移。
九、培養費用
產業經濟學、政治學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六個專業對錄取為國家計劃內碩士生每學年收取學雜費 5000 元,國家計劃外委託培養和自籌經費碩士生每學年收取培養費 8000 元。 民商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法律碩士五個專業對錄取為國家計劃內碩士生每學年收取學雜費 7000 元,國家計劃外委託培養和自籌經費碩士生每學年收取培養費 10000 元,其他法學各專業上述費用分別為 6000 元和 9000 元。
十、畢業生就業
定向或委託培養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均回原定向或委託單位。 非定向和自籌經費碩士生畢業時與用人單位採取「雙向選擇」的方式,落實就業去向,學校負責辦理就業派遣手續。
十一、其他
1 、學校為研究生設立「助教、助研、助管」等三助崗位,研究生可通過自己的工作獲得相應的津貼。學校為在校生設立多種獎學金,為困難學生設立困難補助和銀行貸款等,資助研究生完成學業;學校另設新生獎學金,對被錄取的第一志願的優秀碩士研究生,給予獎勵。
2 、我校所有專業均可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接受推免生的人數不超過我校當年招生計劃總數的百分之十。
3 、有關招生信息請隨時關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主頁 www.law.ac.cn ,如有變動,以報名期間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公布的信息為准。
十二、聯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長寧校區萬航渡路 1575 號 17 號樓 103 室
聯系部門: 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郵政編碼: 200042
電話: 021 - 62071672 62071561 62071605
傳真: 021 - 62071672
email : [email protected]
2009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020205 產業經濟學
1 1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303 數學三④ 801 經濟學
各專業的招生人數以當年國家下達的招生規模為准(下同)。
030101 法學理論
1 8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01 法學理論④ 802 法學綜合
802 法學 綜合(含法理學、法律史、憲法學、 刑法學、民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 )。
030102 法律史
01 中國法制史
02 中國法律文化
03 外國法制史
04 西方經濟法制史
24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2 俄語或 203 日語③ 602 法律史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01 中國憲法
02 行政法學
03 立法學
04 教育法學
3 0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4 刑法學
01 刑法學
02 犯罪學
03 青少年犯罪研究
65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04 刑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5 民商法學
9 4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3 日語③③ 605 民商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6 訴訟法學
01 刑事訴訟法
02 民事訴訟法
03 刑事偵查學
55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06 訴訟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606 訴訟法學包括① 刑事訴訟法 ② 民事訴訟法 ③ 刑事偵查學。
報考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方向的考生均選考 ① 刑事訴訟法 ② 民事訴訟法
報考刑事偵查學方向的考生選考 ① 刑事訴訟法 ③ 刑事偵查學。
030107 經濟法學
01 經濟法
02 商法
03 勞動法
94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3 日語③ 607 經濟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1 2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08 環境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9 國際法學
9 2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3 日語③ 609 國際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報考日語語種的考生需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 030120 司法鑒定
01 法醫
02 物證技術
03 司法會計
04 計算機與聲像資料鑒定
20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10
司法鑒定④ 803 法學綜合 ( 鑒定)
803 法學綜合 (鑒定)包括:①《法學概論》、②《刑事訴訟 法學》、③《民事訴訟法學》、④《訴訟證據法學》
該專業與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聯合培養。 有醫學、計算機等理工科專業背景或相關工作經驗的考生優先,本專業同時招收委培生。司法會計方向需有會計相關專業背景,復試時加試一門專業課。計算機與聲像鑒定方向復試時加試一門專業課《計算機網路》。
★ 030121 知識產權
2 2
•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3 日語③ 611 知識產權法學④ 804 法學 綜合( 知產)
804 法學 綜合( 知產)包括 ①法學基礎(含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②專業基礎(民法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任選其一)。同等條件下 有法語背景的優先。
030201 政治學理論
7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12 政治學原理④ 805 行政學原理
0305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7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13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④ 806 馬克思主義 基本原理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7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14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④ 807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120401 行政管理
1 8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15 公共管理學④ 805 行政學原理
120404 社會保障
1 2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3 日語③ 616 社會保障學④ 808 勞動法與人力資源管理
808 勞動法與人力資源管理(含勞動經濟學、勞動法、人力資源管理) 。
030180 法律碩士
2 20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1 英語或 202 俄語或 203 日語 ③ 398 法碩基礎④ 498 法碩綜合
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020205 產業經濟學 :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年版(第三版);《現代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尹伯成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030101 法學理論 : 《現代西方法理學》沈宗靈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 年版;《法理學導論》徐永康主編、顧亞璐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法理學專論》徐永康主編、蘇曉宏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030102 法律史 : 《 中國法制史》王立民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中國法律制度史》丁凌華主編,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外國法制史》(第四版)( 21 世紀法學規劃教材)何勤華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外國法制史》何勤華、李秀清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 年版。
0301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憲法學教程》殷嘯虎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沈福俊、鄒榮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
030104 刑法學 : 《刑法學》劉憲權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其補充修改規定。
030105 民商法學 : 《民法學》(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彭萬林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或《民法學》高富平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婚姻家庭繼承法學》許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近兩年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輯出版的復印報刊資料;《商法學》(高等政法院校教材)覃有土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或《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030106 訴訟法學 : 《刑事訴訟法學》(修訂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刑事訴訟法學教學研究資料匯編》(第一輯 2000—2005 年)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民事訴訟法案例與圖表》葉青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訴訟證據法學:指引、案例與文獻》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偵查學》楊正鳴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 2007 年版;《偵查學原理》楊正鳴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 2007 年版。
030107 經濟法學 : 《經濟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03010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環境保護法學》(第四版)韓德培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環境法原理》呂忠梅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自然資源法學》張梓太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生態主義法哲學》鄭少華著,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030109 國際法學 : 《國際公法學》(第二版)王虎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國際私法學》丁偉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國際經濟法學》朱欖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近兩年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
★ 030120 司法鑒定: 《 中國司法鑒定製度研究》杜志淳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2 年 4 月第 1 版;司法鑒定相關法律法規(截至 2008 年 10 月 1 日 之前);《法醫學》閔銀龍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7 年 2 月第 1 版;《物證技術學》徐立根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 年 5 月第 2 版第 1 次印刷。《法學概論》(第十版),吳祖謀 李雙元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刑事訴訟法學》(修訂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訴訟證據法學》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 030121 知識產權: 《憲法學教程》殷嘯虎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俞子清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民法學》高富平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或《普通物理學》黃新民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或《普通化學》馬家舉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 年版;《知識產權法學》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030201 政治學理論 : 《政治學基礎》王浦劬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政治學概論》孫關宏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公共行政學》張國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行政管理學》張永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0305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陳秉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邱偉光、張耀燦主編,教育部社會科學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7 月第 1 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2008 年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2 月第 3 版。
120401 行政管理 : 《行政管理學概論》第二版,張國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 年版(近年來印刷的版本均可);《行政管理學》(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或者類似教材)張永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公共管理學》黎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公共管理學》(或者類似教材)第二版,陳振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120404 社會保障 : 《社會保障學》鄭功成著,商務印書館 2000 年版;《社會保障法論》方樂華著,世界圖書出版社 2001 年版;《勞動關系的法律調整機制》董保華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1 年版;《人力資源管理概論》董克用、葉向峰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勞動經濟學》曾湘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030180 法律碩士 :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指南》第八版,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編,曾憲義總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2008 年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大綱》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司法部法規教育司聯合制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 802 法學綜合我校提供法學綜合課考試大綱。 法理學部分: 《法理學導論》徐永康主編、顧亞璐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二、四、六、九、十四、十五、十六章。
法律史部分: 《中國法制史》王立民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二章第一、二 、三節,第七章第二、三、四節,第十三章第一、二、三節;《外國法制史》(第四版)何勤華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三章、第十章。
憲法學部分: 《憲法學要義》殷嘯虎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第五章。
刑法學部分: 《刑法學》劉憲權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四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五章第一節,第七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八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九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十章第二節、第四節,第十一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十二章第二節、第五節,第十三章第二節,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十七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六節,第二十四章第二節、第四節,第二十五章第二節,第二十八章第二節、第三節。
民法學部分: 鄭雲瑞著《民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出版,第二章第一節、第六章第五節、第八章第二節、第十章第六節。
訴訟法學部分: 《刑事訴訟法學》(修訂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五章、第七章、第十五章;《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第六章、第十二章。
經濟法學部分: 《經濟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第六章第二、三、四節,第九章第一、二、四節,第十四章第一、二節,第十六章第一、二、三節。
㈨ 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研究生導師有哪些
很多很來多很多。
最好的源自然是顧功耘,現在羅培新也很搶手,陳康華門路蠻多的據說會幫忙介紹工作但是屬於放羊管理,徐詩英是我同學的導師據說不錯,唐波票據法不錯但是強不過民法那兒的傅鼎生,楊忠孝搞破產法的,吳弘信託法商法什麼的,孫效敏貌似不帶了吧具體也不清楚,其他就不了解了,經濟法老師老多了。。。
㈩ 想考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專業的研究生,專業課看什麼書
華東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學院經濟法學
1.研究方向:
01經濟法
02商法
03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專
2.初試科目:①101政治理屬論②201英語③607經濟法學④402法學綜合
3.參考書目:
《經濟法教程——新世紀法學教材》顧功耘 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第1版
《商法教程——新世紀法學教材》顧功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9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