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簡史
『壹』 勞動法是從什麼中分離出來的法律
概述
勞動法(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編輯本段]概念
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辦法;職業培訓制度;社會保險與福利制度;勞動爭議的解決程序;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檢查制度以及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等。此外,還包括工會參加協調勞動關系的職權的規定。以上內容,在有些國家是以各種單行法規的形式出現的,在有些國家是以勞動法典的形式頒布的。勞動法是整個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的法律部門。
[編輯本段]勞動立法簡史
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產生於19世紀,與產業革命的出現及工人運動的聲勢日益壯大密切相關。
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著西方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逐步興起,工人階級強烈要求廢除原有的「工人法規」,頒布縮短工作日的法律;要求增加工資、禁止使用童工、對女工及未成年工給予特殊保護以及實現社會保險等。資產階級政府迫於上述情況,制定了限制工作時間的法規,從而促使了勞動法的產生。英國在1802年通過《學徒健康和道德法》,這就是現代勞動立法的開端。到1864年,英國頒布了適用於一切大工業的工廠法。1901年英國制定的《工廠和作坊法》,對勞動時間、工資給付日期、地點以及建立以生產額多少為比例的工資制等,都做了詳細規定。德國於1839年頒布了《普魯士工廠礦山條例》。法國於1806年制定了工廠法,1841年頒布了《童工、未成年工保護法》,1912年制定了《勞工法》。進入20世紀以後,西方主要的國家大都相繼頒布了勞動法規。從1802年以後的百餘年間,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從民法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勞動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國際無產階級斗爭的高漲,西方國家陸續制定了不少勞動法。德國1918年頒布《工作時間法》,明確規定對產業工人實行8小時工作制,還頒布了《失業救濟法》、《工人保護法》、《集體合同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勞動者的利益,對資本家的權益作了適當的限制。
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勞動立法出現了兩種不同傾向:一種是以德、意、日為代表的法西斯國家,不僅把已經頒布實施的改善勞動條件的法令一一廢除,而且把勞動立法作為實現法西斯專政、進一步控制工人的工具。另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它們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對工人採取了一定的讓步政策。英國於1932~1938年間,先後頒布了縮短女工和青工勞動時間,實行保留工資年休假以及改善安全衛生條件的幾項法律。美國在1935年頒布的《國家勞工關系法》(《華格納法》),規定工人有組織工會和工會有代表工人同僱主訂立集體合同的權利。1938年又頒布了《公平勞動標准法》,規定工人最低工資標准和最高工作時間限額,以及超過時間限額的工資支付辦法。
俄國十月革命後,在1918年頒布了第一部《勞動法典》,1922年又重新頒布了更完備的《俄羅斯聯邦勞動法典》,體現了工人階級地位的轉變和國家對勞動和勞動者的態度。它以法典的形式使勞動法徹底脫離了民法的范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勞動立法 戰後,資本主義總危機進一步加深,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一批現代的反工人立法。如1947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塔夫脫-哈特萊法》,把工會變成一種受政府和法院監督的機構,禁止工會以工會基金用於政治活動;規定要求廢除或改變集體合同,必須在60天前通知對方,在此期間,禁止罷工或關廠,而由聯邦仲裁與調解局進行調解;規定政府有權命令大罷工延期80天舉行,禁止共產黨人擔任工會的職務等。又如1947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的《保衛共和國勞動自由法》,同樣是鎮壓工人運動的法律。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出現了新的趨勢。在工人運動的壓力下,各主要國家相繼頒布了一些改善勞動條件和勞動待遇的法律,如法國頒布了關於改善勞動條件、男女同工同酬、限制在勞動方面種族歧視的法律,日本於1976年重新修訂了《勞動標准法》,還制定了關於最低工資、勞動安全與衛生、職業訓練、女工福利等方面的法律。
70年代以後,蘇聯的勞動立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1970年頒布了《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勞動立法綱要》,其後,各加盟共和國又根據這一立法綱要頒布了自己的勞動法典。東歐國家在50年代先後頒布了勞動法典,到60~80年代,除有的國家如保加利亞,對他們的勞動法典進行了修訂和補充外,大部分國家如羅馬尼亞、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波蘭、南斯拉夫等,都曾再次頒布了勞動法典。經過近2個世紀的歷程,勞動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世界各國的法律體系中已經佔有了重要的地位。
中國的勞動立法 中國的勞動立法,出現於20世紀初期。中華民國時期 ,北洋政府農商部於1923年3 月29日公布了《暫行工廠規則》,內容包括最低的受雇年齡、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對童工和女工工作的限制,以及工資福利、補習教育等規定。國民黨政府則沿襲清末《民法草案》的做法,把勞動關系作為僱傭關系載入1929~1931年的民法中;1929年10月頒布的《工會法》,實際上是限制與剝奪工人民主自由的法律。
為了維護工人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1922年發動了大規模的勞動立法運動,並提出《勞動法大綱》19條等等。這一代表工人利益的《勞動法大綱》並未得到當時政府的確認。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才產生了真正代表職工利益的勞動立法。1931年11月7日,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抗日戰爭時期,各邊區政府也曾公布過許多勞動法令,如晉冀魯豫邊區1941年11月1日就曾公布過《晉冀魯豫邊區勞工保護暫行條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1948年8月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對解放區的勞動問題提出了全面的、相當詳盡的建議,對調整勞動關系提出了基本原則。各個解放區的人民政府,也曾先後頒布過不少勞動法規。這一切,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勞動立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同年,勞動部公布《關於勞動爭議解決程序的規定》,1951年2月,政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1953年1月經修正後重新公布),1952年8月,政務院發布《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1954年7月,政務院公布《國營企業內部勞動規則綱要》,1956年6月,國務院公布《關於工資改革的決定》,1956年國務院公布《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築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和《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
在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中國的勞動立法有了進展。1958年,國務院公布了《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等4項重要規定。1966~1976年,勞動立法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1978年5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原則上批准了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同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實行獎勵和計件工資制度的通知》。1982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礦山安全條例》、《礦山安全監察條例》、《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等3項法律文件。1982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企業職工獎懲條例》。1986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國營企業招用工人暫行規定》、《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和《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1986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1987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同年勞動部發出了《關於禁止招用童工的通知》。1988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92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11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3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1994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這些勞動法規在調整勞動關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956年,中國曾起草《勞動法》,由於歷史原因,中途夭折。1979年第二次起草《勞動法》,1983年7月曾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草案》,但因很多問題難以妥善解決,未提交全國人大審議。90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勞動法》,1994年7月5日經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頒布標志中國勞動法制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勞動法》共13章107條,包括總則;就業促進;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爭議;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勞動法》是中國的基本法,為勞動法制建設奠定了基礎。《勞動法》的立法指導思想是:①充分體現憲法原則,突出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②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③規定統一的基本標准和規范。④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盡量與國際慣例接軌。這一指導思想保證了《勞動法》的制定工作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審議通過,並於2008年1月1日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1],被俗稱為新「勞動法」。新「勞動法」對勞動合同制度做了進一步完善。
勞 動 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促進就業
第三章 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四章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 工資
第六章 勞動安全衛生
第七章 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第八章 職業培訓
第九章 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十章 勞動爭議
第十一章 監督檢查
第十二章 法律責任
第十三章 附則
『貳』 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有哪些職業道德
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的職業道德核心在於誠信、公正、嚴謹,始終遵循法律法規,恪盡職守,堅持以人為本,量才適用,有效激勵團隊,促進和諧工作環境。他們追求卓越,勤勉好學,不斷追求專業成長。
一、職業道德與知識體系
1. 職業道德:包括誠實公正、嚴謹求實、遵章守法、恪盡職守、以人為本、量才適用、有效激勵、促進和諧、勤勉好學、追求卓越。這些道德規范是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在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 基礎知識:涵蓋勞動法與勞動保障政策、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經濟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知識、寫作知識。這些知識領域為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
二、勞動法與勞動保障政策
了解勞動法的概念與作用,掌握勞動法簡史,理解勞動法律關系,熟悉企業內部勞動政策。確保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依法保護員工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三、人力資源管理
掌握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總論,包括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與人員分析技術、員工招聘與配置、績效考核、培訓與開發、薪酬福利管理、勞動關系與員工保障等。這些知識能夠指導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在實踐中進行科學、系統的管理。
四、勞動經濟學
涉及勞動經濟學概論、勞動力供給與需求、工資決定與工資結構、宏觀經濟與就業、勞動力市場的制度結構、政府行為與勞動力市場。理解這些經濟學原理有助於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在人力資源決策中考慮到市場環境和經濟因素。
五、統計學與計算機知識
掌握統計數據的搜集與描述、數據分析處理技術以及計算機操作與維護知識。這些技能對分析人力資源數據、提升工作效率、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流程至關重要。
六、寫作知識
包括語言知識、文件體例知識、寫作題材和寫作基本規律。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應具備撰寫報告、策略規劃、政策制定等各類文檔的能力,以清晰、准確地傳達信息,促進團隊協作。
『叄』 勞動法是那一年實行的
勞動法是1995年1月1日
勞動合同法是2008年1月1日
『肆』 自考專升本法學考試科目有哪些
自考專升本法學考試科目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英語(二)、法律文書寫作、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合同法、公司法、勞動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知識產權法、婚姻家庭法、外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稅法、法律畢業論文、中國簡史、俄語(二)、信息技術、日語(二)、應用文寫作。
自考需要的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及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僑胞,均可報考(可不考慮戶口在異地報名)。
2、只要有學歷方面的需求,都是可以參加自考的,自考是成人繼續教育的一種模式,對於考生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齡、性別、民族等方面是沒有限制要求的,自考報考條件比較寬松,適合社會人員選擇,只要按照當地教育考試院的所規定好的時間以及地點去報名就可以。
3、報考人員可在本地區的開考專業范圍內,自願選擇考試專業,但報考對象有職業上限制的專業只接受部門委培統一招生(如公安系統、醫療機構等)。
自考的特點:
學費低、教考分離、畢業生質量高、寬進嚴出、課程的社會適應性強、單科結業、不限補考次數、各科成績合格准予畢業、頒發畢業證,是一種學習形式開放靈活的、畢業證含金量相對比較高的新型高等教育。
自考/成人高考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不清楚自考/成考當地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伍』 法律人值得讀的十本書
為大家整理的法律人值得讀的十本書,供大家參考。
作者: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廣東省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委員
中國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理事
廣東省法學會勞動關系研究會副總幹事
廣州市律師協會勞動法委員會副主任
一、[德]卡爾·拉倫茨著:《法學方法論》,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陳愛娥譯。
推薦理由:讀完該書,如果理解了其中的一些內容,就會覺得法學是富含技術性的專業學科,需要經過潛心的修煉,才能有所領悟,不是各種雜學靠死記硬背法律條文就完事的。
二、[台]王澤鑒著:《民法概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推薦理由:王澤鑒先生是台灣的法學家,他的著作等身,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學習民法的入門好書,《民法概要》此書值得推薦。民法是眾法之基礎,建立了法律上的基本概念、體系構造和利益衡量、價值判斷的思考方法,此書對把握法律的解釋適用和論證說理,有很大幫助,這是學習法律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三、王利明著:《民春賀法總則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推薦理由:此書對我國民法總則的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進行了較好的梳理和總結,對民法各基本范疇進行了清晰的界定。讀王利明先生的民商法研究系列,雖然這些大部頭有點費時間啃,但在實際處理法律事務中,有不少可以參考借鑒的內容,對說服法官判案,對梳理相關問題有不少啟發。
四、陳興良著:《規范刑法學(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版。
推薦理由:學習中國刑法,得找一本體系性好的,能反映新近刑法修正案的刑法書,此書包含總則和分則,對犯罪構成體系的內容有新的闡釋,此書是陳興良眾多著作中代表性的刑法教科書,新修訂的版本反映了刑法各修正案和司法解釋的新內容。
五、黎建飛著:《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推薦理由:2007年是中國勞動立法的重要年份,一系列勞動法律法規頒布,是值得法律人關注的。對於原來旁落一邊的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逐漸回歸到了應有的位置。此書體系完整,一書在手,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前沿問題、實務問題可以系統了解,是目前同類書中較新的適合專業和非專業人士閱讀的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教科書。
六、侯猛著:《中國人民法院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推薦理由:研究人民法院的書有一些,但此書作者關注的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是比較新穎獨到的,該書關注了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人民法院對社會生活,特別是經濟生活的影響力,這些研究對理解中國司法的現狀、問題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創新的觀點。
七、徐昕著:《論私力救濟》,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推薦理由:私力救濟為傳統理論研究所忽視,此書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作者立足本土經驗、運用跨學科方法,挑戰了私力救濟的流行觀念,從全新視角及公力救濟、司法和法治問題,試圖打通程序法與實體法、法學與社會科學的隔閡,探索一種邁向社會實踐的法學。
八、邁克爾·D·貝勒斯著:《法律的原則》,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
推薦理由:法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最普通的目的是描述和預測。執業律師研究法律是為了得知法律規則和原則,這些規則和原則表達著法律,並使他們能夠預測法院將作出什麼決定和說服法院去作出這樣的決定。此書運用規范分析和比較分析的方法,以簡明的語言,概括和評論了美國程序法、財產法、合同法、侵權法、刑法等主要法律領域的基本原則。此書對於希望全面了解西方法律制度、特別是英美法系的法律原則體系扒消派、價值基礎、立法宗旨和運作程序的中國讀者來說,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觀點。可惜我手頭沒有此書的較新修訂版本。
九、黃宗智著:《經驗與理論——中國社會、經濟與法律的實踐歷史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推薦理由:此書匯集了作者學術研究的精華,作者一貫強調從經驗證據到理論概念到經驗、實證的研究方法,以及的「內卷化」、「過密化」理論。緊密連接經驗與理論是作者學術生涯的一貫研究方法,此書對我們了解現時中國的法律和社會問題,有重要的啟示。
十、馮友蘭著:《中國哲學簡史(英漢對照)》,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推薦理由:馮先生的該書是在美國大學開講座,向西方人講授中國文化傳統,其英文講座整理後在美國出版的。自英文版原書橋宴問世以來,迄今已有法、意、西、南、捷、日、韓、中文等近十種譯本出版。它成為近一個世紀以來,由中國人用英文介紹中國文化的著作中,流布最廣、影響的一部。該中文版是趙復蘭翻譯的。邊讀英文原著,邊對照中文翻譯,感悟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學習英語和領略中國文化,兩不相誤。在似乎功利的法律科學之外,回味一首陶淵明的《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再吟誦一首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生的困惑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