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中三種抗辯權的比較

經濟法中三種抗辯權的比較

發布時間: 2022-05-17 22:30:18

㈠ 分三種抗辯權具有的特徵各是什麼

對比三種抗辯權的特徵有:
1、前提特定,即抗辯權的行使前提為當事人行使請求權;
2、產生條件特定,即抗辯權有法律直接規定,不得由當事人約定;
3、對比三種抗辯權的其他特徵。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第五百二十六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應當先履行債務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經濟法抗辯權有哪幾種

法律分析:經濟法抗辯權一共分為三類,即三大抗辯權:一、同時履行抗辯權。在未約定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當事人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二、不安抗辯權。在有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有難以給付之虞時,在對方當事人未履行或未為合同履行提供擔保之前,有暫時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三、後履行抗辯權。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得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得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第五百二十七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㈢ 三大抗辯權的區別 表格形式展現

1、主張權利人不同

2、法律義務不同

3、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時間不同

㈣ 《經濟法》中的抗辯權是什麼意思

經濟法抗辯權一共分為三類,即三大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後履行抗辯權。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

同時履行抗辯權:在未約定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當事人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同時履行抗辯權只適用於雙務合同,單務合同不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

成立條件:

1、在同一雙務合同中互相對待給付義務。

2、雙方債務均已後清償期。

3、對方未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

4、對方的債務可能履行。

獨立抗辯權是指抗辯權的一方當事人自己不必有主債權存在,只是在另一方行使債權請求權時,有對請求權予以抗辯的權利。比如時效完成抗辯權、先訴抗辯權。而從屬抗辯權則是指有抗辯權的一方當事人自己必須有請求對待給付的債權,此抗辯權只是從屬於自己的債權而存在,本質上起擔保作用,因而此債權一旦消滅,則其抗辯權也隨即消滅。比如同時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等是。從屬抗辯權只是就有抗辯權的一方當事人的債權而言具有從屬性,但就另一方的債權而言則沒有從屬性。

二、不安抗辯權的

不安抗辯權的:是指先給付義務人在有證據證明後給付義務人的經營狀況嚴重惡化,或者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或者喪失商業信譽,以及其他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況時,有權中止自己的履行;後給付義務人收到中止履行的通知後,在合理的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先給付義務人有權解除合同。雖然《合同法》第68條並沒有規定同時履行抗辯權那樣將「當事人互負債務」作為抗辯權適用的條件之一,但從不安抗辯權的內容看它必須適用雙務合同,且可適用於各類雙務合同。成立的條件:

1、必須是互為對價的雙務合同當事人各自債務的旅行又先後順序,而且先履行一方沒有履行。

2、後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還有一個非實質要件,債務人沒有提供擔保)。

法定抗辯權指法律明確規定的當事人對抗請求權的權利。比如台灣地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時效完成抗辯權、我國《合同法》第66條規定的同時履行抗辯權、第六十八條規定的不安抗辯權、《擔保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等。而約定抗辯權則是指當事人之間基於契約自由原則而約定的對抗請求權的權利。抗辯權依法律規定而產生,沒有任何疑問。值得研究的是,抗辯權是否可以依當事人之間約定而產生。筆者認為,只要當事人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禁止性規定,基於契約自由原則,當事人之間可以約定抗辯權。比如甲與乙在無償委託合同中約定,如果委託人甲不向受託人乙提供處理委託事務的必要經費時,乙有權拒絕甲的完成委託事務的請求。這一約定,無疑應被允許。

三、後履行抗辯權

後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得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得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的權利。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包括:先訴抗辯權、合同撤銷的抗辯權、債權已履行完畢的抗辯權、債權無效的抗辯權、訴訟時效已過的抗辯權等。債務人可以行使這些抗辯權對抗債權人的請求權。權利讓與後,債務人還可能因某項事實產生新的抗辯權,比如,附解除條件的合同權利轉讓後,合同規定的解除條件成就時,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提出終止合同的抗辯。

成立條件:

1、必須是互為對價的雙務合同當事人各自的債務履行有先後順序。

2、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者其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在合同的履行上面要按照合同的約定進行,希望以上的對大家有所幫助,

㈤ 抗辯權的三種類型分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抗辯權的三種類型包括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以及不安抗辯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六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應當先履行債務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㈥ 抗辯權的種類與區別

抗辯權的種類有三種,具體為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其主要區別就在於是否有先後順序以及提起抗辯的主體,三種都是保護當事人權利的方式。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第五百二十六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應當先履行債務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第五百二十七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熱點內容
勞動法前沿問題 發布:2025-05-20 05:15:06 瀏覽:719
簽別人名字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0 05:07:40 瀏覽:538
雙方協議都撕爛能起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0 05:03:10 瀏覽:692
刑事訴訟法贓款處置 發布:2025-05-20 05:03:09 瀏覽:655
一生平安保險條例 發布:2025-05-20 04:55:16 瀏覽:672
既約定法院又約定仲裁 發布:2025-05-20 04:54:25 瀏覽:210
貫徹文明行為條例 發布:2025-05-20 04:53:50 瀏覽:682
法院五四青年節 發布:2025-05-20 04:53:48 瀏覽:563
法律顧問服務立法決策 發布:2025-05-20 04:50:00 瀏覽:409
2020福州大學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05-20 04:42:34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