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缺點
哇,這種問題不應該是考試題,因為沒有標准答案。
合同法的亮點很多,比如公平公正等等等等
② 格式合同的利弊分析
(一)、格式合同的優點
1、降低締約成本,提高交易活動的效益,節省交易時間。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在追求效率,力爭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潤,現代的商業環境中交易高速進行,特別是在交易頻繁的商品、服務、運輸行業,不可能與個別的消費者逐一訂立合同。格式合同內容上的格式化、特定性精簡了締約的程序,適應了現代商業發展的要求。
2、格式合同可以預先分化風險,維護交易安全,預測潛在的法律責任,將風險轉移給第三人,這是格式合同的安全價值。現代市場交易活動中,隨著高新技術在生產和生活經濟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格式合同當事人不可能對未來作出完全地預測,不確定或偶發事件,激烈的市場競爭、內在變化的市場行情,各種促銷手段及宣傳媒介往往缺乏誠信與職業道德,經濟生活的健康安全發展需要選擇一種相對安全的合同形式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格式合同本身具有的安全價值,適應了市場交易的需要,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
3、對於不特定當事人具有公平的價值。在現代商品交易與交換合同中,公平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倡導公平與譴責不公平是法律的價值所在。首先,由於格式合同的條款是為了大量重復使用而事先擬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它不會因當事人的合同地位、履行能力以及社會地位的不同而修改條款,它為不同條件的人提供了自由交易的公平機會,體現了法律的公平價值。其次,在現代合同關系中,合同當事人的經濟地位、交涉能力、經驗以及法律知識層次,擁有的交易信用也同樣是不均衡的,特別是公用事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可能單獨訂立合同的情形,若容許單獨訂立合同反而造成不公平情形的出現。再次,公用事業領域「大眾化」的格式合同為消費者的結構擴展創造了條件。不特定合同相對人力量積聚,形成了合同當事人雙方力量均勢抗衡,以提高社會公眾與法律對格式合同的監督力度,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維護合同的公平性。
4、格式合同的採用有利於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加強對經濟的干預,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市場經濟是一種調控的經濟,國家的合理干預對於其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格式條款具有預先擬訂性,國家專門政府機關統一制定是其中一種方式,另外國家也可利用行政優勢加強審核調控力度,以此實現對經濟進行政策控制。
(二)、格式合同的缺點
格式合同雖然具有節省交易成本增進安全提高交易效率,及公平性等優點,但是它不可避免帶來了的一些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1、由於格式合同的本身特點對合同自由原則相對限制,違背了契約自由原則。格式合同排除了相對人選擇與協商的可能性,在事實上形成了對相對人的強制,這就使得締約地位的平等掩蓋了事實的不平等,使當事人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也違背和動搖了民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最典型的就是契約自由、平等公平、誠信原則,損害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
2、格式合同往往制定利己而不利於相對人的內容,格式合同具有預先擬訂性和單方決定性,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們幾乎很少或完全不考慮相對人的利益,而這往往成為他們壟斷和強制消費者的工具。
③ 勞動合同法誒40條的優缺點
那你是怎麼說的額呢
④ 什麼叫合同缺陷依據合同法規定應當如何補救,並簡述法律規定內容
合同缺陷是指合同文件規定的不嚴謹甚至矛盾、合同中的遺漏或錯誤。它包括商務條款中的缺陷和技術規程以及圖紙中的缺陷。
《合同法》第125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釋。」
合同缺陷的修正包括漏洞補充和歧義分析。
1.漏洞補充
合同漏洞是指當事人應當約定的合同條款而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無效和被撤銷而使合同處於不完整的狀態。為鼓勵交易、節約交易成本,法律要求對合同漏洞應盡量予以補充,使之足夠明確、清楚,達到使合同全面適當履行的條件。根據《合同法》第61條、62條的規定,補充合同漏洞有以下3種方式:
1)約定補充
當事人享有訂立合同的自由,也就享有補充合同漏洞的自由。因此,《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協議補充合同漏洞。即當事人對合同的疏漏之處按照合同訂立的規則,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另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作為合同的補充協議,並與原合同共同構成一份完整的合同。
2)解釋補充
解釋補充是指以合同的客觀內容為基礎,依據誠實信用原則並斟酌交易慣例對合同的漏洞作出符合合同目的的填補。解釋補充分為兩種:
(1)按照合同有關條款確定合同條款雖可相互獨立,但更相互關聯。例如,履行方式條款與履行地點條款、合同價款等就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系。如果履行地點不明,但合同規定了履行方式,就有可能從中確定履行的地點。
(2)根據交易習慣確定此處的交易習慣既包括某種行業或者交易的慣例,也包括當事人之間已經形成的習慣做法。
3)法定補充
在由當事人約定補充和解釋補充仍不足以補充合同漏洞時,適用《合同法》關於法定補充的規定。所謂法定補充,是指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對合同的漏洞加以補充。現分述如下:
(1)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質量等級要求不明確的,最低應當按質量合格的標准進行施工,不允許質量不合格的工程交付使用。如發包方要求質量等級為優良的,承包方可適時主張優質優價。
(2)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執行。工程價款不明確的,根據國家建設標準定額進行計算。
(3)合同工期不明確的,除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執行各省、市、自治區和國務院主管部門頒發的工期定額,按照工期定額計算得出合同工期。法律暫時沒有規定工期定額的特殊工程,合同工期由雙方協商。協商不成的,報建設工程所在地的定額管理部門審定。
(4)付款期限不明確的,則開工前發包方即應支付進場費和工程備料款;根據承包方的工作報表,經審核後即應撥付工程進度款,以免影響後續施工;工程竣工後,工程造價一經確認,即應在合理的期限內付清。
(5)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2.歧義解釋
合同應當是合同當事人雙方完全一致的意思表示。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如當事人的經驗不足、素質不高、出於疏忽或是故意,對合同中應當包括的條款未作明確規定,或者對有關條款用詞不夠准確,從而導致合同內容表達不清楚。表現在:合同中出現錯誤、矛盾以及二義性解釋;合同中未作出明確解釋,但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了事先未考慮到的事;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超出合同范圍的事件,使得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歸於無效等等。一旦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產生上述問題,合同當事人雙方往往就可能會對合同文件的理解出現偏差,從而導致雙方當事人產生合同爭議。因此,如何對內容表達不清楚的合同進行正確的解釋就顯得尤為重要。
請採納,謝謝
⑤ 《合同法》中的瑕疵
瑕疵為大陸法系特有的概念,通俗地講,指缺點、缺陷。
在法學理論文版章和書籍中權尤其普遍。在不同的法律背景下或在不同的法條中,瑕疵的內涵——也就是瑕疵的具體內容是不一樣的,所以很難給出一個准確具體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解釋。
⑥ 格式合同有哪些缺點,法律如何規制格式合同的缺點
格式合同雖然具有節省交易成本增進安全提高交易效率,及公平性等優點,但是它不可避免帶來了的一些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1、由於格式合同的本身特點對合同自由原則相對限制,違背了契約自由原則。 2、格式合同往往制定利己而不利於相對人的內容,格式合同具有預先擬訂性和單方決定性,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們幾乎很少或完全不考慮相對人的利益,而這往往成為他們壟斷和強制消費者的工具。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其一、格式合同具有其它合同不可比擬的特殊功能,廣泛應用於市場交易的各個領域,其作用是不可代替的,能夠比普通合同更有效地促進經濟、生產的發展。其二、如果立法不能夠對格式合同進行很好地規范,很可能造成泛濫成災、經濟秩序混亂。 合同法第39、40、41條對格式合同作了具體規定: 一是規定了格式合同提供方的義務即:對於提供方在提供合同時,要求格式條款的內容應遵循公平原則;格式條款的提供方,有提醒對方注意的義務;應對方要求對格式條款予以說明的義務 二是規定了格式條款無效的情形。對於違反(合同法)第52、53條規定或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三是規定格式條款爭議的解釋規則。當格式條款的解釋出現爭議時,應當採取三項特殊的解釋原則: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條款提供者作不利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