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集體訂立的適用合同法
『壹』 集體合同簽訂的程序
法律分析:集體合同訂立程序如下:1、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訂立集體合同草案;2、將草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進行討論通過;3、由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4、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貳』 勞動合同法集體合同規定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叄』 集體合同的效力范圍及於()
關於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第三十五條給予了明確:「集體合同中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的規定不得違背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與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在此方面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即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高於勞動合同,勞動法律、法規的法律效力高於集體合同。」由此可見,對於簽訂了集體合同的企業來說,集體合同對於本企業全部勞動合同都具有約束力,或者稱為基準作用。
(3)與集體訂立的適用合同法擴展閱讀
在企業內部,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都是有約束力的,他們之間的關系與效力直接關繫到企業和勞動者的切身利益。
從二者關繫上看,「集體合同性質上是勞動合同的條款,其內容可能涉及勞動關系的各個方面,也可能只涉及勞動關系中一個或幾個重要方面,其目的是確定一個整體上的勞動標准,而非確定具體的勞動關系,不能代替勞動合同。」
可參照上位法與下位法效力優先與適用優先來分析。「效力優先是下位法與上位法抵觸的情況下,上位法的效力優於下位法,上位法是下位法的效力依據;而適用優先是下位法在符合上位法的情況下,下位法的適用先於上位法,下位法是上位法的具體化和個別化。」
由此,集體合同可視為「上位法」,勞動合同可視為「下位法」,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高於勞動合同。當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約定條款相抵觸的情況下,比如勞動合同中的勞動報酬標准低於集體合同規定標准,按效力優先的原則確認勞動合同的此類約定條款無效;
當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約定條款相符合的情況下,比如勞動合同中的勞動報酬標准等於或高於集體合同規定標准,作為集體合同約定的具體化和個別化,按適用優先的原則優先適用勞動合同的約定。
『肆』 企業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就哪些方面訂立集體合同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協商雙方可以就下列多項或某項內容進行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一)勞動報酬;(二)工作時間;(三)休息休假;(四)勞動安全與衛生;(五)補充保險和福利;(六)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七)職業技能培訓;(八)勞動合同管理;(九)獎懲;(十)裁員;(十一)集體合同期限;(十二)變更、解除集體合同的程序;(十三)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時的協商處理辦法;(十四)違反集體合同的責任;(十五)雙方認為應當協商的其他內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可以訂立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權益保護、工資調整機制等專項集體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三條 在縣級以下區域內,建築業、采礦業、餐飲服務業等行業可以由工會與企業方面代表訂立行業性集體合同,或者訂立區域性集體合同。
『伍』 集體合同的適用范圍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集體合同是亦稱「勞動協議」、「團體協約」、「聯合工作合同」等。指企業行政和工會雙方簽訂的,以完成生產任務和改善職工的物質生活條件,勞動條件為中心內容的書面協議。
集體合同不規定勞動者個人的勞動條件,而規定勞動者的集體勞動條件,一般適用於企業行政和全體工人、職員,也有的適用於企業行政和參加簽訂集體合同的工會成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一條,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勞動者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
『陸』 集體合同和勞動合同區別
1、目的不同。實行集體合同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勞動者整體的合法權益,調整和改善勞動關系,促進企業和勞動者的共同發展;勞動合同是勞動者個人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的目的在於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建立勞動關系,利用合同制度實現和保護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2.主體不同。集體合同的主體是僱主或僱主團體與由工會代表的全體職工,在我國是企業與由企業工會(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推舉的代表)代表的全體職工;勞動合同的主體是僱主與單個雇員,在我國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個人。3.內容不同。集體合同不僅規定本企業的一般勞動和生活條件,而且涉及勞動關系的各個方面,內容具有廣泛性、整體性的特點。勞動合同規定勞動者個人和用人單位的權利和義務,內容多是關於勞動條件的規定。4.法律效力不同。集體合同的效力高於勞動合同,集體合同適用於企業全體職工;勞動合同僅對勞動者個人有約束力。集體合同規定了本企業的最低勞動標准,勞動合同規定的各項勞動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否則無效,無效部分以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代替。5.責任不同。集體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如企業違反集體合同的規定,侵害了工會和全體職工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失時,承擔物質賠償責任;工會一方不履行集體合同的規定,一般只對上級工會和全體會員負道義上的責任,由上級工會給予批評教育,糾正違約的行為,以適當方式彌補因違約給企業造成的損失,但一般不承擔物質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一條 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勞動者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可以訂立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權益保護、工資調整機制等專項集體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三條 在縣級以下區域內,建築業、采礦業、餐飲服務業等行業可以由工會與企業方面代表訂立行業性集體合同,或者訂立區域性集體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集體合同訂立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五條 集體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不得低於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六條 用人單位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柒』 如何訂立集體合同
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五十一條
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勞動者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
『捌』 簽訂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
簽訂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
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集體合同的法律約束專力。
《勞動法》第35條規定:屬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勞動合同法》第54條第2款規定: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
『玖』 勞動合同法有關集體合同的規定嗎
《集體合同規定》是為規范集體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行為,依法維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制定。2004年1月20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第22號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
《集體合同規定》第五條
進行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及國家有關規定;(二)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三)誠實守信,公平合作;(四)兼顧雙方合法權益;(五)不得採取過激行為。第六條 符合本規定的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本單位的全體職工具有法律約束力。用人單位與職工個人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的規定。
『拾』 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集體合同的法律約束力。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集體合同對人的法律效力;集體合同的時間效力;集體合同的空間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54條第2款規定: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