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的當中實失婚姻是怎樣的
⑴ 現在的婚姻法承認事實婚姻嗎
你好!要看具體情況,1994年2月1日後以夫妻名義同居,屬於同居關系,不再屬於事實婚姻關系。
⑵ 婚姻法中「結婚實質要件」應當怎麼理解
你好,結婚的實質要件是指男女雙方本身的狀況與相互之間的關系均符合婚姻法規定的可以確立婚姻關系的條件。根據我國的規定,結婚必須具備以下四個實質條件:
第一,必須是男女雙方完全自願。
婚姻法第5條規定:「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因此,男女二人結婚不應該附加任何條件。要求結婚,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如果是因為受到脅迫、欺騙而做出虛假的意識表示,或者是因為重大誤解而做出錯誤的意識表示,這樣的婚姻無效。
第二,必須達到法定的結婚年齡。
婚姻法第6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法定的結婚年齡具有強制性,必須達到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才能結婚,而晚婚年齡則只能是號召性的和鼓勵性的措施。這是國家為了實現計劃生育的要求,鼓勵人民實行晚婚,做出提倡性的條款,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可以通過正面的宣傳教育,使人們自覺遵守,不能以晚婚年齡限制人們結婚。凡是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沒達到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的,婚姻登記機關一旦發現,應當宣布該結婚無效,並且收回被騙去的結婚證明。對於情節嚴重的,要追究法律責任。
第三,要符合一夫一妻制。
婚姻法第2條規定,「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因此,要求結婚的當事人只能是未婚者,或者是喪偶、離異者。有配偶的人只能在原終止以後才能。重婚犯罪,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離婚的雙方要求的,也必須是雙方沒有再婚,或者是再婚後配偶已經死亡,或者是再婚後又均離婚的,才可復婚。
第四,當事人一方或者是雙方之間不存在法律禁止結婚的情況。
婚姻法第1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的不能結婚:
1、是不能重婚;
2、是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比如和自己的表堂兄弟姐妹等,都是不允許結婚的
3、是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患這種病婚後尚未治癒的,婚姻無效。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是指精神方面的疾病和重大不治的傳染性疾病或者是遺傳性疾病。
凡是不符合以上四種之一條件的,婚姻均屬無效
⑶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四條在現實中怎麼應用
1、依據婚姻法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四條為依據提起訴專訟的,人民屬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2、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這里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和精神損害賠償。
3、以《婚姻法》為依據提起訴訟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必須是以離婚為前提,第三者不是配偶一方,不屬於適格當事人;依據《精神損害賠償》,第三者對無過錯方的所謂「精神損害」也無法律依據,故不得直接起訴第三者。
4、趙某起訴的時候就搞錯了,其直接以《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起訴就可以了。王某與張某既然已經非常同居,就符合該條第二項的情形了。
⑷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四條在現實中怎麼應用
第四條 男女雙方根據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補辦結婚登記的,婚姻關系的效力內從雙方均符合婚姻容法所規定的結婚的實質要件時起算,
婚姻法第八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從這可以看出 ,這解釋話題只是一個補辦結婚登記,至於什麼 叫做符合實質要件,在這打個比方,比喻一對同居者去補辦結婚證,這時男的三十二歲,女的三十歲,他們同居時間已經十一年,這時民證部給他們 補辦的結婚證應當是十年合法夫妻關系,而不是從辦證起才是合法夫妻。為什麼 同居十一年只能算十年,因為婚姻法第六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而這對夫妻男二十一歲女十九歲就開始同居生活,所以有一年是不符合 婚姻法規定的。
⑸ 婚姻法當中只知道女方出軌但是沒有實際證據對兒女有沒有撫養權
這個還是要有實際證據來提供。城東化肥撫養權撫養權的話還要看。嗯,雙方各自收入了,還有之前的話是誰一直陪伴孩子的。
⑹ 婚姻法第四條中,「夫妻之間應互相忠實」具體什麼含義
只是一句空話而已,沒有什麼用,從法律上來講,不能以本條來作為判內決依據。
但是,如果離婚不容忠實比如與他人同居,包養等可作為財產少分的依據。僅限於法律規定的不忠實情形。
如果是小金庫私房錢、撒謊、隱瞞等沒有構成法律明確約定的情形,沒有任何事情。
⑺ 請問在婚姻家庭法中有沒有明文規定事實婚姻。是怎麼規定的
在《婚姻抄法》2001年修訂以後,襲我國的婚姻法中並沒有規定事實婚姻了,但為了解決以前存在事實婚姻的情況,有一個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五條 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⑻ 國際私法問題,雙方為中國公民,在國外定居,未滿中國婚姻法實質要件比如年齡,在外國登記結婚,其婚姻在
關鍵詞:跛腳婚姻;識別;准據法
國際私法中的跛腳婚姻,又叫跛行的婚姻(limpingmarriage),即在一個國家有效而在另一個國家無效或者解除的婚姻。由於跛行的婚姻的存在,就可能出現一個人可以在不同國家的兩個以上的配偶維持著所謂「一夫一妻」制婚姻的奇怪現象 。這樣,勢必違背一個國家的公共秩序、風俗、倫理道德,也使涉外婚姻關系處於一種不穩
定的狀態。同時,跛行的婚姻導致子女的跛行的婚生地位,而子女是否婚生,關繫到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問題和遺產繼承問題,許多國家的法律都規定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如父親沒有義務撫養非婚子女,非婚生子女沒有繼承權等。可見,跛腳婚姻對社會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本文就跛腳婚姻的產生及預防措施,作一番淺析。
一、各國對涉外婚姻成立的實質要件與形成要件不同的識別,產生跛腳婚姻歐洲大陸民法系國家把涉外婚姻成立的要件分為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規定實質要件適用當事人的本國法,形式要件適用婚姻舉行地法。實質要件一般指男女雙方結婚能力,即是否達到法定的結婚年齡,是否已有配偶,雙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是否屬於禁止結婚的范圍,雙方當事人是否患有禁止結婚的疾病等。形式要件一般是指當事人雙方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登記並領取結婚證書,或者需要有正式的儀式,需要適當的主持結婚儀式等等。由於各國對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有不同的識別,有些
問題在一個國家被認為是形式要件,而在另一個國家則被認為是實質要件。例如,關於未成年人結婚的問題,英國的婚姻法規定,未成年人結婚,須徵得其父母的同意;法國民法典第148條規定,未成年人非經其父母同意,不得結婚。看起來,英、法兩國法律對這個問題的規定是一致的。但是按照各自的法律進行識別,其結果則相差甚遠。按照英國識別,這是婚姻形式要件問題,適用婚姻舉行地法。按照法國識別,這是婚姻實質要件問題,適用當事人的本國法。這樣,就易產生跛腳婚姻。
防止這種跛腳婚姻的措施有:(1)涉外婚姻的成立不分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一律適用婚姻締結地法。涉外婚姻成立及其效力的最古老的准據法是婚姻舉行地法,也稱婚姻締結地法。那時候,對涉外婚姻成立的要件不分形式要件與實質要件,認為在舉行地有效的婚姻到處有效,在舉行地無效的婚姻到處無效。美國和許多拉丁美洲國家,在解決涉外婚姻成立要件及其效力的法律沖突時,仍然採用婚姻締結地法制度。美國第二部《沖突法重述)第283節(婚姻的效力)總結了美國全面的實踐經驗,該節規定,婚姻符合締結地州的要件,在任何地方都被認為有效。我國對涉外婚姻成立的要件也不分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一律適用婚姻締結地法,該法同時也是涉外婚姻效力的准據法。我國
《民法通則》第14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外國人結婚適用婚姻締結地法律」。這種制度的優點,是簡單易行,方便婚姻當事人,又可防止跛腳婚姻的產生。(2)涉外婚姻成立的要件及其效力均適用婚姻舉行地法,並對這種制度的缺點作明確規定。涉外婚姻的成立不分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一律適用婚姻舉行地法,這樣雖防止了跛腳婚姻的產生,但這種制度的缺點是當事人容易規避本國法或住所地法的禁止性規定,到那些沒有這些禁止性規定的國家去結婚。海牙國際私法會議吸取了美國和拉美洲國家的實踐經驗,於1977年3月14日通過了《結婚儀式和承認婚姻有效公約》。該公約對涉外婚姻成立的要件及其效力均適用婚姻舉行地法,並對防止這種婚姻制度的缺點作了明確規定(第11條)。該公約第2條和第3條是確定婚姻成立的要件的。第2條規定,婚姻的形成要件,依據結婚儀式舉行地國的法律。第3條規定,締結婚姻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未來的配偶雙方符合婚禮舉行地國內法的實質要件,並且配偶一方具有該國國籍或在該國設有慣常居所。(2)未來的配偶各自符合婚禮舉行地國法律選擇規則所規定的國內法的實質要件。關於婚姻的效力,該公約第9條規定,依據婚禮舉行地國法律締結的有效婚姻,各締約國均應認為有效。第11條規定:締約國只有在結婚當時依其法律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拒絕承認其婚姻效力:(1)配偶之一方已婚;(2)配偶之間是直系血親或者父母子女,或者嫡系及因收養而成為兄弟姐妹;(3)配偶一方未達結婚的最低年齡,又未獲得必要的特許;(4)配偶一方智力缺乏同意的能2(P193-196)力;(5)配偶一方並未自願,應允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