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勞動法感悟
⑴ 大學法律系有哪些比較重要的選修課和必修課
一、大學法律系的必修課程包括(必修課都是比較重要的):
憲法學、專法理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屬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商法學、國際私法、合同法學、國際經濟法、國際稅法,中國法制史、經濟法、新的物權法、知識產權法等。
二、大學法律系的必修課程包括(選修課是為了增加學分、擴充知識的,看個人愛好和對必修課的輔助來選擇)
外國法制史、法醫學、中國法律思想史、合同法、婚姻家庭繼承法、證據法等
三、法律系簡介:法學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相關政策,理論功底扎實、知識面寬、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能在國家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
⑵ 求一篇題目為 勞動合同法於大學生就業的論文 急!!在線等
<勞動法與大學生就業>
前言:
在選修這門課程之前,是「勞動法」與「就業」這兩個詞吸引了我。應該知道,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不同於政府分配主導的計劃時代的大學生。今天我們面臨的就業形勢相比以前更加嚴峻,競爭更加激烈,關系更加復雜。如何在紛繁錯綜、競爭挑戰合作並存的社會中正確的保護自己,最大限度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成了擺在即將進入社會的當代大學生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學校並沒有為我們專門開設這樣一門公共法律必修課程,讓大學生們在進入社會之前學習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糾紛,降低未來勞資糾紛的解決成本。
在這里,首先要感謝法學院的TF老師,她開設的這門《勞動法與大學生就業》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她耐心和細致的講解讓我們明白了許多和我們自身利益相關的「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知識。有時T老師給我們解釋一條法律法規,聽了以後會有一種突然明朗的感覺:原來還可以這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特別是最後一節課,T老師找來了一位在某公司擔當法律顧問的高級律師來給我們講解現實生活中他所遇到和處理的一系列真實的法律案例,一邊講解案例一邊向我們介紹相關法條,使我們對法律法條的理解更加深入,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使我們對法律法條的理解從字面回到生活。
最後在這門課程結束之際,唐老師叫我們寫一份論文形式的對學習這門課程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可以就法律法規中的某個法條談談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寫自己學習這門課程的感想。
作為在讀本科生,而且結合本課程的特點我應該寫一篇有關大學生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勞動合同糾紛問題的文章。但我考慮了很久,覺得新的《勞動合同法》生效也快兩年了,在這兩年的運作中,應該說在逐漸的趨於成熟,作為在讀本科生的我們應該說通過一定學習,掌握正確的方法,解決勞動糾紛相對來說不是特別棘手。所以,此文我想談的是有關《勞動合同法》在農民工勞資糾紛解決中的運用。眾所周知農民工已成為支撐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據調查,農民工在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中佔58%,在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中佔52%, 在加工製造業從業人員中佔68%,在建築業從業人員中佔80% 。中國三十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離不開農民工的貢獻,然而對農民工的權益保護我個人認為是相當的薄弱,對改革貢獻最大的人,卻享用的最少改革成果,這不能不說是有失公平。此文就此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此乃此文開篇前言。 XX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正文:
農民工如何通過勞動合同維護自己的權益?
(前言部分我已經用了很多文字說明此文的方向和寫作原因,在此我就不再絮說,直言主題。)
且言《勞動合同法》「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從這些條款可以看出很多都是為了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法律的手段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並附帶一定的措施作為對用人單位不依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懲罰。我上網查了一下相關的法律知識,了解到農民工也被包括到新《勞動合同法》的勞動者的當中,那麼我這其中就有一個疑問:作為知識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一類人群,農民工的維權意識一般較為薄弱,很多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權益已經受到損害;而且即使意識到老闆的不合法行為,很多農民工卻只能採取忍氣吞聲的做法。那麼如何能夠保證在農民工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法律能夠及時的介入並對農民工進行維權呢?
先說說農民工勞動合同的簽訂問題,我有很多親戚都是農民工,包括我的父母。他們大多在建築工地上打工,他們有的在工地上幹了快一年了,據我所知,老闆從來沒有和他們簽訂過勞動合同,他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我一個在工地上搬磚頭的農民還能和老闆簽合同?這應該和我們國家的普法宣傳力度有關。以前包括現在我都認為,我們中國現在還沒有資格成為一個依法治國的國家,盡管媒體和政府標榜依法治國,但事實又是另外一回事。言歸正傳,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老闆超過一個月不超過一年不和他們簽訂勞動合同,就應該支付勞動者雙倍工資,然而事實上,他們得到的仍然是那麼多工資。作為農民工的他們,根本奢望不到雙倍補償。因為他們需要這份工作,中國農民工太多了,老闆會說:「你要想簽勞動合同就走人,你不幹,有的是人干」。老闆不和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是在規避他的責任。農民工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弱勢群體,顯得無力維權。從現實實際中看,這個時候法律是不是在他們這一類人群中已經失效了呢?
讀者可能會說:「這個時候法律並沒有失效,我們可以用法律的手段迫使老闆和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呀,勞動合同法里也規定了對不和勞動者簽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的懲罰措施」。話雖這么講,那麼請問,這個時候法律能夠執行的基礎在哪裡?
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農民工如何能夠證明自己可以獲得雙倍工資,這也是對老闆進行處罰的前提條件。前面已經說過了獲得雙倍工資的條件,勞動者得證明自己在老闆這里工作超過一個月,而老闆沒有和自己簽合同。這個時候的舉證一般情況下是由勞動者來進行,比如工資卡上用人單位給自己的轉賬列印單、發工資時候的工資單、工作同事的證實。很多農民工,如我的父母,他們發工資不是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而是直接在一個月的某一天包工頭坐在一間辦公室里發工資。農民工排隊領工資,領了以後簽個字就走人,沒有工資單(領了工資以後的簽字單也被老闆保管)。可以這么說,他們沒有任何書面證據可以證明他們在此工作超過一個月,甚至都不能證明他們在這里工作過。這個時候看來就只有工作的同事可以證明。但是,作為農民工的他們流動性太大,很多人幹了兩三個月就走了,他們大多來自各個地方,居無定所,四處打工。取證需要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支出對於農民工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
通過以上討論的我們可以看出,農民想和老闆簽訂合同難,農民工在與用人單位發生勞資糾紛時,因為沒有簽訂合同,缺乏有利證據,不利於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想要舉證也難!!
在這里我不贊成網上某些人的論調(是我在查找勞動法相關資料時注意到的),那就是針對中國現狀,農民工數量龐大,群體特殊,專門制定一部《農民工勞動合同法》來保護農民工的權益。我反對的因由:一旦這么做了,無異於將同在一個國度的勞動者人為的分為兩種,就好比五六十年代出台的《戶籍管理制度》,將中國人民人為的分為城裡人和農村人,有的人一出生就只能是農民,享受不到與城裡人同等的福利和國家救濟。為什麼同是中國人、在同一片國土出生,但生下來身份就不同呢?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現在也正在顯現,像子女入學問題,買房問題,買戶口貪污問題。而且,毫無疑問,現在新的《勞動合同法》如果認真實行的話,將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進行很好的保護,至於在農民工身上為什麼沒能很好的實行,我想跟政府的執政思維和執法力度、甚至潛意識里的優先思維都有關系。如果另外製定一部《農民工勞動合同法》,難免有另類歧視之嫌,這么做究竟是為了當局更好的管理還是真為了對農民工的權益進行保護,也許可以說二者兼有之,但制定出來的《農民工勞動合同法》肯定不會有現在新的《勞動合同法》那麼多對勞動者保護的條款。
我不贊成的第二個理由和前面提到的《戶籍管理制度》有關,正是因為《戶籍管理制度》眾多不合理之處,現在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取締甚至廢除《戶籍管理制度》。如果將來的某天真的廢除了《戶籍管理制度》, 那麼這個人為的將國人界定為農村人和城裡人的法律基礎都沒了,也即是中國人從此無城裡人和農村人之分,都是中國人了,那麼這個時候又何以界定農民工?如果真制定出《農民工勞動合同法》,那麼到時候這部法律又將處於何種地位。
我認為,與其專門制定一部《農民工勞動合同法》,倒不如成立一個專門督促《勞動合同法》在農民工勞資群體上執行的政府部門,這個部門的職責就是根據《勞動合同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相比專門制定一部法律來保護農民工權益,成立這樣一個專門部門會有更大的靈活性。
⑶ 法律有哪些必修課程哪些選修課程
以下是法律專業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推薦,供大家參考。
📚必修課程
大學語文、鄧小平理論、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法律基礎與道德修養、馬克思主義哲學、憲法、國際法、法理學、行政法、中國法律史、經濟法。
📝選修課程
毛澤東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英語(二)、法律文書寫作、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合同法、公司法、勞動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知識產權法、婚姻家庭法(一)、畢業論文。
🔍選修課程推薦
外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金融法(一)、稅法、票據法、保險法、公證與律師制度、房地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