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46條規定
『壹』 勞動合同法46條規定
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46條的內容有:
第四十六條【經濟補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老闆不發工資起訴流程具體如下:
(1)寫好起訴狀;當事人的基本情況要准確、具體;
(2)攜帶證據和起訴書到法院立案並交訴訟費;
(3)法院審查確定受理後就會開庭審理;
(4)法院判決;法院裁判是法院依職權作出的,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的結果,它體現了司法審判的權威;
(5)執行判決。
希望以上問題能對您有所幫助,若還有其他法律問題請你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貳』 勞動法第46條規定經濟補償細則
第46條規定了用人單位在特定情形下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細則。具體情況如下
1、經濟補償的適用情形
勞動者因用人單位存在過錯情形(如未提供勞動保護、未及時支付報酬等)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用人單位因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不能勝任工作等情形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因經濟、技術等變故裁減人員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除用人單位維持或提高條件續訂合同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吊銷營業執照等情形下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2、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
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計算,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對於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工作年限,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3、支付方式
經濟補償金應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與應支付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等同時支付,支付期限通常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15天內。
4、注意事項
對於連續工作滿一年但不足一年的情況,應根據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按月計算,在計算工資水平時,應以勞動者最後一個月的實際工資為准,對於因公司經濟、技術等變故不能繼續工作的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由公司支付。
勞動法第46條規定經濟補償細則的具體作用如下:
1、補償范圍
適用於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勞動者因工傷殘或患病被辭退、勞動者因公司經濟、技術等變故不能繼續工作且在勞動合同有效期內、勞動者在法定勞動年齡內失業等情況。
2、補償條件
補償對象為所有符合適用范圍的勞動者,補償時間是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或因公司經濟、技術等變故不能繼續工作時。補償標准根據勞動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資水平確定。
3、補償標准
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補償金;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按上述標准雙倍補償。
4、支付方式
經濟補償金以現金支付,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與應支付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等同時支付,支付期限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15天內支付。
5、注意事項
對於連續工作滿一年但不足一年的情況,應根據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按月計算;在計算工資水平時,應以勞動者最後一個月的實際工資為准;對於因公司經濟、技術等變故不能繼續工作的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由公司支付。
勞動法第46條規定經濟補償細則的補償流程如下:
1、確定補償情形
需要確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是否符合《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於:勞動者因用人單位違法行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用人單位因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不能從事原工作解除勞動合同等。
2、計算補償金額
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是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如果勞動者的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3、支付補償金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支付期限通常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15天內。
4、注意事項
在計算經濟補償時,應考慮勞動者的實際工作年限和工資水平。對於因公司經濟、技術等變故不能繼續工作的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由公司支付。
『叄』 《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的詳細解釋.
本條是關於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勞動合同屆滿後,是否續訂由當事人雙方自己專決定,不續訂就終止,二者必居其一屬。
在08年1月份之前,合同到期不再續簽,無論何種情況用人單位無須支付經濟補償;
但新法實施後,在合同待遇維持或提高福利待遇的情況下,勞動者不簽訂合同,用人單位無須支付經濟補償。
適用本條規定應作如下理解:
(1)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且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比如工資標準保持不變、加薪或者升職,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則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
(2)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但降低勞動合同約定條件,比如降薪,如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則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3)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則無論勞動者是否同意續訂,勞動合同都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3)勞動合同法46條規定擴展閱讀:
經濟補償是勞動合同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一種引導用人單位的有效手段,是一類與勞動者密切相關的重大經濟利益。
在制定勞動合同法過程中,圍繞著經濟補償各種觀點激烈交鋒。
最後勞動合同法根據常委會委員和各方面意見,對經濟補償作了明確規定。
『肆』 勞動法46條規定賠償
1. 根據勞動法規定,職員被辭退當天應有權領取當月薪資。
2. 《勞動合同法》第46條明確,用人單位在依照第36條、第40條、第41條解除勞動關系時,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3. 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於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對於工作六個月以上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足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月工資是指勞動者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4. 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除上述情形外,應按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即每滿一年支付二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足六個月的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賠償金。
5. 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時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若已建立勞動關系但未訂立書面合同,應在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完成簽訂。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