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與農村社會變遷

法與農村社會變遷

發布時間: 2025-07-15 19:11:11

A. 農村社會治理有效的組織基礎是什麼

鄉村社會治理有效的組織基礎是: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作為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促進農村和諧穩定作為根本目的。

要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著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提升鄉鎮服務能力。

農村社會治理有效措施:

1、堅持黨建領導鄉村治理的機制

黨管理農村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傳統,隨著社會的發展,鄉村治理的范圍也越來越大,我們要加強黨對鄉村治理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鄉村治理中領導全局,為鄉村治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2、堅持農村在治理的主體地位

治理不是光靠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農民是鄉村的主人,也是治理的主體,鄉村治理離不開農民群眾的參與,所以應該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比如蘇州美麗鄉村公司研發的積分制管理,就很好的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更好的發展鄉村。

3、堅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體系

鄉村治理體系是中央根據我國農村社會治理的基本制度安排和特點提出的,要以自治增活力,要以法治強保障,要以德治揚正氣,通過三治融合,將村民的責任心調動起來,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

4、堅持順應和把握鄉村發展規律

一方面,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我國的鄉村經過數千年歷史沉澱,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傳統,鄉村治理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不能以城市思維開展農村治理。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深刻認識到,當前我國農村正處在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大家對於幸福感有了更高的要求。

B. 中國鄉土社會中推行法治難作者提出了什麼建議

接著提出了在社會的快速變遷中禮治已經不是萬能的了,需要法治來應付問題。最後也提出,如果單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鄉,結果法治秩序的好處未得,而破壞禮治秩序的弊病卻已先發生了[1]。

          傳統鄉土社會中的禮治與法治

傳統的鄉土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其秩序的維持主要是靠「自省」、長老統治等傳統儀式。如《被告山扛爺》中,堆堆坪是個封閉的小山村,村裡的人犯了錯,一般是山杠爺擺平的。村民們都服他,大部分犯了錯的人也都感到羞愧。公安是幾乎都不去的。堆堆坪還連年被評為模範村。

這就是禮治處於主導地位,而法治並沒有很好彰顯的傳統鄉土社會。禮治作為社會公認的行為規范,經過世代教化,使社群成員形成主動服從於傳統的習慣,並不斷進行著自身的再復制,進而維系著整個鄉土社會的穩定[2]。我們都知道,法律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事實上禮也是鄉土社會公認的行為規范。只是它們所依靠的力量不同,法律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禮靠傳統來維持。鄉土社會,重視傳統,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著文化、習慣。正是在這樣一個平衡的社會里,傳統得以延續,禮得以普及和維持。也就是說,禮治的根基是傳統,而傳統的土壤是鄉土社會的平衡。而法治,一方面是鄉土社會的閉塞,另一方面就是傳統的力量,使得它並沒有被很好的彰顯。當然,並不是說它不存在,在涉及一些重大刑事案件事,還是要依靠法治。

          社會轉型帶來的變化

           社會轉型出現的變化

伴隨著農村的生產力的大發展,商品經濟的繁榮,社會的變革,傳統的鄉土社會已經開始轉型。鄉土社會中的血緣和地緣關系的結合發生變化,封閉性被打破,人際交往范圍擴大,差序格局也被打破。傳統鄉土社會中的平衡被打破了,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用禮治已經無法應付了,或者說是發揮不了多大作用。費孝通先生舉過一個例子:一位村民因為妻子偷人,而把那個男的痛打一頓。在傳統上,禮治的籠罩下,是合情合理的。但是,通姦並沒有罪,反倒是毆打行為有罪。結果通姦的男人去告這個村民。如此看來,鄉土社會似乎已經「禮崩樂壞」了。通姦的感覺不到羞恥,禮治自然發揮不了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法律又成了「越軌」人的工具。

          當今鄉土社會的禮治與法治

在傳統鄉土社會中,禮治明顯占據重要地位,發揮重要作用。但隨著依法治國戰略的推進和村民法治觀念的提高,法治已經強勢深入廣大農村。總的來說,禮治逐漸弱化,法治不斷增強。

禮治的弱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禮治所適用的范圍大幅縮小,如婚外情現在村裡一般不加干涉,是家務事;第二,禮治的強度大幅減小,如《被告山扛爺》中,山扛爺可以動用暴力限制村民的人身自由、遊街等,現在多是說服勸導;第三,禮治的權威性有所降低,傳統上,村長老就是最高統治人,所作的處置也不容置疑,現在有名望的老人或者村幹部多起到協調作用。相對應地,法治的增強也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第一,適用的范圍擴大,村民間的糾紛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的越來越多;第二,強度相應提高,一些原本用禮治處置的越軌行為現由法律制裁,強度提高;第三,法治的權威性大幅提高,法律至上觀念深入人心。

三、鄉土社會的特殊性

雖然法治已經深入了廣大農村,但是由於鄉土社會的特殊性,它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法治秩序。禮治有其存在的價值。

傳統鄉土社會雖然發生了變革,但其鄉土性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些固有的傳統仍然存在並將長期存在。許多村民現在進了城,但依然保留著在農村的生活習慣,就說明了這一點。在應付一些問題時,法治並不是合適的選擇,禮治有其天然的優越性。如子女對父母不盡孝的問題,法律只是規定子女要對父母盡贍養義務,並沒有也無法對孝順問題作出規定。而禮治,可以通過村裡有名望的人或者長輩對子女進行教育勸導以及村裡輿論評價來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傳統習慣法、鄉規民約等禮俗規則在鄉土農村向現代化農村轉變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必須結合國家統一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構建出完美的、鄉土社會的法律秩序[3]。

         結語

總的來說,無論是在傳統還是當今的鄉土社會中,禮治與法治作為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都對鄉村的穩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村穩定則全局穩定,在社會轉型發展的時期,更應該高度關注農村問題,農村的法治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重要一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統籌兼顧鄉土社會的特殊性,才能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而有利於改革發展大局。

【參考文獻】

[1] 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0

[2] 邊芳,王露璐.新鄉土社會中禮治和法治的沖突與整合[D]. 江蘇大學.2010

[3] 武慧君.論鄉土社會法律秩序的構建——以《鄉土中國》為例的分析[J]. 呂梁學院學報.2013(3)

責任編輯:姜楠

熱點內容
中級經濟法最難哪些章節 發布:2025-07-16 00:57:43 瀏覽:421
行政訴訟法57條與81條 發布:2025-07-16 00:45:08 瀏覽:283
法院每年收入 發布:2025-07-16 00:43:51 瀏覽:507
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7-16 00:42:21 瀏覽:386
閱文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16 00:14:54 瀏覽:748
法院強制執行時間 發布:2025-07-16 00:14:51 瀏覽:5
山西省法院網 發布:2025-07-16 00:13:52 瀏覽:967
原來的法官怎麼辦司法改革 發布:2025-07-16 00:10:30 瀏覽:558
聊城市物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6 00:06:04 瀏覽:573
2015注會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07-16 00:03:08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