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現實案例分析
『壹』 合同法案例分析(求助 兩題)
第一題:(1)A企業傳真為要約邀請;B企業報價為要約;A企業回復報價行為為承諾。
(2)首先,A和B要約與承諾已達成一致,合同已成立;其次,A雖要求簽書面合同最終未簽,但B履行合同主要義務且A無反對,故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3)B可向法院請求行使撤銷權,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第二題:(1)沒有法律依據,因為乙無確切證據證明甲經營狀況存在問題。
(2)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應當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以運交給買受人;
(3)應由乙承擔責任,因為交付貨物後所有權即轉移。
(4)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因為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需要返還運費,因為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滅失,已收取運費的,托運人可以要求返還。
(5)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因為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
(6)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
(7)不可以。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
『貳』 合同法的案例分析
1、周某、萬某對卡車是按份共有的關系。《物權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系等外,視為按份共有。第一百零四條規定: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享有的份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出資額確定;不能確定出資額的,視為等額享有。
2、周某、呂某的汽車買賣合同有效。周某雖然對共有的汽車只有部分處分權,但是,周某以完全所有人的名義簽訂合同並通過登記部門過戶,說明從管理機關公示的檔案中看,買方呂某完全相信周某有處分權,即使沒有共有人的授權,法律為了保障交易的安全,確認這種表見代理有效。《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而且,事後周某告知了共有人萬某,萬某沒有異議,且要求分得一半款項,說明認可了周某的行為。
3、呂某、章某約定買賣合同簽訂時,卡車即歸章某所有,該約定有效。《物權法》第二十七條規定: 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只不過,根據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但是案例中,不但有買賣合同,而且辦理了過戶登記。
4、呂某與銀行的抵押合同無效。首先呂某已經不是產權人,而且已進行了過戶登記,產權登記在章某的名下。銀行沒有查看產權證書,即與非產權人簽訂合同,有過錯,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5、呂某買回卡車的主張不能到支持。首先他不能與產權人達成買賣協議;其次作為承租人,不願意出與別人相同的錢,所以也不能主張優先購買權。
6、截止糾紛發生時,該卡車所有權仍歸章某享有。章某雖然把車已經出賣給錢某,但尚未交付,根據《物權法》第二十三條規定: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
『叄』 合同法案例分析題
1.某山區農民趙某家中有一花瓶,系趙某的祖父留下。李某通過他人得知趙某家有一清朝花瓶,遂上門索購。趙某不知該花瓶真實價值,李某用1萬5千元買下。隨後,李某將該花瓶送至某拍賣行進行拍賣,賣得價款11萬元。趙某在一個月後得知此事,認為李某欺騙了自己,通過許多渠道找到李某,要求李某退回花瓶。李某以買賣花瓶是雙方自願的,不存在欺騙,拒絕趙某的請求。經人指點,趙某到李某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撤銷合同,並請求李某返還該花瓶。
試分析:
(1)趙某的訴訟請求有無法律依據?為什麼?
(2)法院應如何處理?
答案:
(1)李某與趙某之間的合同屬於顯失公平的買賣合同,且顯失公平系由於趙某欠缺交易經驗所致,因此趙某有權依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請求法院撤銷合同。買賣合同一旦被撤銷,合同即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依據《合同法》第58條的規定,趙某有權請求李某返還財產。依上述理由,趙某的訴訟請求有法律依據。
(2)法院應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撤銷該花瓶買賣合同。並依據《合同法》第58
條的規定,要求李某將花瓶退還給趙某,趙某將收到的花瓶款退還給李某。若李某願意支付與該花瓶價值相當的價款,趙某也同意接受,趙某可以不用撤銷該合同,由李某補齊餘下的價款即可。
『肆』 《合同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
1、甲公司和乙工廠之間的合同沒有成立。雙方採用合同書的形式訂立合同,按照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的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蓋章時合同成立。而甲公司並未在合同上蓋章,因此合同尚未成立。
2、甲公司承擔的是締約過失責任。由於甲公司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導致合同未能訂立,造成了另一方當事人的損害,因此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3、乙工廠可以要求甲公司賠償1000萬元的損失。甲公司提出,乙工廠須先徵用土地培訓工人後甲公司方能在合同上蓋章,因此乙工廠出資1000萬徵用土地培訓工人所花費的費用就屬於訂立合同的費用,屬於因相信合同有效成立而遭受的損失,屬於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有權要求甲公司賠償。
案例二
1、商店與張某的合同屬於可撤銷的合同。合同法規定,在訂立時顯失公平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撤銷。商店將相機以明顯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了張某,已經構成了顯失公平,屬於可撤銷的合同。
2、商店的訴訟請求可以成立。合同法規定,對於可撤銷的合同,當事人一方可以向法院請求變更或者撤銷。因此商店可以提出請求,如果是撤銷合同的話,雙方就應該返還原物和價款,也就是退貨;如果是變更的話,就是按照正常價格購買,要補足應付的價款。
『伍』 合同法的幾個簡單案例分析
(1)汽車買賣合同有效。因為雙方主體資格有效,訂立合同的程序、標的物均專合法。
(2)卡車受損應由工廠屬承擔責任,因為根據《合同法》142條的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本題卡車尚未交付,受損的風險應由工廠承擔。
(3)甲有權要求退車,因為根據《合同法》111條的規定,受害人有權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減少價款等違約責任。
(4)甲不能既請求工廠支付違約金,同時要求雙倍返還定金,因為根據《合同法》116條的規定,不能同時選擇兩種罰則。
(5)甲可以同時請求工廠支付6000元的違約金和支付每天50元的遲延履行違約金。因為根據《合同法》第114條的規定,這兩種違約金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情形,對應於兩種不同的違約行為。
『陸』 合同法 案例分析
甲方因不可抗力請求延遲履行,並及時通知乙方,符合免責法律規定,因此不構成違約。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一百一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乙方因甲方延遲交貨供不上市場需求,及時通知甲方宣告解除合同合法,不構成違約。
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第九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 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本案中甲方雖因不可抗力造成遲延履行,但乙方合同的目的因此無法實現,並且該買賣合同的解除無須辦理批准、登記手續,所以符合解除合同法律規定。
因此,雙方指責對方違約均不成立。甲方要求乙方支付違約金及賠償損失、乙方要求甲方支付違約金的請求都是錯誤的。
2、本案不應通過訴訟解決。因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發生爭議通過仲裁解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1條第2項:「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而且涉外貨物買賣合同的訴訟時效和仲裁期限為四年,此時已超過。
3、本合同爭議的處理辦法即不履行該合同。
是我把時效這一點遺漏了,補充提問說得對。
『柒』 合同法案例分析求詳解
1、質押擔保、保證擔保。
2、A.B之間達成協議延長還款期限,加重保證人C的責任,該約定對C無效。合同約定保證人的責任直至貸款全部本息還清時為止,根據擔保法解釋的規定,該約定視為約定不明,推定為2年,也就是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2年。
3.、如果D符合善意取得的條件,可以認定該合同有效。質權的實現是以轉移質物的佔有權為前提。由於C並未實際佔有小貨車,因此並沒有實際對小貨車享有質權。
4、由2可知,C的保證期間從2000年5月11日到2002年5月11日。A於2002年6月起訴B C 此時保證期間已經經過,保證人免責。
5、此時A只能要求B承擔還款責任。
『捌』 合同法案例分析!
1).當然有效了
2).是乙公司的原因,因為簽定合同後,雙方要完全遵守合同的約定,不能由於任何原因不履行
3).有,我過合同法規定:如果違反合同的一方,在支付違約金後,沒有違反合同的一方有全要求其繼續履行
4).沒有
5).沒有,因為合同寫明了違約的數目,而且也沒超過總共的20%
3.
1)無效的,因為在質押期間,是沒有權利轉讓,不能,因為所有權還在甲那
2).有,但是所得的收入應該給甲
3).由乙承擔,因為在質押期間,被質押人有義務保管好質押物,當然也包括在這期間的以外事故了
5).由乙 承擔,在質押期間有義務保管好質押物
6).由乙 承擔,在質押期間有義務保管好質押物
7).侵權行為
『玖』 合同法案例分析
1、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版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權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九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甲公司已經明確通知乙公司自己將不能履行合同,故乙公司有權依法解除合同。因為是甲公司違約不履行合同,所以,解除合同後,乙公司仍有權要求甲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2、《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據此規定,遭遇泥石流而損毀的空調的損失應由買受人丙公司承擔。
3、因為乙公司與丙公司約定在丙公司付清全部貸款前,乙公司保留對空調的餓所有權。所以,貨物的所有權仍歸乙,丙公司作為非產權人,無權處分他人貨物,他與丁公司所簽合同,依照《合同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第五十一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如果丁公司不知道丙公司沒有處分權,可以善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