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著作權特徵
1. 第一章 經濟法基礎知識
第 一 章經濟法基礎知識
一、經濟法的形式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3.行政法規(僅次於憲法、法律):國務院4.地方性法規:地方國家機關5.部門規章:國務院部委及其直屬機構6.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7.國際條約或協定
【解釋】考生應掌握經濟法不同形式的制定機關。
二、經濟法律關系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1.主體資格
(1)只有具備經濟法律關系主體資格的當事人,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享受一定權利和承擔一定義務。未取得主體資格的組織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不能從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但是,依法成立的主體也只能在法律規定或者認可的范圍內參加經濟法律關系,超越法律規定或者認可范圍的,則不具有參加「相應」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
(2)獨立性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地參加經濟法律關系,即使是國家機關代表國家參加經濟管理、經濟協調法律關系,也不是以「寬泛地」國家的名義,而是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地進行經濟法律行為(2005年調整)。
(3)主體資格的取得方式(1997年多選題)
①由國家各級「權力機關」批准成立;②由國家各級「行政機關」批准成立;③經濟組織「自身」批准成立;
④由主體自己向國家機關「申請並經核准」登記成立;⑤由法律、法規「直接賦予一定身份」而成立。
(4)主體的范圍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活動的主體兩大類。
①經濟組織的內部機構,雖不具有獨立法律人格,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②國家機關作為經濟管理的主體,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成為經濟活動的主體(例如國家對內對外發行政府債券、政府部門出讓土地使用權)。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1.物:可以為人們控制和支配,具有一定經濟價值並以段和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的物體。
2.行為:包括經濟管理行為、提供一定勞務的行為和完成一定工作的行為。
3.智力成果:包括專利權、著作權、專有技術等知識產權。
【解釋】某些經濟權利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土地使用權作為經濟權利,在土地出讓和轉讓的經濟法律關系中,就構成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三、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
(一)實質有效要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行為「肯定」屬於無效的民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其能力「相適應」的法律行為,因此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屬於無效的民事行為。
2.意思表示真實
(1)如果行為人故意作出不真實的意派燃老思表示,則該行為人無權主張行為無效,而「善意」相對人可根據情況主張行為無效。
(2)如果行為人基於某種錯誤認識而導致意思表示與內在意志不一致,則只有在存在「重大錯誤」的情況下,才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二)形式有效要件
書面形式優於口頭形式,特殊書面形塵升式(公證形式、審核批准形式、登記、公告形式)優於一般書面形式。
四、無效民事行為的界定
2. 侵權屬於經濟法么
侵權行為因其性質和特徵的不同,往往被歸類到不同的法律領域中。比如,侵犯個人名譽權的行為,通常屬於民法或著作權法的管轄范圍。這是因為名譽權屬於人格權的一種,而人格權的保護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侵犯個人財產權的行為,如盜竊或非法侵佔財產,也可能被納入經濟法的調整范圍。這是因為這類行為直接影響到個人的經濟利益,涉及到財產的管理和使用權。不過,從總體來看,侵權行為大多數情況下仍屬於民法的調整范疇,因為民法更為全面地涵蓋了個人權利的保護。
以民法為例,它不僅保護個人的名譽權,還涵蓋了其他多種個人權利,如生命權、健康權、隱私權等。而經濟法雖然也涉及財產保護,但它的重點在於市場秩序的維護和經濟活動的規范,比如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因此,對於大多數涉及個人權利的侵權行為而言,民法提供了更為直接和全面的法律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類型的侵權行為可能同時涉及民法和經濟法。例如,網路侵權行為可能既涉及到個人名譽權,也可能涉及到網路平台的運營規則,從而在不同法律領域中產生交叉。在這些情況下,司法實踐往往需要結合具體案情,綜合運用民法和經濟法的相關規定,以確保公正合理的判決結果。
綜上所述,盡管侵權行為在某些情況下可能觸及經濟法的范疇,但從整體上看,侵權行為更多的是由民法來調整和解決。這反映了民法在保護個人權利方面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廣泛適用性。
3. 經濟法實施的內容有哪些
經濟法實施的內容有哪些如下:
經濟法是指國家在經濟領域制定的法律規范,主要包括市場經濟、財稅金融、企業管理、知識產權、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法律規定。經濟法實施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經濟方面的內容
市場經濟是經濟法實施的核心內容之一,主要包括貿易、投資、價格、競爭等方面的法律規定。其中,對於貿易和投資方面,經濟法主要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來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市場公平競爭;對於價格方面,經濟法主要通過價格法規定價格的形成和調節機制,維護市場價格秩序;對於競爭方面,經濟法主要通過反壟斷法等法規來規范市場競爭行為,防止市場壟斷。
四、知識產權方面的內容
知識產權是經濟法實施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包括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方面的法律規定。其中,專利法主要規定專利的申請、審批和保護等方面的內容,保障創新成果的合法權益;商標法主要規定商標的注冊、使用和保護等方面的內容,保障商標權益;著作權法主要規定著作權的保護和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保障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
總之,經濟法實施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涉及市場經濟、財稅金融、企業管理、知識產權、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法律規定,旨在維護市場秩序、保障企業合法合規經營、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權益。
4. 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還是經濟法
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節知識產權規定如下:
第九十四條: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權(版權),依法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
第九十五條: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專利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六條: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依法取得的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七條:公民對自己的發現享有發現權。發現人有權申請領取發現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公民對自己的發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權申請領取榮譽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4)經濟法著作權特徵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法的特徵如下:
(1)無形財產權。
(2)確認或授予必須經過國家專門立法直接規定。
(3)雙重性:既有某種人身權(如簽名權)的性質,又包含財產權的內容。但商標權是一個例外,它只保護財產權,不保護人身權。
(4)專有性:知識產權為權利主體所專有。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經權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別規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這種權利。
(5)地域性:某一國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知識產權,只在該國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
(6)時間性:法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規定一定的保護期限,知識產權在法定期限內有效。
5. 商經法包括哪些
商經法包括商法、經濟法和知識產權法等多個部門法,涉及的知識面較廣,但冊旁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州如橡公司法等內容。 商法: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外商投資企業法、破產法、票據法、證券法、保險法。
商法: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外商投資企業法、破產法、票據法、證券法、保險法。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橡斗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商事關系是指一定社會中通過市場經營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商事組織關系和商事交易關系(組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就是商法)。
商法的一般原則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現代商法主要有四大基本原則:強化企業組織、提高經濟效益、維護交易公平、保障交易安全。
6. 經濟法主體能夠享有的經濟權利有
經濟法主體能夠享有的經濟權利包括如迅帶下:
1、擁畝襲蘆有和處置財產的權利:經濟法主體享有擁有和處置財產的權利,包禪或括財產的使用權、收益權、轉讓權、贈與權等。
2、開展經濟活動的權利:經濟法主體可以在規定范圍內自由地開展經濟活動,從事生產、經營、投資等活動。
2、合同自由的權利:經濟法主體在經濟交易中享有自由選擇合作對象、合同內容、合同形式等的權利。
3、知識產權的權利:經濟法主體享有知識產權的權利,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
4、金融服務的權利:經濟法主體享有金融服務的權利,包括存款、貸款、證券交易、保險等金融服務的權利。
5、公平競爭的權利:經濟法主體享有公平競爭的權利,包括在市場競爭中自由競爭、公平競爭的權利。
6、政府監管的權利:經濟法主體享有政府監管的權利,包括政府對市場經濟活動的監管和管理權。
7. 簡述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種類與特徵。
【答案】:1、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種類:(1)行為
這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為達到一定經濟目的所進行的行為:它包括經濟管理行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為和提供一定勞務的行為。經濟管理行為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行使經濟管理權或者經營管理權所指向的行為,如經濟決策行為、經濟命令行為、審查批准行為以及經濟監督檢查行為等。完成一定工作的行為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的一方利用自己的資金和技術設備為對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而對方根據完成工作的數量和質量支付一定報酬的行為。提供一定勞務的行為是指為對方提供一定勞務或服務滿足對方的需求,而對方支付一定酬金的行為。過一行為與完成一定的工作不同的是,前者通過一定行為最終體現為一定的經濟效果,後者則是通過勞動最終表現為一定的客觀物質成果。
(2)智力成果
指人們刨造的能夠帶來經濟價值的創造性腦力勞動成果。如專利權、專有技術、著作權等。隨著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智力成果在社會財富中將日顯重要,其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也就是一種必然。
(3)物
指可以為人們控制和支配,有一定經濟價值並以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的物體。有些物不能為人所控制或支配,或即使可為人們控制和支配,但無一定經濟價值的物,都不能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從法的角度來看,物亦可作多種劃分,如: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特定物和種類物;有形物與無形物;主物與從物等。
2、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特徵:
(1)經濟法律關系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的。
任何法律關系都是以當事人之間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內容。在經濟法律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則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否則不是經濟法律關系。這種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直接反映當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體現了經濟性。
(2)經濟法律關系除法律規定允許採用口頭形式外,均應採用書面形式。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一般採用法定的書面形式來表示,以體現經濟法律關系的穩定性和嚴肅性,並作為將來可能發生爭議的處理依據。
(3)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相統一的法律關系。經濟法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之間盡管有差別,但它們又是有機聯系,相互統一的,是統一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