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12年

合同法12年

發布時間: 2020-12-27 07:08:18

⑴ 新勞動合同法,經濟補償有12個月限制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應當以2008.1.1劃分計算並且按照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原因回區別計算。答

2008.1.1前是12年多工齡,依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五條、第七條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有十二個月工資的上限,12年多應當支付12個月工資,依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沒有十二個月工資的上限,12年多應當支付13個月工資。

針對補充問題的回答,沒有超過3倍的,沒有12個月限制。

2008.1.1後是3.5年或者4年工齡,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有三倍月平均工資和12年的上限。勞動者月工資低於或等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沒有三倍月平均工資和12年上限。2008.1.1後的工齡應當支付3.5個月或者4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所以,這個經濟補償金應當是12+3.5或者12+4或者13+3.5或者13+4個月工資。

⑵ 勞動合同法四十七條補償十二年與實際工作年限如何解釋

勞動者在單位工作的年限,應從勞動者向該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之日起計算。如果由於各種原因,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及時簽訂勞動合同的,不影響工作年限的計算。如果勞動者連續為同一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但先後簽訂了幾份勞動合同的,工作年限應從勞動者提供勞動之日起連續計算。

經濟補償的計算標准為: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根據勞動法第二十八條的授權,1994年12月3日,勞動部頒布了《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規定了計算經濟補償時,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增加了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對於高端勞動者,可以通過法律強制性規定和市場調節並舉的方式,保護其合法勞動權益。但考慮到我國還沒有將勞動者區分不同群體,並適用不同法律的先例,在立法技術上也較難處理,因此勞動合同法並沒有將高端勞動者排除在保護范圍之外,但在經濟補償部分對高端勞動者作了一定限制。

即從工作年限和月工資基數兩個方面作了限制,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的,用人單位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⑶ 12年工齡解除勞動合同.

12年工齡解除勞動合同,通常有如下情況:
1.勞動者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轉正後提前三十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辦理離職手續,無經濟補償。
2.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剩餘的工資和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並辦理離職手續等;
3.用人單位不得拖欠勞動者工資,若存在拖欠,勞動者可以到當地l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4.勞動者沒有提前30天提出離職,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這個時候就是勞動者違法,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該勞動者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承擔。
5.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沒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沒有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9條規定的情形,用人單位行為屬於《勞動合同法》87條規定的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情形,應該支付賠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工資;
6.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符合《勞動合同法》46條規定的,應該支付經濟補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符合《勞動合同法》第40條,沒有提前1個月通知勞動者的應多支付1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
7.勞動者存在《勞動合同法》39條的規定的情況,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經濟補償,也不需要提前通知,需要用人單位舉證並且書面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
相關法律法規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五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⑷ 土地合同有條件性超20年,履行12年後才來說無效

如果租賃合同約定期限超過20年,超過20年部分無效《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條 租賃期限不得回超過二十年。超答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⑸ 在公司上班十二年後公司叫簽合同合法嗎

一個很奇怪的問題。
在公司上班十二年卻始終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公司的做法違反《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的規定,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應承擔支付第八十二條規定的二倍的工資的法律責任,時間從工作滿一個月的次日起開始計算,但最多不超過11個月。
但時間已超過一年,已失去追討的權利。
至於上班十二年後公司叫簽勞動合同,是對未簽訂勞動合同違法行為的修正,符合法律規定。
你可以接受。
由於已連續工作十二年,符合可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有權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也可以拒絕。
但公司可以因你拒絕簽訂勞動合同而終止與你的勞動關系,需要根據已提供服務的年限,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

⑹ 勞動法有無規定在同一家單位連續工作12年可鑒長期終身合同

在同一單位連來續工作滿十年自,在最後一份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到期後,如果雙方續簽,那麼單位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除非勞動者自己提出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在2008.1.1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後,連續兩次簽訂了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果雙方續簽,那麼單位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除非勞動者自己提出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
第十四條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 和第四十條 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⑺ 在公司工作了12年,公司現在要求我簽1年的合同。

  1. 《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中規定的第(一)項情形是「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內十年的」,容在這樣的條件下「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也就是說這並不意味著連續工作滿十年的,雙方簽訂的一定是無固定期勞動合同,如果勞動者提出來,簽訂固定期勞動合同也是合法的。現在雖然是工作單位提出簽訂一年固定期勞動合同的,但一旦簽訂以後,由證明不是勞動者提出來的可能也會比較困難,如果將來發生糾紛,想認定這一行為無效或者想撤銷這個行為就不容易了。

  2. 如果您現在簽訂了一年固定期勞動合同,等這個勞動合同期滿後,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中的規定,只有在用人單位降低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的情形下,您不同意續簽勞動合同而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時,才能按照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獲得經濟補償。如果是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而您不同意續訂,那是不能獲得經濟補償的。

  3. 如果您現在向工作單位提出應當依法同您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工作單位拒絕,並以此同您終止勞動合同關系的,您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條要求其支付經濟補償。

⑻ 題目: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勞動合同法修正案》

通過的是「修改決定」不是「修正案」。這兩個法律術語是有區別的。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二、理論知識:
這涉及到法律修改的形式問題。在我國的立法實踐中,法律修改主要有三種形式:修訂、修改決定和修正案。
在1996年以前,除1988年和1993年憲法修改時使用了修正案外,其他法律修改主要使用修改決定的形式。1997年對刑法進行全面修改時,考慮到修改內容很多、修改幅度較大,採用修改決定的形式不便於人們學習掌握和對照引用,於是就開始使用修訂的形式。1999年對刑法個別條文修改時又採用修正案形式,至今已有8個刑法修正案。進入新世紀後,法律修改的三種形式逐漸確定下來,沿用至今。無論從法理還是從實踐看,這三種法律修改的形式各有其使用特點和適用范圍,不可混淆。其區別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適用條件不同。法律的修訂,通常是基於法律的調整對象發生重大變化,或者人們對法律的認識和要求有明顯轉變,以致法律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條款需要修改,或需要對條文作全面修改,以適應變化較大的新情況。如1997年刑法的修訂。地方立法中也是如此,比如《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技術規范》規定:修訂適用於修改內容較多、修改量較大的法規,有時法規體例、結構需要變動。
修改決定形式的使用前提是,法律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條款基本適應需要,法律的表現形式和內部結構基本合理,但法律的某些方面、某個部分或者某些條款、詞句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的需要。這是最為常用的修改法律的形式。《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技術規范》也規定:它適用於對法規作部分修改,一般法規體例、結構不作變動。
修正案的形式在中央適用於法典化程度較高、穩定性較強的憲法和基本法律的部分修改,在地方一般規定為「法規修改較少,法規體例、結構不作變動的情況」。
——修改范圍和內容不同。這是與其適用條件相對應的。修訂對法律的修改范圍較大,修改內容既可以是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也可以是調整對象和重要制度,還可以是框架結構和具體條文。修改決定的修改范圍相對較小,一般是對現行法律的某些方面、某個部分乃至個別條款和詞句進行修改。修正案的修改范圍也比較小,且適用的法律層級與修改決定有所不同。
——審議和通過的對象不同。修訂是對法律的全面修改,因此向立法機關提出的是完整的法律修訂草案文本(即修改後的整部法律),立法機關審議的也是修訂草案文本的全部內容,而不是僅針對需要修改的內容進行審議;立法機關表決通過的,也是整個法律文本。因此也可稱之為「廢舊立新」。
對於修改決定或修正案,立法機關審議的僅僅是修改決定草案或者修正案草案,雖然修改後的整個修正文本草案也會印發立法機關,但那隻是一個便於立法者了解法律全貌的參閱文件,不是審議內容;立法機關表決通過的也只是修改決定或者修正案,不是修改後的整個法律文本。
——公布的對象和形式不同。以修訂形式進行法律修改後,其公布對象是修改後的法律全文。以主席令公布的法律文本形式是「某某法」,通常表述為「某某法已由某某會議於某年某月某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某某法公布,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因而是主席令直接公布法律全文。
以修改決定形式進行法律修改後,公布的是修改決定,並在其後附修正本,即將原法律根據這一決定作出的相應修改予以重新公布,也就是需要公布兩個文件;以主席令公布的法律文本形式是「關於修改某某法的決定」,表述為「關於修改某某法的決定已由某某會議於某年某月某日通過,現予公布,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同時,修改決定中要載明「某某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這是主席令間接公布法律全文。
以修正案形式進行法律修改後,公布的是法律修正案,且不對原法律進行調整,不用公布修正後的法律,也就是說只需要公布一個文件(但在實踐中為便於使用,有時也公布修正後的法律全文,如2004年修憲後同時公布了憲法修正文本)。以主席令公布的法律文本形式是「某某法修正案」,表述為「某某法修正案已由某某會議於某年某月某日通過,現予公布,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
——生效時間不同。採用修訂形式修改法律後,由於修改的內容較多,涉及到法律原則、制度的修改,實際上相當於制定了一部新法律,因而整部法律的生效時間需要重新規定。如2005年修訂後的公司法最後一條就明確規定:「本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地方性法規亦然,《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技術規范》就規定:對於全面修訂的方式,「應在法規最後一條明確修訂後的法規的生效時間」。採用修改決定或修正案形式修改法律後,由於涉及的只是若干條款和部分內容,在通過的修改決定或修正案中,只規定修改決定或修正案的生效時間,該法律的原生效時間不變。也就是說,修改後的法律將同時有兩個生效時間(如果做過多次修改,則會有多個生效時間)。
可見,法律修改的三種形式各有其不同的適用對象和特點,差別較大。一般來說,修訂形式適用於法律的全面修改,可稱之為整體修改;修改決定形式適用於普通法律的部分修改;修正案形式在國家層面主要用於對憲法和刑法等基本法律的部分修改,在地方也主要用於對法規的部分修改,但各地規定會略有不同。
在日常使用中,在不特意區別修改形式或者暫不確定修改形式的情形下,可統一使用「修改」。

⑼ 新勞動合同法 辭退工人的工人如何讓計算補償年限最長補償年限是十二年嗎

1,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了用人單位解除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需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具體標准。其中的工作年限是指勞動者到本單位的工作年限,不是最後簽訂勞動合同的年限。如甲先生1995年在A單位工作,2000年8月入職本單位簽訂5年勞動合同,2005年8月又續簽5年勞動合同,現在單位解除其勞動合同,甲先生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就從2000年8月計算,他的工作年限就是9年,而在A單位工作的年限就不能計算為本單位的工作年限。經濟補償金就按9年支付。
2,最長補償年限不超過十二年,是指其本人工資高於當地平均工資3倍,經濟補償金按當地平均工資3倍支付的人員, 而本人工資低於當地平均工資3倍的人員不受此限制,仍按其本人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工作幾年支付幾個月工資。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⑽ 勞動法工廠關閉賠償最高12年有這說法嗎

關於單位和員來工解除源勞動關系,單位支付員工經濟補償最高12年是在《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中有體現,針對的對象為平均工資高於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三倍的員工。對工資水平低於社會平均工資三倍的員工沒有此約束條件。

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熱點內容
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 發布:2025-05-19 19:15:03 瀏覽:368
有關水滴籌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19 18:55:05 瀏覽:128
刑事訴訟法攻略 發布:2025-05-19 18:54:21 瀏覽:868
道德經圖解pdf 發布:2025-05-19 18:38:03 瀏覽:916
屬於道德特徵有 發布:2025-05-19 18:37:57 瀏覽:219
中國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載 發布:2025-05-19 18:37:01 瀏覽:32
法治進行時2016年全集 發布:2025-05-19 18:21:06 瀏覽:576
勞動法休息日算工資嗎 發布:2025-05-19 18:19:39 瀏覽:534
上海美女律師 發布:2025-05-19 18:01:51 瀏覽:274
黃薇法學 發布:2025-05-19 17:58:48 瀏覽: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