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固定資產

經濟法固定資產

發布時間: 2022-06-19 11:21:24

經濟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經濟法的內容包括總論(經濟法主體、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經濟法的價值、經濟法的理念等)、市場規製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國有資產管理法、固定資產投資法、宏觀調控法、財政法、稅法、金融法等內容。

所謂經濟法就是調整現代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

1、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2、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不能簡單地認為經濟法就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民商法也調整經濟關系。

(1)經濟法固定資產擴展閱讀:

經濟法具有自己獨立的調整對象。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指經濟法所干預、管理和調控的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國家規范經濟組織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規范組織的法律,是為了防止壟斷組織的出現,從組織上保證市場經濟順利發展。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等。

2、國家干預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國家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干預是經濟法的重要調整方式,這方面的法律有證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等。

3、國家管理、規范經濟秩序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日本學者丹宗昭信認為::經濟法是國家規制市場支配的法,現代經濟法的核心是壟斷禁止法。這方面的法律有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

4、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此種經濟關系的特點是國家對市場經濟運行實行宏觀調控,使經濟各部門運行協調,使整個國家經濟運行平穩。這方面的法律有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

❷ 固定資產和不動產有什麼區別

動產與不動產的區別:

1、移動性

動產具有可移動性。比如說手機、機動車、辦公桌椅等流動資產與資金等動產、。

不動產這種就是屬於位置固定性。比如說像土地,房屋、等這些就是屬於土地定著物。

2、個別性

動產一般來說不具特殊個性,都是普遍存在的。

不動產可以說它都是有著它的獨特性、異質性,包括位置差異、權利差異 等。

3、耐久性

動產一般來說都是會存在損耗的,它的耐久性一般來說都是有限的。

不動產可以說它的壽命長久,比如說有的時候可能是土地不因使用或放置這樣也是會造成損耗、毀滅,且增值。

4、數量有限性

動產數量一般來說也是量化的,但是它的數量沒有太多的局限性。

不動產卻是供給有限。

5、保值增值性

動產很少具有保值增值性_。

不動產這種是由於數量有限性及耐久性,相對來說它的財產可以說具有一定保值增值特性的。

❸ 經濟法包括哪些法律

經濟法包括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證券法、票內據法、破產法容、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法律。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簡單地認為經濟法就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民商法也調整經濟關系。

(3)經濟法固定資產擴展閱讀

經濟法的特點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❹ 在經濟法當中購入固定資產的支出屬於什麼

屬於投資性支出。

❺ 經濟法的外延有哪些,需要稍微闡述具體一點,謝謝!

經濟法的外延有:
1、關於企業管理的法律規范,如公司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等;
2、關於市場管理的法律規范,如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證券法等;
3、關於社會保障的法律規范,如殘疾人保障法、勞動法、失業保險條例等;
4、關於宏觀調控的法律規范,如統計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對外貿易法等。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經濟法基本精神的體現,適度千預原則是經濟法的重要原則之一,適度千預是指國家在經濟自主和國家統治的邊界條件或臨界點上所作的一種介入狀態。經濟法是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雙重干預之法。基於市場失靈,國家需要對市場主體的各種行為做出規范,基於政府失靈國家又需要對干預行為本身予以規范。國家干預是經濟法的本質屬性,這種干預本身就體現了對自由進行限制的有限自由和對不同主體區別對待的實質平等。
經濟法上的公平,是在承認經濟主體的資源和個人稟賦等方面的差異下而追求的一種結果上的公平,包含競爭公平、分配公平、正當的差別待遇這三個層次。競爭公平指保證市場主體法律地位的平等和競爭機會的均等,分配公平是在競爭公平的基礎上保證社會成員對資源成果的分享公平,正當的差別待遇是指給予社會上處於不利地位的那部分人一定的補償和救濟。
這三個層次都體現了經濟法實質正義中的實質平等,經濟法所倡導的社會本位原則體現了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出發點的基本思想,社會公共利益是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能享受到的利益,而社會公共利益的滿足程度是與國家的宏觀調控、經濟個體的行為以及市場運行和社會分配行為緊密相連的,這就決定了經濟法在對產業調節、固定資產投資、貨幣發行、價格水平、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產品質量控制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關系進行調控時,不能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視對社會公共利益的關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宏觀經濟法》第八章第二節 財政管理體制,簡稱「財政體制」。是指國家在組織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活動中,劃分中央政權和地方各級政權以及財政部門和其它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之間在財政管理方面的職責、權力、財政收支范圍以及組織原則、管理方式和機構設置等各項法規和制度的總稱,是國家財政管理的一項根本制度和國民經濟管理體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❻ 經濟法中的固定資產

你的問題我們無法正確的給出你答案,請去別的網站上查詢。給你帶來的不便請諒解。

❼ 經濟法的三大原則是什麼

經濟法三大原則包括社會本位原則、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一、社會本位原則

社會本位原則之所以能夠成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由經濟法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經濟法把社會本位作為自己的調整原則,就表明經濟法在對產業調節、固定資產投資、貨幣發行、價格水平、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產品質量控制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關系進行調整時都必須以社會利益為本位。與此同時,任何市場主體,在進行市場行為時都不能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視對社會公共利益的關注,否則,也是對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的背離。

二、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

(一)公平原則

經濟法上的公平,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主體地位平等。主體地位平等是經濟公平的前提條件,無主體地位的平等就無公平可言。

2、交易機會均等。交易機會均等是經濟公平的基本內容。它一方面要求經濟法所提供的交易機會必須向所有經濟法主體開放,另一方面要求經濟法不得為某一或某些主體提供獨占市場的機會。

3、權利義務對等。權利義務對等是經濟公平的核心內容。經濟公平要求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對等是權利和義務在數量上等值性的必然要求。

(二)效率原則

同公平原則一樣,效率原則也是經濟法的重要原則。這是因為任何一個公平、自由、正義、有序的社會也必然是一個高效的社會。沒有效率的社會無論如何也算不上一個理想的社會。

作為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公平效率,既有相互促進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只要效率而不要公平,最終會降低效率;只要公平而不要效率,這種公平也很難維持長久。

三、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可持續發展,反映了當代人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生存環境和發展的反思,表達了當代人的一種發展觀,也反映了當代人的超前意識和憂患意識,以及當代人的社會責任感。

❽ 經濟法,企業在什麼情況下資產減值

物價波動,使資產可收回成本(就是現在的價值)明顯低於歷史成本。

由於技術更新換代,使資產有較大可能報廢(比如一項技術權利屬於無形資產,但是科技進步迅速發展,很有可能導致這項技術能為企業帶來利益的能力下降,需要計提減值准備)

類似於機器設備,廠房之類的固定資產由於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會使這些固定資產的價值降低(機器設備也會舊啊,一舊就會使它的生產能力下降因此為企業帶來利益的能力也會下降)其他的原因比如銀行平均利率的增加等等並不太常見。

當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

資產減值分為固定資產減值和無形資產價值。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因資產的賬面價值高於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 新會計准則規定資產減值范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除特別規定外的其他資產減值的處理。

❾ 固定資產的動產和不動產如何區分

不動產是指依自然性質或法律規定不可移動的土地、土地定著物、與土地尚未脫離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於土地並且不能分離的其他物。在財務上主要指的就是房屋,建築物,和構築物等,以及依附建築物上的不可分割單獨使用的設備(電梯,中央空調等)
動產是指能夠移動而不損害其經濟用途和經濟價值的物。主要指的就是辦公設備,運輸設備,電子設備,以及生產設備等

熱點內容
歐洲關於汽車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21 01:12:13 瀏覽:298
長寧區免費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21 01:02:22 瀏覽:78
2017交通法56條法規 發布:2025-05-21 00:53:07 瀏覽:86
德國民事訴訟法的歷史嬗變 發布:2025-05-21 00:52:18 瀏覽:114
最好的民法學教材 發布:2025-05-21 00:37:37 瀏覽:371
警街條例 發布:2025-05-21 00:37:36 瀏覽:660
國家經濟政策及法律法規對企業的影響 發布:2025-05-21 00:34:35 瀏覽:126
微信答應賠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1 00:26:27 瀏覽:904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立法根據 發布:2025-05-21 00:15:19 瀏覽:963
民法典圖案 發布:2025-05-21 00:02:55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