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的完善

婚姻法的完善

發布時間: 2020-12-29 03:24:27

❶ 2、你認為我國婚姻法關於結婚條件的規定還有哪些不完善之處

婚姻法在維護婚姻質量上還是很不錯的,但是最主要是在懲治家暴啊,出軌啊,力度再大一些。

❷ 論 我國《婚姻法》夫妻財產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一、夫妻法定財產制之完善

法定財產制是指,夫妻無關於財產的約定或約定無效時依照法律規定而直接適用的制度。我國實行婚後所得共同制,存有許多不足之處,應進一步予以完善。

1.設立非常財產制。非常財產制是指在出現某些特殊情況的法定事由時,法院可因夫妻一方的申請,宣告終結夫妻共有關系,實行分別財產制。設立非常財產制,有利於保護婚姻關系中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也可以維護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故建議在婚姻法中增加一條:「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共產制終止:(1)夫妻因感情不和長期分居的;(2)夫妻一方被宣告失蹤的;(3)夫妻雙方處分共同財產無法達成一致的;(4)夫妻一方無正當理由拒不給付家庭生活費用的;(5)有其他重大事由的。」

2.正確界定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現行婚姻法規定的夫妻共同財產范圍過於寬廣,且有的不太合理,應重新界定。關於知識產權利益的歸屬問題。婚前一方取得的知識產權,婚內取得的利益歸一方所有;婚內一方取得的知識產權,婚內或離婚後取得的利益應歸雙方共同所有。關於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歸屬問題。夫妻任意一方凡是依繼承或贈與取得的財產,是其個人特有財產。

3.建立夫妻共同財產管理制。在婚姻法中應增加規定夫妻對共同財產的權利義務和夫妻債務清償的內容。筆者認為,夫妻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理權,對重大共同財產的處分,須經夫妻雙方協商書面同意,否則,一方有權主張無效,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夫妻共同財產經夫妻雙方協商,可以由夫妻雙方或一方管理,行使夫妻共同財產管理權,如遇特殊情形,經他方提出可協議停止其管理權,如協議不成,可訴請人民法院裁決。特殊情形消除後,經一方申請,法院可撤銷原判決,恢復其管理權。

二、夫妻個人特有財產制之完善

現代許多國家都明確規定了夫妻特有財產的范圍以保護夫妻的個人財產權。夫妻個人特有財產制是相對於夫妻共同財產制而言,指法律規定一方對婚前財產或者婚後所得的某些財產,由夫或妻一方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和承擔,並就該特有財產的效力等內容形成的法律制度。筆者認為,應對夫妻個人特有財產制進一步予以立法完善。

1.擴大夫妻個人特有財產的范圍。應增補規定以下5類夫妻個人特有財產:(1)婚前個人所有財產產生的孳息。這既符合原物與孳息不可分的民法原理,也符合公平原則;(2)夫妻一方用於從事職業、業余活動所購置的專用財產,但夫妻共同購置且價值較大的除外。這樣既對一方專用生活用品的外延作出界定,又防止一方用夫妻共同收入購置價值較大的專用生活用品而產生明顯不公正;(3)夫妻一方取得的具有人身性質的傷害賠償金、補償金、保險賠償金、獎品、獎金等財產。此類財產與公民的人身、人格休戚相關,或是夫妻一方所取得的象徵性的榮譽財產,將其列入特有財產也是符合國際立法例的;(4)兩地分居1年以上的夫妻各自購置、管理、使用的財產。夫妻兩地長期分居,其各自購置管理的財產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將之納入特有財產是比較合理的。

2.建立夫妻個人特有財產管理制。明確個人財產是專屬配偶個人所有,原則上由夫妻各自行使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配偶應尊重對方對特有財產的所有權,禁止夫妻一方擅自處分他方的特有財產,由此給他方造成的財產損失應予承擔賠償責任。夫妻個人債務由其個人財產清償,如夫妻一方用共同財產清償個人債務的,另一方有權請求負債配偶以個人財產補償。當夫妻共同財產不足以償付共同債務時,夫妻必須以個人特有財產分擔清償,並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三、夫妻財產約定製之完善

夫妻約定財產制,是指婚姻當事人通過協議的方式,對婚前、婚內財產的歸屬、佔有、管理、使用、收益、處分及債務的清償、婚姻關系解除時的財產清算等事項作出約定的一種法律制度。現行婚姻法對夫妻財產約定製規定得仍不夠完善,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作用並不大。筆者認為,我國應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完善夫妻約定財產制。

1.設立財產約定種類。這樣,比允許當事人自由契約的任意約定製更規范、簡潔、具有操作性。具體而言,可立法列舉以下三種模式供當事人予以選擇。(1)一般共同制,即夫妻各方的婚前財產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所得的財產,歸夫妻雙方共同所有,但夫妻特有財產除外。(2)聯合財產制,即夫妻各自的財產所有權歸個人所有,可約定由夫妻一方統一管理雙方的財產,但夫妻特有財產除外。(3)分別財產制,即夫妻婚前和婚後各自所得的財產均歸各自所有,由其本人管理,委託夫妻他方代管的,則適用民法中一般代理的規定。

2.明確財產約定的生效時間。立法規定,夫妻關於財產的約定,既可在婚前進行,也可在婚內進行。除雙方在財產約定中明確約定生效時間的外,在婚前訂立的夫妻財產約定,應於雙方登記結婚之日起生效;在婚內訂立的財產約定,自財產約定訂立之日起生效。當事人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可對財產約定附加條件或期限,或對財產約定進行變更或撤銷,但變更或撤銷的形式不得低於財產約定成立時的形式。

3.規范財產約定的公示程序。目前,世界多數國家規定了夫妻財產約定的公示程序,主要有兩種:一是公證方式,二是登記形式。鑒於公證成本較高,考慮到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狀況,採用第二種程序比較合適,即建立財產約定的登記制度,從而規范夫妻財產約定的程序。登記機關將財產約定的登記作為社會公共信息,以合適方式向公眾開放。如夫妻財產約定未經登記的,則其中一方與第三人交易時,應就自己的婚姻財產形式告知第三人,否則第三人可以重大誤解為由撤銷該交易行為,且未經登記或公證的夫妻財產約定不具有公示性,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三人仍可要求債務人以夫妻共同財產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❸ 無效婚姻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新中國成立後制定的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新中國,決定讓王明擔任政務院法制委員會主任。王明並不是學法律的專才,但當年他在延安分管婦女工作,後來又擔任過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央法律問題研究委員會主任,做過一些法律草案起草工作。

王明是屬於學院派的理論家,要辦什麼事,先得找理論依據,他要求法制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必須很快熟悉這方面的馬列論著,與同志們一條一條地審理中共在戰爭年代制訂過的有關婚姻的法規和條例。同時,也借鑒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婚姻法》。

據說,初稿是由王明口述的,秘書記錄。那天,王明一口氣述了17個小時,邊述邊改,17個小時一氣呵成,形成了23000字的初稿,顯示了王明的才氣。

1950年4月1日,在中央人民政府第七次會議上,王明代表法制委員會向會議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草案,並作了「草案」起草經過和起草理由的報告。會議通過這部八章27條的《婚姻法》。

毛澤東主席隨即發布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令,《婚姻法》於1950年5月1日起在全國實行。這部《婚姻法》一直使用了三十年,到1980年才修改。

時隔不久,《人民日報》(海外版)又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人民日報》海外版總編同志:您好。

我閱讀了你報2001年8月24日發表的《毛澤東指定王明起草婚姻法》一文,我認為文中有一部分是事實,但關於毛澤東指定王明起草婚姻法部分不是事實。

當時王明是政務院法制委員會主任,他看過這個稿子是事實,但沒有參與起草,也沒有參與討論,送中央政府之前,有沒有提意見,我不了解,但決不是他起草的。

……羅瓊2001年10月22日兩個版本,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僅就兩篇文章來看,這個「羅瓊」的來信應該說更可信一些。幾番周折後,我找到了「羅瓊」。原來,她正是原中央婦委委員、當時參與起草《婚姻法》的成員之一。在我的要求下,她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少奇同志讓咱們過去一趟,要布置新的任務。」

1948年9月,解放戰爭進入了全面戰略反攻階段。就在此時,中央婦委召開了一次解放區婦女工作會議,9月20日,會議開幕當天,朱德代表黨中央致開幕詞,周恩來作政治報告,鄧穎超代表中央婦委作工作報告。

會議期間的一天傍晚,鄧穎超對婦委會的同志們說:「少奇同志讓咱們過去一趟,要布置新的任務。」

從東柏坡到西柏坡也就二三里地,轉過一個小土坡轉眼間就到了。劉少奇與王光美那時剛剛結婚不久,住在兩間土牆瓦頂房裡。劉少奇熱情地把她們迎進屋裡,請她們吃花生和紅棗。

「會議開得不錯吧?」劉少奇問。鄧穎超說:「太好了!大家認真總結了過去的工作,討論了當前的方針任務,而且還要研究制訂今後婦女運動的方針。」

劉少奇說:「關於婦女工作,一方面各級黨委應當重視,加強領導;另一方面,婦女幹部自己也應努力工作,主動爭取黨委的重視。你們不是要黨委撐腰嗎?首先你們得有『腰』,黨委才好撐;要是自己沒『腰』,別人怎麼撐也撐不起來。」

劉少奇風趣的話語把大家都說得笑了。

「革命的形勢發展很快,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很快就要在全國范圍內取得勝利,再有一年左右時間,我們就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起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片刻,劉少奇習慣性地點燃一支煙,「新中國一成立,你們婦女工作者的任務更重了。有些工作現在就要開始著手准備和研究。今天,找你們來,想先交給你們一項任務,先吹吹風」。

聽說有新的任務,大家都很高興。鄧穎超連忙說:「少奇同志,請給我們布置吧。」

劉少奇說:「新中國成立後,不能沒

❹ 論我國婚姻法中夫妻共同財產制的完善 6000字能寫嗎

您好!不是很了解您的問題,整理了關於夫妻共同財產制的相關法律知識供您參考:
夫妻財產約定製是關於法律允許「夫妻」用協議的方式,對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及債務的清償、婚姻解除時財產的清算等事項作出約定,排除法定夫妻共同財產制適用的制度。我國《婚姻法》著眼中國具體實際,本著約定先於法定、夫妻財產權利和財產義務平等、保護弱者利益、保障夫妻合法的財產權益和維護第三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確定了約定財產制和法定財產制兩種夫妻財產制度。其中夫妻財產約定製不僅是調節夫妻財產關系的主要依據,同時也是涉及交易安全的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在夫妻財產關系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夫妻財產約定製度也逐漸被人們所認同。

一、夫妻財產約定製概述

(一)什麼是夫妻財產約定製

所謂夫妻財產約定製,
是指法律允許夫妻用契約、協議的方式對他們在婚前和婚後財產的歸屬、佔有、管理、使用、收益和處分以及對第三人債務的清償、婚姻解除時財產的分割等事項做出約定,從而排除或部分排除夫妻法定財產制適用的制度。法定財產制是依照法律直接規定而適用的財產制,約定財產制是夫妻以協議、契約的方式依法選擇適用的財產制,其效力要高於法定財產制,只有在當事人未就夫妻財產做出約定,或所做的約定不明確,或所做的約定無效時,才適用夫妻法定財產制。夫妻約定財產制是夫妻在平等的基礎上,通過約定自願決定婚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的歸屬。夫妻約定財產制是夫妻財產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夫妻對財產權利民主行使的結果,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然。目前,世界各國大多規定了夫妻約定財產制。

(二)我國現行夫妻財產約定製度的種類及特點

1.我國現行夫妻財產約定製度的種類

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第19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第17條、第18條的規定」。據此,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確定的約定財產制有三種:一般共同制、限定共同制(或稱部分共同制)和分別財產制。

2.我國夫妻約定財產制的特點

(1)從夫妻財產約定的成立及生效必須具備的要件來看

夫妻財產約定的行為作為一種雙方民事法律行為應符合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即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夫妻財產約定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依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和《合同法》相關規定以及夫妻財產約定的身份特點,夫妻財產約定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包括:①當事人是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夫妻財產約定不適用代理制度;②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③約定不違反法律與社會公共利益的規定;④雙方當事人必須是合法夫妻。夫妻財產的約定是要式法律行為,依《婚姻法》規定應採用書面形式。探其原因:其一是夫妻財產的約定事關婚姻本身,不可等閑視之;其二是夫妻財產約定一般存續時間長,若不為書面形式則容易發生爭議;其三是夫妻財產約定事關他人利益及交易安全,書面形式易於核實。至於是否需要公正、鑒證、登記則未予規定,出於保護雙方及第三人利益的考慮,應倡導採用以上形式,特別是公正程序。

(2)從夫妻財產約定的時間與范圍來看

一般而言,夫妻財產約定既可在婚前進行,也可以在婚後進行,但均從婚後發生法律效力。夫妻財產約定的范圍較為廣泛、自由,既可在婚前財產進行約定,也可以在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財產進行約定;既可以對全部夫妻財產約定,也可以對部分夫妻財產約定;既可以概括地約定採用某種財產制,也可以具體對某一項財產進行約定;既可以約定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或者使用權、管理權、收益權、處分權的行使,也可以約定家庭生活費用的負擔、債務清償的責任、婚姻關系終止時財產的分割事項。

(3)從夫妻財產約定的法律效力來看

夫妻財產約定的法律效力,是指夫妻財產約定在夫妻之間或對第三人的法律約束力。一般分為對內效力和對外效力。①對內效力,即夫妻之間的效力。《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財產約定一經生效,即在夫妻之間產生財產約定的法律效力,婚姻當事人雙方均受此拘束。夫妻雙方必須依協議約定行使財產權利和履行財產義務,夫妻財產利益的分配必須按照有效約定進行。②對外效力,即夫妻對財產的約定是否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國外立法一般認為,夫妻財產約定必須經過登記或為第三人所明知時,才能對第三人產生法律效力。例如德國立法以約定已登記為一般情況下的公示方式,以約定為第三人所明知為向第三人的公示方式,而日本則以登記為約定的惟一公示方式。我國《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可見我國立法採取以第三人知道為對抗之要件,即在第三人與夫妻一方發生債權債務關系時,如果第三人知道該夫妻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就以其一方的財產清償。第三人不知道該夫妻有財產約定的,該約定對第三人不產生效力,夫妻一方對第三人所負債務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制下的清償原則進行償還。

二、我國夫妻財產約定製度的缺陷及完善建議

修改後的《婚姻法》較完整地確立了夫妻約定財產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國夫妻財產制度,但是現行的夫妻約定財產制仍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正是這些缺陷和不足,不利於法律保護夫妻和第三人的合法權利,不利於解決司法實踐中「假離婚、真逃債」的問題。因此有必要通過立法或司法解釋,對夫妻約定財產製作出具體的說明或解釋,以便於夫妻約定財產制的正確適用。

(一)我國現行夫妻財產約定製的立法缺陷

1.我國法學界和實務界對約定類型的理解有分歧

民法學界不少學者認為新《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對夫妻財產約定內容的立法陳述是選用了一種選擇式立法模式,認為其已明確地提出三種夫妻財產制度即一般共同制、分別財產制、限定共同制供婚姻當事人選擇約定。當事人只能選擇其中的一種,夫妻財產約定才有效,夫妻財產約定若以法律明文允許以外的夫妻財產制為對象,財產約定無效,當事人仍適用法定夫妻財產制。而法律實務界普通認為,目前的夫妻財產約定製立法仍然是一種自由式立法模式,婚姻當事人仍然可以對其財產約定內容進行自由選擇,只要不違法,不損害公共利益、公序良俗,該約定就應認定為有效。對同一法條、同一問題,學術界和實務界在理解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而立法對此沒有做出進一步明確的界定,長期下去,在實踐操作中勢必將帶來很大的麻煩。勢必有待立法的進一步完善。來源:找法網http://china.findlaw.cn

❺ 請問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對1980年《婚姻法》有哪些修改和完善

2001年4月28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回國婚姻法)的決定答》。修正後的〈婚姻法〉對原法的補充和修改,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 1、關於總則:增設了「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在新增的第四條中,規定了婚姻雙方和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 2、關於結婚制度:增設了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規定。 3、關於家庭關系:在夫妻財產制上,一是改進了原有的法定夫妻財產制,分別列舉了法定夫妻財產制中雙方共有財產和一方個人財產的種類和范圍。二是規范了夫妻財產約定,包括約定的內容、形式和效力等。4、關於離婚制度:對離婚的法定理由增設了若干列舉性、例示性的規定。 5、關於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對違反婚姻家庭法行為的受害人,規定了各種必要的救助措施。

❻ 現行婚姻法和繼承法的不足與完善

1、婚前房產,婚來後雙方供按揭源,離婚時分割財產,婚姻法司法解釋對增值部分的分配,給予法官過多的自由裁量權。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以下簡稱24條)有較大爭議: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簡單點說,如果婚內配偶背著自己在外面簽借條,自己縱然不知情,也會因為是夫妻關系而要承擔連帶責任的。只有三種例外情況:1.你能證明債主和你的配偶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2.你們夫妻實行AA制,且債主知道;3.你能證明配偶舉債未用於夫妻共同生活。除此以外,一律推定為共同債務。

❼ 《婚姻法》是否應進一步完善

對於新婚姻法及解釋的出台,我們應該更理性、更深刻地看待分析。引起爭議的條文,其規定有著對社會現實的規范和司法實踐的經驗,出發點和可實施性都是有充分背景和理由的。之所以引起廣泛爭議,無非是道德、文化上人們認識的落差造成。
新婚姻法這些規定的出台有其背景原因。
一是市場化、高房價等等所帶來的價值觀的扭曲和婚姻觀的不正確。毋須諱言,高而不下的房價沉默了年輕人的夢想和激情,在種種壓力下他們變得世俗甚至"憤青",擇偶觀正是這種心態的集中表現。"有車有房,父母雙亡"、"在寶馬上哭而不在自行車上笑"等等,折射出部分人對待婚姻的非理性和誤區性。新婚姻法的相應條款有助於釐清界限,明晰權利,對於避免由於上述原因帶來的更多爭議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是今年來我國離婚率連續增長,離婚案越來越多。根據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的離婚案達46.5萬件,較去年同期又增長了17.1%。這已經是我國離婚率連續7年高增長。這是誤入歧途的婚姻觀的現實表現,人們忽視了婚姻的溫情性, "閃婚閃離"等等層出不窮。新的司法解釋更加尤其明確了離婚時對於房產等敏感重要的財產權屬分配,使得法官判案有法可依,更加提醒人們將相濡以沫、白首偕老等等美好的詞彙找回並在生活中得以體現。
同時我們應當看到,婚姻甚至道德不能僅憑法律來約束,更應通過精神建設來正化,通過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道德觀來教育、發展和弘揚。
第一,涉及到精神道德文化領域,我們必須看到,法律是道德的最後一根准繩。婚姻中原本重視的互相扶持、互相敬愛等等核心思想,是法律無法通過條文來約束的。這就需要我們對婚姻,對家庭這個社會基本單元進行有效的思想引導,通過樹立典型、弘揚傳統等等方式,倡導婚姻本質的回歸。
第二,新婚姻法在操作性上,還可能面臨著種種問題。比如"房產加名稅"、"第三方贈予收回"等等,在實際判決案件上,仍有一個摸索、探究的長期過程。而法律究竟能否在道德滑坡的時候止住向下的加速度,還有待後期的實踐結果。
第三,我們應該看到,當前唱紅歌、重孔儒等等一系列活動,是對精神文化的重新重視。在法律之前,我們也確實更應該重視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建設,有機地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市場經濟精神文明、先進文化思想等等加以融合,建立完整的社會倫理道德體系。畢竟,法律不是萬能的,好的法律環境還要有道德基礎才能支撐。我們完善法律,更要完善道德。

❽ 國外哪個國家婚姻法完善

  • 財產分配方面:

    歐美:一部分是平分家產,一部分是根據具體情況裁定,大多在財產方面偏向女方以及有贍養費規定,男性出軌亦會付出很大代價。

    日本:丈夫的工資大部分由公司直接匯給全職太太,丈夫只能花零花錢,如果離婚,財產平分,如果男性出軌或是家暴等,財產絕大部分甚至全部歸女方。男方必須每月支付對妻子的贍養費和孩子的撫養費,老公的工資和退休金也要分前妻一半;

    德國:德國法律規定,老公工資按比例打入全職太太帳戶,老公要為全職太太做家務付工資,離婚後,年收入高的一方必須把和收入低一方凈收入之差的3/7作為贍養費支付給對方,直到對方再婚。老公的工資和退休金都要分前妻一半。

    孩子判給誰:通常只要母親沒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不管母親經濟狀況如何,基本都會判給母親。

    房產居住權:通常由有孩子撫養權的人獲得房屋居住權(在英國,女方在離婚時至少可獲得50%的房產權;日本可無條件獲得70%的房產權;在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等歐洲國家,離婚訴訟中,判給妻子的房產權幾乎高達100%)

    為什麼發達國家財產分配偏向女性?:他們認可女性對家庭的生育付出,也不會看不起全職太太(事實上發達國家已婚女性當全職太太的比例並不低,如果夫妻雙方都在工作,他們的家務通常是平分或請保姆,甚至很多男性主動承擔更多的家務),尊重其奉獻,全職太太的地位並不比在外賺錢的人的地位低,而且母親對子女的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一個離異後就毫無經濟能力的母親,怎麼能夠給予子女正常的教育和營養。

    中國:只承認社會工作是勞動,沒有贍養費,只有對孩子的撫養費,通常也就幾百塊錢,在中國,幾百塊錢能為孩子做什麼?而且錢會不會拿給你還是個問題。而那所謂的按揭補償,首先你要保存幾十年的繳費單,還得是你親自去繳費的,如果沒有證據,你無法證明你按揭過,就算你有這個好不容易保存了的證據,按中國的法律執行力來看,你有很大可能這一輩子都拿不到了,婚後所謂的共同財產,現在轉移起來也不是一般的方便了。男人出軌,法律規定的精神損失費幾千而已。至於那所謂的生育自由權,其實只是表面文章,男性可以以你不生育導致感情破裂為由提出離婚。

    孩子判給誰:在中國,孩子一般都是誰有錢判給誰,當你被凈身出戶後,除非男方不願意要,否則你很有可能連孩子都會一起失去!

    為什麼中國的婚姻法偏向強勢一方?

    在中國,女性在跟男性一樣工作的同時,還要承受絕大多數甚至全部的家務,而女性對家庭的付出都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能也不該索要報酬。同時女性在生育方面付出的巨大精力,失去的工作、晉升機會,因生育對身體造成的損失,和家務一樣都得不到社會基本的尊重和認可,也因為這些因素,加上社會的歧視和用人單位承擔的女性生育成本,基本決定了女性不會有太多機會在收入上超過男性,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女性都是弱勢群體。由於婚姻產生的損失,全部由女方一個人擔是不公平的,就算是保姆,每個月也有好幾千塊工資還包吃的吧?在這里,也沒有幾個人敢當全職太太,因為會被丈夫瞧不起,說你沒本事,你也沒資格用他的錢,因為這錢不是你直接掙的。而當你將重心完全傾向事業的時候,他立馬又會抱怨你太好強,不照顧家庭和孩子,不夠溫柔。在這里,我們一方面像男人一樣工作養家,一方面還要為家庭當牛做馬,成了男人和女人的結合體。

    只有在這樣一個可笑的地方,才會出現男性把妻子掃地出門不予任何補償的怪事,而且這種怪事還得到了大量男性以及少量女性的支持。或許有些經濟狀況良好的女性會覺得,這樣對你們也有益,但你們有沒有想過那些已經被傳統婚姻榨乾的婦女,和那些被男權思想的父母以及貧窮剝奪了教育權、事業權和思想權的女性,她們不得不在婚姻中當一個賢妻良母,可中國又不認可這種付出,她們的處境會有多被動?而且你們經濟條件好,你們買了房,就能讓丈夫自己安個子宮幫你們生孩子了嗎?就能讓丈夫帶孩子了嗎?就能讓丈夫替你承擔生育養育損失了嗎?就能讓孩子跟你們姓了嗎?就能讓孩子叫你父母為爺爺奶奶了嗎?就能讓自己的父母成為丈夫的義務了嗎?就能讓丈夫家暴就去坐牢嗎?就能讓丈夫承擔家務嗎?就能避免丈夫可能轉移財產的情況嗎?實際上對於有房的女性來說,在中國的現狀和風俗中這種婚姻法也只是讓男方多佔了一層經濟上的便宜而已,稱不上有利,並不能改變你為了丈夫家養育子女付出巨大精力和犧牲卻絲毫得不到補償甚至一點感謝的事實。

    婚姻法本質應該是以保護婦女兒童以及弱勢群體的利益為優先,但在這里變成了保護男性和強勢群體的法律。

    為什麼婚姻法一次又一次的變?

    中國的婚姻法,其實大致在2001年的時候就開始對女性等弱勢群體缺少補償了,即取消了結婚8年後個人婚前購房轉為共同財產的規定,而2011年新婚法後,直接把共同按揭買的房也歸為個人專屬財產後,才引起軒然大波。不過即使在過去就有很多女性離婚會面臨凈身出戶的危險,絕大部分的離婚依然是由女性主動提出的,而事實上,離婚的女性幾乎都認為自己離婚後生活比以前幸福了,其實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在這里結婚到底對誰更有利了。

    婚姻法一步步改變,改的對男人越來越有利,男人出軌越來越無壓力,越來越不用承擔什麼責任,卻隻字不提女性在婚姻里和生育里的隱形犧牲和付出,隻字不提中國家暴的問題,隻字不提女性肩負的多重壓力和被強加的對男方父母的義務是多麼的不公平,中國一方面越來越喜歡給男人太多特權,另一方面卻並不要求男人承擔相應的責任;一方面給了女性太多責任,卻絲毫不給一點應有的權利。

    一個婚前財產公證的例子看中國的雙重標准

    有一位女性,自己買的房,做了婚前公證,不久後就離婚了,專家們的評論是:這女人不是個好女人,不信任丈夫和公婆。但反過來,男的要求公證,女的不幹,就是無良的「拜金女」了,新婚法出台之後,主流輿論們都說,什麼公婆買房兒媳沒份兒,反正男的防著女的天經地義,女的防著男的天理不容。這就是中國可愛的雙重標准,要求女性當無償付出無限多義務勞動的「聖母」,否則你就是「拜金」,就算被凈身出戶了,也不能抱怨,否則很多男性會說你「沒出息」,「沒本事」,是的,如果換成他們生育和以家庭為重心,他們的確還會很有出息。

    女性對買性和家暴的容忍真的可以挽回婚姻嗎?

    很多女性覺得,對家暴或者出軌的男人寬容、原諒,他們就會變好,實際上這只是在助長這部分男性的囂張氣焰而已。《中國性科學》曾報道,男人以暴力行為發泄情緒之後,雄激素水平不但不會因疏導下降,反而會因暴力行為的成功而上升,從而變得更加暴力。同理,男人的性自由不但不能疏導他們買性的慾望,反而會讓他們買性的慾望增強;也就是說,男人一旦突破了婚內性的束縛,對性方面的要求就會變得更加來源不限,多多益善。

    一個人的地位不是由金錢恆定的,女性攜帶的生兒育女的天職,本就會造成你們在事業上和身體上的損失,事業上或許沒能做到和男性一樣成功,並不是你們低他們一等的理由,更何況這是個男權社會,連男人都不是每個都能做到非常成功,更何況女人呢?男女各自有各自的奉獻,人人本是生而平等的。

    如果女性自身都不認可自己的價值,只會重復一代又一代重男輕女的行為:對這些用女孩的命換來的男孩過分寵愛,眾星捧月,導致他們不懂得男性的責任和做人應有的道德,不會懂得分擔應有的家務和家庭責任,只會壓榨和輕賤女性;對女孩過分「精神壓迫」,導致她們不能認可自己的價值,經濟獨立但不能精神獨立,逆來順受,成為一個只會付出而不懂得維護自身權益的「聖母」,從而惡性循環。

    很多女性的家長就是這樣,他們總是對自己女兒特別苛刻,卻對女婿十分寬容,即使女婿出軌家暴,他們也會勸女兒說什麼男人犯錯很正常,無所謂。他們根本不明白,自己的女兒也是一個人,一個平等的人。就算有極少數的開明的家長,他們也會顧及到在這樣一個不保護女性的國度,女性追求婚姻生活中的公平或許會遭到女婿及公婆的暴力對待。

    女性生孩子不會減少婦科病和延緩更年期

    中國的女性,結婚之後生孩子是必須的,是你的「義務」,即使生育的損失完全是你一個人在承擔,即使在這里女性的生育特別的廉價,絲毫得不到很多發達國家對待生育過的婦女的尊重,即使你有可能生了孩子丟了工作然後再被掃地出門。

    國內很多磚家都聲稱生孩子和幸福的婚姻會給母親增壽,減少婦科疾病,延緩更年期,其實國外研究早就證明,不生育不會縮短女性壽命,終生不生育的女性乳腺癌幾率與25-29歲初育者一致,且得乳腺癌的可能性小於35歲以後生育的女性。女性更年期年齡亦是由遺傳決定,與是否結婚以及婚姻是否幸福沒有任何關系,事實上男性也有更年期,且他們的更年期年齡才和是否結婚,婚姻生活是否完美密切相關,我也曾咨詢過身邊生過孩子的女性,她們大多都說自己生了孩子後身體大不如前了,記憶力也變差了。

    女性首先是個人,其次才是個女人,最後才是位母親,不是每個女人都想生孩子的,更不是每個女人在中國這樣神奇的環境都敢生孩子的。

    發達國家和中國對待家庭暴力的處理方式

    發達國家:丈夫對妻子用家庭暴力,即使只是一個耳光,也會被扣押、耗費N多保釋費、社區服務、強制心理治療、兒童保護機構不定期家訪,且日後一旦離婚,施暴的男性在財產分配上將完全處於被動和劣勢地位。就算僅是吵架,女方報警,男方也會被強制上「愛護家庭課」三個月,且有很多家暴保護機構,至於嚴重的家暴,請自行想像。

    中國:中國家暴率很高(曾有國外的紀錄片表明中國是世界上家暴率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曾有國內統計發現有近三分之一的家暴率,不要覺得不可思議,很多被打的女性為了面子在外面表現得非常正常)。女性卻沒有任何有效的處理方式,這里只有一個沒有任何實際行使權力的做表面文章的婦聯,求助法律也不會有任何結果。更好笑的是丈夫虐待妻子,哪怕是將妻子打死,也就是一個虐待罪,判刑最多七年(參見北京董珊珊案例,這還只是上了新聞的,現實中,對妻子長期施暴打殘打傻甚至打死卻根本沒受到任何懲罰的事件並不少,還有不少女性因為被施暴而自殺的),與此相反的是,如果是妻子不堪虐待打死了丈夫,面臨她的將是終身監禁或死緩,曾經還有一位女性,常常被家暴,懷孕後生了一女,丈夫嫌棄想要掐死,她為了保護女兒殺死了丈夫,被判終身監禁。在這里,打路人是犯法的,打妻子卻只是「家事」,不犯法。還曾有案例,丈夫打妻子,妻子還了手,於是就不是家暴了。當年的董珊珊案,並沒有引起太大轟動,還有男性稱:「誰叫她嫁給有錢人了呢」,男人永遠不會被家暴,所以他們不關心,不同情。而家暴對孩子的影響,在這里也不被重視,受折磨的不僅是女人,也是孩子,是社會的未來。

    發達國家和中國對待娼妓業的態度

    在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娼妓業並不合法,而他們在打擊嫖妓行業方面,主要是打擊嫖客,對嫖客進行重罰,甚至有極個別會曝光他們並判刑,對妓女卻只輕罰或者不罰,而且在大部分國家,比如美國,輿論對嫖客非常不客氣,嫖客被描述為挫男等,如果一個男人嫖妓被戳穿,連他的好哥們都會看不起他,而即使是那些娼妓業合法的國家,花錢買性也絕對不是件光彩的事,而是被說成只有又臟又臭毫無本事的男人才會去花錢買性,倒是有不少中國男人喜歡在華人論壇上說自己睡了多少白條雞,還引以為豪。

    中國:這里是表面的嫖妓不合法,對待妓女就像對待牲畜,毫無一點人性可言。而且在這里,如果一個男人嫖妓,他的好哥們都會支持他,輿論也從來不會譴責花錢買性的行為,而女人如果因為丈夫買性而離婚或是抱怨,還很有可能會被認為是不懂事,不給男人面子,感情在這里男人有需要是很正常的,只要沒把妓女娶進門,你就該高呼萬歲了,實際上這種男人只愛自己,妓女和妻子都只是工具而已,對待妻子還不如對待妓女大方,妓女實際上也並不能減少強奸罪的發生率。

    發達國家和中國對待女性被強奸事件的態度

    在西方,父母們都讓自己的女兒在遇到可能出現的性侵犯事件的時候,不要過分反抗,以保護自己為主題,遞上安全套比遞上刀子明智。強奸罪亦是重罪,通常會判幾十年。

    中國呢?這里認為女性所謂的貞操以及用這種所謂的貞操來恆定的所謂的尊嚴比僅有一次的生命重要,寧死也要不屈,以前有人提議讓女孩出門帶上避孕套,遇到強奸事件時可以避免艾滋病等疾病而造成進一步的傷害,結果被人罵得狗血淋頭。而且被強奸後女性還得遭受周圍鄰居,長輩,同事等的「議論」,本是受害者,還要被唾沫星子淹死,而因此造成的幾乎永久性的心理創傷,卻不會引起關注,強奸罪也不過是判區區幾年而已,奸殺案也永遠都是死緩。想起那個16歲因為強奸其的罪犯判刑太輕而自殺的孩子,不由得感嘆:姑娘,你投胎投錯地方了。

    處/非處的問題

    在中國,一個女人,不管你品德多麼優良,本身多麼優秀,只要你婚前不是處女,就是罵聲一片了,而這里在要求處女的同時,卻絲毫不要求處男,甚至對非處男大加贊賞和崇拜,女性也是人,卻沒有對自己身體的處置權,男性卻連嫖妓(實際上美國曾經做過調查發現嫖過妓的男人更容易犯罪,也更容易對女性做出極端的暴力虐待行為)都能得到一堆男人的支持和辯解。

    同是人,卻被給予了不同的道德標准和行為准則。或者說,其實有些男性,根本就沒有把女性當人,只把她們當一件可以用處還是非處來評估其價值並可以任其發泄的物品,所以很多男性說:你們要求我們結婚有房有車,我們要求你們是處女理所當然。

    姑且不論究竟能有多少女性會這樣要求(至少我身邊一個這樣的女性都沒有),實際上有房只是對你下一代以及你自己生活的保障而已(不娶妻,你就一輩子不買房子睡大街了?),也是男性為了自己在同性之間有面子而已,更別提現在多少夫妻都是男女一起供房的了。

    還有很多人聲稱什麼男女身理結構不一樣,所以男人可以胡來,女人卻堅決不可以,這就更可笑了,如果做好安全措施,對誰都是無害的,什麼非處影響胎兒智商以及非處的孩子會像第一個男人也毫無科學依據,那些文章經查實不過是用一些文章東拼西湊來的,唯一能查到的一位該文所引用的存在的科學家只發表過一篇血液對免疫力的影響的文章,卻還能得到一大堆人的追捧,我並不反對男女婚前禁慾,但是用這些偽科學和雙重標准來束縛女性並對女性進行洗腦,純粹只是為了滿足那些男人的自私慾望,一群自己都不是處男的男人在那裡叫囂情人可以找非處,結婚必須娶處女,實在是讓人覺得惡心。

    那些聲稱女性婚前守貞才會獲得幸福,並且能夠得到的幸福比非處多很多的男人,其實不過是在胡言亂語給女人洗腦罷了,一個有處女情結的男人不能嫁,除非他自己也是處男,否則只意味著他是一個奉行性和道德的雙重標準的男人,這種男人非常的自私,骨子裡輕賤女性,絕對不懂得什麼叫做責任和良心,還更有可能出軌,女人嫁給了這種人,只會變成一個真正的黃臉婆。

    還有磚家稱美國發起過貞操運動,其實只是某個宗教組織到少數幾所大學搞了幾個小范圍的宣傳活動,根本談不上「運動」,並且他們是宣傳男女守貞的,更何況,處女膜在大概成年後,就會逐漸淡化並失去它原有的保護作用,用一層膜來評估女人的道德和「價值」,跟過去的裹腳布一樣,實在是男權社會最為諷刺的笑話。

❾ 求教婚姻家庭繼承法立法完善的問題

1,論現代科技對婚姻家庭的影響。
2,論同性婚姻
3,論婚姻和家庭的概念.
4,論婚姻家庭的本質。
5,論婚姻目的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6,論婚姻制度的倫理價值。
7,論婚姻法的倫理精神。
8,論一夫一妻的產生及其存在的社會條件。
9,對婚姻契約論的理論分析。
10,論婚姻法的地位。
11,論婚姻法的價值。
12,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立法選擇。
13,對婚姻登記條例的反思。
14,論婚姻法與民法的關系。
15論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6論婚姻自由。
17論家庭暴力及其防範。
18論我國《婚姻法》第四條規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9論親屬關系在法律上的效力
20論婚約。
21論婚姻的成立。
22論我國的婚姻無效制度。
23論夫妻關系。
24論父母子女關系。
25論我國的夫妻財產制。
26論收養成立與解除的條件、程序和效力。
27論親權制度。
28論夫妻財產制。
29論婚姻關系的消滅。
30論我國離婚立法的指導思想?
31論離婚的法定原則。
32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地認定。
33論子女利益。
34論婚姻利益。
35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36論外涉婚姻。
37論涉台婚姻。
38關於完善我國親屬立法的思考
39對我國親屬立法的反思
40對我國親屬立法的展望
41對我國親屬立法的建議
42論婚姻危機及其對策。
43繼承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44繼承權的概念與特徵
45遺產的概念與特徵
46遺囑的概念與特徵
47遺贈的概念與特徵
48遺托的概念與特徵
49遺贈扶養協議的概念與特徵
50代位繼承與轉繼承的區別
51論遺囑繼承。
52論法定繼承。
53論遺贈扶養協議
54論我國繼承法的原則
55論繼承權的喪失
56論遺產分配的原則
57確定繼承開始時間與開始地點的法律意義
58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
59論婚姻的基礎。

柳州律師網頁鏈接

60論婚姻心理學的法學價值。

❿ 事實婚姻的法規完善

我國對待事實婚姻的態度
針對我國事實婚姻的狀況,一律承認事實婚姻法律效力會使男女兩性的結合脫離了國家的指導和監督,助長了包辦買賣婚姻、早婚、童婚及重婚的發生,影響了優生優育,降低了人口素質;影響了法律對婦女、兒童權益的有效保護,使我國《婚姻法》有關結婚登記制度的規定變成了一紙空文,會影響國家的法治進程。不承認其效力不但使事實婚姻的當事人及其子女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而且還會不可避免地帶來家庭關系的不穩定,既不符合我國傳統習慣,也不符合法律的本意。但面對大量未經登記而公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男女,如何認定其法律地位,要不要給予保護,在多大的范圍內予以保護,我國司法實踐根據社會的發展對事實婚姻的法律效力大致經歷了從持肯定態度到否定態度,從承認到不承認,從注重婚姻的實質到注重婚姻的形式這樣一個發展過程。
承認事實婚時期
(1984年8月30日以前)
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各革命根據地在實行婚姻登記制度的同時也承認事實婚姻法律效力。如:1934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在規定結婚須到區蘇維埃進行登記,同時又規定:「凡男女實行同居者,不論登記與否,均以結婚論。」 1940年的《晉察冀邊區婚姻條例》解釋中指出:「只要事實上夫妻關系存在,並不因其未履行規定手續而無效。」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在《有關婚姻問題的解答》中指出:1953年3月貫徹婚姻法運動以前的事實婚姻,僅欠缺結婚登記手續的,仍承認其夫妻關系的效力。1979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見》中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事實婚姻案件時,要堅持結婚必須進行登記的規定,不登記是不合法的,要進行批評教育。處理具體案件要根據黨的政策和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解決。雙方或一方不滿婚姻法結婚年齡的婚姻糾紛,如未生育子女的,在做好工作的基礎上應解除其非法的婚姻關系;對雙方已滿婚姻法結婚年齡的事實婚姻糾紛,應按一般的婚姻案件處理。據此來看,在該時期對只缺欠結婚形式要件的事實婚姻是一律承認其效力的,實行與法律婚姻同等對待,對不符合法定婚齡則限制承認其效力。在西藏自治區甚至允許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還不禁止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之間結婚。
限制承認時期
(1984年8月30日至1994年2月1日)
1980年《婚姻法》施行後,最高院於1984年8月30日《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指出事實婚姻是違法的,應對當事人給予批評教育,並對事實婚姻的認定標准作了限制性的解釋。要求起訴時雙方必須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和符合結婚的其他條件,而將那些雖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但起訴時雙方或一方不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的,排除在事實婚姻關系以外,作為非法同居關系處理,至此我國司法機關開始限制性的承認事實婚姻關系。
1989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在一定時期內,有條件的承認事實婚姻關系,是符合實際的。」其規定有:
(1)從產生事實婚姻的時間上進行限制。根據該《意見》第1條、第2條規定,在1986年3月15日以前如果事實婚姻雙方在起訴時均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則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在1986年3月15日以後事實婚姻雙方如同居時均符合法定條件,也可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否則都認為是非法同居。
(2)該《意見》第4條規定,離婚後的雙方未履行復婚手續又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認定為非法同居。結束了以前將事實上復婚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的歷史,進一步縮小了事實婚姻關系的范圍。
(3)規定承認事實婚姻關系的最後期限於1994年2月1日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條例施行之起不再承認事實婚姻關系。

熱點內容
見死不救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5 03:28:13 瀏覽:369
刑事訴訟法重審程序 發布:2025-05-25 03:12:27 瀏覽:470
法律咨詢步驟 發布:2025-05-25 03:06:15 瀏覽:284
刑事訴訟法3條 發布:2025-05-25 03:03:58 瀏覽:469
哪些療法治療癲癇 發布:2025-05-25 03:02:19 瀏覽:707
美國移民律師 發布:2025-05-25 02:49:12 瀏覽:60
依法治國保證的是什麼 發布:2025-05-25 02:37:13 瀏覽:892
當婚姻遇上婚姻法 發布:2025-05-25 02:20:46 瀏覽:945
司法之都 發布:2025-05-25 02:17:14 瀏覽:591
服務協議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5 02:17:09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