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法有什麼
1. 什麼是法律權威,為什麼要尊重社會法主義法律權威
法律是規范人的行為的准則,人人都應遵守。也稱對法律的敬畏,是不能踩的紅線。社會主義仍然需要法治,而不是人治。也需要敬畏法律,人人平等。
2. 社會法包括哪些
狹義社會法專指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
廣義社會法除狹義和中義之外,還包括義務教育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
3. 社會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社會主義抄法制建設的基襲本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所謂「有法可依」是對立法工作提出的要求,它要求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領域都要納入法律的軌道,都要有法律,都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條件。
所謂「有法必依」是對守法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黨派、武裝部隊,以及全體黨員、幹部和群眾都要嚴格遵守法律,都要嚴格依法辦事。
「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對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要嚴格、嚴肅執法,要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執法權力,盡職盡責地堅決打擊和制裁一切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關鍵。
4. 西方的社會法是什麼意思
社會法學派是藉助於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法律問題所形成的一個法學流派,其法律觀主回要體現在法即社會秩答序、法紮根和服務於社會、重實效而輕名分及重經驗而輕邏輯等觀念上。在西方法學的發展中社會法學特殊的貢獻之一就是提出了一種新的法觀念,即「活的法」觀念,這一觀念打開了我們對法認識的新領域。因而對法學研究和法制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5. 社會法的特點有
個人理解,社會法是一種基本性,道德性的法律,比如《勞動者權益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6. 公法、私法、社會法各自包括哪些法(部門)
公法:涉及調整國家公共權力的法,一般為憲法、行政法、訴訟法等。
私法:調整私權的法,如民法、商法等。
社會法:以社會公益為主要目的的法,如環境保護法。
7. 什麼是社會法
現代抄大陸法系的國家襲首先提出了「社會法」的概念。社會法是什麼呢?比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金融法、計劃和產業政策法、國有企業法,等。這些現代法律主要是解決經濟規劃、環境保護、就業、社會保障等社會性的問題。這些法律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因此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學家在公法和私法之外,就有了「社會法」的提法。
8. 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法的源源有哪些
有兩個事實抄是世界歷史上襲各種革命大變動中罕見的:一是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沒有造成生產力的破壞,反而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二是這樣的變革沒有引起巨大的社會動盪,反而極大地加強了人民的團結,並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擁護的情況下完成的。
9. 社會保障法有哪些形式
社會保障法是典型的社會法,因而社會性是社會保障法最主要的特徵。其社會性表現在:第一,目的的社會性。社會保障之設立即為社會利益,保障社會全體成員的生活安全,所以社會保障法的目標即在於通過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來達到社會穩定。第二,享受權利主體的普遍性。社會保障的權利由全體社會成員享有,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可以享受保障的成員數目以及可以離開受的社會保障項目會截止來越多。第三,社會保障責任和義務的社會化。社會保障要獲得長久的生命力,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社會保障通過立法,採取國家、用人單位和社會成員共同負擔的原則,將責任和義務分散到整個社會,以資金來源的多渠道來保證社會保障的正常運轉。
嚴格的法定性
社會保障法是社會法,有其自身的特點,它不同於私法的意思自治,也不同於公法的國家行使行政權利。它帶有明顯的國家干預法的特徵,是國家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強行規定的一系列准則,從社會保障項目的確立、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和繳納到社會保障的享受人群范圍,以及社會保障金的發放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任意更改。
實體法與程序法的統一性
實體法和程序法是對法律功能的劃分。規定社會關系參加者實體權利和義務的法是實體法;為保障實體法的實現,規定實體法的運用和實現手續的法是程序法。一般而言,實體法和程序法是一種互為依存的關系,有一定的實體法,就有與之對應的程序法,例如民法與民事訴訟法、刑法與刑事訴訟法。
但社會保障法則不然,其既有實體性法律規范,也有程序性法律規范,並非具單一特性的實體法或程序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社會保障法所在地調整關系的復雜性。社會保障法調整的是一個在社會保障領域中由各種社會關系、各個運行環節組成的系統,因而社會保障法就必須不僅有具體的權利義務的規定,還要有維持程序正常運轉的程序性規定。例如社會救助性,既有救助對象所享受的權利義務的實體規定,又有救助對象資格認定以及發放手續的程序性規定。
特定的立法技術性
社會保障的運營須以數理計算為基礎,這使得社會保障法在立法上有較高的技術性。「大數法則」和「平均數法則」在社會保障立法中會經常用到。另外,還有一些保障項目在費率、范圍等的確定上會常用到統計技術。以養老保險為例,我國養老保險立法中的關鍵技術,涉及到退休後平均存活年數的確定、養老保險基金的社會統籌范圍的確定、養老保險費率的確定等種種問題,都需要運用數理技術來確定
10. 什麼是社會法學
社會法抄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19世紀以後為緩解日益激烈的社會矛盾而不斷進行社會立法的背景下,西方某些國家(諸如德國、日本等國)的一些法學學者從20世紀初開始綜合研究社會法;30年代中國大陸一些法學學者也積極參與討論,後來中國台灣法學學者也多有論述。其主要觀點有:社會法乃公私法之外第三法域;社會法是維護生存權的法;社會法是保護弱者的法;社會法是法制轉型後的社會公益之法。本世紀以來,我國社會法學研究也由於社會法地位的凸顯而日益活躍起來,特別是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社會法治建設的戰略後,社會法學術研究越加向更廣闊領域和深層次拓展,第九屆和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將社會法列為我國七大法律部門之一,也促進了社會法學科的深入研究。一批有價值的社會法學術論著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