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總論或稱經濟法基礎理論

經濟法總論或稱經濟法基礎理論

發布時間: 2025-05-06 08:41:25

經濟法要學什麼

經濟法是一門研究經濟法律關系、經濟活動和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科,主要涉及經濟法律制度的理論和實踐。其主要內容包括:經濟法基礎理論、市場主體法律制度、市場運行調控法律制度、宏觀經濟調控法律制度以及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等


一、經濟法基礎理論


這是學習經濟法的基石。它包括對經濟法概念的界定、經濟法的歷史發展、經濟法的原則和價值觀等。這些基礎理論為學生提供了理解經濟法的框架和思維方式。


二、市場主體法律制度


這部分內容主要探討企業法、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等法律制度。學生需要了解不同類型市場主體的設立、組織、管理和運營等方面的法律規定,以理解市場經濟中的主體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三、市場運行調控法律制度


這部分涉及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旨在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護消費者和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對這部分的學習有助於理解市場經濟中的公平競爭和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性。


四、宏觀經濟調控法律制度


這主要包括財政法、稅法、金融法等。這些法律在宏觀調控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財政政策、稅收政策、貨幣政策等。學生需要理解這些法律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運用,以及它們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五、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這部分涉及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等,旨在保護勞動者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於學生理解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和制度,以及社會保障制度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學習經濟法需要掌握以上幾個主要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涵蓋了經濟法的理論基礎、市場主體行為、市場運行調控、宏觀經濟調控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掌握這些知識有助於理解經濟法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並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❷ 經濟法理論有哪些

一、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

經濟法學,是以經濟法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經濟法的產生、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作為一門重要的新興學科,經濟法學在法學體系中居於重要地位,這與經濟法在現代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直接相關。

從一般意義上說,經濟法是調整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特定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作為一個重要的法律部門,經濟法是現代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在研究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規律的過程中,經濟法學得以產生和發展。

與各國法律體系中的傳統部門法相比,作為經濟法學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其產生相對較晚。學界一般認為,現代意義的經濟法是在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階段以後才產生的,並體現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德國等國家制定的有關規范市場競爭行為的法律,如美國1890年的《謝爾曼法》、德國1896年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產生的一些「戰時統製法」,如德國1919年的《煤炭經濟法》等,也體現了國家對市場經濟活動的干預、協調。上述各類新型立法,引起了研究者的濃厚弊春高興趣,於是,德國學者開始稱之為「經濟法」,並提出了有關經濟法的多種觀點和理論,逐漸形成了新興的經濟法學。

其實,相對於上述各類立法,「經濟法」作為一個語詞的出現,要更早一些。例如,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和德薩米,就分別在其著作《自然法典》(1755年)和《公有法典》(1842年)中提及「經濟法」的概念,他們都認為經濟法是「分配法」;蒲魯東也曾在其著作中提到「經濟法」的概念;等等。但學界一般認為,他們所談到的經濟法,都不是現代法學意義上的經濟法。只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由德國法學界提出的經濟法概念才具有現代意義。因此,以經濟法為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學,產生要更為晚近,其較為全面的發端,是以20世紀20年代德國學者的研究為標志的。

基於德國當時的經濟和社會形勢、經濟政策與相關的史無前例的法律現象等客觀因素,以及德國學者長於理性思維,強調法律概念、體系的嚴謹與縝密等主觀因素,德國學術界率先展開了以「經濟法」為研究對象的法學研究,從而使德國成為經濟法學的發祥地。在租尺德國學者的帶動下,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經濟法研究在其他一些國家相繼展開,從而使經濟法學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二)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基本方法

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需要從多個維度、運用多元的方法來展開思考和研討,這樣才有可能更好地解決各類「復雜性問題」。

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方法,可以有多種分類,從哲學與科學的二分法來看,可以將其分為哲學方法和科學方法兩大類其中哲學方法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的方法論指導,科學方法又可分為一般科學方法和專門科學方法。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

如前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諸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系」原理等,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重要內容,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都離不開這些原理的指導。

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的學習和研究方法貫穿於本書的各個部分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普遍聯系地、發展地看問題,全面揭示相關矛盾,對於認識經濟法的產生、發展規律,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例如,依循唯物辯證法中的矛盾分析方法我們應當「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看到事物內部對立的兩個方面,這樣看問題才能更為全面,防止片面。在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過程中,要把握經濟法所要解決的基本矛盾,發現經濟法領域存在的諸多具體矛盾,對各類矛盾展開具體分析,找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這樣,才能對相關的理論和制度既有全面認識,又能夠把握其重點。

事實上,基於經濟法領域存在的諸多類型的矛盾,可以在經濟注學中提煉出多個層面的不同類型的「二元結構」,如經濟法調整對象、體系的「二元結構」,經濟法主體、行為、權利、義務、責任方面的「二元結構」,等等。這些「二元結構」作為經濟法領域諸多矛盾的體現,只要有效提煉、揭示和分析,就有助於把握經濟法和經濟法學的各類制度之間、制度與理論之間以及各類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有助於更好地把握整個經濟法體系和經濟法學體系,深化經濟法研究。又如,依據普遍聯系的原理,既要關注經濟法與其他部門法的普遍聯系,發揮整體法律體系的總體功效,又要關注經濟法內部各類制度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更好地發揮經濟法整體的系統功能;既要看到經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的普遍聯系,又要看到經濟法學的各類理論的緊密關聯;等等。因此,只看到經濟法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是不夠的,還必須在更大的系統中,關注各個層級系統的各類要素之間的普遍聯系,這對於解決經濟法領域的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都非常有意義。

2.各類具體科學的方法

在各類具體科學的方法中,一般科學方法也很重要,主要包括邏輯方法、經驗方法、橫斷學科方法等。其中,邏輯方法包括比較方法、分類方法、類比方法、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方法等。經驗方法包括調查方法、統計方法等橫斷學科的方法包括系統論的方法、博弈論的方法等。

上述各類方法作為「一般」科學方法,均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例如,邏輯方法中的比較方法、分類方法、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等,都是人們從事各類研究時經常會用到的基本方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僅以比較方法為例,在經濟法領域,一方面,人們可以進行制度比較,包括對古今中外的經濟法制度進行比較,也包括對經濟法制度與其他部門法制度進行比較,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進行理論比較,包括對國內外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經濟法理論的比較,對經濟法理論與其他法學學科理論的比較,以及法學以外的其他相關學科理論的比較,等等。通過比較有助於更清晰地認識經濟法制度和理論的特質。

專門科學方法,是由某些具體學科(如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等)所提供的方法,如經濟分析方法、政策分析方法、社會分析方法、歷史分析方法、語義分析方法,等等。這些專門科學方法對於解決經濟法領域的一些具體問題,往往具有重要價值。其中,法律經濟學方法、法律社會學方法等,已經在經濟法學研究中有了較多的應用。

例如,經濟分析方法中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法律分析方法中的權利一義務分析方法等,在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過程中,都是非常基礎的方法。此外,社會分析方法、歷史分析方法、語義分析方法等,在學習相關的經濟法知識時,往往會具有特殊的意義。

上述方法的有機組合,可以構成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方法體系。在上述方法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無論對於法學或其他社會科學,還是對於經濟法學或其他部門法學,都不可或缺,至為重要,因而應是方法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一般科學方法中的邏輯方法、比較方法等也具有重要功用。另外,專門科學方法中的一些方法,應視其與經濟法學的聯系是否密切而作出選擇。例如,經濟法作為調整特定經濟關系的法,與經濟生活聯系至為密切,因此,經濟分析方法自有其用武之地。至於其他學科的一些具體方法,應結合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的具體需要而作出取捨。

❸ 經濟法總論的內容包括

經濟法總論的內容包括經濟法主體、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經濟法的價值、經濟法的理念等,詳細介紹如下:

1、簡介:從經濟法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和基本矛盾入手,提出經濟法的調整目標、調整范圍、調整手段、體系構造、基本特徵、外部關系等問題,同時也進一步確立了經濟法的二元價值和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經濟法的理論和制度的內在關聯,以及經濟法的形式淵源與效力范圍的內枯鋒備在關聯,以回答經濟法發生論的基本問題,沒毀並引出經濟法規范論的重要問題。

3、意義:該著作深刻地分析了諸如經濟法概念與基本框架結構,經濟法學的形成與發展,經濟法基本原理與性質特徵,經濟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經濟法的規制手段與實效保障,經法實施與規製程序等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問題,也精彩第探究了一般經濟法、特別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等經濟法體系中的重要法律問題。

❹ 經濟法總論的內容包括什麼

經濟法總論的內容包括:價值論、論本、體論、規范論。

經濟法簡介: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中源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

要從三點把握這個概念: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鬧培胡;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過程液攔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不能簡單地認為經濟法就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民商法也調整經濟關系。

熱點內容
貴港法院法官 發布:2025-05-06 12:56:17 瀏覽:710
刑法條注釋 發布:2025-05-06 12:51:55 瀏覽:937
手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6 12:38:22 瀏覽:47
分手簽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6 12:32:32 瀏覽:439
行政法律法規佔比法律法規數量 發布:2025-05-06 12:24:20 瀏覽:60
行政訴訟法讀後感 發布:2025-05-06 12:22:56 瀏覽:726
道德講堂綜藝 發布:2025-05-06 12:22:53 瀏覽:413
華師大經濟法概論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5-06 12:22:52 瀏覽:103
行政法律的特點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06 12:22:20 瀏覽:554
女法官與賴 發布:2025-05-06 12:22:11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