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合同法
⑴ 村征地合同對村民需要公開嗎,現在村委說法律規定合同不能對村民公開,要保密
1,合同只要甲方乙方雙方簽了字,就具有法律效力,不是誰說有效就有效,誰說無效就無效的版.
2,村委會和村民簽訂權的征地合同,如果只有村委會簽了字,村民沒有簽字,那合同是無效的.如果村民也簽了字,那是有效的.如果一部分村民簽了字,一部分村民沒有簽字,對簽了字的村民有效,對沒有簽字的村民無效.
3,如果征地用途是違法的,合同條款是違法的,那麼合同也是無效的,如果合同的內容不違法,那是有效的.
4,如果合同無效,自始無效,不需要怎麼辦,地還是你的,你種你的地.如果合同有效,按照合同辦理.地歸征地者用,你領補償款.
⑵ 承包國有土地,簽訂了超過合同法最長20年以外的期限,現在政府要求徵收回去,請問我能夠得到補償嗎
要看你承包土地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產業。要是有產業。承包管理。要是沒有產業。你種的經濟作物。那肯定要補償款的。
⑶ 徵收耕地的合同書適用於合同法嗎
不完全適用,因為土地徵收還需要獲得省政府或國務院的審批,而且相關的補償安置標准都是法定的,不允許雙方完全自主約定。
⑷ 征地補償協議簽訂後多少天能領到錢有法律規定嗎
征地補償協議簽訂後,很快就能領到補償,具體天數沒有法律規定。簽訂補償後,還有徵地單位上報,政府相關部門審核審批過程,需要一定時間,完成這些手續,馬上就能得到補償。
⑸ 土地合同法的違約金規定
《土地管理法》第八條規定: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十條還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管理你們村的土地的主體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而不是鎮政府。
第四十六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承租戶與本村簽訂二十年的土地承包合同是合法有效的,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除縣級人民政府可以依法進行徵收外,包刮鎮政府在內的其它任何單位或組織都是沒有權利撤消或解除承租戶與本村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的。國家徵收土地的必須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九條 「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建設用地,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並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對問題補充的回答:
第一個問題:
你的問題就涉及到《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土地管理法》 《合同法》
第二個問題:
鄉政府要征地,必須依照法制規定的以下征地程序征地:
1:首先要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准、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這就是法律規定的「告知程序」。
2:由國土資源部門擬確認被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 這就是法律中規定的「確認征地調查結果」
3: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准、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這是法律中規定的「 組織征地聽證」的程序。
4: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任何沒有通過以上程序的都屬於違法征地,根據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三段的第二段落「耕地實行先補後占」的規定,鄉鎮給與的終止合同通知是無效的,是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鄉鎮應當承擔本條法律規定的一切責任。《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原文如下: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一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或者強迫、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給承包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責任;情節嚴重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⑹ 承包菜地被徵收合同沒到期,政府補償了合同算終止了嘛有相關法律條例嘛
土地被徵收後,所有權發生改變,集體土地變成國有土地了,原來的版發包方無權對土地再進行權處置,也就是說合同的一方主體不存在了,或者說發包方不存在了,合同也就不成立了,因合同未到期造成的損失由政府進行補償或賠償,合同就自然終止了。
⑺ 《征地協議》和《租地合同》在法律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的,具體如下:
1、時間上說:《征地協議》是具有永久性的,而《租版地合同》是暫時權性,只是雙方的一共識而已;
2、意義上說:《征地協議》屬於行政徵收或徵用,一般帶有強制性;《租地合同》屬於民事合同,不帶有強制性;
3、金額上說:《征地協議》的金額基本是固定的,《租地合同》的金額是可變動、調整的。
⑻ 關於拆遷協議與哪級政府簽定受法律保護
只要是合法簽訂的協議,都是受法律保護的,區別的是受哪個法律部門的保護,主要是民法版部門權和行政法部門。
人民政府是不會直接和群眾簽訂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的。
正常的房屋徵收項目,和被徵收人簽訂補償協議的絕對是房屋徵收部門或者是房屋徵收實施部門,一般是各縣市的住建局或者人民政府直屬的房屋徵收管理辦公室。
以上是一類比較正規、常見的協議甲方,也就是行政機關、行政職能部門,和行政機關簽訂房屋徵收補償協議,屬於行政合同,受行政法、行政訴訟法的約束,如果涉訴,原告敗訴的訴訟費用是50元/起,被告敗訴的費用是100元/起,訴訟成本比較低。
還有一種當下也是比較常見、合法的協議甲方:公司。以民事合同的形式簽訂房屋收購協議,需要協議雙方按照房地產買賣的程序進行過戶登記。這種協議,雖然最終是為了拆房子,但還是房地產買賣合同,是屬民事合同,受民法部門的合同法、民事訴訟法約束。如若涉訴,訴訟費用是按照合同標的金額進行比例計算的,訴訟成本比較高。
⑼ 這份征地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我可以悔約嗎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具備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需要辦理批准登記手續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由此可見,判定合同是否具備法律效力的核心原則,是看合同是否依法成立。是否需要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批准登記手續後生效,並依照規定辦理批准登記手續。如果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法定的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的情形,該合同則依法成立,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如果毀約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我國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或集體所有,相關的轉讓必須經過當地土地管理部門許可,否則屬於違法行為。
2、合同是否依法成立,需要看合同的締約雙方在訂立合同之時,是否存在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的情形。
3、按照合同法52條的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第三方利益、以合法的行使掩蓋非法的目的、違背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
合同部分無效,無效部分不影響其它部分效力的,其它部分仍然有效。
無效的合同自始無效。
4、按照合同法53條的規定,給對方造成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害的情形,合同之中已經約定的免責條款無效。
5、按照合同法54條的規定,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顯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表示情形下訂立的合同,利益受損害方,有權在合同訂立後,請求變更或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不得撤銷。
6、按照合同法55條的規定,撤銷權需要在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否則聲明放棄撤銷權或以實際行動放棄撤銷權,一律認定為撤銷權消滅的法定事由。
7、按照合同法47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需要經其法定代理人追認方有效,但是純獲得利益或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合同,則不需經過其法定代理人追認亦有效。
8、按照合同法48條的規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終止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9、按照合同法49條的規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終止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的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有代理許可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此種情形下訂立的合同,對被代理人仍然發生法律效力。
10、按照合同法50條的規定,有關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外,該代錶行為有效。相對人並非知道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超越許可權,此種情形下訂立的合同,對該法人或其他組織仍然發生法律效力。
11、按照合同法51條的規定,無處分權處分他人財產,後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該合同有效。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8條、44條、47條、48條、49條、50條、51條、52條、53條、54條、55條、56條
⑽ 土地租賃合同期間國家徵收土地的賠償怎麼算具體是根據哪條法律和文件
徵收土復地補償費用包括制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三部分。
土地補償費是指,因國家徵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因對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補償,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安置補助費是指,為了安置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並取得生活來源的農業人口的生活,國家所給予的補助費用,歸土地使用權人所有。
地上附著物歸地上附著物所有者所有。
《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六條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