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婚姻法
㈠ 我今年上大一,爸爸在我7歲的時候帶走了妹妹,就再沒出現過,聽說他在外面又有了一個女人,還生了一個兒
問:我今年上大一,爸爸在我7歲的時候帶走了妹妹,就再沒出現過,聽說他在外面又有了一個女人,還生了一個兒子,可是還沒跟媽媽提出離婚。這些年我跟媽媽一直生活很艱苦,大學的高昂費用更讓我們覺得吃力,不知道我現在應該怎麼辦?爸爸這算是重婚嗎?他跟媽媽的婚姻還有效嗎?我已成年,還可以跟他要撫養費嗎?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8條規定:撫育費應定期給付,有條件的可一次性給付。
第9條規定:對一方無經濟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財物折抵子女撫育費。
根據以上規定,撫養費的支付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按月打入孩子撫養費的專用賬戶或在探視孩子時支付,實踐中,很多當事人都要求對方一次性支付撫養費,因為這樣一來省去要錢的麻煩,二來可以折抵給付對方房款。但是,是否採用一次性的支付方式,法院要看對方的實際支付能力,以及對方當事人的態度。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不同意一次性支付的,法院不會判令其一次性支付。
撫養費不單指生活費,《婚姻法》解釋(一)第21條明確規定:「撫養費」包括三項,即生活費、教育費和醫療費。所以,在離婚時,除生活費外,要充分考慮教育費和醫療費,在撫養費的標准(20~30%比例)范圍內爭取較高的比例。
在哪些情形,對十八歲周歲以上(已成年)的子女,父母有撫養費的義務
一般情況下,父母撫養子女的義務截止到子女十八周歲。超出十八周歲,父母沒有法定撫養義務,包括子女上大學期間的撫養費。
同時《婚姻法》第21規定: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婚姻法》解釋(一)第20條規定「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根據以上規定,子女超過十八歲,尚須父母履行撫養義務的情形
(1)子女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
(2)子女非因主觀原因(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無法維持正常生活。
㈡ 學習法律知識
如果是要系統學習的話,建議首先應該學習法律的基本理論、憲法。這樣可以專對學習部門法有指導作屬用,同時學習語文
邏輯
等有關知識,他們對你理解、學習法律有很大幫助。然後學習部門法,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不要機械的記憶法條,同時,要結合有關司法解釋一並學習、理解。還要在網上查看最新動態、最新理論,多看有關論文與案例,相信會對你有很多好處的。除此之外,還要學習法制史,國際法等,開闊視野。至於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望你成功。
㈢ 我想問父母離婚,孩子已滿18周歲上大一歸母親。撫養費應該是雙方出,還是母親出,在協議書上是一人一半
孩子已經滿18歲,並且已經上大學了,已經是成年人了。撫養費的版問題只能雙方解決。因權為孩子已經成年上大學,有的孩子可以自己打工,負擔一部分生活費。所以沒有規定家長必須付費。所以是父親出還是母親出,那就你們兩個協商了。一般在離婚協議上,如果離婚的時候也可以寫清楚。如果可以寫到孩子支付撫養費支付到大學畢業。如果你孩子撫養費在離婚協議上只寫到付到成年,那對方不給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