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今天
『壹』 美國同性戀婚姻法英文報道及翻譯
The Chinese news report, political said Washington state legislature last week by gay marriage bill, the governor Greg Ed today signed into law, to Washington state became the nation's 7 a recognition of gay marriage,. The act officially entered into force in June 7th.
Reported that Democratic Party, Greg Hua, Olympia parliament in the reception room at the signed signed legislation to the presence of supporters responded with warm applause, she said: "I to homosexuals will be equally proud of, this is the latest victory in American gay rights movement." Greg Hua said, announced his support for same-sex marriage, gay voters continue to contact her, to tell her own story. Her two daughters made her realize that marriage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civil rights. Mr Murphy, who has previously supported the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said: "friends, we welcome you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rainbow."
The opposition will be expected to appeal, the legitimacy of same-sex marriage may be the final ruling by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Unless opponents of gay marriage people can collect enough signatures, to seek a referenm overturned the deci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otherwise Washington State same-sex marriage bill, after the signature of governor, since June 7, homosexuals can get married in the state of Washington. If opponents signed successfully, the method will be temporarily being shelved, until November 6 presidential and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held a referenm to decide.
The New York State, Massachusetts, Kang of Connecticut, and Vermont, New Hampshire and Iowa and Washington, DC recognize same-sex marriage. California in 2008 was briefly recognized same-sex marriage, but later in a state constitution correction proposal of referenm, California marriage relation is defined as a male and a female with, also is not to accept gay marriage. The U.S. federal appeals court ruled last week that California's proposal to ban gay marriage was unconstitutional.
Reported that, by the majority of Democratic members of the New Jersey legislature, recently voted to passed a bill legalizing same-sex marriage, but Republican governor Christie said, he will veto the bill.
美國中文網報道,政治網稱,美國華盛頓州州議會上周通過同性戀者婚姻法案,州長葛瑞格華今天簽署成為法律,讓華盛頓州成為全美第7個認可同性婚姻的州。該法案6月7日正式生效。
報道稱,民主黨籍的葛瑞格華,在奧林匹亞議會接待室舉行的簽署式中簽署立法,在場支持者報以熱烈掌聲,她說:「我以同性戀者將受到公平對待感到驕傲,這是美國同性戀者權利運動的最新勝利。」葛瑞格華稱,在自己宣布支持同性婚姻後,有許多同性選民陸續聯系她,向她傾訴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兩個女兒使她認識到婚姻平等是重要的民權問題。先前曾經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議員墨菲也說:「朋友們,我們歡迎你們到彩虹的另一端。」
預料反對者將會提出上訴,同性婚姻的合法性未來可能會由美國最高法院作最後裁定。除非反對同性戀者結婚的人士能搜集到足夠的聯署,以尋求公民投票推翻州議會的決定,否則華盛頓州同性婚姻法案,在州長簽字後,將自6月7日起,同性戀者可以在華盛頓州結婚。倘若反對者聯署成功,該法將暫遭擱置,直到11月6日總統和國會大選時舉行公投再作決定。
目前紐約州、麻薩諸塞州、康乃狄克州、佛蒙特州、新罕布希爾州和愛阿華州,以及華盛頓特區都承認同性婚姻。加州在2008年曾短暫認可同性婚姻,但後來在1項州憲法修正公民投票提案,將加州的婚姻關系定義為1男、1女的結合,也就是不接受同性戀婚姻。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上周裁定,加州禁止同性戀者結婚的提案違憲無效。
報道稱,以民主黨籍議員佔多數的新澤西州州議會,近日表決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但共和黨籍州長克里斯蒂說,他將否決這項法案。
『貳』 2010年新婚姻法中現孕辦理准生證的法則是什麼
辦理准生證是《生育審批管理》上面規定的,《生育審批管理》上並未規定,體檢的時候超了3個月要罰款。因此,我方可以拒絕交納此罰款。
『叄』 新婚姻法對出軌男人怎麼處理
1、女人主要是管好男人的錢,男人要把錢給你,心就在你這里,安排好男人的錢與家庭,就很成功了。女人總是斗青春斗不過男人的。
2、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你有問題,要麼你沒問題就是你男人太垃圾要不就是這個小三太垃圾。
3、與老公搞好關系才是唯一的,治好家才重要。自強則不被欺!
4、夫妻婚姻信任是基礎,沒有信任的婚姻是可悲與可憎的。
5、女人生活要充實。一天圍到男人轉的女人最可悲,一個是小三,一個是怨婦。前者是圍到N多個男人,後者是圍到一個男人,像吊井繩一樣束縛到老公的脖子上。
6、自信的女人對男人最有魅力,這樣的女人自己活得精彩,家庭安排得好、婆媳關系處得好,生理期脾氣好。
『肆』 希望懂婚姻法的人能幫幫我!好急啊!
非法同居關系,解除即可,小孩為非婚生子,撫養費女方應出,打傷另訴,嚴重犯罪。
『伍』 今日說法到2017年有哪些發展
2001年起,欄目陸續出版了《今日說法》叢書、《法治的力量》、《見證中國法制進程》、《聚焦婚姻》幾部書籍. 2001年12月4日,是我國第一個法制宣傳日,為了迎接宣傳日的到來,全國普法辦與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欄目聯合舉辦一台九十分鍾的專題晚會——法制的力量。
『陸』 求熟悉婚姻法的律師進。
94年的女的還不滿20歲,不符合婚姻法第10條的規定。
修改戶口本身份證的生日,公安機關隨便敢改?
當然如果改成功滴話,那麼你女朋友的出生年月日就變成修改後的了~
『柒』 誰會寫一篇關於生活與法的論文,1500字左右關於婚姻法的
婚姻解除後贈與物是否該歸還
摘 要:婚約是男女雙方以將來結婚為目的所作的事先約定。我國婚姻法對婚約未作規定,由此帶來諸多不便。婚約是一種人身關系的契約,當事人不能基於婚約請求結婚。基於婚約發生的財產贈與關系,是一種附條件的贈與行為,解除婚約後應當返還。一方擅自或因他方過錯解除婚約的,受害方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關鍵詞:婚約,婚約效力,贈與,民事責任
婚約,亦稱訂婚或定婚,是男女雙方當事人為了結婚的目的而對婚姻關系所作的事先約定。關於婚約的性質法學界有兩種見解:一是契約說。婚約是作為本約的結婚契約的預約,違反婚約的責任的一種契約責任。另一種是非契約說,婚約是結婚的一個事實階段,但不是必經階段,不是獨立的契約,也不是一種契約之債。因此任何人不能根據婚約提出結婚之訴,也不能約定在不履行婚約時支付違約金。
我贊同契約說。我認為婚約的雙方當事人為結婚所作的約定,是一種約定就意味著雙方合意。既然是雙方意思表示一致,雙方都有義務為這一約定的目的積極的作為或消極的不作為。即努力促成結婚,以及等待對方或某一條件成就時結婚,在約定內不與他人訂婚或不從事有損於對方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可以看出婚姻身份關系的協議也是一種契約,是一種民法意義上的合同。
在我國,盡管婚姻法及相關法律並未規定婚約,婚約本身也不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1950年和1980年頒布的兩部婚姻法中以及2001年4 月對1980年婚姻法修正後均未涉及婚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因婚約而引起的問題並不少見。由於缺少了法律對婚約的事前指引和事後調整,導致因婚約解除而產生的糾紛得不到妥善的處。司法實踐如何處理好這一問題,不僅關系這婚約當事人的利益,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婚約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事習慣,法律雖未規制,但其首先具有道德上的約束力,用於約束婚約雙方的行為。但是如果婚約僅僅具有道德效力而無任何法律效力,那麼婚約就很可能只是約束有道德的守約人,對道德低下的人的任意婚約反而是一種縱容。不道德的人通過婚約約束有道德的人,限制甚或剝奪對方與他人結婚的機會,自己卻不受婚約的限制這種不道德的行為是法律聽任的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婚約是男女結婚的一道「必經程序」,通常情況下,訂立婚約要舉行訂婚儀式,男女雙方及各自父母還要向未來的女婿或兒媳贈送訂婚禮物及金錢(俗稱聘金或彩禮),從婚約訂立直到正式結婚,男女雙方及各自家庭還要時常向對方贈送財物。在古代,婚姻六禮中「納征」即為男方給女方曾送的彩禮。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訂婚後,男女雙方互相贈送禮物的價值也不斷增加,小到金銀首飾,大到汽車、住房、股票、金錢,由於互贈禮物價值的增加,男女雙方因為感情不合及其他原因而解除婚約後互贈禮物的歸屬糾紛也日益增多。同樣,解除婚約後因贈與財物所有權歸屬發生糾紛而訴至法院的案件也逐漸增多。
某地人民法院曾受理了這樣一起較為典型的案件:王某與李某經人介紹相識並戀愛,雙方父母對這門親事也十分滿意,為了確立男女雙方的關系,半年後,雙方父母為王某、李某舉行了訂婚儀式,王某父母送給李某金手鏈一條(價值人民幣3600元),王某送給李某金戒指一枚(價值人民幣1800元),訂婚後,王某又多次送給李某衣物、化妝品等合計人民幣2500元,相處一年後,因彼此之間性格不和,愛好不同,難以繼續維持戀愛關系。王某主動提出終止戀愛關系,解除婚約,李某也表示同意。婚約解除後,王某向李某多次索要他和父母送給李某的訂婚禮物。李某則以解除婚約系王某主動提出,自己對解除婚約沒有過錯為由,拒不返還收受的禮物,王某多次索要沒有結果,便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人民法院判令李某返還彩禮。法院經審理後認為,當事人雙方因訂婚互相僅負道義上的責任,不負法律上的責任,王某送給李某的財物,系自願而為,屬於無償贈與行為,由於財物已經實際交付並為李某所佔有,其贈與行為已經依法成立,發生法律效力,王某要求李某返還彩禮(贈與物)的主張,於法無據。最後,人民法院依照《民法通則》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8條的規定, 判決駁回原告王某的訴訟請求。
從審判實踐的作法來看,我國司法界對婚約解除後要求返還財物糾紛,一般分兩種情況處理:一種情況是,如果受贈人以訂婚為名,行騙取財物之實,那麼不僅婚約被宣布為無效,而且財物還必須還給受害人;另一種情況是:如果訂婚後男女一方或雙方自願贈送財物並且財物已實際交付,為受贈人佔有,則按無償贈與行為處理,承認贈與行為的法律效力,所贈與的財物歸受贈人所有,不予返還。我國法學界對婚約解除後贈與財物的處理,也基本贊同上述主張。客觀地講,對於上述第一種情況,因受贈人採取欺詐方式誘使對方信以為真,以為受贈人真會與自己結婚而贈與了財物,因欺詐行為違反了《民法通則》第58條的規定。使贈與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了贈與行為,該行為屬於無效民事行為,據此判令其返還財產符合法律的規定;對於第二種情況,如果我們仔細探究會發現,這種處理結果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其一,將贈送財物行為認定為無償贈與行為,判令佔有人合法佔有受贈財產,沒有法律上的根據,已構成不當得利,人民法院卻通過判決使本為不當得利的違法事實合法化,有悖於民法的公平原則。不可否認,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是因為我國婚姻家庭立法對婚姻問題的規定存在著疏漏,我國現行法律對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婚約問題及婚約解除的法律後果均未作出規定,這是導致人民法院判決不當的主要原因。既然婚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又時常發生糾紛,那麼法律上對婚約問題作出明確規定乃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我國法律對婚約的性質,解除婚約的後果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那麼司法實踐中這種違反公平原則,侵犯當事人合法權利的判決結果便不會發生了。
眾所周知,婚約並非婚姻契約,而是以將來締結婚姻為目的的男女預約,換言之,「婚約通過對婚姻的許諾而建立。」相對於婚姻契約而言,婚約當事人所承擔的義務是在將來努力使婚姻成立,即結婚,但這種義務在具有一般法律義務的普遍共性的的同時,還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如果當事人一方解除婚約,法律並不能強制其履行結婚義務,不能強制婚姻成立,至於能否追究毀約人的違約責任,各國法律有不同的規定,大陸法系國家一般都認為婚約是結婚的一個階段,但不是獨立的契約,不承認這是一種契約債,所以任何人不得根據婚約而提起結婚之訴,也不得追究違約責任;而英美法系國家把婚約視為婚姻的手段,也就是以婚姻為目的契約行為,因此,可以追究毀約人的違約責任。在我國,婚姻是男女雙方基於感情一致而自願結合,婚姻本身在法律上沒有拘束力,它只不過是男女雙方將來締結婚姻的事先約定,因此,一旦一方違反婚約,不能要求毀約人承擔違約責任。
在我國,人們普遍認為婚約是男女結婚的必經程序,我國自古就有婚約成立時男方向女方贈送作為彩禮的金錢之類的財物的風俗,如果說在封建社會這種贈送彩禮的風俗還不可避免地包含有包辦買賣婚姻的性質而必須明令加以廢除和禁止的話,那麼,在男女平等特別是男女在經濟上完全平等的今天,贈送彩禮的風俗已經極少包含有包辦買賣婚姻的性質了,贈送彩禮的,已不僅僅是男方及其家長,而且女方及其家長向男方贈送彩禮的現象也極為普遍,彩禮成為確立男女雙方戀愛關系的一種象徵,在今天,男女雙方互相贈送彩禮,既是為了確認婚約成立並預想將來婚姻成立,又是為了雙方的婚姻在將來建立親戚關系時,使這種親戚關系更加深厚,即所謂的「親上加親」,這是一般的社會習俗,但這種習俗並不違反法律,又不違反「公序良俗」。今天,人們更加看重的,不是彩禮的經濟價值的多寡,而是彩禮所包含的豐富的內涵及它們所代表的意義,那麼,具有這種性質的彩禮是否因為單方或雙方解除婚約而應該返還呢?
從法律角度講,贈送彩禮確是一種無償贈與行為,但這種贈與行為並非單純以無償轉移財產權為目的,實際上這種贈與行為是附有解除條件的贈與行為,所謂附解除條件的贈與行為,是指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贈與行為,在當事人所約定的條件不成就時仍保持其原有效力(贈與行為合法有效存在),當條件成就時,其效力便消滅,解除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贈與行為失去法律效力)。贈送彩禮行為,實際上是預想將來婚約得到履行(男女雙方正式結婚),而以婚約的解除為解除條件的贈與行為,其中,婚約的解除是所附的條件,如果條件不成就(婚約未解除),那麼贈與行為繼續有效,彩禮歸受贈人所有,如果條件成就(婚約解除),贈與行為則失去法律效力,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當然解除,贈與財產應當恢復到訂立婚約前的狀態,彩禮應當返還給贈與人。因此,彩禮就其法律性質而言,實際上是為「證明婚約的成立並以將來應成立的婚姻為前提而敦厚其因親屬關系所發生的相互間的情誼為目的的一種贈與,它是一種附有解除條件的贈與, 它具有普遍無償贈與所不具有的特性。
由於彩禮是附有解除條件的贈與,以婚約解除作為條件,因此,彩禮這樣有一定財產價值的物品之所以從一方向另一方交付,即發生贈與行為,乃是因為存在著婚姻這種法律關系(婚約存在),隨著男女雙方當事人婚約的解除,贈與彩禮的原因歸於消滅,換言之,受贈人在婚約解除後喪失了繼續佔有彩禮的法律上的原因,由於婚約解除後彩禮繼續由受贈人佔有的法律根據消失,那麼根據民法的公平原則將財產恢復到訂立婚約前的狀態才是公平合理的。因此,婚約解除後,受贈人應當將彩禮返還給贈與人,如果受贈人拒不返還而繼續佔有彩禮,將構成民法上的不當得利。
所謂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有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不當得利一經成立,當事人之間即發生債權債務關系,受害人有權請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得利,受益人負有返還不當得利的義務。在贈送彩禮的行為中,一方面,雖然財產已經轉移歸受贈人佔有,但由於成為財產轉移的原因的法律關系未發生(婚約解除,男女雙方未結婚),當事人所期待的親戚關系未建立,這意味著贈送和接受彩禮的目的不能達到,受贈人缺乏接受彩禮的法律上的原因,由此可以解釋為接受彩禮構成不當得利,按照法律的規定,贈與人有權請求受贈人返還受贈財產,受贈人則有將自己基於婚約產生的不當利益全部返還的義務。
在雙方協議解除婚約的情形下,雙方在婚約期間,通過進一步的了解,認為對方不適合作為終生伴侶,雙方合意解除,充分體現了我國婚姻自由的原則,雙方不應因此承擔損害賠償。而在一方無正當理由而要求解除婚約,或一方有嚴重違反婚約和損害對方利益的行為另一方提出解除婚約的,相對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關於正當理由我們可以參照我過台灣地區民法第976條規定:一是婚約訂立後再與他人訂立婚約或結婚,二是故意違反結婚期約者,三是生死不明已滿1年者,四是有重大不治之病者,五是有花柳病或有其他惡疾者,六是婚約訂立後成為殘疾人者,七是婚約訂定後與人通姦者,八是婚約訂定後受徒刑之宣告者,九是有其他重大事由者。
解除婚約是否可以請求損害賠償。我認為基於一方無正當理由解除婚約的,對方可以請求解除方承擔違約責任。婚約人雖不得基於婚約強制履行結婚,婚約之真實目的在於最終的結合,婚約也是為了雙方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不合適也有權解除。但如果雙方多認為彼此合適,有結婚之打算,而一方擅自要求解除婚約,違背了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合意。因此有權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一方擅自解除婚約或因自身過錯而使他方解除婚約的,受害方可以要求損害賠償。如嚴重損害了對方的名譽,使對方人格上蒙受損害時,可以請求損害名譽權的賠償。名譽是指對特定人的人格價值的一種社會評價。公民的名譽權是「以人在社會上應受與其地位相當之尊敬或評價之利益為內容之權利也。」因婚約解除使受害人人格大減,社會評價明顯下降,對方有義務賠償損失及賠禮道歉。
對於婚約解除能否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我認為應以嚴重損害為限:解除行為嚴重影響了受害方的生活,並且這種行為使受害方精神受到損害,給其造成精神痛苦,使其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嚴重受損,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其他一般性的心理傷害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婚約成立後男女互贈彩禮的行為,是一種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預想到今後婚姻成立而進行的一種贈與,這種贈與,既是確立男女雙方婚約和戀愛關系的成立,又是為了將來正式締結婚姻關系,一旦解除婚約,受贈人繼續佔有彩禮的法律根據已不存在,贈與人有權基於不當得利請求受贈人返還,受贈人則負有返還不當得利的義務。由於婚約在我國普遍存在,婚約解除後彩禮歸屬糾紛日益增多,為了公平合理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國未來的婚姻家庭法中應當明確、具體地規定婚約以及婚約解除後的法律後果,有鑒於此,我們認為,我國未來的婚姻家庭法應當明確、具體地對婚約及相關問題作出如下規定:
1.婚約是男女當事人雙方為將來締結婚姻而作的事先約定;婚約通過對婚姻的許諾而成立。
2.婚約不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婚約當事人應負努力使婚姻成立的義務,但婚約當事人不得基於婚約訴求結婚。
3.婚約可由當事人合意解除,也可以由當事人單方解除。
4.婚姻不成立時,婚約的雙方當事人均得依照關於返還不當得利的規定,向他方請求返還贈與他方之物或作為婚約標志給與之物。
5.婚約人的直系親屬為期待婚約當事人結婚所為的贈與,應當返還。
6.婚約因婚約當事人的一方死亡而消除時,在對贈與物發生疑問時,應當推定排除上述請求權。
7.基於一方無正當理由解除婚約的,對方可以請求解除方承擔違約責任。
如果我國未來的婚姻家庭法對婚約及相關問題作出具體、明確規定,那麼人民法院處理這類糾紛將會有法可依,這不僅有利於保證人民法院判決的公正性、合法性,而且更有利於保護婚約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這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婚姻家庭關系的建立、鞏固和完善無疑具有重大推進作用。既然婚約這一社會現象普遍從在 ,那麼法律的規范就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姚琛靈:淺議婚約解除之損害賠償,金卡工程(經濟與法) , 2010年 06期 ;
2、田麗華:婚約糾紛中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知識經濟 ,2008年 08期;
3、邱玉梅 :《婚約問題探析》法商研究, 2000年第5期;
4、劉寶林:婚約若干法律問題探析,法制與社會, 2008年 2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