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撤銷合同

合同法撤銷合同

發布時間: 2022-06-15 21:41:28

合同法是否可以撤銷

合同符合法定可撤銷情形是可以撤銷的,合同可撤銷的情形有:一方或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訂立的合同;因重大誤解所訂立的合同;一方實施欺詐行為所訂立的合同;其他法定情形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② 合同法可撤銷合同的五種情形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對於合同法可撤銷合同的五種情形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③ 合同法中撤銷權的規定是什麼

合同法撤銷權的具體規定是:撤銷權是撤銷權人依法具有的,對存在重大誤解、顯示公平、欺詐脅迫等情況的合同,在一定期限內可以請求撤銷該合同的權利。一般情況下,撤銷權的行使期限為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④ 合同可撤銷的五種情形

《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合同可撤銷的五種情形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版脅迫、乘人之危權。可撤銷合同又稱可撤銷、可變更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因意思表示不真實,法律規定享有撤銷權的人通過行使撤銷權而使已經生效的合同歸於無效的合同。

可撤銷合同是民法中可變更和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一種.可撤銷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可撤銷合同的效力取決於當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種相對無效的合同,但又不同於絕對無效的無效合同。

(4)合同法撤銷合同擴展閱讀:

因為無效合同是危害國家、公共、和第三人的利益,並且是違犯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所以無效合同即使是當事人願意履行其合同義務,國家法律也是堅決不能允許的。這體現了國家利益、人民利益需要用國家法律的強制力量來保證有效的合同的正當履行。

可撤銷合同是有撤銷權一方當事人有權自主決定對其合同在法定期限內是否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申請合同的撤銷。體現了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

⑤ 撤銷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可撤銷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由於意思表示不真實,或者是出於重大誤解從而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的規定可予以撤銷的合同。一般認為,可撤銷合同要滿足以下:1、締約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這其中包括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等情形。《合同法》第54條對此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2、合同是否撤銷必須由享有撤銷權的一方當事人提出主張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才能予以撤銷,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一般是不能依職權主動來予以撤銷的。這一點似乎更有強調的必要。在司法實踐中,很多法院就不管當事人是否提出這一請求或主張就直接依職權來撤銷了合同,實在是有越權之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4條第3款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96條 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⑥ 可撤銷合同有哪五種情形

合同可撤銷的五種情形包括:

1、受欺詐簽訂合同;

2、受脅迫簽訂合同;

3、基於重大誤解簽訂合同;

4、顯失公平的情形;

5、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

存在以上情形的,享有撤銷權一方可以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行使撤銷權來撤銷合同。此外,享有撤銷權的一方行使撤銷權必須通過訴訟或者仲裁的方式。

法律依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⑦ 可撤銷合同的四種情形

1.合同有效的要件:
①雙方意思表示真實。
②內容合法,不違法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③權利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法律規定:《民法典》第143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2.可撤銷合同的情形

①重大誤解。《民法典》第147條規定,「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②合同一方欺詐。《民法典》第148條規定,「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③第三方欺詐。《民法典》第149條規定,「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④脅迫。《民法典》第150條規定,「一方或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⑤顯示公平。《民法典》第151條規定,「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示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3.撤銷權的消滅期限:
《民法典》第1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4.合同無效或被撤銷後的法律後果

《民法典》第157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賠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民法典》第507條,「合同不生效、無效、被撤銷或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集體合同 發布:2025-05-16 02:45:24 瀏覽:756
上地司法局 發布:2025-05-16 02:45:22 瀏覽:663
全民閱讀立法 發布:2025-05-16 02:44:36 瀏覽:574
民法青年 發布:2025-05-16 02:34:00 瀏覽:240
道德經小學 發布:2025-05-16 02:07:55 瀏覽:197
中央法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16 02:02:51 瀏覽:237
法官都是公正的嗎 發布:2025-05-16 02:02:16 瀏覽:609
婦產科的護理道德要求 發布:2025-05-16 01:54:27 瀏覽:211
勞動法工傷是如何界定的 發布:2025-05-16 01:50:45 瀏覽:577
民事訴訟法全文二百零九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16 01:50:42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