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56條
⑴ 什麼叫要式法律行為和不要式法律行為
要式法律行為和非要式法律行為是由依法律成立的形式和程序作的劃分。
1、要式法律行為是指必須具備特定的法定形式和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為。如轉移房屋所有權,除了當事人要簽訂書面合同以外,還必須到政府有關部門辦理房屋產權過戶登記。
2、不要式法律行為則指不要求採用特定的形式和一定的程序,而是由當事人自由選擇任何形式都能成立的法律行為。如一般的買賣、公民之間的借貸等。當事人在意思表示方式的選擇上,不受法律的特別限制。例如,一般的買賣行為,既可採用書面形式,也可採用口頭形式或其他形式。
區別:
1、要式法律行為指法律規定應當採用特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通則》第56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是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例如,根據《合同法》第270條的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因此,訂立建設工程合同的行為,屬於要式法律行為。
2、不要式法律行為指法律沒有規定特定形式,採用書面、口頭或其他任何形式均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合同法》第197條規定:"借款合同採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這個條款規定了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屬於不要式法律行為,有沒有書面形式的合同均可。而非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則屬於要式法律行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
(1)合同法第56條擴展閱讀
一、分類
1、根據要式法律行為的主體不同,可分為要式民事法律行為和要式行政法律行為。
(1)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是指設立、變更或廢止某種民事法律關系必須履行某種特定形式才能成立和生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比如結婚,必須男女雙方進行婚姻登記的行為。
(2)要式行政法律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某種方式而實施,才能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處罰必須製作處罰決定書,勞動爭議仲裁必須製作仲裁書等。
因行政行為對公民的權利影響很大,為防止濫用行政權利,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就必須注重一定的形式和方式。
2、根據要式法律行為是否由行為人自由決定為標准,可分為約定要式法律行為、法定要式法律行為以及約定和法定相結合而成的雙重要式法律行為。
(1)約定要式法律行為是指行為人設立、變更、廢止某種民事法律關系,約定必須經過某種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如訂立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合同必須經過公證機關公證後才能成立。它要求約定的要式必須是合法的和能夠實現的方式。
約定要式法律行為都應當是發生在民事活動中,而行政法律行為當中採用約定要式的很少,根據行政法律行為的特點和調整對象來講,只要是要式的都應當是法定的,如果採用約定的要式行政行為不利於對公民權益的保護。
(2)法定要式法律行為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行政執法機關用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法律文件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章、制度等形式而確定的某種法律行為必須經過某種特定的方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為,這就要求行為人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方式後,行為才能成立。
行政要式法律行為都應當是法定的要式行政法律行為,而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既可以是約定的也可以是法定的。
二、對法定要式民事法律行為的處理原則
1、維護國家法律的原則。
行為人沒履行法定要式民事法律行為的,並且具體民事法律行為沒有實施的,雙方當事人對所設立、變更或廢止民事法律關系達成的協議或合同而發生糾紛的,應當認定其民事法律關系沒有成立。
2、實事求是的原則。
(1)未履行法定要式民事法律行為前的民事法律行為,雙方當事人對其約定的民事法律關系已經實際履行的民事法律行為,如果其民事行為合法,應當支持,責令履行法定要式行為,並對其沒有及時履行法定要式行為的責任者進行處罰(應當由行政立法部門對此做出處罰性規定)。
(2)如果其民事行為違法,又沒有履行法定要式形式的,其行為按法律對違法行為的處理原則和規定處理。
(3)若行為人履行了行政機關認可性的法定要式行為的,但其民事行為內容違法的,影響到民事法律關系整體內容生效的(如買賣汽車進行犯罪活動的),對其履行的法定要式行為應由履行認可性的行政機關予以撤銷.
(4)如果是屬部分內容違法,並不影響到整體民事法律關系生效的(如規定的違約金或利息超出國家法律規定等),對違法部分予以撤銷。
3、尊重合同的原則。
(1)行為人設立、變更、廢止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所簽訂的合同或協議,按法律規定必須履行某種特定的方式才能成立的,這種法定的方式就是合同或協議成立的前提條件。
(2)對沒有履行的,就不能認定其成立,如必須經過公證才能成立的經濟合同,對沒有進行公證的合同,就不能認定其成立和有效,若雙方實際履行了,發生糾紛後不受法律保護,按無效合同處理。
(3)但對於先由雙方當事人簽訂成立生效的合同或協議,生效或履行後再必須履行某種法定的形式對其認可或履行行政登記制度的民事行為,應當採取遵重合同的原則,並區別不同情況處理。
(4)對於雙方簽訂的合同或協議的意思表示真實的,且符合法律規定,只是缺少履行法定行政管理的要式手續的,應認定合同的有效,令其補辦手續。
(5)或對不履行合同一方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給予賠償(支付違約金、賠償金等),不能只因沒有履行行政管理手續這種要式行為而否認其前一部分的合法性,或對其前一部分合法行為不予保護,從而使遵守合同一方蒙受損失又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違約方得不到制裁。
⑵ 購買沒有房產證的樓房,雙方簽訂購房合同有法律效應嗎
《房地產管理法》第37條關於「未依法領取權屬證書的房地產不得轉讓」。即沒有權屬證書的房產在法律上所有權不能轉移,關鍵是當事一方是否具有完全房產所有權...
《合同法》第130條規定:「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讓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眾所周知,房屋買賣分為兩道程序:一是雙方就買賣房屋經協商達成一致,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當事人之間發生債的法律關系,雙方均受合同的約束;二是雙方依合同履行義務。買受人應依約支付價款,出賣人應將房屋交付買受人並辦理過戶登記,將房屋所有權轉移於買受人。
可見,合同關系是因,過戶登記、轉移所有權是果。過戶登記能否進行、所有權能否轉移只是合同能否得到完全履行的問題,與合同的效力無涉。以房屋沒有取得權屬證書、不能辦理過戶登記為由反推合同無效是顛倒因果關系,不符合交易的順序與邏輯。
《物權法》第15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6條規定:「買賣雙方自願,並立有契約,買方已交付了房款,並實際使用和管理了房屋,又沒有其他違法行為,只是買賣手續不完善的,應認為買賣關系有效,但應著其補辦房屋買賣手續。」
⑶ 怎麼辦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費用多少
一、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辦理流程如下:
1、到當地的工商行政管理處辦理。
2、對本人辦理個體工商戶起名字,名稱組成為行政區劃+字型大小+行業+組織形式,填好下面的表格,申請名稱核准。
3、名稱通過後,進行開業登記申請,填好表格,工商部門就可以進行設立登記的受理了。
4、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辦理一般只需三個工作日,如果效率比較高的單位,當天就可以拿到執照了。
二、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收費標准如下:
1、登記費收費標准,個體工商戶開業登記費為每戶二十元,發放營業執照,不另收費。
2、營業執照副本收費標准。
3、個體工商戶自願領取營業執照副本的,每個收取成本費三元。
(3)合同法第56條擴展閱讀:
領取營業執照後,並不能馬上開業,還需要辦理以下事項:
1、刻章等事項
公司章
憑營業執照,到公安局指定刻章點辦理:公司公章、財務章、合同章、法人代表章、發票章;至此,一個公司注冊完成。
2、辦理銀行基本戶
公司注冊完成後,需要辦理銀行基本戶開戶。基本戶是公司資金往來的主要賬戶,經營活動的日常資金收付以及工資、獎金和現金的支取都可以通過這個賬戶來辦理。每個公司只能開一個基本戶。
3、記賬報稅
完成公司注冊後,需先辦理稅務報到,報到時需提供一名會計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聯系電話)。公司成立後一個月起,需要會計每月記賬並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企業准備好資料到專管所報到後,稅務局將核定企業繳納稅金的種類、稅率、申報稅金的時間,及企業的稅務專管員。企業日後將根據稅務部門核定的稅金進行申報與繳納。
4、繳納社保
公司注冊完成後,需要在30天內到所在區域管轄的社保局開設公司社保賬戶,辦理《社保登記證》及CA證書,並和社保、銀行簽訂三方協議。之後,社保的相關費用會在繳納社保時自動從銀行基本戶里扣除。
5、申請稅控及發票
如果企業要開發票,需要申辦稅控器,參加稅控使用培訓,核定申請發票。完成申請後,企業就可以自行開具發票了。
6、企業年報
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規定,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企業應當報送上一年度年度報告,內容包括公司基本情況簡介、主要財務數據和指標、股本變動及股東情況等等。
註:每年需要做年報的企業是:營業執照上,注冊時間為前一年12月31日前的大陸企業。
工商行政規定,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企業,工商機關會將其載入經營異常名錄,並處罰款。超過三年未年報的企業,將會納入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
納入異常名錄後,企業將無法變更、注銷、轉股,對外合作時,社會公眾可隨時查看到該公司的異常情況。同時對法人、高管進行行政限制。
⑷ 如果公司沒買蘋方字體的版權的 做ui的時候用了 會不會侵權
沒有經過授權,是肯定侵權了的。字體版權的使用方式上分兩種情況:
1、商業用途:用於商業用途,即發生以營利為目的的活動。
2、非商業用途:除上款的所有使用情況。
經過授權情況:
1、在非商業用途中,無須授權可直接使用其字體,不構成侵權
2、商業用途中,須在版權方授權范圍內使用,否則構成侵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可處以罰款;
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3、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4、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5、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6、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7、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8、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4)合同法第56條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構成,從一般民事侵權行為構成的四個方面,闡述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構成:
1.關於違法性問題。這是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一個重要的構成要件,雖然在學術界不少學者在研究違法性是否應獨立地成為侵權的構成要件,但至少在知識產權侵權領域,違法性這個要件是必不可少的。
2.關於損害事實問題。在一般民事侵權理論侵權的構成中,無論是三要件說、四要件說還是五要件說,都認為損害事實是民事侵權的構成要件之一,但是已經有不少學者提出,在知識產權侵權構成中,損害事實(結果)已經不再是必需的構成要件,這也是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與一般民事侵權行為的不同點之一。
3.關於因果關系。這是一般民事侵權理論中,民事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但由於有些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並不要求有損害後果,因此只有對造成損害後果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需要確定侵權人所應承擔的責任大小時,因果關系的認定才有意義。
4.關於主觀要件。上文闡述的民事侵權理論中,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要件之一是加害人主觀上具有過錯,但是,在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構成並不是以主觀過錯為必備要件。我國的專利法第63條第2款、商標法第56條第3款均確立了無過錯的侵權責任。
從以上的立法例中可以看出,即使行為人是無過錯的,也應承擔侵權責任,只不過其承擔的侵權責任要比有過錯的輕,有過錯的行為人除承擔停止侵權、銷毀侵權產品、消除影響等的侵權責任外往往還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