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法

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法

發布時間: 2025-07-28 11:56:03

A. 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之間有何聯系

社會保障法和勞動法的關系: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在社會保險領域存在交叉;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社會保障法為勞動者的權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為勞動關系的延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的。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社會保險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頒布實施,是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對於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勞動法和社會保險法應當是處於平等地位的法,不存在從屬關系。具體來說勞動法和社會保險法主要存在以下區別:
(一)勞動法主要調整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關系;社會保險法主要調整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及政府這三方面的關系。
(二)社會保險法的調整對象大於勞動法中的「勞動者」。勞動法保護的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社會保險法應具有全民性,不僅包括「勞動者」還應包括企業的董事長、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個人獨資企業的出資等勞動法上所謂的「資方」;而且還應該包括公務員。因此,社會保險法的調整對象大於勞動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B. 河北省工資支付規定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規范工資支付行為,維護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的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民辦非企業、個體工商戶(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第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根據省人民政府批准發布的年度工資指導線和本單位經濟效益,確定勞動者的工資,並逐步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水平。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管理和監察工作。第二章 工資支付第五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約定以下工資支付內容:
(一)支付標准;
(二)支付項目;
(三)支付形式;
(四)支付周期和日期;
(五)特殊情況下工資支付標准;
(六)工資的扣除;
(七)其他工資支付內容。第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之日起計發工資。第七條 用人單位應當足額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
工資必須以法定貨幣形式支付,不得以實物或者有價證券等替代貨幣支付。第八條 用人單位向提供正常勞動的勞動者(含見習、學徒人員)支付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第九條 用人單位應當每個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資。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計發工資。第十條 用人單位應將工資直接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勞動者本人因故不能領取的,可以委託他人代領。
用人單位委託銀行發放工資的,應將工資存入勞動者本人名下。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日期支付工資,並向勞動者提供個人工資清單。約定的工資支付日如遇法定節假日或者公休日,應當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對完成一次性臨時勞動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在完成勞動任務後即時支付工資。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項目、時間和領取工資者的簽字,並至少保存兩年備查。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公休日或者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以下標准支付工資:
(一)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不低於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支付;
(二)在公休日工作的,可按同等時間補休;未能補休的,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本人日工資標準的百分之二百支付;
(三)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本人日工資標準的百分之三百支付。
實行計件工資的,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延長工作時間的,分別按照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支付。
未明確勞動者工資標準的,以本人當月實發工資總額作為支付加班或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計算標准。第十四條 經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的部分為延長工作時間,按照本規定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支付勞動者工資。第十五條 婦女節、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等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期間,用人單位安排其工作或者參加社會、單位組織的慶祝活動的,可按同等時間補休;未能補休的,應當支付工資,但不按延長工作時間計算;如恰逢公休日,用人單位安排其工作的,按照公休日的工資標准支付工資。第十六條 以下費用由用人單位從勞動者工資中代扣代繳:
(一)應當由勞動者個人繳納的稅款;
(二)應當由勞動者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三)協助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由勞動者負擔的撫養費、贍養費等費用;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費用。第十七條 以下費用用人單位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
(一)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明確規定的費用;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並經職工代表大會批準的廠規、廠紀中明確規定的費用;
(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費用。
按照前款(一)、(二)項規定扣除後的工資余額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第十八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之日起三日內一次性付清勞動者工資。工資計發到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之日。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計發的經濟補償金應當同時支付。第三章 特殊情況下工資支付

C.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關系是什麼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起源與發展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意味著社會保障法的許多原則和制度都源於勞動法,是對勞動法在社會保障領域的進一步細化和完善。

  2. 調整對象的交叉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在社會保險領域存在交叉。兩者都關注勞動者的權益保護,特別是在社會保險方面,兩者都有相關的規定和制度。

  3. 功能的補充與促進

    • 社會保障法對勞動法功能的發揮有補充作用:社會保障法通過提供更為具體和全面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勞動者的權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勞動法在社會保障方面的不足。
    • 社會保障法對勞動法功能的發揮有促進作用:社會保障法不僅保障了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求,還為勞動關系的延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例如,通過提供失業保險等制度,幫助失業者度過難關,從而有助於勞動市場的穩定和勞動關系的和諧。

綜上所述,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兩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D.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分析: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關系如下:1、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在社會保險領域存在交叉;3、社會保障法對勞動法功能的發揮有補充和促進的作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熱點內容
大學經濟法作業 發布:2025-07-28 17:08:14 瀏覽:558
餐桌立法 發布:2025-07-28 16:51:07 瀏覽:7
民法總則期末考試題 發布:2025-07-28 16:46:34 瀏覽:726
諸城法治新聞 發布:2025-07-28 16:35:21 瀏覽:688
民事訴訟法六十七 發布:2025-07-28 16:33:13 瀏覽:889
部門規章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 發布:2025-07-28 16:32:20 瀏覽:225
工商道德模範 發布:2025-07-28 16:30:02 瀏覽:77
司法制服肩章 發布:2025-07-28 16:27:02 瀏覽:218
法律援助中期督查 發布:2025-07-28 16:21:07 瀏覽:75
公共法律服務名片 發布:2025-07-28 16:18:59 瀏覽: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