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會行政法規
㈠ 社區居委會是行政單位還是事業單位
社區居委會既不是行政單位也不是事業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版》(以權下簡稱《組織法》)第二條規定:「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自《組織法》頒布實施以來,居委會在城市基層社區建設和服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政府機構改革,城市工作重心下移,各種名堂的「工作」進社區,城市居委會組織原有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功能已經不斷弱化甚至消失,轉而成為一個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派出機構,承擔著大量行政性的工作和任務。
居委會自治組織目前存在著「法」外運轉、錯位運轉的不正常現象應認真加以研究和依法規范。
拓展資料:
社區居委會,簡稱"居委會"、"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委員會"為中國大陸地區城市街道、行政建制鎮的分區即"社區"的一個主要社會組織機構,屬於城鎮居民的自治組織,地位相當於農村的村民委員會,管轄對象為城市、鎮非農業居民為主。
根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社區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㈡ 社區和居委會有什麼區別職責是什麼
1、社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社會學家給社區下出的定義有140多種。社區是具有某種互動關系的和共同文化維系力的,在一定領域內相互關聯的人群形成的共同體及其活動區域。
(2)居委會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一、社區職責
社區是基層居民自治的組織,實際上歸街道辦事處領導指揮。2015年之前,社區的重點工作為:
1、計生(對口單位為計生局,負責計劃生育、實住人口登記);
2、民政(對口單位為民政局,負責高齡補助、低保、殘疾人救助、留守兒童、傷殘退役軍人等);
3、衛生(對口單位為愛衛辦,主要負責管區內無物業管理的居民區衛生);
4、勞動保障(對口單位為就業局、社保局,主要為負責4050人員補助、五七工、新農合的辦理並提供合法就業崗位);
5、醫保(對口單位為醫保局,社保局,主要負責辦理病退、醫療救助和社區醫保的繳費);
6、黨建宣傳(對口單位為組織部、宣傳部,主要負責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優秀居民入黨、管理退休黨員並積極宣傳黨的政策方針);
7、綜治(對口單位為安監局、消防隊、信訪局,負責排查管區內居民安全隱患和安全生產隱患,有居民上訪需配合信訪部門摸底,了解情況);
8、統計(對口單位為統計局,負責摸底社區內各類統計工作如商鋪、華僑、健身場所、教育機構等);
9、武裝(對口單位為武裝部,主要負責招募民兵預備隊及每年的徵兵工作)。
10、教育;
11、民族宗教;
12、住建;
13、城管;
14、環保;
15、地方稅收
除上述的工作外,社區工作還包括團委、婦聯、關工委、文化、老年體協、司法普查等大大小小最多120個項目。
二、居委會職責
根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居民委員會的基本職能和任務是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
2、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3、調解民間糾紛;
4、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5、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㈢ 社區和居委會有什麼區別
社區和居委會的區別是:
1、社區是一個地理、社會概念,不是管理專單位。居委會是屬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管理單位。一個大社區里可能有好幾個居委會,一個居委會的管理范圍也可能超越一個社區。
2、居委會委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和城市基層政權的重要基礎,也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之一。而社區是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綜合基礎的群眾基礎機構。為居住在一個固定區域的居民群體范圍內的居民,起著一種媒介橋梁作用。
3、社區是指人們共同生活的一定區域,也成為佔有一定地域的人口集中體,它由五個要素組成,分別是人口、地域、制度、政策和機構。如學校、公園、居委會都屬於社區。
拓展資料:
根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居民委員會的基本職能和任務是:
①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
②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③調解民間糾紛;
④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⑤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⑥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㈣ 街道和居委會的區別
街道和來居委會在概念自、行政關系以及管轄地域均有區別,具體如下:
1、概念不同
街道辦事處是市轄區政府的派出機關,在行政級別上相當於鄉鎮;居民委員會是基層自治組織,人員由選舉產生,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之一。
2、行政不同
街道辦事處指導居民委員會工作,居民委員會有協助街道辦事處辦理社會公共事務的義務。
3、地域不同
街道辦管轄的地方比較大,然後分割成很多塊,每一塊就是居委會管轄的范圍。
(4)居委會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居民委員會的基本職能和任務是:
1、 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
2、 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3、 調解民間糾紛;
4、 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5、 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6、 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㈤ 居委會是什麼性質的機構
居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規定: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
(5)居委會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居民委員會作為社區的法定組織,對內是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行使各項法定職能,對外依法代表社區履行各項權利和義務。社區工作站要尊重居民委員會的自治性質,支持其依法開展自治工作,居民委員會依法負責對社區事務行使管理職能。
現從事社區工作的基層單位主要有:居民委員會、社區工作站、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公司。居民委員會是依法成立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本應在社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在實踐過程中卻存著不少問題。
如原來代行使的政府行政事務性職能剝離到社區工作站後,居民委員會在社區中的公信力嚴重下降;在對社區內小區的環境衛生、綠化、群眾文娛活動的管轄權方面,居民委員會受到來自同樣是群眾自治組織業主委員會的挑戰;在社區服務方面,物業公司提供了安全保衛、房屋維修、環境衛生等專業性服務,居民委員會在社區的自治管理功能被進一步擠壓。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確立居委會在社區中的主體地位
㈥ 按照法律規定 城市居民委員會的性質是什麼
居民委員會性質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專組織。
《中華人民屬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由城市居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城市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規定: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
(6)居委會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和城市基層政權的重要基礎,也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之一。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任務是辦理本居住地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並且向人民政府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為了實現上述任務,在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之下設立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
㈦ 社區居委會基本知識
1、社區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目前城市社區的范圍,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後作了規模調整的居委會轄區。
㈧ 居委會的權利有那些
居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和城市基層政權的重要基礎,也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之一。在中國的城市地區有4億多居民通過這一制度直接行使憲法賦予的自治權和民主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的權力。
一、居委會基本職能如下:
根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居民委員會的基本職能和任務是: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
2、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3、調解民間糾紛;
4、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5、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二、政策如下:
1954年12月3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合並圖冊第四次會議通過了《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80年 1月19日重新公布。據此,首先在市轄區和下設區的市設立了居民委員會,以後又逐步在鎮和鄉政府駐地的小集鎮設立了居民委員會。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㈨ 居委會和村委會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村委會:村民選舉產生的群眾性自治組織
居委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二、主要職責不同
村委會:
1、宣傳貫徹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村民合法權益,教育和推動村民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發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識,促進村和村之間的團結、互助,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2、依照法律規定,管理本村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3、支持和組織村民依法發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其他經濟,承擔本村生產的服務和協調工作,促進農村生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4、尊重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維護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保障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承包經營戶、聯戶或者合夥的合法的財產權和其他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5、舉辦和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6、組織實施本村的建設規劃,興修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指導村民建設住宅。
7、依法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本村的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8、向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報告工作並接受評議,執行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議、議定。
9、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
10、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職責。
居委會: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
2、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3、調解民間糾紛
4、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5、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9)居委會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村委會實際作用:
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和民主化道路的起步選擇定位上,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究竟是自下而上、先易後難,還是自上而下、先難後易,選擇漸進之路還是一步到位的激進之路,一直多年來一直在探討。
有人認為村不是一級政權,村民自治還是政權之外的改革,而不是政權之內的改革;有的斷言「實質意義上的村民自治是不太可能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的」,另外還有其他很多觀點。但不管怎樣,村民委員會直接選舉為農村政治生活的一次變革,也是農村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
由村民直接投票、選舉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結束了村幹部長期以來由上級任命的歷史,把村幹部的選舉任用權交給了村民,打破了人民公社體制和生產大隊體制,改變了村幹部只接受來自上面的指令、只對上級負責的狀況。
理論上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自主辦理,改變了過去政府包辦一切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