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法凌駕於合同法
❶ 稅法基本原理
第一節 稅法概述(共5個問題):1.稅法的概念與特點2.稅法原則
3.稅法的效力與解釋4.稅法作用5.稅法與其他部門法關系
一、稅法的概念與特點
(一)稅法概念--了解(首先要明確什麼是稅收)
1、稅收的特點:
①征稅的主體是國家
②國家征稅依據的是其政治權力(凌駕於財產權力之上);
③征稅的基本目的是滿足國家的財政需要;
④稅收分配的客體是社會剩餘產品,不能課及C和V部分;
⑤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徵。
2、稅收是經濟學概念,稅法則是法學概念。
稅法:是指有權的國家機關制定的有關調整稅收分配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1)稅法主體構成(擁有稅法立法權)--所謂有權的國家機關:
①即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②在一定法律框架下,擁有一定立法權的地方立法機關
③獲得最高權力機關授權的行政機關。
(2)稅法的調整對象:調整的是稅收權利義務關系,而不直接是稅收分配關系
註:國家參與社會剩餘產品分配,形成經濟利益關系,即:稅收分配關系
包括兩方面:國家和納稅人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
各級政府之間的稅收利益分配關系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藉助法的形式,設定稅收權利義務,來規定或實
現國家和納稅人可以、不可以、或不得怎樣行為。
(3)稅法可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P1---本書是廣義
①廣義:稅法是各種稅收法律規范的總和。
包括各級有權機關制定的稅收法律、法規、規章
即由稅收實體法,程序法、爭訴法等構成的法律體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稅收法律
。國務院制定稅收法規、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稅收法規
。有關政府部門制定稅收規章
❷ 違反稅法的合同條款是否有效
前不久,劉某將某汽車雄修中心出((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九條規定:「企業租賃或承包給他人經營的,以粗給趙某,雙方在合同中約定,承租人趙承租人或承包人為納稅人。」根據這一規定,劉某將某汽車維修中心出租給趙某承租某獨立經f,橄納租貨*,合同其中一條後.趙某是納稅義務人。雙方合同約定「所有納稅由出租人劉某負貴」,明顯違反了寫明,「所有納悅由出租人劉某負責」。後稅法規定。依據《合同法》,劉某和趙某簽訂的有關納稅內容的合同條款無效。來,劉某經悅務咨詢,得知增值說的納稅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是訂立經濟合同的基本原則之一當事人訂立的經濟合同,義務人應該是承租人,於是要求承租人從形式和程序到內容上都要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當事人只有在法律和行政法趙某橄說,而趙某卻以合同約定為由,拒規許可的范圍內訂立經濟合同,才能取得預期的經濟目的,否則,就屬於無效的經濟絕承擔納說義務,雙方互相推訣,欠橄說合同。對於劉某與趙某簽訂的合同.無論當事人在主觀上是否出於故意.法律都確認救。按雙相關法律挽定應該由誰橄說?為無效,國家不予承認和保護.不發生任何法律效力。
❸ 《合同法》、《稅法》與《交通安全法》全文! 最好是word文檔,目錄帶鏈接的那種 滿意再加50到100分哦!
自己查到、復制、編排一下,很簡單的。
❹ 合同法和稅法那個責任效力更大
如果從雙方的權利義務來說,是可以按你這樣說的做。但是,如果出於行政管理的需要,稅務部門作出處理的情況,那就無法說了。
❺ 請問稅法大還是合同法大
不一樣!!稅法是行政法和經濟法中的,合同法是民法中的,合同法的當事人是平等的主體。
❻ 建設方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款,國稅局說工程完工就應該開票納稅,稅法與合同法哪個為准
法院判決後,對方付了款,你們就應該同時提供發票。稅務局當然是只管收稅,他又不是國務院,不可能去管那麼多。建設方拖欠工程款是不對在先,你們拖欠發票是以不對來回報錯誤。
❼ 稅法和合同法按哪個執行
法院判決後,對方付了款,你們就應該同時提供發票。稅務局當然是只管收稅,他又不是國務院,不可能去管那麼多。建設方拖欠工程款是不對在先,你們拖欠發票是以不對來回報錯誤。
❽ 增值稅稅率調整期內,哪些合同風險需要注意
1、即將簽署合同
如前述,增值稅稅率降低對於交易雙方都是有好處的,對於賣方,開票適用的稅率下降了,對於買方,則意味著支付較少的總價。因此,對於即將要簽署的合同,可以選擇放到5月1日以後簽署,更加有利。
2、合同已經簽訂,但是還沒生效
合同已經成立,但是還沒有生效(原因可能是需要特定審批、或附加條件還沒有實現等)。合同未生效,在合同法上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還沒有確立,因此,此類合同可以選擇在5月1日生效後,按照新的較低的稅率,付款開票即可。3、合同生效,沒有付款
合同生效是在從合同法的意義上確立了交易雙方的法律關系,並由此確定了權利義務關系,稅法上,納稅義務的產生,應遵從稅法的規定。
比如財稅〔2016〕36號規定,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間為: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並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收訖銷售款項,是指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過程中或者完成後收到款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是指書面合同確定的付款日期;未簽訂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未確定付款日期的,為服務、無形資產轉讓完成的當天或者不動產權屬變更的當天。
根據上述規定,合同已經生效,即使沒有付款,如果已經先開票了(實務中並不少見),也視為已經產生納稅義務,也即該交易已經被納入稅法的調控范圍內,需要按照現行的稅法履行納稅義務。但是,該條並沒有明確,「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是否為前置條件,從稅法原理來看,發生應稅應為應是前提,但是從稅收征管來看,「以票控稅」,開票就意味著已經納入稅務監管范圍。
4、合同生效、付款,沒有開票
現實中的交易狀態是復雜萬變的,合同生效,也有可能還未實際履行,購買方就已經支付了價款(典型的如關聯方,或者供應方處於強勢的地位,供不應求),根據前述稅法有關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規定,「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並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那麼,這種行為在稅法上是否屬於已經產生納稅義務?
從稅法的原理出發,合同生效後,僅僅支付了價款,不應認為已經發生納稅義務,也即在該種情形下,可以在5月1日後,按照新的稅率,履行納稅義務,這就涉及到已支付的價款的調整,需要供應方返還多出的一個點的金額。5、合同生效,且已經付款開票,但是還沒認證
該種情形,從稅法和稅收征管的角度,已經屬於「完成時」,需要按照交易發生時的稅法規定履行納稅申報義務,發票認證屬於購方後續的發票抵扣環節,當然,也不排除後續發布新的文件,對於此類情形做出特別規定。
此外,知睿財稅 提示,在增值稅稅率調整的前後,交易雙方也可以在合同中增加特別條款。就增值稅稅率下調事項進行明確,避免引發糾紛,當然這種民事約定不得違反稅收法律法規文件的規定。
此外,如果雙方協商一致,在不違反合同法、稅法的前提下,也可以通過簽署補充合同,延遲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以享受增值稅率下降帶來的好處。
❾ 交付發票是稅法上的義務還是合同法上的義務
交付發票既是當事人公法(稅法)上的義務,也是當事人私法上的法定義務,二者回並不相互矛盾。因答此,關於是否交付發票,即使合同沒有明確約定,一方當事人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當事人交付發票。
關於發票問題,首先合同有約定從約定,沒有約定的話,許多問題也早已有定論,如:
(1)不開發票不能作為拒絕付款的抗辯理由;
(2)拒不開具發票導致對方當事人經濟損失的,可以起訴要求賠償損失。
當然,也有部分問題至今爭議頗大,如在合同中未約定交付發票事宜,在收款方拒絕交付發票的情況下,那麼付款方能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收款方交付發票。
❿ 稅法與合同法兩法抵阻依稅法還是合同法
合同的簽訂要不能違反合同法、稅法等法律規定,否則所簽合同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