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和經濟法的聯系
勞動法是社會法的一種,屬於經濟法范疇,屬於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一部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比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所以不屬於行政法規。勞動法和經濟法是兩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同時都隸屬於民法,都是民法的一部分。
2、勞動法與經濟法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兩者的調整對象不同。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的范圍非常廣泛,這些經濟關系的調整是為了對國家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和加強經營管理,顯然與勞動法的調整僱傭與被僱傭的勞動關系是不同的。
(2)兩者的主體不同。勞動法的一方必須是勞動者,另一方為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雙方之間的關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經濟法主體范圍廣泛,具有多種多樣的類型;
(3)是實現經濟自由和發展的保障;經濟法主體地位不對等,具有層級性,又是保障經濟秩序和穩定的需要;經濟法主體角色的變動性,則充分體現了經濟生活對各種經濟主體之間和諧互動的一種需要。
(4)兩者的原則不相同。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勞動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原則和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等;經濟法的原則主要有平衡協調原則、維護公平競爭原則、責權利相統一原則等。
(1)勞動法和經濟法的聯系擴展閱讀
經濟法的特點:
1、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2、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3、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4、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5、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2. 自考勞動法重點有哪些
自考勞動法重點內容主要有
一、勞動法的產生和發展
①初期勞動法的特點;
②國際勞工公約;
③國際勞工建議書。
二、勞動法的概念、調整對象和適用范圍
①勞動法的特徵;
②勞動關系;
③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種類:列舉式方法、區別式方法;
④我國勞動法的適用范圍:空間適用、時間適用、對人的適用。
三、勞動法的地位與體系
①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
②勞動法與經濟法的區別;
③勞動法與行政法的區別;
④如何理解勞動法的基本原則的概念;
⑤確定勞動法的基本原則的標准。
四、勞動法律關系
①勞動法律關系與勞動關系的區別與聯系;
②勞動者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的特點;
③用人單位的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
④如何理解勞動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的統—性、對應性;
⑤如何理解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的概念;
⑥勞動法律事實與勞動法律關系的關系;
⑦如何理解勞動法律關系產生的含義;
⑧如何理解勞動法律關系變更;
⑨如何理解勞動法律關系消滅。
五、勞動合同
①梁轎掘勞動合同的訂立的程序;
②勞動合同的效力;
③勞動合同履行的原則;
④勞動合同成立於勞動合同生效的區別;
⑤無效勞動合同的處理。
六、集團協商與集團合同
①集團協商在我國的適用范圍;
②集體協商代表的確定與保護;
③集團協商的內容橡核;
④集體協商與勞動合同的聯系與區別;
⑤集團合同的效力。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自考/成考報名當地政策帆搭,點擊底部咨詢官網,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