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與社會保障法01任務0007
⑴ 頒布社會保險法的意義
社會保險法是事關國計民生的法律,關繫到繳納人的吃、住房、生病、失業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對社會相對弱勢群體的生活和工作的保障,主要體現在為工傷、失業、養老、醫療、生育五類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方面。不同與商業保險,險種相對固定,以國家補貼和繳納結合用人單位、公民個人自我籌集的形式徵集款項,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種。
《社會保險法》頒布,意義重大而深遠。社會保險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在社保制度方面,終於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惠及城鄉的社保體系,以及社保相關的管理措施,使得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此次立法對於穩定國家的社會保障有著重大的意義。
《社會保險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認養老金全國統籌,參保人員(養老保險繳費不滿十五年)可以異地結算醫療費用、工傷報銷費用范圍擴大、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更透明等。這些都使得人民的生活更有保障。
在社保制度方面,我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在制度設計和實施方面,特別強調了對參保人員合法權益的保障,包括退保行為認定為違法、確保參保勞動者不再受繳費年限限制、解決了退休金統籌差異的問題、以及確保工傷受害者的工傷待遇等方面;在社保費征繳、監督和法律責任方面也有了新的創新和突破。
社會保險法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部基本法,對於加快發展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提升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位階,進一步豐富完善了我國社會保障法律法規體系,確保我國社會保障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它對於為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為,《社會保險法》的出台,一方面可將各地分散且層階較低的法規規章加以整合,提高統籌層次;另一方面則將進一步增強制度的強制性、權威性和穩定性。
,《社會保險法》的頒布實施,為推動整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科學發展提供了進一步的法制保障。《社會保險法》不僅對社會保險工作是極大的促進,也將對整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社會保險法》確立了廣覆蓋、可轉移、可銜接的社會保險制度,從法律上破除了阻礙各類人才自由流動、勞動者在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流動就業的制度性障礙,有利於形成和發展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社會保險法》進一步規范和明確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權利義務關系,有利於促進勞動關系的穩定與和諧。《社會保險法》的出台,與以前頒布實施的勞動法、公務員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一起,構成了我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法律體系完整的頂層架構,對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在法制軌道上實現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⑵ 《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頒布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頒布時間]:2007年6月29日 [實施時間]:2008年01月01日
《就內業容促進法》
[頒布時間]:2007年8月30日 [實施時間]:2008年01月01日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頒布時間]:2007年12月29日 [實施時間]:2008年05月01日
⑶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考研要考那些科目
考研科目:外語、政治管理學綜合。
在社會保障學、社會學、心理學、勞動經濟學、社會統計學、社會保險學、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社會政策理論、公共管理、西方經濟學等科目中選擇兩科。
考研科目各個學校不一樣,你確定好學校之後可到各個學校研究生院網站查詢。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是我國全面建立和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急需人才,具有長久穩定的就業潛力。
畢業生可以進入國家各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人事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企業與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保險公司等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與組織管理工作,也可以進入相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或者進入法院、勞動仲裁機關等部門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實務工作。
就業前景十分廣闊。畢業生可以參加社會保障學、勞動經濟學、社會學、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3)勞動與社會保障法01任務0007擴展閱讀: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考研必備技能:
1.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2.掌握現代管理和計算機應用技能;
3.了解中外勞動與社會保障領域的理論與實踐進展;
4.熟悉黨和國家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掌握中外經濟學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經濟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