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衛生法的社會作用有

衛生法的社會作用有

發布時間: 2022-05-18 09:44:30

Ⅰ 醫學生學習衛生法學的意義和重要性

衛生法是調整在衛生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的衛生法是由一系列調整衛生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所構成的。其中與我們相關主要有:傳染病防治法、執業醫師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等。
平時我們看報紙、電視,經常會聽聞各種醫療事故、醫療糾紛的新聞,可以知道現在的醫患關系日益惡化。作為一個准醫生,今後免不了要碰到一些糾紛。這時候,對衛生法的熟悉了解可能會幫我們很大的忙,幫我們盡量避免一些法律上的麻煩。比如,當我們碰到一些緊急情況,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引發重大事故,如果你不熟悉衛生法,不知道正確的法律處理程序,就可能會手足無措,一不小心就可能引起醫療糾紛,麻煩纏身;反之,如果你熟悉法定程序,知道如何盡量避免風險、減少損失,那麼你處理起來就心裡有底,也就能更好的處理各種麻煩,規避風險。
在成為真正的醫生之前,我們還有很多的法律程序要走。無論是到醫院工作還是開私人診所,我們都必須依據某些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程序執行。如執業醫師法,便是我們成為醫生前必讀的一部法律,包括醫師資格的取得,醫師執業注冊制度,醫師執業規則,醫師的考核和培訓和法律責任等方面,都是作為一個菜鳥醫生從業前的必讀知識。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則是我們面對醫療事故的指南,幫助我們處理各種糾紛。
同時,衛生法作為一部法律,同時發揮著警示的作用。與所有的法律一樣,它規定了違反法律的各種處罰,約束著所有醫療衛生從業者的行為,使各種從業行為變得更加的規范。作為醫學生,我們應該熟悉衛生法,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它提醒我們作為一個醫生的職責、義務,同時它也規定了我們的權力,讓我們更好的完成作為白衣天使的任務。
衛生法作為醫療衛生方面的基礎法律,是我們醫學生日後從醫生涯的指向燈、保護傘,也是我們的長鳴鍾。對於即將成為醫生的醫學生,這部法律尤為重要。

Ⅱ 談談你對衛生法律法規的認識

衛生法律法規在保護人類健康方面具有普遍約束力、由國家制定或批准並由國家強制力量執行的社會規范的總和。

衛生法是國家法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既有一般法律的屬性,又有具體的調整對象,有其自身的特點,區別於其他法律。中國的衛生法是根據憲法的原則制定的。

主要涉及到國家衛生管理制度,衛生機構設立、崗位資格,職權的范圍,權力和義務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醫療活動中,行政責任和行政處罰等,這是衛生監督的主要依據。

(2)衛生法的社會作用有擴展閱讀:

衛生法律法規的作用

1、通過衛生立法確保國家衛生政策的有效實施和衛生事業的發展.

2、通過衛生立法實現衛生行政管理的有序化、科學化。

(1)、國家把國境衛生檢疫、核設施放射衛生防護工作,交由國家衛生部統一管理。

(2)、把行業的准入、疾病的防治、醫療衛生方面的主要工作、職業病的防治等大部分工作,交由國家衛生行政系統管理。

(3)、把醫葯、葯械的管理工作,主要交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系統管理。

(4)、把計劃生育工作,主要交由國家計劃生育體系管理。

(5)、把學校衛生管理、衛生知識教育工作,交由國家衛生行政、教育系統共同管理。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第四條規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學校衛生工作的行政管理。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法的衛生法的作用或功能

衛生法作為我國行政法的一個分支,其除了具有我國行政法的一般作用和功能外,還具有其自身的作用和功能。這些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通過衛生立法確保國家衛生政策的有效實施和衛生事業的發展
國家政策即國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任務和總體規劃、長遠目標以及國內外形勢的要求,為實現國家對社會的政治領導和處理國內外事務,而制定的行動方針、路線和准則。我國的政策分為國家政策和共產黨的政策。
在我國,政策是國家一切活動的依據,包括立法活動。但是,政策只有以法的形式表現出來,才能憑借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所以,一個國家對新形勢下的一些新問題,總是先以政策的形式出現,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的檢驗取得經驗後,再加以改進、修訂和完善,然後再通過立法的程序將其上升為國家法律。在衛生事業的建設方面,國家也是根據一定時期的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形式的需要,經常性地制定一些調整相應衛生活動的政策,以推動衛生事業的穩定、有序、健康發展。但是,制定了政策,這才是做了初步工作,因為更大量的工作是如何保證這些政策的有效落實。一般地說,國家政策和國家法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政策和法律畢竟又有區別:首先,政策和法律是由國家兩個不同的部門制定的,政策是由國家行政機關制定的,法律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其次,政策不一定對全體公民有約束力,法律則對全體社會成員都有約束力。再次,政策一般比較原則、靈活、多變,具有一般號召力;而法律則比較具體、穩定,對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具有嚴格的規定性,具有普遍約束力。
最後,政策的實施主要靠號召、宣傳、教育來落實,而法律則主要靠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實施。正是由於政策和法律的上述區別,因而只要實際需要和條件成熟,政策就會上升為國家法律。
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有關醫療衛生、醫葯、衛生檢疫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保證了我國衛生事業運行、發展的需要。可以說,我國衛生的建立、健全和發展,也是首先依靠國家制定政策,在政策運行一段時間後、在實際需要和條件成熟時,才在政策的基礎上制定的。實際上,是國家通過衛生立法確保了國家衛生政策的有效實施和衛生事業的健康、有序、穩定發展的。
(二)通過衛生立法實現衛生行政管理的有序化、科學化
衛生行政立法在衛生行政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它規定了衛生行政機關管理衛生、醫療、醫葯、衛生檢疫等方面的義務或職責,以及與其職責相適應的職權。以保證衛生行政管理堅持依法履行(義務)職責、行使職權,真正做到有序化、科學化。任何國家要想對衛生事業進行有效的服務與管理,就必須把國家的衛生行政管理置於牢固的法制化的基礎上,使衛生行政機關轉變職能、發揮作用。具體表現在:
1.明確衛生行政的管理者
國家通過衛生立法實現衛生行政管理的有序化、科學化的主要手段,是明確衛生行政的管理者,也就是說,明確了哪個部門負責哪些工作。在我國,我國的衛生方面的立法明確了衛生事業的各個方面的管理者,使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法履行義務(職責)、行使職權。例如,我國目前的衛生管理體制,實際上實行的是「多線並行」、「垂直領導」、「分級交叉管理」。所謂「多線並行」、「分級交叉管理」,是指我國把衛生事業的事項(衛生檢疫、醫療衛生、醫葯管理、計劃生育、職業病防治、衛生知識教育、核設施放射衛生防護等)分到多個部門管理或者共同(交叉)管理:
第一,國家把國境衛生檢疫、核設施放射衛生防護工作,交由國家衛生部統一管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國境衛生檢疫工作。」
第二,把行業的准入、疾病的防治、醫療衛生方面的主要工作、職業病的防治等大部分工作,交由國家衛生行政系統管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四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醫師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醫師管理工作。」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等,也都有相應規定。
第三,把醫葯、葯械的管理工作,主要交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系統管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五條規定:「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主管全國葯品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負責與葯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把計劃生育工作,主要交由國家計劃生育體系管理。如國務院頒發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第四條規定:「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全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國務院衛生行政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配合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做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
第五,把學校衛生管理、衛生知識教育工作,交由國家衛生行政、教育系統共同管理。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第四條規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學校衛生工作的行政管理。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學校衛生工作的監督指導。」再如:2002年8月5日,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同下發教育部、衛生部《關於舉辦高等醫學教育的若干意見》,對醫學高等教育作出了新的規定:自2002年10月31日起,停止自學考試、各類高等學校的遠程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函授教育、網路教育)、學歷文憑試點學校舉辦醫學類專業學歷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舉辦的醫學類專業、相關醫學類專業、葯學類專業的學歷教育,自學考試和各類高等學校遠程教育舉辦的相關醫學類專業、葯學專業的學歷教育,只能招收已取得衛生類執業資格的人員,停止招收非在職人員。
所謂「垂直領導」,是指我國的衛生事業管理,由國家衛生部全面負責,縣級以上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自己所轄的行政區域內各負其責;縣級以上衛生行政機關受當地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雙重領導,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和報告工作。在發生疫情或特殊時期,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政策,負責本轄區的衛生防疫、醫療衛生等工作,並按最新政策向上級報告。
上述可見,國家通過衛生立法,可以明確衛生系統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和許可權,對實現衛生行政管理的有序化、科學化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國家通過衛生立法,構建支撐衛生事業發展的衛生法律體系
前面已經講過,在法制社會,任何事業的發展都要靠法律來支撐、「保駕護航」,衛生事業當然也不例外。一方面,國家必須加強立法活動,這是我國加入WTO後保證衛生行政行為符合WTO規則的需要,同時也是我國適應國際形式、與國際接軌的需要。另一方面,國家通過衛生立法,可以建立起以衛生法律法規為龍頭、以部門規章為必要補充、以政策作臨時調整的衛生法律體系,從而保障我國衛生事業的健康有序地發展。其作用主要表現在:
第一,使自己國家的法律法規與WTO規則要求相適應
《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馬拉喀什協議》第十六條第四款規定:「每一成員國應當保證其法律、規則和行政程序,與WTO協定所附各協議中的義務相一致。」這一規定,我們可以認為是WTO規則對各成員國法律制度內容上的原則性要求。因此,國家以《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馬拉喀什協議》對成員國的法律制度的原則性要求為依據,通過立法程序制定一系列衛生法律法規,就使自己國家的法律法規與WTO規則要求相適應,從而保證自己國家的衛生法律法規符合國際法。
第二,為我國的衛生事業營造一個完善的法制環境
我國憲法第五條規定:「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在實行以法治國。既然是以法治國,那麼首先是應當讓社會「有法可依」。要做到「有法可依」,就首先要制定相應的法律,為人們營造完善的法制環境,否則,以法治國就無從談起。正是基於此,我國才加強衛生方面的立法;而通過國家的立法活動,又可使人們有法可依;而只有法可依,才能要求人們有法必依,也才能對違法者追究責任即實現「違法必究」。這樣,國家就可以通過衛生立法,建立起以衛生法律法規為龍頭、以部門規章為必要補充、以政策作臨時調整的衛生法律體系,從而保障我國衛生事業的健康有序地發展。
(二)國家通過衛生立法,可以為實現和諧社會提供部分法律依據
為實現和諧社會提供部分法律依據,是衛生法的又一作用。眾所周知,醫療衛生事業關繫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每家每戶,吃葯看病是人人都免不了的事情。所以,關於醫院的設立、醫護人員的准入制度、醫葯的價格的高低、醫護人員的道德品質、醫學教育的質量、計劃生育政策等等,都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而有些問題,是單靠政策所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依靠法律法規來調整。
也正是基於上述情況,國家制定一系列衛生法律法規,將解決一些無法可依的情況;由於法具有指引作用,這就使人們可以預見自己的行為的性質和後果,從而依法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這就極大地減少了人們的盲目行為,減少了違法犯罪行為,為實現和諧社會提供了部分法律依據。

Ⅳ 簡述衛生法的作用500字

衛生法(Health law),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在保護人體健康活動中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的總和。衛生法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治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具有法律的一般屬性,又有特定的調整對象,並具有自己的特徵而有別於其他法律。我國的衛生法是根據憲法的原則制定,主要涉及:國家衛生管理體制、衛生機構設置、任職資格、職權范圍、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在衛生活動中的權力與義務、行政責任與行政處罰等,是衛生監督的主要依據。[1]
衛生法包括以下基層含義:
1.衛生法是國內法
基於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傳統上的差異,決定了各國的衛生事業與管理也有著極大的、甚至是本質的差異。因此,衛生法不是一般國際社會所公認的國際法,而是由主權國家的立法機關以憲法為依據所制定的適用於本國的法律規范。作為國內法,衛生法不具有國際效力,不需要國際公認。
2.衛生法是調控國家衛生事業的發展,調整衛生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相互關系的法律規范
從衛生法所調控的國家衛生事業發展過程來看,衛生法所涉及的基本社會關系主要有:
⑴調整國家中央與地方衛生行政機關的管理許可權和分工關系。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醫師資格統一考試的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醫師資格考試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⑵調整政府與醫療機構的關系。例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九條規定:「單位或個人設置醫療機構,必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
⑶調整醫療機構與患者的關系即醫患關系。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護士在執業中得悉就醫者的隱私,不得泄露,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⑷調整政府與從業人員的關系。例如,《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鄉村醫生的培訓工作,採取多種形式對鄉村醫生進行培訓。」等等。

Ⅳ 聯系實際談談你學習衛生法的意義與作用

1、隨著法學來理論的發展和社會自實踐的需求,圍繞維護人體生命健康權益引發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衛生法予以調整,大量的矛盾和糾紛需要法律予以規范; 2、廣大公民雖然都已拿起了保護自身生命健康權益的法律「武器」,但如何正確使用,避免「走火」還需法律知識普及; 3、廣大醫葯衛生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法制觀念、法律意識滯後,對自身工作的權利、義務、執業規則,常從醫葯科學特點思考,缺乏對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的作為、不作為導致法律後果的認識。

Ⅵ 衛生法的作用

衛生法作為我國行政法的一個分支,其除了具有我國行政法的一般作用和功能外,還具有其自身的作用和功能。這些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通過衛生立法確保國家衛生政策的有效實施和衛生事業的發展
國家政策即國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任務和總體規劃、長遠目標以及國內外形勢的要求,為實現國家對社會的政治領導和處理國內外事務,而制定的行動方針、路線和准則。我國的政策分為國家政策和共產黨的政策。
在我國,政策是國家一切活動的依據,包括立法活動。但是,政策只有以法的形式表現出來,才能憑借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所以,一個國家對新形勢下的一些新問題,總是先以政策的形式出現,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的檢驗取得經驗後,再加以改進、修訂和完善,然後再通過立法的程序將其上升為國家法律。在衛生事業的建設方面,國家也是根據一定時期的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形式的需要,經常性地制定一些調整相應衛生活動的政策,以推動衛生事業的穩定、有序、健康發展。但是,制定了政策,這才是做了初步工作,因為更大量的工作是如何保證這些政策的有效落實。一般地說,國家政策和國家法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政策和法律畢竟又有區別:首先,政策和法律是由國家兩個不同的部門制定的,政策是由國家行政機關制定的,法律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其次,政策不一定對全體公民有約束力,法律則對全體社會成員都有約束力。再次,政策一般比較原則、靈活、多變,具有一般號召力;而法律則比較具體、穩定,對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具有嚴格的規定性,具有普遍約束力。
最後,政策的實施主要靠號召、宣傳、教育來落實,而法律則主要靠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實施。正是由於政策和法律的上述區別,因而只要實際需要和條件成熟,政策就會上升為國家法律。
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有關醫療衛生、醫葯、衛生檢疫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保證了我國衛生事業運行、發展的需要。可以說,我國衛生的建立、健全和發展,也是首先依靠國家制定政策,在政策運行一段時間後、在實際需要和條件成熟時,才在政策的基礎上制定的。實際上,是國家通過衛生立法確保了國家衛生政策的有效實施和衛生事業的健康、有序、穩定發展的。
2.通過衛生立法實現衛生行政管理的有序化、科學化
衛生行政立法在衛生行政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它規定了衛生行政機關管理衛生、醫療、醫葯、衛生檢疫等方面的義務或職責,以及與其職責相適應的職權。以保證衛生行政管理堅持依法履行(義務)職責、行使職權,真正做到有序化、科學化。任何國家要想對衛生事業進行有效的服務與管理,就必須把國家的衛生行政管理置於牢固的法制化的基礎上,使衛生行政機關轉變職能、發揮作用。具體表現在:明確衛生行政的管理者。
國家通過衛生立法實現衛生行政管理的有序化、科學化的主要手段,是明確衛生行政的管理者,也就是說,明確了哪個部門負責哪些工作。在我國,我國的衛生方面的立法明確了衛生事業的各個方面的管理者,使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法履行義務(職責)、行使職權。例如,我國目前的衛生管理體制,實際上實行的是「多線並行」、「垂直領導」、「分級交叉管理」。所謂「多線並行」、「分級交叉管理」,是指我國把衛生事業的事項(衛生檢疫、醫療衛生、醫葯管理、計劃生育、職業病防治、衛生知識教育、核設施放射衛生防護等)分到多個部門管理或者共同(交叉)管理:
⑴國家把國境衛生檢疫、核設施放射衛生防護工作,交由國家衛生部統一管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國境衛生檢疫工作。」
⑵把行業的准入、疾病的防治、醫療衛生方面的主要工作、職業病的防治等大部分工作,交由國家衛生行政系統管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四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醫師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醫師管理工作。」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等,也都有相應規定。
⑶把醫葯、葯械的管理工作,主要交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系統管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五條規定:「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主管全國葯品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負責與葯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
⑷把計劃生育工作,主要交由國家計劃生育體系管理。如國務院頒發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第四條規定:「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全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國務院衛生行政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配合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做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
⑸把學校衛生管理、衛生知識教育工作,交由國家衛生行政、教育系統共同管理。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第四條規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學校衛生工作的行政管理。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學校衛生工作的監督指導。」再如:2002年8月5日,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同下發教育部、衛生部《關於舉辦高等醫學教育的若干意見》,對醫學高等教育作出了新的規定:自2002年10月31日起,停止自學考試、各類高等學校的遠程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函授教育、網路教育)、學歷文憑試點學校舉辦醫學類專業學歷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舉辦的醫學類專業、相關醫學類專業、葯學類專業的學歷教育,自學考試和各類高等學校遠程教育舉辦的相關醫學類專業、葯學專業的學歷教育,只能招收已取得衛生類執業資格的人員,停止招收非在職人員。
所謂「垂直領導」,是指我國的衛生事業管理,由國家衛生部全面負責,縣級以上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自己所轄的行政區域內各負其責;縣級以上衛生行政機關受當地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雙重領導,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和報告工作。在發生疫情或特殊時期,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政策,負責本轄區的衛生防疫、醫療衛生等工作,並按最新政策向上級報告。

Ⅶ 五,論述題1衛生法的社會作用有哪些

根據用途同機械: 1.氣體輸送設備風機壓縮機真空泵 2.液體輸送設備各種水泵 3.固體輸送設備皮帶運輸機斗式提升機 4.金屬切削設備磨床 5.鍛壓設備錘類

Ⅷ 簡述衛生法在醫療活動中的作用及意義

作為衛生法,國家立法的首要目的,是以法律這一武器來控制和杜絕傳染性疾病和內不容利於公民健康的病源向我國的流入;其次,是依法維護國家衛生事業的社會公益性地位,防止其步入「市場化」歧途;再次,是通過立法,使有關部門能夠在發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有法可依、組織協調、工作有序,以及時、有效地控制疫情;最後,是通過立法,建立健全國家衛生法律法規,維護國家衛生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Ⅸ 衛生法包括哪些類型

1.衛生法是調復整在衛生活制動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衛生法的作用:維護社會衛生秩序、保障公共衛生利益、規范衛生行政行為。

2.衛生法的形式

(1)衛生法律: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一般是各種法。

(2)衛生行政法規:指由國務院制定。其法律效力低於法律而高於地方性法規等。一般是實施辦法或者條例。

(3)地方性法規的衛生方面規范:不能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只在制定者管轄的區域內生效。

(4)衛生政府規章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上級和同級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相抵觸。

(5)衛生標准:分為強制性衛生標准和推薦性衛生標准,國務院衛生健康等行政部門制定,具有約束力,作為衛生法規范的是強制性衛生標准。

(6)衛生方面的國際條約:對我國衛生活動具有約束力。

3.衛生法的執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其衛生監督機構。

4.司法的種類可以分為民事司法、行政司法和刑事司法。享有司法權的是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國家司法機關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Ⅹ 衛生法律法規有什麼作用

你好作用有三:1、供作醫療機構製作行為規范的依據2、可以作為醫療侵權領域具體適用的法律3、規范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機構的管理

熱點內容
道德模範宣傳語 發布:2025-05-19 23:38:01 瀏覽:595
社團部門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9 23:25:57 瀏覽:884
根據民法典第一 發布:2025-05-19 23:21:16 瀏覽:950
美國立法禁止 發布:2025-05-19 23:15:45 瀏覽:499
找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發布:2025-05-19 22:58:32 瀏覽:385
經濟法對生活 發布:2025-05-19 22:57:30 瀏覽:110
外國的法官選任委員會 發布:2025-05-19 22:49:04 瀏覽:301
遼寧法律碩士考點 發布:2025-05-19 22:44:43 瀏覽:321
高安市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05-19 22:44:10 瀏覽:345
廚房管理規章制度18則 發布:2025-05-19 22:42:59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