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佛羅里達州婚姻法

佛羅里達州婚姻法

發布時間: 2022-05-24 06:50:47

❶ 我人在美國.丈夫天天在家裡吵架.每次都對我大吼大叫還一直說些臟話,就像流氓似的.我想了解相關的法律規定.

民法通則》第147條規定,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民通意見第188條規定:我國法院受理的涉外離婚案件,離婚以及因離婚而引起的財產分割,適用我國法律。認定其婚姻是否有效,適用婚姻締結地法律。

可以在美國佛州法院起訴也可以向中國法院起訴;
若向中國法院起訴,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美國佛州有關婚姻法的規定:

為了獲得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婚姻解散,婚姻的一方必須駐留前遞交申訴在該州6個月。 .一個解除婚姻程序應得到展開的巡迴法院提交的任何一方在那裡駐留。.沒有最終判決解除婚姻關系可能會進入到至少20天,從對提出解除婚姻原有的呈請書的日期已過,但法院,在顯示不公正會導致這種延遲,可能進入最後判決婚姻解體較早的日期。 [Based on Florida Statutes 61.021, 61.043, and 61.19] [根據佛羅里達州法律61.021,61.043和61.19基礎]

佛羅里達州的婚姻解體可能被授予基於以下理由:

•The marriage is irretrievably broken.他們的婚姻無可挽回地破裂。
•Mental incapacity of one of the spouses for a preceding period of at least 3 years.而無能力為至少3年的配偶前段時期之一。

[Based on Florida Statutes 61.052] [根據佛羅里達州法律61.052]

SEPARATION: 分離:
佛羅里達州的法律並不能直接解決的分離,但確實有規定,關於配偶和子女撫養,監護和探視。 , 除非減免一些其他未決民事訴訟或法律程序,配偶居住在這個國家除了他或她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不論是否這種分離通過他或她的錯,是給予,均可得到裁定的義務,以維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有的話。 法院應裁決的配偶及子女他或她的財政義務,將建立孩子的主要居住地,並應確定當事人的監護權和探視權。 .這種行動並不排除在任何時候任何維持在本章其他的或額外的其他救濟程序任何一方。

[Based on Florida Statutes 61.10] [根據佛羅里達州法律61.10]

財產分配: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spouse to the acquisition, enhancement, and proction of income or the improvement of, or the incurring of liabilities to, both the marital assets and the non-marital assets of the parties.

比國內法麻煩,可以具體授權委託國內律師委託辦理,向法院提交書面材料,不一定要回國法院應訴。只是提供建議,最好去法律服務站或者律師事務所具體咨詢

❷ 婚姻家庭法法學里,親權具有的特徵有哪些

父母基於其身份所有的權利義務
(一)親權是父母基於其身份所有的權利義務,因此,親權人,即行使親權的權利義務主體,應為父母。至於是以父母一方或雙方為親權人,則因父母子女關系類型的不同、是否存在妨害親權行使的事實或法律上的障礙而有不同。1對於婚生子女,如果父母雙方健在且有正當夫妻關系,則父母均為親權人,得共同行使親權,應以其共同的意思決定親權的行使,如果意見分歧,則應相互協商,合理解決。父母雖處於婚姻關系存續之中,但一方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行使親權的,如一方死亡或受死亡宣告、一方行為能力受限制、一方長期外出、下落不明、重病、受刑或親權被停止,應以他方為單獨親權人。父母離婚時,則應以子女的最大利益為依據來確定以父母一方或雙方為親權人。2對於非婚生子女,如未經生父認領,原則上以母為親權人;如經生父認領,究竟以誰為親權人,各國規定不一,德國民法第1736條規定以父為單獨親權人,日本民法第818條規定原則上以母為親權人,但可以協議或裁判確定父為親權人,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065條規定生父生母均為親權人;如經准正取得婚生子女資格,則父母均為親權人。3對於養子女,應以養父母而不是以親生父母為親權人,其規則與上述婚生子女的情況相同。4在我國,由於承認已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為擬制血親關系,對繼子女而言,生親與繼親均為親權人,但是生親另一方與子女的法律關系依婚姻法第29條之規定並未消滅,所以也是親權人。此外,繼親將配偶他方的子女收為養子女時,生親與養親均為親權人。生親另一方與子女法律關系消滅,不為親權人。
親權的對象為未成年人
(二)親權的對象為未成年人。在以往的法制上,不僅未成年人應服從親權,成年人也應服從親權。如日本舊民法第877條規定,子女成年兼自立始不服從親權。故子女雖已成年,若仍在其父母之家而待其撫養,尚不能脫離親權,仍為親權之對象。但是,在現代社會,親權被認為是專為未成年子女利益而設,故已成年之子女,不論其有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也不管其是否獨立謀生、能否自立,不屬於親權的對象和范圍。事實上,前述日本舊民法第818條已被修正,日本現行民法第818條第一款規定:「未到成年的子女,服從父母的親權」。已將成年人排除在親權的對象之外。由於各國對成年年齡的規定不同,並且對法定婚齡的規定也有區別,特別是有些法定婚齡低於成年年齡的國家,將未達成年年齡但已結婚視為成年,造成各國親權的范圍存在差異。如日本民法第731條規定:「男不滿十八歲,女不滿十六歲,不得結婚」。即法定婚齡男為十八歲,女為十六歲。而在日本成年年齡為二十歲,依日本民法第753條規定,未成年人結婚後,視為因此而達成年。也就是說,雖未達成年年齡但已結婚的,視為成年。因此,已結婚的未成年人不再服從親權,親權之對象限於未結婚之成年人。在我國台灣地區,由於法律對法定婚齡、成年年齡的規定與日本完全相同,親權之對象亦限於未結婚之未成年人。但是卻存在例外。對於已結婚之未成年人,父母對其兩願離婚、夫妻財產契約之訂立、變更和廢止仍有同意權。未成年子女雖已結婚仍應服從父母之懲戒權。

身上照護權
身上照護,即台灣地區民法上所稱之「保護教養」,在我國婚姻法上,往以「撫養教育」,「管教保護」等表述。因前者更具有慨括性,不妨使用保護教養的字樣。保護指預防及排除危害,以謀子女心身之安全。如預防或治療疾病,禁止閱讀黃色書刊。教養指教導養育子女,以謀子女心身成長之健全。如鼓勵從事有益運動,資助學習進修。保護教養權為身上照護權之慨括權利,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權利。
(一)居住所指定權。為了實現保護教養未成年子女的目的,各國民法均賦予親權人指定子女居住所之權利。子女應在親權人指定的居所或居所居住。未經父母允許,不得在他處居住。
(二)子女交還請求權。親權人可請求不法掠奪或抑留其子女之人交還子女。各國民法多未設此權利,但學說及判例均承認其存在。為了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安全,使父母盡到保護教養之責,在立法上確實有必要明確承認該項權利。惟該項權利不得濫用,父母非為管教保護子女專為加害對方或為不法目的而請求返還,構成權利濫用。
(三)懲戒權。親權人在必要范圍內,可懲戒其子女。告誡、體罰、禁閉、減食等手段以達成保護教養目的為限均可採用。至於必要的程度,應依子女家庭環境、子女性別、年齡、健康、性格以及過失之輕重等因素加以確定。父母行使懲戒權超越必要范圍,構成懲戒權濫用,可為剝奪親權之事由。
(四)身份行為、身上事項之同意權及代理權。具體包括:第一,身份行為之代理權。身份行為具有專屬性,與特定主體不可分離,原則上不得代理,但在法律有特別規定時,親權人可代未成年子女為身份行為。第二,身份行為之同意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之未成年人實施有關親屬身份變更方面的行為,應徵得親權人同意……如申請認領宣告、同意他人收養子女、協議終止收養等。第三,身上事項之決定權與同意權。如決定生病子女休學、同意動手術等。
財產照護權
(一)財產行為代理權及同意權。具體包括:第一,財產行為代理權……無民事行為能力之未成年人,應由法定代理人代為或代受交意思表示。限制行為能力之未成年人,可由法定代理人代為財產行為。具有身份色彩的財產行為,亦可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如繼承之拋棄、遺產之分割……第二,財產行為同意權。限制行為能力人自為財產法律行為,應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
(二)子女財產管理權。財產管理,是保存或增加財產價值的行為。廣義的財產管理包括財產管理權、使用收益權和處分權、子女具有獨立的財產是親權人行使上述權利的前提。
(1)子女的獨立財產
在傳統社會,為維系宗法家族制度,禁止子女私有財產。在現代,人格獨立為民法之基本原則,各民事主體基於其獨立人格得參與各種民事法律關系從而取得財產,未成年人得所有獨立於其父母之財產,應無任何異議。從而各國民法均確認子女之獨立財產,唯對子女得享有財產之范圍存在分歧。台灣地區民法第1087條規定,未成年子女,因繼承、贈與或其他無償取得之財產,為其特有財產。台灣地區大多數學者依此規定認為子女所有財產的范圍應限於以繼承、贈與等方式無償取得的財產。我國許多學者採納此觀點。對於未成年子女以勞力,營業或其他有償行為取得的財產,是否應歸屬於該未成年人所有,有不同的觀點,有主張應歸奉父母,以維持全家之共同生活者;有主張除父母家用不敷,應以之充家庭生活外,應解釋為子女所私有,然仍應受父母之監督者。還有觀點認為應歸未成年人子女私有。我們認為,無論是有償取得還是無償取得的財產,均應歸未成年人私有。其理由如下:第一,經濟獨立為人格獨立之基礎,未成年子女參與社會經濟生活,依其勞力或其他有償方式取得之財產,倘若不能歸其私有,實不足促進未成年人人格之獨立及發展。第二,未成年人以勞力,營業或其他有償方式取得之財產,通常基於僱用、買賣等設定法律行為,若此項財產歸父母所有,則未成年人之債權人不能對其主張權利或強制執行,實有害於債權人之利益及交易安全。第三,未成年人因繼承等方式無償取得的財產即屬其所有,則其依勞力、營業等有償取得之財產,更有受法律保護之理由,如此,始能踐行法律價值判斷之一致性……
(2)財產管理權
未成年人對其取得的財產,特別是無償取得的財產,欠缺管理能力,因此賦予親權人以財產管理權,親權人基於管理權得為事實行為與法律行為。關於法律行為前已有述,對於事實行為,親權人有權佔有子女之財產,他人無正當理由佔有子女財產時,構成對親權人管理權的侵害。親權人可作為子女之法定代理人行使基於所有權之請求權,亦可以管理權受侵害請求返還其物,如在親權人佔有財產期間為第三人侵奪的,親權人可以佔有權受侵害為由請求返還。親權人為增加財產之價值,可為加工、變形等財產管理上之必要的處分行為。
父母管理子女財產,應盡到何種程度之注意,各種法律規定存在差異。瑞士、法國民法規定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德國、日本、韓國民法規定應與處理自己事項為同一注意。台灣民法未設明文,但通說認為應盡與處理自己事項為同一之注意。我們認為,鑒於父母子女間親密的身份關系,不必錙銖必較,父母盡與處理自己事項同一之注意即為己足。如父母未為此注意而致子女財產受有損害,應負賠償責任。
但在下列情形,父母對子女財產不享有管理權:第一,給與財產的第三人指定不由父母或不由父或母管理時,父母雙方或一方就該項財產無管理權。第二,父母同意子女處分財產,子女就該財產享有處分權。第三,父母同意子女獨立營業,子女對營業所涉財產享有管理權和處分權。
(3)財產使用權
親權人對子女財產享有使用權。所謂使用權是指親權人對未成年子女的財產有依照物的習慣和用途不毀損其物或變更其性質而加以利用的權利。除使用權外,有的國家或地區還承認父母之收益權。如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088條第二款前段規定,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特有財產,有使用、收益之權。依台灣地區學者之見解,使用子女財產所獲收益第一應充財產管理費用,次充子女教育費用,次供家用,有剩餘,應屬於父母。依日本民法第828條之規定,子女達成年時,行使親權人應從速進行管理計算。但是,子女養育及財產管理的費用,視為與子女財產的收益抵消,即收益之剩餘應屬於父母。然而近時立法多否認父母收益權,在德國已,修正原1649條收益權屬於父的規定,不承認父母對子女財產之收益權,依現行民法第1649條之規定,子女財產之收益第一應充財產管理費,次充子女之給養,還有剩餘,可作為自己及子女之未成年並未結婚之兄弟姐妹給養之用。瑞士民法第319條規定,父母應將子女財產的收益用於子女的撫養、教育及職業培訓,並可在合理的限度內,用於家務費用。結余仍歸入子女財產。而在日本,雖依其民法的規定收益之剩餘應屬父母,但現今學者主張,親權人可以從子女財產的收益中支付養育費和管理費用,而不用與以後再詳細清算,如果確有剩餘,則應返還給子女。
(4)財產處分權
此處所稱處分權為財產管理上必要處分行為以外之處分。處分是處置財產並決定其命運的行為,關系未成年人利益甚大,故各國親權法往往對父母之處分權予以限制。在德國,其民法禁止父母代理子女為贈與,並且規定對於土地或土地上之權利等行為應經家庭法院批准。依日本民法第826條之規定,對於行使親權的父母與其子女利益相反的行為,如果子女將財產賣與親權人、對父母債務由子女充當保證人等行為,親權人既無代理權也無同意權,應請求家庭裁判所為其指定特別代理人,由該特別代理人行使代理權或同意權。依我妻榮先生之見解,親權人不遵守此規定,構成無權代理,對子女不生效力,惟子女可於成年後追認。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088條第二款但書規定,非為子女利益,不得處分之。因此,父母處分權之行使應以子女利益為條件。對於親權人非為子女利益實施處分行為,在我國台灣地區,實務上基本上采無效說,例外的於特定類型之案例采有效說。理論上見解與此不同。大多數學者采有效說,以保護相對人之利益與交易安全。惟史尚寬先生認為,父母為不利子女之處分,除可構成表見代理外,應構成無權代理,子女成年後可予以追認。以上觀點雖各有理由,但並非十分完美。在現代社會,靜的安全與動的安全,均為民法追求之目標,因此應力求兼顧。對未成年人之保護與交易安全之維護,不應顧此失彼。因此,我們認為,當親權人非為子女利益而處分其財產時,可依其處分行為之有償性與無償性以決定其法律效力。當處分行為為無償時,應歸於無效,以實踐保護未成年子女之目的;當處分行為為有償時,應屬有效,以踐行保護交易安全之目的。

離異親權

行使的原則
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親權原則上由父母雙方共同行使,即父母以其共同的意思決定親權的行使,並對外共同代理子女行為。但是,父母離婚後,子女不能同時與父母共同生活,因此對於親權的行使要求離了婚的父母完全如同正當夫妻關系存在時實行共同親權原則是不可能的。對於離婚後的父母如何行使親權,在世界范圍內存在三種不同的立法例。
第一種為單方行使原則,又稱單獨親權主義,是指離婚時法院確定由父或母一方單獨行使對未成年子女的親權。日本民法、1979年修訂之法國民法及德國民法采此立法例。如日本民法第819條第一及第二款規定,夫母協議離婚時,應以其協議確定一方為親權人。於裁判離婚情形,法院確定父母一方為親權人。再如德國民法第1671條第一項規定,如果共同享有父母照護權的父母不是暫時性分居生活,則父母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家庭法院申請將父母照顧權或父母照顧權的一部分委託該方單獨行使。
第二種立法例為雙方行使原則,又稱共同親權主義,即離婚後父母雙方以與在婚姻中之共同生活期間相同的方式行使對未成年子女的親權。1968年蘇俄婚姻與家庭法典采此原則。如該法第54條規定,父母對自己的子女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即使在離婚之後,父母也仍然對自己的子女享有平等的權利,並承擔平等的義務。一切有關子女教育的問題,都由父母協商解決。如果不能達成協議,有爭議的問題由監護和保護機關在父母參加的情況下加以解決。在美國,由於傳統的單獨監護在離婚後改變了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方式,盡管允許沒有監護權的一方探視,其結果,至少在表面三十一方父母的地位高於另一方,並造成離婚時對子女監護權的爭奪。到70年代中期,共同監護概念出現,成為解決這一概念的突破口。到1995年全美有十一個州的立法傾向於適用共同監護,採取推定共同監護有利於子女利益的立法模式,即推定共同監護有利於子女的最大利益,只要一方要求共同監護,且不存在不適合共同監護的情況,法院即判決共同監護。如佛羅里達州法律規定,法院應判決未成年子女的父母責任應由雙方分擔,除非法院發現父母分擔責任對未成年人利益有害。
第三種立法例兼采單方行使原則與雙方行使原則。即離婚時,在符合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前提下,法院決定由父母雙方共行使親權或一方單獨行使親權。由於此種立法例較為充實的實現未成年人利益,因此在本世紀80年代以後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地區所採納,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親權立法之通則。如1987年7月2日法國修改其民法,將上述第287條修改為「與父母離婚時,在符合未成年子女之利益下,法官在聽取父母意見後,決定由父母雙方或一方單獨行使親權。」在德國,其民法第1671條關於父母一方單獨行使親權之規定於1982年11月3日被憲法法院宣告違憲從而失去效力,從此德國實務界及理論上均主張在符合未成年人利益的條件下,可由離婚之父母共同行使對子女的親權。而在我國台灣地區,其民法第1051條規定:「兩願離婚後,關於子女之監護,由夫任之。但另有約定者,從其約定」。第1055條規定:「判決離婚者,關於子女之監護,適用1051條之規定。但法院得為其子女之利益,酌定監護人」。1996年9月25日公布的經修正後的親屬編刪除了第1051條,而將第1055條修改為:「夫妻離婚時,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依協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者,法院得依夫妻之一方、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系人之請求或依職權酌定之。前項協議不利於子女者,法院得依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系人之請求或依職權改訂之。」可見,我國台灣地區立法,已經摒棄了關於離婚後由夫對子女進行監護的單方行使原則,而代之以兼采單方行使原則與雙方行使原則。再如我國澳門地區民法第1761條規定,在離婚、事實分居或撤銷婚姻之情況下,親權由或交託子女之父親或母親行使。然而,父母得按照上條第一款之規定就共同行使親權達成協議,對於涉及子女生活之各項問題,以如同在婚姻中之共同生活期間處理該等問題之方式做出處理。美國有些州的法律將共同監護作為與單獨監護並列的選擇方法,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共同監護還是單獨監護更符合子女的最大利益。如馬薩諸賽州法律規定,允許單獨承擔或分享法律或人身監護權,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父母的權利是平等的,在法院審理過程中既不推定支持,也不推定反對分享法律或人身監護權。這種立法例既符合現代社會「依未成年子女利益為基準」,決定離婚後是由父母雙方或由一方行使對未成年人子女親權的立法趨勢,也有利於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
單純的單方行使原則或雙方行使原則各有利弊。在一方單獨行使親權時,由於未成年子女的重大問題、生活安排不再由父母雙方共同決定,雙方接觸機會較少,發生摩擦、爭執、矛盾的機會要少,從而對未成年子女的傷害要少得多,但是在雙方條件大體相同、住所相距不遠且均有行使親權的願望時,實施單方行使原則無異於剝奪他方對子女的親權,不但會造成該方父母的痛苦,而且不符合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但是,雙方行使原則(共同監護)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父母雙方住所相近,且有必要存在協力的關系,如果離婚後父母雙方不能很好合作,結果使子女處於父母的夾縫之中,成為父母戰爭中的武器,或出氣桶,並不符合子女的最大利益,且一方出於職業、身體健康狀況、住房條件及再婚等原因願意在離婚後停止行使親權得現象也不少見,雙方行使也存在弊病。鑒於現實生活中各個家庭中存在著極大差異,法律不宜對親權行使做出強制性規定。因此,我國親權法對離婚時親權的行使應兼采單獨行使於雙方行使原則,在符合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由離婚的父母雙方協議,或由父母雙方行使或一方單獨行使。
未行使親權一方的探視權
夫妻協議或法院確定由父母一方行使親權時,未取得親權的父母一方僅一時停止其與未成年子女的親權關系,他(她)與子女之間的血緣關系並不因此而消滅。依各國民法之規定,離婚後,與子女分居的父母一方不僅與子女之間的扶養、繼承等權利義務關系不發生任何變動,而且還享有監督子女教育、必要時管理子女財產、請求告知子女情況等權利,如我國澳門地區民法第1761條規定,無權行使親權之父親或母親,有權監督子女教育及生活狀況。在這些非親權性質的父母之女間權利義務關系中,較為重要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探視權。
在傳統的將監護權判給一方配偶的方法中,探視權是監護判決的必然結果。法院賦予不與子女同居方的探視權,是其作為子女的基本權利,也符合子女的最大利益。美國《統一結婚離婚法》第107條規定,如法庭在審理後認為探視不會嚴重影響子女的身體、精神、道德或感情的健康,可授予無子女監護權的一方合理的探視權。我國澳門地區民法第1760條第三款規定,在上款所指之情況下,須為不獲交託照顧子女之父親、母親或雙方訂立探視制度,但基於對子女利益之考慮而不宜訂立者除外。我國台灣地區1996年9月25日公布的經修正後的民法親屬編第1055條第五款規定,法院得依請求或依職權,為未行使或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酌定其一方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之方式及期間。但其會面交往有妨礙子女之利益者,法院得依請求或依職權變更之。可見,這些國家或地區均認可探視權的存在。在實踐生活中,一些離婚的父母誤以為子女隨其共同生活,就應由其專享親權,對方不再與子女有任何關系,從而拒絕對方探視子女,或者想方設法尋求種種理由,割斷對方與子女的往來。同時與子女分居的離婚父母一方頻繁的看望子女,影響雙方及子女正常生活的現象也常有發生。因此,如何對探視權進行合理的規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此種規制應從兩個層面進行,一方面,應保障分居父母一方探視權的行使,另一方面,對其行使進行適當限制,以防濫用。在美國,對於干涉探視權的救濟包括蔑視法庭訴訟、強制執行探視權訴訟以及變更探視權訴訟。如科羅拉多州法律規定,對於不執行探視判決的,法院可以進行聽證或要求當事人尋求調解。有監護權的一方不允許有探視權的一方探視,情節輕微的,法院可以增加判決內容或執行條件,以保證將來對探視權的執行。對拒不執行判決、具有蔑視法庭情況的,可以罰款或監禁,也可以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變更監護權的聽證,取消監護權人的監護權。在Smith一案中,母親阻撓孩子父親的探視權,一審法院即以蔑視法庭判處該母親五天監禁,上訴法院改判為該母親有義務將孩子送至父親處以實現其探視權利。在Egle一案中,有監護權的母親一貫干涉其前夫對子女的探視權,包括不讓父親見孩子並一貫離間子女與父親的關系。法院判決變更監護權。
法院賦予離婚後父母一方以探視權,其目的在於實現子女的最大利益,因此當決定是否對一方的探視權進行限制時,仍應以是否符合子女最大利益為標准來進行。當探視權的行使違背此目標時,就應當對探視權予以限制。如根據1968年蘇俄婚姻與家庭法,如果與子女分居的父母一方同子女的往來妨礙對子女的正常教育和對子女產生不良影響,監護和保護機關即可在一定時期內剝奪其與子女來往的權利。根據美國統一結婚離婚法,當探視危害子女的身體、精神、道德或感情的健康,就應當對探視進行限制。在美國司法實踐中,法院越來越注意無監護權父母的性行為與探視的關系,當無監護權父母一方不符合道德的性行為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時,法院就會限制其探視權。

5監護權編輯
首先,將親權和監護權分開設計,有利於我們樹立這樣的概念:親權作為一種法定的義務,是不允許隨便可以拋棄的,因而對於未成年人對第三人所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原則上也無法予以限制;但監護人的選擇卻似乎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屬於法律規定可以強制其接受的,則從《民法通則》第16條所規定的父母之外的第一順序、第二順序監護人中選定的監護人。這種監護人基於《意見》第159條的規定:「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的,有明確的監護人時,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不明確的,由順序在先的有監護能力的人承擔民事責任。」似乎可以適用親權人的有關規定,但應與親權人有所區別。而最後一種監護人,卻似乎可以運用合同的有關理論進行改造,因為,法律明確規定,這種監護人的存在以其「自願」為前提,而「自願」意味著合意,是合同最根本的特徵之一。基於這種情況,既然親權人之外的監護人其產生具有選擇性的特徵,並將具體考慮監護候選人的意願等具體情況,那麼,將有關合同的理論引入監護制度將成為可能。也就是說,可以採用合同的方式將有關監護的具體內容確定下來,當然,基於監護這種法律制度的敏感性和社會復雜性,可以將這類合同歸入格式合同的范疇,由政府予以直接的必要的指導。而在格式合同的條款下,監護人對於未成年人給第三方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自然是可以設法加以限制的。而且,某些特定監護人還可以只履行部分的監護職責,並將其他職責賦予其他更為專業化的法律主體。自然,如果將來時機成熟,將部分監護職責以合同的方式移交專業化的社會公司來承擔也並非不可能。
在格式合同這種法律機制下,由學校承擔未成年學生在校期間的臨時監護人職責將具有可能性。而格式合同意味著是否承擔合同義務並不完全基於學校或者未成年學生正式監護人的意願,而具有某種程度的法律強制性。並且由於學校所承擔的責任是一目瞭然的,司法裁決的成本將大大減少。

❸ 近親可以結婚嗎,比如你很愛對方

禁止 國內是禁止的 不過你們可以移民 結婚 比如日本韓國 還有美國的 德克薩斯州 俄亥俄州 佛羅里達州 可以近親結婚

❹ 誰可以給我一些有關婚禮的習俗

英 國 的 婚 禮 習 俗

英格蘭人的婚俗豐富多采,從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傳統方式進行。在英格蘭北部約克市求婚方式頗為奇特,繼承了古代民間遺風,女孩子成熟以後,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顏色的緊身服飾,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號燈一致。綠色的表示:"來吧!我願意戀愛,大膽地追求吧!"黃色表示:"機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還是有成功的機會。"紅色表示:"目前我還不想談情說愛,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夥子會根據對方的服色,根據自已的選擇去大膽地追求,決不會被扣上行為不端的帽子。

一旦雙方確立了戀愛關系,男方要送給女方訂婚戒指並舉行儀式。這種習俗遍及整個英國。結婚或定婚戒指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習俗,英格蘭人在教堂里舉行婚禮儀式時,新郎給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人們甚至認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無效的。當神父詢問一對新人是否願意做對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頭偕老後,新郎給新娘的無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徵著丈夫對妻子的純真愛情,同時妻子也表示接受並忠實於這種愛情。

戴戒指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國,它不僅作為一種信物也是一種裝飾品。婚姻戒指最初並不鑲嵌鑽石、翡翠以及紅藍寶石等飾物,純潔的圓形象徵著由婚姻聯袂在一起的兩個人的團圓。在一些民族中象徵著一種魔力,保佑夫婦幸福長壽,同時,施予者表示對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對施予者的忠誠。

金戒指象徵愛情的純真,銀戒指意味情感溫柔。英國人同西方各國一樣,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鑲嵌任何寶石,結婚戒指應加裝飾物,至於戒指的質量則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結婚戒指可戴在同一無名指上,也可以由結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國在16世紀時,結婚戒指的內側經常刻是家族的圖案或箴言,諸如"上帝使我成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隻手、一顆心、一頂主教冠和一個骷髏,銘文是:"前三個我賜予你,第四個使我超脫。"今天戒指上的銘文大多隻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開頭字母。

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新娘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手持白色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它象徵愛情純潔、吉祥如意。而戴頭紗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當時兩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頭紗。在古希臘,舉行結婚儀式時不僅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品的頭紗,而且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羅馬時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中世紀以後,宮廷貴族之中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爾後,發展成為白色頭紗,並且尺碼日益延長,並遍及歐洲各地。

一旦舉行完婚,新郎新娘從教堂里出來的時候,人們要向新人祝賀,這種祝賀不是親吻、擁抱和握手,而是向他們撒五彩繽紛的紙屑。撒紙屑的習俗起源於撒麥粒。1491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攜王後到布里斯托爾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麵包師的妻子看到,於是她從窗子里向他們撒麥粒,並高呼:"歡迎你們,陛下!祝你們幸福、長壽。"這成為一段佳話,到16世紀時,這一習俗已廣為流傳,人們向新郎、新娘撒麥粒,有時還染各種顏色。麥粒象徵著豐收和生活富裕,同時也祝賀新婚夫婦幸福長壽,子孫滿堂。

度蜜月也是英國各地青年結婚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們把積蓄下來的錢用於旅遊,而結婚後去旅遊便稱作度蜜月。這原是古代的習俗,在新婚之時一定要飲用一種用蜂蜜特製的飲料,用來象徵家庭美滿、愛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這種飲料從結婚開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個月稱作蜜月了。

在英國對於結婚紀念日十分重視,每年都要慶祝並有不同的稱謂。第一年是紙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為皮革婚,第四年為毅婚,第五年稱木婚,第六年稱鐵婚,第七年叫銅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為柳婚,第十年是錫婚,以後是鋼婚、繞仁婚、花邊婚、象牙婚、水晶婚。從第十五年以後,每五年各有一個稱謂,依次為搪瓷婚、銀婚(第二十五年是個大典)、珠婚、珊瑚婚、紅寶石婚、藍寶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鑽石婚。這最後一個是第三大慶典,但很少有人能夠慶祝這個慶典。

婚禮中式習俗大觀

三書
聘書 訂親之書,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
禮書 過禮之書,即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
迎親書 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迎親)時用

六禮
納采 古時相中哪個女孩,請媒人作媒,現代叫"提親"
問名 男方托媒人探問女方之閨名和生辰八字,現代叫"夾八字"
納吉 八字通過後,托媒人送點薄禮,現代叫"過文定"
納征 正式送上聘禮,就是"過大禮"
請期 一看就知道啦,就是"擇日"成親嘍
迎親 這個不用解釋了吧?

芬蘭的婚禮習俗

在芬蘭的夏初季節,你可能會看到如下令人不可思議的景象: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或姑娘用繩子拖著一個人在公共場所溜達。這個被繩子拖著的人帶著面具,而且衣衫不整,你可能根本想不到,這個人就是將要做新娘或新郎的人。在芬蘭,初夏時節正是舉行婚禮的最佳季節,這些年輕人實際是在歡送他們即將結婚的朋友,結束單身生活,開始新的生活。

這種風俗起初只有芬蘭某些市區極少的人了解,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突然開始流行於各地。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芬蘭人開始摒棄很多傳統儀式和風俗,這種做法持續了一些時間後,芬蘭人又開始追求傳統的風俗做法給人們帶來的樂趣。因此,80年代以後,人們在舉行婚禮和其它一些家庭活動時加入一些傳統因素。

早期芬蘭人訂婚和結婚都要取得雙方家長的認可。男女雙方的家長相互握手訂婚,舉行婚禮則是確認兩家正式締結姻親關系。芬蘭人的婚禮風俗的形成不但受到民間傳統的影響,而且也受到教堂和教會一些宗教規定的影響。

從公元前開始,人們就已經形成了交換訂婚禮的風俗。公元1686年,教會法規定訂婚相當於有法律效力的婚約協議。實際上,在鄉下很多年輕人訂婚後就開始真正的婚姻生活了。16世紀,在一些貴族中開始流行訂婚戒指,但是在貧窮的鄉村,只能以相互握手錶示訂婚。

1988年婚姻法重新修訂,取消了訂婚的法律效力,但是訂婚的傳統並未從此消失。

從18世紀一直到1917年,只有在教堂舉行的婚禮才具有法律效力。現在,大概86%的芬蘭人都信奉路德教會,他們在舉行婚禮時一般都到教堂或者小禮拜堂進行,也有時會在家中或婚宴上舉行。

我們將現代婚禮和舊時芬蘭鄉村中舉行的傳統婚禮進行比較就可以發現芬蘭人的特別婚禮風俗。

在芬蘭鄉村,年輕人選擇結婚對象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父母的影響和限制。

而婚禮則是向他人展示自家財富和社會地位的大好時機。鄉間的婚禮歡宴經常會持續幾天,新娘和新郎家分別舉行熱鬧的慶典。一般來說,在秋天和聖誕節期間舉行婚禮比較多,因為這時沒有多少農活,而且食物較其它季節充沛。籌備婚禮時要請一些專業人士,像媒人,新娘化妝師,廚師和歌手等。

一些鄉村地主家舉行婚禮非常鋪張,有時婚禮慶祝可長達兩周時間。芬蘭人舉行的「王冠婚禮」很是特別,之所以叫「王冠婚禮」是因為新娘頭帶著漂亮的王冠。婚禮歡慶隊伍要經過一個拱門到大婚禮舉行現場,新娘和新郎在一個天篷下舉行婚禮。婚禮到達高潮時,人們開始狂歡,跳舞,唱歌,直到精疲力竭。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能承擔如此豪華奢侈的婚禮,一些窮人只能在牧師住處舉行一個簡單的婚禮,參加婚禮的客人有時還湊一些禮錢給新婚夫婦。

在19世紀,芬蘭各階層的社會差距越來越大,這種差距尤其表現在婚禮風俗中。極少數貴族人舉行的婚禮明顯模仿歐洲大陸人的婚禮風俗儀式。

現代芬蘭人舉行婚禮不但要創新,有特色而且更要反映他們的傳統風俗,像拋灑大米,切婚禮蛋糕。現代婚禮可謂是古典與浪漫的結合。豪華婚禮轎車上裝飾著叮當做響的錫罐,新郎要抱著新娘跨過門檻。對於現代芬蘭人來說,這些都是真正的傳統。

加拿大婚禮習俗

加拿大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有英裔、法裔、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華人和少量歐美及亞洲各國移民。這些民族都具有自己的傳統習慣和風俗,在婚禮上也表現如此,從而使加拿大成為一個有著多姿多彩婚禮習俗的國家。

購物

加拿大的英裔居民和法裔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他們的婚禮習俗同西方信基督教的國家有很多相似之處。大多數加拿大青年對婚禮非常重視,他們總是力求將婚禮辦得熱烈隆重、多姿多采、富有紀念意義,通常在婚禮前幾個月甚至一年時間便開始有關的准備工作。近些年來,加拿大各級政府部門在全國各地建立起結婚咨詢機構網路,准備辦喜事的男女可以到商場、飯店、旅館甚至市政廳等處進行新婚購物咨詢,這種咨詢服務是免費的。如果咨詢者感到滿意,可以在導購小姐帶領下當場選購物品,並配有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各地每年還要舉行結婚用品展銷會,屆時熱鬧非凡。

彩車

加拿大青年男女喜歡在5月到9月這段時間舉行婚禮,尤其愛在7月份喜結良緣,而且婚禮儀式多選在星期六這一天。在這期間,每逢周末,加拿大城鄉教堂從早到晚傳出悅耳的《婚禮進行曲》,新郎新娘乘坐的彩車隊徐徐行駛,圍觀的人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笑聲,相遇的車輛鳴喇叭表示祝賀,各地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之中。由於眾多的男女選擇在同一段時間內舉行婚禮,教堂顯得異常繁忙,因而一切准備都須在婚禮前三四個月聯系妥當。加拿大人喜愛鮮花,他們婚禮上的鮮花十分考究,教堂、宴會廳、新房都要用玫瑰花、蘭花、百合花裝扮,色彩艷麗、濃香撲鼻,因此采購鮮花也是一項重要事情。

婚禮儀式在教堂里舉行,儀式內容同西方許多國家大體相似。其中,加拿大新婚夫婦相互贈送的戒指內側刻著各自姓名的縮寫字母和結婚日期,雙方視為珍品而留作永久的紀念。教堂儀式結束,新婚夫婦要乘坐裝扮得花枝招展的彩車沿著繁華地區走一圈,隨後到風景秀麗的公園或名勝游覽地拍攝新婚合影照片。

加拿大人的新婚宴會一般都選在晚上舉行,先是非正式的酒會,接著是正式的冷餐和熱餐,氣氛熱烈,場面隆重。加拿大新婚夫婦也有婚後蜜月旅行的習慣。由於加拿大冬季漫長,因此經濟條件好的,多愛到加勒比海諸島和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去度假,盡情享受陽光、沙灘和海浪。而收入不豐者,多到國內的風景勝地遊玩,如魁北克的勞倫欣山區、落基山脈的班斧以及路易斯湖等地。

酋長

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禮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婚禮地點多選擇在印第安人聚居區公共建築物里舉行,一般是一幢較大的木頭房屋。舉行婚禮時,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村中居民紛紛來到木房裡,眾人席地而坐,互致問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裝,款式新穎,色澤艷麗。雖然印第安人性情開朗,但婚禮場合卻顯得非常安靜,即使說話也是輕言細語。

婚禮的主持人是酋長和兩位長老,當他們來到現場時,全場的人向他們致禮表示敬意。酋長身著民族服裝,頭上象徵權威的高高的羽毛格外醒目。酋長在大廳中央坐定,兩位長老分坐酋長左右,他們是當地年歲最大的人,灰白色頭發結成長辮垂在肩上。新郎新娘身著白色的鹿皮傳統服裝,跪坐在酋長對面。成年男子圍坐在酋長、長老、新郎新娘周圍,婦女和兒童圍坐在男人的外圍,每人面前放著刀叉和盤碗。

儀式開始,酋長面向空中,高舉雙手,全場鴉雀無聲。他點燃艾草,隨著一股伴有濃香的青煙升起,酋長用民族語言向神明祈禱,為新婚夫婦祝福。酋長說完,由左右兩邊的長老邊說邊唱,歌聲豪放粗獷。祈禱完畢,酋長從身上取下一根長管煙槍,在艾草上點燃,再將煙槍平舉在胸前,自左而右地轉一圈,放進嘴裡吸幾口。隨後,將煙槍交給左邊的長老,這位長老照酋長的樣子做一遍後交給右邊長老,接著傳給新郎、新娘、客人們。按照印第安人的傳統風俗,煙槍象徵和平,吸煙表示友好。當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吸過煙後,四位年輕人抬來一大桶湯羹,新郎新娘先為酋長和長老每人盛一碗,酋長接著將湯羹分盛在五六個小桶里,再由人分給在場的每一個人。根據印第安人傳統習慣,新郎婚前要設法獵獲一頭糜鹿,用鹿肉加野米熬成湯,婚禮上分給大家喝。按照古老慣例,印第安人婚禮上吃玉米餅時,還應吃烤野牛肉,但今天的野牛成為保護動物,所以許多人婚禮上的烤野牛肉便用美國的"肯德基炸雞"代替了。這樣,印策安人的婚禮既保持著本民族的傳統習慣,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喜宴結束,酋長和長老離去,人們來到一塊空地上,隨著歡快的鼓聲,通宵達旦跳傳統的印第安太陽舞。

搶親

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愛斯基摩人,至今流行著"搶親"的古老習俗。愛斯基摩人注重誠摯的感情,不講究結婚的形式。一對男女青年產生戀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男方給女方家蓋一幢房子或者送給女方一套能夠禦寒的衣服,女方家庭成員住進房子或者女方穿上衣服,就算相互間的婚姻關系確定了。愛斯基摩人的婚禮日期多選在隆冬季節舉行,因為這段時間大雪封門,無法外出捕魚或打獵。舉行婚禮的那天,男子偷偷隱藏在女方家附近,一旦有機會,便將姑娘"搶走"。姑娘自然知道小夥子在門外挨凍,為了考驗他是否忠誠,故意深居內室,讓他難於"搶"到手。聰明的小夥子,總是用計謀將姑娘引出家門,達到"搶"人的目的。如果婚禮選在夏天,小夥子可以鑽進女家,扯著姑娘往外跑,姑娘佯裝不從,家人視而不見,最後姑娘的喊叫聲慢慢消失在遠方。愛斯基摩人婚禮異常簡朴,新郎新琅叩拜家族長老、父母兄弟、親朋好友等,大夥吃一頓魚肉飯、喝一碗魚湯,縱情跳一陣舞,婚禮宣告結束,客人各自離去。

❺ 你們看到過最奇葩的婚姻組合嗎

國人們都知道,中國婚姻法里有明確的規定“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總會因為一些特殊的地理環境、民俗風情而脫離出婚姻法之外的特殊情況,這種被都市人視為“畸形”的婚姻形式至今存在著。

在愛情的詞典里,經常會聽到這么一句話,年齡不是問題,但是如果相差太大,自然也會遭到流言蜚語,外國的一位30多歲的男子凱爾-瓊斯,居然和比自己年齡大60歲的老奶奶結婚,這看上去真的十分荒謬。

據了解,這名男子並不喜歡同齡人,專愛老女人,之前交往的都是比自己大很多的女人,這大概就是一種“戀老癖”,雖然在交往的時候,遭到了瓊斯媽媽的反對,同時外界也認為,他就是在貪圖老人的退休金,可是兩人還是不在乎,依然選擇結婚一起生活。

❻ 世界十大最荒謬法律

世界最荒謬的十大法律

英國UKTV電視台黃金頻道還評選出了「世界十大最荒謬法律」,其中美國的荒謬法律最多。排名第一的「世界最荒謬法律」來自美國俄亥俄州,這條法律宣稱「在俄亥俄州逮獲喝醉酒的魚是非法的。」

其他9個「世界最荒謬法律」分別是:

二、在印度尼西亞,對手淫的懲罰是「斬首」;

三、在巴林,一名男醫生只能通過鏡中的影像檢查女患者的生殖器官;

四、在瑞士,男人只有在晚上10點後才可以不必站著小便;

五、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用布條蒙著眼睛駕駛汽車非法;

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未婚女性在星期天進行跳傘運動將會坐牢;

七、在美國佛蒙特州,妻子只有獲得丈夫的書面許可後,才可以佩戴假牙;

八、在義大利米蘭市,任何時候微笑都是合法的,但在葬禮上或醫院探病時除外;

九、在日本,沒有承諾年齡的說法(承諾年齡指少女法律上達到可以自主的年齡,此年齡少女被認為有能力做出承諾);

十、在法國,給一頭豬取名「拿破崙」違法。

❼ 跪求美國婚姻法條文

一、婚姻締結之法定條件

1、資格條件:美國大多數州都規定,在美國注冊結婚,不論男女,雙方均應滿18周歲;已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結婚,必須獲得其父母或法官的同意。

2、注冊條件:

在美國,婚姻的締結大致有兩種形式,結婚須進行注冊登記和舉行結婚儀式。《美國統一結婚離婚法》(Uniform Marriage and Divorce Act)規定,獲得批准、舉行儀式並進行登記的男女之間的婚姻在本州有效。

而大部分州的法律還要求婚姻雙方當事人必須在牧師等神職人員、法官或政府官員主持下舉行婚禮。

二、無效婚姻在美國,所謂無效婚姻(Annulment),通常是指當事人缺乏結婚的法定能力和意願,或者是存在其它嚴重的婚姻障礙。美國大多數州的法律都規定,無效婚姻為自始不存在的婚姻,即男女雙方當事人之間不產生任何夫妻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一般來說,無效婚姻大致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婚姻雙方當事人在法律禁止結婚的限制范圍內。如雙方當事人亂倫或存在法律禁止結婚的血緣關系等。

2、當事人一方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締結婚姻時,如果當事人一方不滿18歲,那麼很可能會導致婚姻無效。

3、因重婚所締結的婚姻為無效婚姻。需要注意的是,重婚不僅會導致婚姻無效,而且責任方可能還須承擔刑事責任。

4、虛假婚姻為無效婚姻。所謂虛假婚姻是指為某種意圖或目的而結婚,這種情況在移民領域非常普遍。

另外,在下列情況下,受害一方當事人可要求法院宣告其婚姻無效:

1、當事人性無能,而對方當事人在締結婚姻時不知道該狀況,那麼其可請求法院宣告該婚姻無效。

2、當事人一方因受迫或欺詐而同意結婚,其也可請求法院宣告該婚姻無效。

三、離婚在美國,當事人雙方婚姻關系的解除必須經過法庭判決。

1、管轄法院:

在美國,離婚訴訟應向夫妻一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而美國絕大多數州都規定,當事人必須在本州居住滿一定期限後,才會具備在該州提起離婚的訴權。不過各州對於該居住期限的要求並不一致,短的有6周,而長的也有6個月。

2、離婚程序:

在美國,離婚訴訟程序分為兩種,即簡易離婚程序(Summary Dissolution Procere)和普通離婚程序(Regular Dissolution Procere)。簡易離婚程序雖然比較簡捷方便,但各州卻設定了一定的適用條件,同時也對當事人的權利作了一定的限制性規定。

在離婚程序中,為協助當事人盡早達成一致協議,特別是關於子女監護與探視問題的解決,大多數州的法院還設置有調解程序。為保護當事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美國各州均設定有禁止令制度。

當事人可在離婚訴訟過程中要求法院發布禁止令,如禁止對方配偶騷擾、妨礙其生活安寧,禁止任何一方在未經對方同意或法院允許的情況下任意轉移、抵押、或隱匿夫妻共同財產等。

3、離婚理由

美國存在過錯離婚與無過錯離婚兩種原則,目前,美國各州均適用無過錯離婚原則,即確定離婚的標准為婚姻關系完全破裂。而對於無過錯離婚,僅有少數州仍在適用,其理由大致為:遺棄、虐待、通姦等。

四、分居制度美國大多數州都規定有分居制度,即當事人在主觀上有離婚意願的前提下,不在一起共同居住生活超過一定時間也可離婚的制度。但對於具體的分居時間,美國各州規定不一,一般都是1到3年。而有些州,在夫妻雙方分居超過180天之後,便可向法院申請離婚。

(7)佛羅里達州婚姻法擴展閱讀:

美國人的婚姻分為宗教、世俗和習慣法婚姻(即不經正式儀式而結合的婚姻)三類。宗教婚姻是傳統式的,即通過在教堂中由牧師主持宗教儀式的婚禮而結合的婚姻。這在美國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形式。世俗婚姻即婚禮不採取宗教儀式。

而由地方官或其他人主持領取結婚證書。世俗婚姻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緬因、佛蒙特、新罕布希爾、馬薩諸塞、羅得島和康涅狄格6個州得到公認。年英國奧利弗。克倫威爾民事婚姻法令中曾譴責教會對婚姻的干涉,規定必須由地方官主持結婚典禮,並要辦理結婚證書和設立檔案。

以後,移民到北美大陸的清教徒沿襲了這一習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宗教儀式的婚姻都被視為非法。後來新英格蘭地區承認了宗教婚姻,實行宗教和世俗婚姻兩種作法並存,並一直沿續到今天。美國有21個州認可習慣法婚姻,男女雙方同意結合後,夫妻同居,就自然形成了合法婚姻。

而無需領取結婚證書和舉行儀式。習慣法婚姻在美國早期實屬必要,因為當時人們很難就近找到地方官吏或牧師。目前亞利桑那、伊利諾斯、密蘇里和紐約4個州已宣布這種婚姻無法律效力。另有8個州通過了對習慣法婚姻進行控制的法令。

結婚的法律要求:

美國對結婚的法律要求由各州自行規定。多數州規定法定結婚年齡男子為21歲,女子為18歲。有的州規定,如雙方未滿成年人年齡,須經父母同意方可結婚;有的州則不然,規定男子不滿18歲、女子不滿16歲者,即使父母同意也不能結婚。

但愛達荷、密西西比、新澤西和華盛頓等州則允許年滿14歲的男孩、年滿12歲的女孩結婚。法律規定,只有具備一定資格的人才能主持婚禮。在有些州,牧師必須領取了正式結婚證書才有主婚資格。美國各州婚姻法的規定雖不統一,但有一個總的原則。

即在一個州得到法律承認的婚姻在其他任何州均可被認為合法。因此不少美國青年為躲避所在州對自己婚姻的束縛而到其他州去結婚。為了防止輕率的成婚,許多州開始推行從申請結婚之日到發結婚證之間實行等侯期的辦法。1955年就已有43個州明確了有關等侯期的規定。

結婚的禁律:

在美國,親屬之間的婚姻早已被制止,但仍有8個州沒有徹底禁止近親結婚。羅得島州甚至允許叔叔與侄女、舅舅與外甥女通婚。近些年來,美國婚姻法有較大修改,強調身體健康狀況良好者才能結婚。29個州要求進行婚前檢查,並規定有性病者不得結婚。7個州禁止患有遺傳病的人結婚。

17個州禁止癲癇病患者結婚;3個州規定:低能人結婚必須出示絕育手術證明。美國約有30個州禁止不同種族之間的婚姻。例如南部有些州禁止白種人與黑種人通婚;東部、北部和中部各州則對異種族通婚不加限制。美國的婚姻法頗受羅馬、日耳曼和基督教婚姻方式的影響。

❽ 問【論婚姻道德】。論文模式,5000字。

當代婚姻道德問題淺議
摘 要】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道德與現代文明,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在不
斷碰撞。在碰撞的過程中,婚姻關系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使人們對婚姻失去信心。因此,必須對目前
的婚姻有個正確的認識,從分析當代婚姻狀況入手,針對當前婚姻出現的新問題,探索其原因,提出
婚姻道德建設的內容及途徑。
【關鍵詞】 婚姻問題;婚姻道德建設;內容和途徑
一、當代婚姻狀況
盡管從總體上講,我國婚姻關系比較穩定,現代
文明的婚姻觀念佔主導地位,但是在社會轉型的過
程中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
過去,婚姻家庭是一種高穩定的社會關系形式,
婚姻家庭制度對每個在婚個體都有很強的約束力,
離婚、違法婚姻、替代婚姻、性錯位等只是小概率事
件,並未構成眾所矚目的社會問題。但隨著工業化、
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婚姻家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
題。在對待婚姻家庭問題方面,我們的選擇呈現出價
值多元化的特徵。婚姻的神聖性開始受到懷疑,婚姻
關系變得飄搖不定。其主要問題有:一是婚外性行為
增多。它主要表現為重婚納妾、姘居、婚外戀等等丑
惡現象。近幾年來這種現象不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
呈蔓延趨勢。據調查統計,近三年來,廣州市向婦聯
投訴丈夫重婚、姘居或其他婚外性行為的個案,呈逐
年上升趨勢,1998年168宗,1999年246宗,2000年
1-9月401宗,比1999年同期上升43.6%。據江蘇
統計,2000年全省縣以上婦聯接待離婚投訴4458
件,其中因丈夫有第三者、婚外情、包二奶等情形的
近1500件,佔1/3左右。這種情況的存在和蔓延,嚴
重違背了社會主義婚姻家庭道德,敗壞社會風氣,沖
擊一妻一夫法律制度,造成大量家庭婚姻破裂、解
體,離婚率離上升,影響社會穩定;二是家庭暴力事
件呈上升趨勢。1999年,中國科學院的調查表明,在
全國,婦女遭受家庭暴力高達30%。2000年北京民
意調查所統計稱,33.9%的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家庭暴力。特別在離異者,強度教大的暴力事件比例
高達47.1%[1]。家庭暴力不僅嚴重地傷害了婦女的
身心健康,也影響到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極易導
致婚姻破裂;三是離婚率不斷上升。自從1950年開
始貫徹第一部《婚姻法》,出現全國離婚115萬多件
的高峰以後,中國離婚數一直穩定在每年遞增4萬
對以上的速度迅速發展[2]。據統計,1980年,人民法
院審理的離婚件數為27.2萬件,1990年為34萬件,
1999年高達119.9萬件,比1980年的27.2萬件翻了
兩番多,平均每年增長8.1%[3]。離婚家庭的子女所
承受的消極後果是客觀存在的。離婚對子女的生活
安排、心理素質、學習成績和品德行為都有一定的負
面影響,尤其心理創傷較明顯,而離婚也給夫婦本人
帶來了消極後果。
總之,目前我國婚姻家庭總體上是穩定、和諧
的,但是它所出現的新問題也使我們的婚姻面臨著
十分嚴峻的考驗。婚姻是家庭的基礎,家庭是社會的
細胞。如果婚姻關系問題處理不好的話,它會影響我
國的現代化建設。
二、當代婚姻問題的原因分析
導致婚姻問題的具體原因很多,但是從大體上
來講,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愛情的脆弱
傳統婚姻作為一種制度,男尊女卑,三從四德,
它嚴重的壓抑了人們的感情。在這樣的婚姻里根本
沒有愛情可言。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廣
大婦女的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在不斷的提升,男女的
交往也不斷擴大。這就從根本上廢除了包辦買賣、男
尊女卑、夫權統治的舊制度和舊道德,從而使人們的
婚姻觀念就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由昔日的「婚姻者
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續後世」的義務婚姻
轉向今日的滿足人的感情需要為基礎的愛情婚姻。
我國現行的法律和道德以及現實的文化觀念都確立
和認可愛情在婚姻里的主導作用,以愛情為基礎的
婚姻已成為現代的主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
的進步,愛情將越來越成為婚姻考慮的因素。但煩瑣
的家庭生活中,愛情不可能像熱戀是那樣有激情,甚
至會慢慢的消逝。於是在面對婚外情感的誘惑時,人
們常常會迷失其中,無法用理性來引導它。這最主要
就是導致婚外戀問題。
2、性的解放的負面後果
在父權絕對統治的社會里,男子把妻子和兒女
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男子對妻子的貞操要求嚴格
得無以復加,因此只有婚內的性行為才受保護的。並
且由於生產力落後,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崇尚性禁
忌,於是性就成為不能公開的私事,性與性交被看成
是骯臟而墮落的。性作為人的自然本能被壓抑了,性
只剩下生育的功能。然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
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幾千年來的性禁忌和婚姻中
生育對性的壟斷局面,逐漸被性解放和計劃生育技
術的進步所打破。性的非生育職能得到認同,性快樂
的價值在不斷的提升。但是由於封建幾千年對性的
壓抑,導致了人們對性不能客觀正確的認識,因此在
性的解放過程中有些人受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
思潮影響,片面追求性享受,出現了許多婚外性交易
行為。如重婚、納妾、嫖妓等等,破壞了婚姻的平衡。
列寧指出,在私生活中的放盪不羈是極端有害的,它
白白地耗費人的精力,並使之脫離革命斗爭。人們在
私生活中的放盪不羈,必然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因
為輕浮的父母往往不考慮子女的命運,拋棄家庭,給
親人帶來很多眼淚和痛苦[4]。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
「性解放」、「性自由」導致了許多婚姻問題。
3、責任義務的弱化
由於傳統的義務婚姻一直強調婚姻中家族或宗
族的群體利益,根本忽略了婚姻中個人權利。於是在
義務婚姻的打破、以愛情為基礎的現代婚姻的建立
過程中,個人權利、個人價值得到不斷的提高,同時
人們還受到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因此現代社會就
造就了許多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對對方的期望
空前提高,卻較少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他們更多更高
的要求婚姻的權利,卻較少擔負起對夫妻關系,對家
庭、對社會的責任擔當。這就導致了夫妻沖突不斷。
總之,愛情、性、責任義務的失調導致了婚姻的沖突
不斷,因此要解決當前婚姻問題必須對這三個方面
進行不斷調適。調適最有效的方式是婚姻道德的調
試,目前,我們必須盡快地建設適合轉型期的婚姻道
德體系。
三、婚姻道德建設的內容
1、堅持以愛情為婚姻基礎,加強愛情建設
所謂愛情,就是一對男女相互之間發自內心的
愉悅、嚮往、追求和傾慕,是一種渴望對對方成為自
己終身伴侶的真摯、專一的感情。這種感情是基於一
定的經濟關系和物質基礎,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情
趣、相互愛慕、情投意合的基礎之上,它在婚姻關系
中就要求男女雙方在平等互愛,完全自願的感情基
礎上締結婚姻,即婚姻的確立和存在是以愛情為基
礎,而不受任何人的強制或干涉。在社會主義社會,
基本上消除了男女兩性相對立、愛情與婚姻相分離
的經濟基礎,廢除了在此基礎上的包辦買賣、男尊女
卑、夫權統治的舊制度和舊道德。同時,隨著社會主
義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這也就逐步減少了人們在婚姻問題上經濟考慮,從
而使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關系的建立,成為社會主
義婚姻的最終目的。不尊重本人的意願,沒有愛情的
婚姻關系,只能給夫妻雙方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這
樣的婚姻關系是不道德的。
我們在強調愛情作為婚姻關系的基礎時,還要
不斷地加強婚後的愛情建設。這由愛情的本身特點
即愛情的多變性決定的。加強愛情建設其中最重要
的是夫妻雙方要相互溝通,經常相互交流各自的工
作、學習、生活、情感和思想。因為高科技的發展,信
息技術的推廣,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革,一切都在日新
月異。社會的迅速變革,要求人們不斷的學習新的知
識,接受新的信息,更新觀念,超越自己。如果夫妻之
間長期缺少溝通的話,就會缺少共同的語言,產生心
靈的隔閡,最後導致愛情的消失。其次,夫妻雙方要
加強道德品質的修養,抵制社會中誘惑。
2、夫妻雙方要平等相處、相互尊重
新中國成立以後,廢除了一切奴役婦女、壓迫婦
女的法律和制度,歧視婦女、夫權統治的封建倫理道
德觀念也受到猛烈的沖擊。廣大婦女走向社會參加
工作,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獲得了與男子同樣的權利
和義務。男女兩性在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生活各
個方面的平等,反映到婚姻關系中,就包括夫妻雙方
的平等相處、相互尊重。它要求夫妻雙方應該把自己
看作婚姻家庭中平等的一員,相互尊重對方的權利
和義務,平等相待、互敬互讓、和睦相處,反對任何形
式的大男子主義或大女子主義。由於所受的教育以
及生活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夫妻雙方在性格、氣質、
能力等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然而這種差異性也不是
絕對的,它可以通過夫妻雙方自身的文化修養、道德
品質的不斷提高而得到合理的調節。只要夫妻雙方
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勉勵、充分利用
自己性格氣質能力上的長處,來照顧對方的利益和
特點,就能夠使夫妻之間在性格、氣質、能力等方面
相互調適,從而促進婚姻關系的和諧。因此,只有夫
妻雙方相互尊重、平等相處,才能自覺的抵制封建思
想、資產階級思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影響,才能不
斷鞏固和發展夫妻間的愛情,才能處理好婚姻關系。
這也是婚姻家庭幸福美滿的重要基礎。
3、夫妻雙方要相互忠誠
社會主義的一夫一妻制,是人類兩性關系史上,
具有重大意義的變革,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對婚姻家
庭關系的必然要求。它要求夫妻雙方要相互忠誠,即
要求基於愛情而締結婚姻、確立了夫妻關系的雙方,
在對待愛情和婚姻的態度上要遵守信義。愛情的對
象是轉一而具體的,它在婚姻關系中主要表現為,愛
情和性生活的專一,即在婚姻關系存在期間,任何一
方都不應該追求婚外愛情和婚外性生活。夫妻間的
相互忠貞是愛情的最高表現,它標志著一個人道德
品質的崇高、意志的堅定和性格的堅強。具有崇高的
道德品質和意志堅定的人,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考
驗中,都能珍惜自己愛情,保護對對方的忠誠。如果
任何一方違背夫妻間的相互忠貞,在婚姻關系繼續
存在期間,再去追求婚外戀和婚外性生活。那就必須
會給婚姻帶來危害。這既是對愛情的凌辱和褻瀆,也
是對婚姻關系的踐踏和破壞,應受到社會輿論和道
德的譴責,甚至是法律的制裁。
4、夫妻要自覺承擔婚姻義務
當代社會婚姻關系地確立是以愛情為基礎,而
愛情本身就已經蘊涵著對對方承擔道德責任,包含
了義務的內容。因此,義務和愛情在婚姻中是相成相
輔的,二者是相互補充和相互輔助的。婚姻關系如果
沒有道德義務去加固,必將使作為婚姻基礎的愛情
紐帶松動。而義務的自覺承擔和自覺履行則可以使
夫妻雙方在互盡義務中深化感情,並進而使婚姻關
系更加美滿和穩定。所以,夫妻間自覺意識到並自覺
履行婚姻中的責任和義務,對婚姻關系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義。義務和責任的履行就要求夫妻雙方在共
同生活中,要相互關系、相互照顧、相互幫助、相互諒
解,使對方從中獲得更大的精神的進步和感情上的
幸福。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夫妻間的義務是多方面
的,內容也是極其豐富的,他貫穿於夫妻生活的各個
方面。因此在夫妻煩瑣的實際生活過程中會產生許
多矛盾,往往會容易引起人們對愛情和婚姻的失望,
造成感情的減退。解決和克服這種狀況的有效措施
之一,就是培養雙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義務感,加強
夫妻間道德義務觀念,引導婚姻關系向著更完美、更
牢固、更美滿的方向發展。
四、婚姻道德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婚姻道德建設要依靠家庭成員道德人格的完
善,即自覺地將外在的道德規范內化為自己的道德
准則,自覺地遵守家庭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自覺
地履行家庭道德義務。還要依靠婚姻的外在約束,如
道德規范、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法律等手段。具體
來講,婚姻道德建設的途徑和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校的教育。大部分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等都是在學校形成的,因此,我認為有必要把
婚姻納入我們的教育體系。使學生接受婚前教育,樹
立正確的婚姻觀,學習處理婚姻各種問題的技能。例
如,如何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夫妻之間、婆媳之
間的關系、如何撫養教育子女、如何加強良好家風建
設……等等技能。有些國外的婚前教育可以借鑒,如
在佛羅里達州,上高中的時候就設有幾十個課時的
婚前准備課,這門功課不及格,高中就不能畢業。從
初中生到大學生,有九周「浪漫婚姻之路」的教育,讓
學生從每個階段(他們把婚姻分為四個階段)有什麼
根本性的問題,有什麼規律性的問題,包括性的教
育、婆媳關系的問題、婚外情的問題以及老年之後的
婚姻心理問題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通過學校的婚
前教育,提高和完善社會成員的婚姻道德水平。
二是媒體的正面宣傳。媒體的正面宣傳是指社
會的各種媒體如報刊、電台、電視等要正面宣傳新時
期的婚姻道德觀,宣傳美滿婚姻的先進典型,批判種
種違背婚姻道德的錯誤觀念和錯誤行為,對一些婚
外戀、重婚、納妾等等第三者插足行為作出明確的婚
姻道德的評價,營造注重家庭道德的社會輿論和社
會氛圍。這樣就能進一步促進和增強全體全民掌握
正確的婚姻道德觀念婚。
三是法律的嚴懲。把那些重要的維護正常社會
秩序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納入法律法規,在對不道
德、不文明行為進行嚴懲的同時,倡導和鼓勵文明
的、有道德的行為,樹立社會正氣,抵制歪風邪氣。法
制與道德有著相輔相成的有機聯系,法律的權威性
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保障家庭道德的遵守。例如,新
《婚姻法》第4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
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這就
是對違反或不履行婚姻道德義務的一方進行經濟上
的制裁。
四是社會各部門、各單位齊抓共管。社會各部
門、各單位如工會、共青團、婦聯等要發揮自己的所
長,相互配合,形成家庭道德建設的網路,開展多種
形式活動,例如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為家庭所
喜聞樂見,以婚姻家庭熱點問題,例如感情錯位問
題、家庭暴力問題、離婚問題等等為內容的各種競
賽、評比、文藝演出等等活動;舉行研討會、經驗交流
會、參觀學習、表彰獎勵等活動。使社會各成員親身
參加到婚姻道德建設的實踐中,這就在實際生活中,
進一步實踐和強化婚姻家庭道德建設。
參 考 文 獻
[1]中國婦女報,北京:2000-09-09.
[2]蔣萊.當今社會的婚姻變革[J].社會,2000,(8).
[3]李平.二十年全國離婚案簡析[J].婦女研究,2001,(1).
[4]維·尼·柯爾巴諾夫斯基.共產主義的道德和日常生活[M].中譯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95.

❾ 美國佛羅里達州分居多久可以單方面離婚

美國夫妻分居多久可以自動離婚的問題,分居離婚,必須是因感情不和而分居。夫妻分居,有客觀原因造成的、感情不和造成的、以及雙方自願協議分居的等多種情況。比如,夫妻分別在兩地工作,因相隔遙遠而沒有同居條件,或一方在外面打工無法同居的。這種夫妻分居,並不是因感情不和。
美國的分居制度:美國大部分州都規定了分居制度。即當事人在主觀上有離婚的願望前提下,不在一起共同居住超過一段時間就可以離婚的制度。美國各個州規定分居的時間長短不一,最短有六個月,最長有五年。一般大多數州規定在1~3年左右。根據《統一結婚離婚法》,當事人分居超過180天即可向法院申請離婚。

❿ 每2秒全球就有一名兒童結婚是怎麼回事

每2秒全球就有1名兒童結婚!美未出台禁止童婚法律

童婚,婚俗之一,指未成年男女結婚的現象。世界許多國家曾流行過童婚。根據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六條規定,中國公民結婚年齡男方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童婚屬於違法行為。而在2018年,童婚依舊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據CNN報道,反童婚組織Girls Not Brides(女孩不是新娘)的一名志願者表示,目前,全球每年依舊有1500萬未滿18歲的女孩被迫嫁作人婦,每兩秒鍾就有一名兒童在世界上的某個地方結婚。根據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的調查,全球超過7億女性結婚時仍然是兒童。若保持目前的趨勢,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10億人。

美國非營利組織「Unchained at Last」 (該組織幫助女童和婦女在被強迫婚姻後重建生活)表示,2000至2010年間,約有248,000名兒童在美國結婚,有的還不到10歲。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的桑迪·斯克拉尼(Sandy Skelany)說:「我們規定兒童不能有性行為,但婚姻法與我們的性虐待法不一致。」據悉,美國每個州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經過父母同意就可以進行司法程序結婚。不過今年已經有十幾個州提出了處理童婚的相關法規。

「雖然美國的童婚數量一直在穩步下降。但是不夠快。」倡導者說。2018年,關於童婚的斗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熱點內容
異地離婚法院起訴 發布:2025-05-18 01:12:18 瀏覽:354
行政訴訟法試行日期 發布:2025-05-18 01:12:07 瀏覽:428
機修業條例 發布:2025-05-18 01:00:55 瀏覽:557
法律責任調查員是做什麼啊 發布:2025-05-18 01:00:21 瀏覽:400
法治進行時吸毒富家女 發布:2025-05-18 00:47:17 瀏覽:484
遺囑信託立法 發布:2025-05-18 00:41:08 瀏覽:737
勞動法曠工怎麼處理 發布:2025-05-18 00:36:43 瀏覽:493
勞動法主動辭職的補償 發布:2025-05-18 00:28:45 瀏覽:725
中英法學院 發布:2025-05-18 00:28:43 瀏覽:956
勞動法一個月上幾天班 發布:2025-05-18 00:27:23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