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法討論
1. 經濟法案例分析
(1)可以形成有限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企業的設立條件: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而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且至少應當有一個有限合夥人。有限合夥企業由二個以上五十個以下合夥人設立。其中普通合夥人負無限責任,有限合夥人負有限責任。
(2)不可行。
①出資方式:只有普通合夥人允許勞務出資,且只有「經全體合夥人協商一致」,才允許合夥人以勞務出資。對於什麼樣的人可以勞務出資,以及如何量化以勞務出資的合夥人的特殊技能等問題,涉及到每一個合夥人的切身利益,他們不可能允許沒有特殊技能的人或所有的人都以勞務出資,也不會簡單地認可勞務出資人的「自我標價」。 ②利潤分配 :伙人對於合夥經營所取得的收益,享有按約定分享的權利。B、C為企業工作,拿固定工資顯然也不符合合夥人的權利。
(3)可行。普通合夥企業,是指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依照《合夥企業法》規定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一種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依法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4)不可行。B為公務員,不想辭職,要求不公開姓名。不參與企業管理,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不可行。首先,國有獨資公司、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公益性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不可以為普通合夥人,法律法規禁止從事經營的人如國家公務員、法官、檢察官、警察不能成為合夥人;其次,合夥協議要求載明合夥人姓名或名稱住所,我國現行法律沒有承認隱名合夥,公務員參與隱名投資、採取隱名合夥的形式從事營利性活動是非法的。所以B不能成為有限合夥人。
2. 對經濟法的理解與認識
1.經濟法產生的直接根源是自由放任的商品經濟管理模式所產生的市場秩序失衡,從而要求國家公共權力的介入以維護公共利益、穩定市場秩序、促進效率與公平。
2.由於經濟法是國家利用其公權力對市場經濟主體以及運行的調控、管理、監督、引導,所以經濟法主體雙方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即一方為國家相關主管機關,另一方為經營者(包括市場被管理主體和中介組織,其中中介組織又同時具有市場主管機關授權的監管職能和接受管理的義務)。
它們之間是調控和被調控、監督和被監督、管理和被管理、引導和被引導的關系,是雙方法律地位不平等的關系。
3.由於經濟法所調整的對象和范圍有宏觀和微觀兩的領域(例:相關經濟法對經營者不正當競爭方面的管理就是微觀方面的管理;而相關經濟法對市場運行的管理便是宏觀方面的管理),所以經濟法可具體分為:宏觀調控法律關系;國有參與法律關系;涉外管製法律關系;市場監管法律關系。
4.由於經濟法所調敏蠢整的上述對象和范圍不同於其它部門法所調整的對象和范圍,所以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5.盡管法律從整體上來說是用來維護和平衡效率與公平這兩大價值,但作為經濟法這一獨立法律部門有其所側重的追求價值,即經濟法總體上追求的橋腔陪價值是:可持續的社會整體效益。
6.由追求價值便引出了經濟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則為:經濟民主原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經濟公正原則。
7.結合綜上所述,故經濟法的概念為:經濟法是調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及其 *** 主管部門為了修正市場運行的缺陷、實現社會整體效益的可持續發展而履行各種現代經濟管理職能時與各市場主體發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另外,有關經濟法之性質的爭論,即公法、私法抑或公私混合法,本人認為已無現實意義,皆因當今行政權力之擴張於社會生活各領域。
社會圓嘩本位法律觀念的回歸,所以,本人認為於現實中再討論這一性質問題已毫無意義。
)
樓主,此問題實在太大,以上僅為概括敘述,並加之一些個人觀點,所以不詳之處歡迎指教。
不勝感激!
3. 經濟法的內容是什麼
經濟法的內容
一、明確經濟法的內容
經濟法的內容涉及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各類法律關系,旨在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護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
二、解釋經濟法的定義與性質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宏觀調控市場經濟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領域。它既具有公法屬性,又具有私法特點,反映了現代市場經濟的內在需求和國家干預理念。經濟法的核心目的是在保障市場自由與公平的同時,維護社會整體經濟利益。
三、闡述經濟法的主要內容
經濟法的主要內容包括:
1. 市場秩序維護:包括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旨在創造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
2. 宏觀調控與監管:涉及財政法、金融法、土地法等,主要是國家為了整體經濟健康穩定發展而進行的宏觀調控行為以及相應的監管措施,例如稅收徵收制度、貨幣政策等。
3. 企業法及經營規范:包括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破產法等法律,主要是規范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活動,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4. 經濟權益保護:如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等,旨在保護勞動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確保他們獲得公正的待遇和保障。
四、討論經濟法的社會作用
經濟法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規定經濟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為市場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法律保障。它還能有效預防和解決市場經濟中的各種問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此外,經濟法協調國家與公民、企業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增強社會凝聚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經濟法的完善與實施對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有積極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經濟法的內容豐富多樣,是保障現代市場經濟秩序和規范運行的重要法律工具。
4. 初級會計經濟法難嗎
初級會計經濟法的學習難度適中。作為會計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它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法律和經濟知識,理解基本的會計准則和方法。通過掌握這些基礎知識,考生可以順利通過初級會計經濟法的考試。
初級會計經濟法的考試形式較為簡單,主要考察考生對重點內容和解題技巧的掌握情況。因此,如果考生能夠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復習計劃,注重理解和記憶核心知識點,就能輕松應對考試。
當然,對於有志於在會計領域深入發展的人來說,初級會計經濟法的學習僅僅是個開始。他們需要繼續深入學習和研究,不斷擴展知識面,提高綜合能力和專業水平。
初級會計經濟法的學習方法也很重要。建議考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際案例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參加模擬考試和練習題,提高解題速度和准確率。
此外,考生還可以利用網路資源,如在線課程、論壇討論和視頻講座等,來豐富自己的學習途徑。通過與其他學習者的交流和互動,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能夠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初級會計經濟法的學習難度適中,只要考生合理安排學習計劃,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並持續深入學習,就能順利通過考試,並為進一步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5. 經濟法總論教學設計探討
經濟法總論教學設計探討
經濟法總論理論性過強,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通過案件的輔助,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經濟法基本理論。在教學中,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經濟法基礎理論,必須對章節進行合理規劃,在講授中注意突出重點難點。
摘要: 在經濟法學的授課過程中一直存在總論和分論的“二張皮”問題,但總論的深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分論具體經濟法律制度的理解和運用。結合經濟法課程的具體情況,介紹經濟法總論教學存在難題的基礎上,闡述經濟法總論的教學設計,並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
關鍵詞: 經濟法總論;教學設計;反思
一、經濟法總論教學存在的難題
經濟法課程作為法學課程的十四門核心課程之一,自我校2002年開辦醫事法律方向以來,一直作為我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醫事法律方向的專業課。經濟法課程授課內容分為總論和分論。總論部分包括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經濟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等基礎理論。分論部分以專題的形式進行講授包括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消法、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銀行法和勞動法等在內的經濟領域具體法律制度。經濟法課程一直是筆者的主講課程之一,筆者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講授總論部分時最為困難。
(一)總論內容過於抽象,不易理解
與分論的具體經濟法律制度相比,總論內容過於抽象,理論性太強。從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到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經濟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總論內容涉及的都是經濟法的基礎理論,十分晦澀難懂。而且經濟法作為經濟和法律的交叉學科,還有大量的經濟學名詞需要學生理解,如壟斷、市場障礙、國家調節、宏觀調控等,還有一些學理問題需要理解,如國家本位和社會本位的區別,公法和私法的判定標准等,這也為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經濟法學說眾多,缺乏定論
與其他部門法相比,經濟法出現時間較短,人們對現代經濟法的研究不過百年。作為一門獨立的部門法,經濟法的獨立地位至今還受到質疑。而且經濟法內部缺乏權威的定論,學者們紛紛著書立說,可謂眾說紛紜,流派眾多。筆者發現,對於經濟法的一些基本理論學者們沒有達成一致結論。以基本原則為例,民法學的教材中基本原則幾乎一致。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至今沒有定論,人大版、北大版、高教版、政法版的經濟法學著作都不一致。還有經濟法學的調整對象,不同的教材也不太一致,這都讓學生難以適從。
(三)學生輕視總論,沒有學習熱情
由於經濟法總論的'高度抽象性和較強理論化,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學生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在司法考試中,經濟法分值平均佔到40分左右,但只涉及經濟領域的具體法律制度。由於司法考試不涉及經濟法的總論部分,所以學生不重視總論,沒有學習熱情。對於不統一、不系統、司法考試不涉及的總論部分,學生認為沒有學習的必要性。雖然筆者在總論教學中反復強調總論的重要性,但學生的學習態度仍然有待提高。
二、經濟法總論的教學設計
(一)合理安排時間
經濟法課程作為我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醫事法律方向的專業課,安排在第六學期,總學時為54學時。由於學時有限,即便經濟法總論部分比較重要,筆者只能講總論部分進行壓縮提煉,突出重點。筆者將經濟法律關系單獨拿出,列為第二章。第一章即為經濟法總論,計劃安排4學時。本章分為五節,包括經濟的含義、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經濟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其中第一節用時最短,主要介紹經濟的詞源,讓學生了解我國古語“經濟”的內涵,以及首次“經濟法”進行命名是受日本的影響。第二節用時較長,主要介紹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特別是經濟法的產生時間和產生原因。第三節用時較短,主要介紹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這部分在講授中注意擴展,介紹幾種流行的學說。第四節用時較長,主要介紹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這部分在講授中注意與實際相結合,通過一些實例理解經濟法的立法宗旨。第五節用時較短,主要介紹經濟法與民法、商法、行政法的關系。
(二)豐富教學方法
1.討論教學法
對於理論性較強的總論授課,單一的講授式教學過於單一,加入討論教學法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思維的碰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了加強師生互動,筆者在總論部分設計了幾個議題。如:在講授“國家的能動反應”時,首先詢問學生“我國哪些行業通過國有產業來替代私有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回答後,再詢問“這些行業發展國有產業是否有必要性,為什麼?”。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發散思維、開闊視野。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法學高等教育的常用教學手段,其通過生動、具體的案件,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案件的分析和交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經濟法總論理論性過強,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通過案件的輔助,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經濟法基本理論。比如:以“張明寶酒駕”說明法律受制於社會現實,以“豬肉價格的波動”說明市場缺陷自身無法解決,以“農業學大寨”說明國家干預原則。
3.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指將相關聯的事務,按照一定的標准加以對比,通過分析其差異性,得以正確認識事務的客觀本質。通過比較分析法,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分析同類事務的異同並加深記憶。比如:在介紹“經濟法的產生”問題時,要介紹學界的兩大爭議“經濟法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和“經濟法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後產生”,對比這兩大爭議的原理並分析闡述理由。在講授“經濟法與民法、商法、行政法的關系”時,從起源、性質、主體、職能和內容五個方面進行對比,使學生深入理解這些部門法的差異。
(三)突出重點難點
經濟法總論比較復雜,所包含的內容晦澀難懂。由於經濟法課程僅有54學時,時間有限,再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所以總論部分計劃安排4學時。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經濟法基礎理論,必須對章節進行合理規劃,在講授中注意突出重點難點。筆者認為總論部分的教學重點包括法與經濟的關系、市場缺陷的表現、整體公平原則、經濟法與民法、商法的關系,教學難點包括經濟法的產生、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在講授重點難點時,注意學生的理解程度,使用視頻、討論等輔助教學。
三、經濟法總論的教學反思
筆者對經濟法總論的教學內容中進行調整並對教學環節進行了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基本完成教學計劃,學生也能夠適應教學設計總體安排,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總體上教學效果良好。但是,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首先,由於時間有限,筆者在講授中稍嫌、語速稍快,而且板書書寫不夠工整,主副板書在分配上不夠合理,缺乏計劃性,在以後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根據內容預先對板書進行設計。其次,在互動式教學中對學生的啟發不夠,以後注意對互動式教學的問題進行斟酌、設計。在討論中,有部分學生沒有參與進來,有開小差的情況,說明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最後,教師應注意多搜集司法實踐中真實的案例,應進一步對案例問題進行設計,要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提出問題,進而分析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