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婚姻法
㈠ 為什麼規定18歲算是成年呢
我國法律規定,年滿周歲是成年的標志
我國公民年滿18周歲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詳見憲法第三十三條至五十六條) 其中第三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兵役法》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男性公民,應被徵集服役;當年未被徵集,在22歲以前,仍可被徵集,根據軍隊需要,也可按照上述年齡徵集女性公民。」 在平時,土兵(包括志願兵)服現役的年齡是18-35周歲,主要是18歲公民。士兵預備役的年齡也是18-35周歲。 年滿18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依法予以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九條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處罰,不滿14歲違反治安管理的,免於處罰,但是可以予以訓誡,並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據此規定,年滿18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應當依法處罰。年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承擔完全的刑事責任。《刑法》第十四條規定:已滿16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犯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歲不滿18歲的人犯罪就不能以』年輕』為理由要求從輕或減輕處罰。
《刑法》第十四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已滿16周歲不滿18歲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別嚴重,可以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新疆、西藏、內蒙古、寧夏自治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補充規定所規定的結婚年齡,女不早於18周歲。
㈡ 淺談涼山彝族婚姻習慣法和國家婚姻法的區別
在涼山彝族地區,彝族婚姻習慣法和我國婚姻法對彝族的婚姻都起著調整的作用。 但由於兩者的文化價值與社會基礎的不同,兩者在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在調整彝族的 婚姻時難免會出現沖突。如何協調兩者的沖突,對構建和諧涼山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正基於此,筆者從涼山彝族傳統婚姻習慣法與我國婚姻法的沖突與協調研究入手, 希望能找到一條解決途徑,以期促進涼山地區的法治建設,為構建和諧涼山做貢獻。 本文共分為四個部分,其基本結構如下: 第一部分是緒論。該部分論述了彝族傳統婚姻習慣法與我國婚姻法的沖突與協調研 究的緣起。因為在當代的涼山彝族地區,處理好國家法與涼山彝族習慣法的關系,使之 我 相得益彰,對於構建和諧涼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涼山彝族傳統婚姻法的狀態。該部分論述了彝族傳統的婚姻不僅是為了 維護夫權、族權的利益,種族繁衍的需要,也是宗教、政治、經濟、軍事的需要。但當 啊 前的涼山由於經濟的發展,文化環境的開放、政治的進步等社會背景的大變化導致了彝 族的婚姻總體情況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並使它出現了與主流婚姻文化趨同的傾向。但 學 傳統婚姻習慣法在現實社會中仍然有很大的影響,並且具有這種影響是有深刻的原因 的。 第三部分是彝族傳統婚姻習慣法與我國婚姻法的沖突。該部分論述了彝族傳統婚姻 法 習慣法我國婚姻法沖突的各個方面。這種沖突造成了彝族地區婚姻秩序的紊亂,阻礙 了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造成了彝族人口素質的下降,造成了調解過程中耗費大量錢財 的情形;但同時也維持了彝族地區正常的婚姻家庭秩序,保障了彝族人口繁衍的正常進 行,彌補了國家婚姻法的不足,是建設法治涼山的重要法治資源。現階段,涼山彝族地 區對這種沖突也有了一定的處理,表現在彝族婚姻習慣法基於婚姻法有了一定的改變; 在涼山地區,國家婚姻法基於彝族婚姻習慣法也有了一些變通規定。 第四部分是涼山彝族傳統婚姻習慣法與我國婚姻法的協調。該部分首先論述了進行 協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詳細論述了進行協調的途徑:一是在立法方面,充分發揮 地方授權立法的作用,積極吸收彝族婚姻習慣法中合理的成分,廢止彝族婚姻習慣法中 法學啊我 不合理的成分,同時重視鄉規民約的制定;二是在司法方面,重視調解和鄉規民約的作 1 用,劃分國家婚姻法與彝族婚姻習慣法的效力范圍,加強彝族地區的司法建設;三是在 其他方面,包括大力發展彝族地區經濟,提高其生活教育水平,在人員配備上增強民族 幹部隊伍的素質;最後論述了實現協調時必須注意的問題:一是堅持法制統一的大前提, 二是反對兩種錯誤的傾向:完全否定國家婚姻法或忽視彝族婚姻習慣法。
㈢ 彝族想離婚可是沒有法律怎麼辦
中國境內法律適用全國,港澳台特區除外,你說的沒有法律問題並不存在。
我國《婚姻法》關於離婚的相關規定主要有:
第三十一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第三十三條 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條 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復婚登記。
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 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條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第三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條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十一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四十二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㈣ 峨邊婚姻法:峨邊彝族高額婚姻彩禮金所引發的家族式武鬥,目前已4人死亡多人重傷,請問!黨和政府能
彩禮是風俗,法律不幹涉風俗的。
不過法律是會管制武鬥。
㈤ 西昌彝族多少歲能領取結婚證!
《婚姻法》第6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晚婚晚回育應予鼓答勵。」
為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現行《婚姻法》規定,民族自治區可以根據本民族實際情況,對法定婚齡作變通規定。 婚姻法規定的婚齡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法律也允許對婚齡作出例外規定。比如考慮我國多民族的特點,婚姻法第五十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目前,我國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機關對婚姻法中的法定婚齡作了變通規定。比如新疆、內蒙古、西藏等自治區和一些自治州、自治縣,均以男二十周歲,女十八周歲作為本地區的最低婚齡。但這些變通規定僅適用於少數民族,不適用生活在該地區的漢族。
西昌彝族女的最低年齡要求就是18周歲咯!
㈥ 西昌涼山州彝族自治區多少歲可以辦結婚證
面對我國人口性別比例失衡現狀,有人大代表建議修改《婚姻法》關於回「最低結婚年齡男22周歲答,女20周歲」的規定 在目前我國人口性別比例有進一步失衡的「遠慮」之下,如何打破婚姻組合中男大女小的傳統觀念,在男多女少、小男多、小女少的情況下,鼓勵適婚男女以「姐弟戀」的模式組建美滿的婚姻生活、構建未來和諧社會呢?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赤峰學院副院長郭麗虹副教授提出,必須將現行《婚姻法》規定的「最低結婚年齡男22周歲,女20周歲」修改為男女相同或女大於男,以引導人們改變傳統的擇偶觀念! 郭麗虹的建議,旋即遭到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蔣海鷹的質疑。 性別比失衡「兄妹式」難以為繼 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的最低結婚年齡為男22周歲,女20周歲。郭麗虹代表建議將這一規定修改為男女相同或女大於男。
㈦ 少數民族彝族離婚有什麼條件
從下面的論述和法律鏈接希望能給你啟示。
《民族自治地方婚姻家庭法的實施》
第一節 民族婚姻家庭關系及其立法
一、民族婚姻家庭的特徵
民族婚姻家庭,是指少數民族在民族內、少數民族之間、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婚姻和各種不同類型的家庭關系。包括結婚、離婚、復婚、扶養、監護、收養等。
民族婚姻家庭通常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徵:(1)在民族婚姻家庭的主體中,雙方或一方為少數民族。(2)民族婚姻家庭關系的內容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我國目前共有56個民族。各少數民族都有不同的生產條件、傳統文化、生活方式、宗教和風俗習慣。這些獨特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社會生活決定了其婚姻家庭生活內容的較大差異。(3)民族婚姻家庭各方面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我國少數民族分布在全國各地,具有散居多、聚居少的特點,主要是在邊疆地區較為集中。由於各民族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和地理區域不同,民族婚姻家庭往往表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之間、居住在不同區域的同一少數民族間,婚姻家庭的生活內容和形式也不盡相。(4)民旆婚姻家庭具有強烈的傳統習俗特色。民族婚姻家庭從內容到形式,各方面特別受制於各自民族特有的婚姻家庭的傳統習俗和倫理道德。二、國家對處理民族婚姻家庭問題的一般要求根據國家民族政策,我國處理民族婚姻家庭法律問題應從總體上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一)不同民族間的通婚應遵循的一般原則
我國各少數民族對不同民族通婚的態度不盡相同。各民族之間有的有通婚的習慣,有的是宗教教規不允許與外族通婚,有的則因民族間的隔閡而不許與某種民族通婚。我國法律並不限制不同民族通婚。根據《憲法》和《婚姻法》規定的精神,對不同民族間的通婚問題,應以尊重民族習慣、維護民族團結為基本原則。
凡本地區民族自治地方變通或補充《婚姻法》的規定中允許不同民族間通婚的,就應按照補充規定執行。對於補充規定中未規定允許不同民族通婚,而當地的民族習慣或宗教教規又不允許與外族通婚的,則應盡可能說服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尊重民族習慣,不要結婚,以免引起群眾反感和民族糾紛。
若經過做工作,雙方當事人仍堅持結婚的,則應向有關人員宣傳婚姻法,使他們能依法辦事,尊重男女雙方婚姻自由的權利,准予他們結婚。但是,如果該民族習慣要求與本族結婚者須加入該民族或尊重少數民族習俗要求的,原則上應予以遵守。
(二)民族婚姻家庭糾紛的處理原則
對家庭內部成員之間不尊重對方習俗而引起的糾紛,應勸導漢族一方為了家庭和睦相處,遵守對方的習俗。對於其他不同民族間的婚姻家庭糾紛,應從民族團結的原則出發,既要依照婚姻法以及民族自治地方變通或補充規定辦事,又要尊重和照顧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妥善處理。對故意利用婚姻家庭糾紛,影響民族團結的,應予以批評教育。
(三)異族通婚所生子女或收養子女的民族從屬問題
依照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公安部有關部委制定的《關於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分的規定》,個人的民族成分,只能依據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確定。不同民族的公民結婚所生子女或收養其他民族的幼兒(經公證部門公證確認的),其民族成分在年滿18周歲以前由父母或養父母商定,滿18周歲者由本人確定,年滿20周歲者不再更改民族成分。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間發生的收養關系、婚姻關系不改變各自的民族成分。更改民族成分由戶籍部門進行。
三、民族自治地方對《婚姻法》的變通或補充性立法
我國《婚姻法》雖然是適用於全國各民族的法律,但是它的主要內容是針對漢族婚姻家庭的情況制定的。由於少數民族婚姻的特殊性,1980年《婚姻法》第3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可以依據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的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這某些變通的或補充的規定。修改後的《婚姻法》第50條更具體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自治洲、自治縣制定的變通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常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制定的變通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這種變通或補充規定的立法原則有二:一是必須符合《婚姻法》的基本原則,二是必須適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實際情況,以滿足調整民族婚姻家庭關系的需要。
在立法程序了,根據《憲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以及《婚姻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需要對《婚姻法》作出變通或補充規定的,應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或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自治州、自治縣制定變通或補充規定,須報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自治區制定的變通或補充規定,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從立法狀況看,自1980年我國《婚姻法》頒布以來,許多民族自治地方先後制定頒布了貫徹執行《婚姻法》的變
㈧ 彝族人不能跟漢族結婚嗎
可以,彝族婚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一般在本民族內通婚,但也不禁止與其他族通婚,姑表優先婚配。青年男女可自由戀愛,但結婚必須得到父母同意,需經說媒、吃「合意酒」、「訂婚酒」等過程。
迎親時,男家事先用錐栗樹枝和青樹葉搭「青棚」,迎接新娘進門後,即在「青棚」下設宴招待賓客。第二天為正席,親戚朋友以雞、肉、酒、蛋、米祝賀。第三天為新娘和新郎回門日,女家請親朋好友吃「團圓飯」。《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實施後,姑表優婚已杜絕,現多為自由戀愛結婚。
(8)彝族婚姻法擴展閱讀
少數民族與漢族通婚問題。現在各地均發現回女願與男漢結婚,但回族並非家長(也可能是家長不願意要阿訇出面反對)反對致涉訟。各地人民法院認為依照婚姻法規定男女婚姻自由的原則,應准許結婚,但涉及團結少數民族問題,似不應准許,可是又違反婚姻法自主自願原則。
婚姻法中對此問題,尚沒明文規定,只是要各大行政區制定補充辦法,但現也尚未頒布補充辦法,如何辦,我們認為婚姻法的精神,是准許各民族間互相通婚的。因為婚姻法只規定男女婚姻自由,男女權利平等,並未附有民族條件。
但為了團結少數民族,婚姻法中又說明,要各大行政區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得依據當地少數民族婚姻問題具體情況,對本法制定變通的或補充的規定,提請政務院批准施行我們對這個問題的了解,認為目前還是以鞏固民族團結的重要方針為主,民族間的男女婚姻自由,要不違背民族團結為前提。
㈨ 中國彝族婚姻法幾歲可結婚
沒有中國彝族婚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五條 結婚必須男回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答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