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關於房產婚後
1. 新婚姻法對於房產的規定有哪些
《婚姻法》對於房產沒有作出單獨規定,相關司法解釋有下列規定:
1、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2、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3、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法律依據】
《婚姻法》第17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2. 新婚姻法 婚後房產證上加名字有用嗎
在婚姻法中,關於婚後房產證上加名字的問題,具體情況需要分清。如果房產是在婚前購買的,隨後在房產證上加上配偶的名字,這被視為一種贈與行為,對於配偶而言,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然而,如果房產是在婚後由夫妻雙方共同購買的,即便房產證上只寫了一人的名字,這並不會改變房產的性質,它依然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在房產證上加名字,並不會對房產的歸屬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對於婚前個人房產,如果決定在房產證上加上配偶的名字,建議雙方明確贈與的意願和份額,以避免將來可能出現的爭議。這可以通過簽署正式的贈與協議或者遺囑來實現。而在婚後購房的情況下,即便房產證上只寫了一人的名字,夫妻雙方依然需要遵循共同財產的原則,對於房產的處理應當基於雙方的共同協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房產證上的名字之外,夫妻雙方在婚姻期間對房產的共同貢獻也是決定房產歸屬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一方在婚後對房產進行了裝修或還貸等投入,那麼這些行為也會被視為對房產的共同貢獻,影響房產最終的歸屬。
此外,由於婚姻法的規定可能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建議在處理此類問題時,咨詢專業的法律人士,以確保自己的權益得到充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