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規沒有規定後果

行政法規沒有規定後果

發布時間: 2021-02-02 20:42:42

A. 行政法規中的處罰性規定有沒有一個總稱比如規范性條目

國家機關包括各級政府,包括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也包括各級人大,全國人大制定的是法律,地方人大制定的是地方性法規。只有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才是行政法

行政法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1.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

2.行政規章
行政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組成部門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占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地方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所制定的普遍適用於本地區行政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規章是行政管理活動的重要根據,其數量之多、適用范圍之廣、使用頻率之高均居行政法各表現形式之首。

我個人認為應該是這樣,但是有的教科書會分得更詳細,包括把憲法也認為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我覺得不必要。有覺得不對的可以補充,這玩意就是個學術問題,誰都有自己的觀點

B. 行政規章到底能不能設立上位法沒有規定的行政許可

可以設立,但只是臨時性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五條規定: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所以省級人民政府因行政管理的需要,可依法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且范圍受到嚴格限制。

C. 行政不作為的法律後果

根據法律規定,行政主體承擔法律責任的種類有11種:1、宣布無效;2、撤銷違法;3、重作內行為;4、修正違法;5、履行容職責;6、承認錯誤、賠禮道 歉;7、恢復名譽、消除影響;8、返還權益;9、恢復原狀;10、行政賠償;11、被通報批評。
對行政不作為違法行為應追究的主要法律責任是責令行政主體限期履行職責.行政人的職務行為應視為行政主體的行為。作為行政人的法律責任不是不追究,而是先由行政主體對外承擔,再由行政主體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進行內部責任追究,法律依據是:《行政訴訟法》第68條規定 「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該行政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 負責賠償。
行政機關賠償損失後,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 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D. 行政法規沒有規定的,部門規章能否補充

建房許可證有效期多少年?

E. 行政責任是指什麼因行為違反行政法律和法規的規定而應當承擔的對其不利的一種

行政責任是指犯有一般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應承擔的法專律責任。行政責任主屬要有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方式。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管理相對人給於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F. 對《行政處罰法》中「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不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如何理解

寬大處理的意思。

G. 有沒有哪部法律說不能違反行政法規

應該還是昨天提的問題,廣義的法律包括行政法規,生活中使用法律一般都是廣義的法版律,行權政法規本身就規定了違法的後果,至於哪部法律規定不能違反行政法規,主要散落在各法律條文中,比如《刑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再比如:《公務員法》
第五十二條公務員或者公務員集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獎勵:
(一)弄虛作假,騙取獎勵的;
(二)申報獎勵時隱瞞嚴重錯誤或者嚴重違反規定程序的;
(三)有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撤銷獎勵的其他情形的。

H. 如何理解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專條,合同無效的屬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4條確認,這里所謂的「強制性規定」僅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8)行政法規沒有規定後果擴展閱讀

強制性規定一般以三種情況出現。

1、強制性規定本身直接規定了違法行為的效力。

2、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但引致或結合其他法律條文,其他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該違法行為效力。

3、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也沒有引致到其他具體的法律條文中,更沒有其他法律條文對其效力予以明確規定。

I. 行政法規和政府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行政法規,屬於法律范疇,具有法律效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行

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行政法規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2、政府文件屬於規范性文件,一般僅僅是行政文書,對一定范圍的人或事有約束力,而不像法律有普遍約束力。

「規范性文件」是法律中經常出現但又並不局限於法律領域的一個概念,它主要是指具有規范性(即規定權利和義務)的、適用於不特定對象的各種文件。在非法律領域,「規范性文件」主要被用來指對某一群體具有紀律約束力的文件。

例如,2013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就將共產黨的某些紀律性文件稱為「規范性文件」。正因為「規范性文件」也用於法律之外的領域,因此有的國家機關或者學者有時會使用「法律規范性文件」或者「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概念來特指那些法律上的規范性文件。

但一般的政府文件會做出相應的規定,但具體到個案時還是會根據文件再套用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據。則此時就具備了法律效力。

(9)行政法規沒有規定後果擴展閱讀:

政府文件(各級司法機關的「規范性文件」)合法性:

「規范性文件」是在法律體系中數量可觀、對公民權利和義務具有重大影響但其性質和地位卻又不甚明確的一類法律文件。

在法律缺乏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對於這類法律文件的界定和對效力等級的確定都只能在堅持法律體系統一性的前提下依據現有的法律規定予以推論。

正是基於這個指導原則,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部門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與規范性文件不加區分的做法是錯誤的,目前法理學教科書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規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級等同於法律、將國務院規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級等同於行政法規的觀點也是不能成立的。

而要解決司法機關規范性文件的亂象,最可行的方法莫過於從憲法解釋入手,將這些文件直接納入現有法律體系的范疇。

當然,要將上述推論和方案真正付諸法律實踐還有待於法律予以明確規定。

J. 關於沒有資質違反的法律法規

案發事由 一家建築設計顧問公司尚未取得資質時,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就找上門來,雙方商定,由設計公司完成方案設計後,房地產公司向設計顧問公司支付50萬元。合同簽訂後,設計顧問公司辛辛苦苦幹了一個多月,總算弄完了,房地產公司看了後很滿意,並且也報了上去。但是後來,該房地產公司不打算繼續開發該樓盤,因此就以「設計公司不具備資質、因而合同無效」為由不付設計款,引起設計顧問公司的不滿。
律師評析客座律師:世聯新紀元律師事務所郭玉濤 客觀地說,現實中沒有取得資質就從事建築設計的公司不少。那麼,沒有資質而從事設計工作是否必然合同無效? 按照建築法、國務院頒發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承攬設計任務必須有相應資質,沒有資質則不能承攬。同時,《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無效。因此,從一般的規律看,沒有資質而簽訂的設計合同是無效的,但是我認為不能這樣簡單地考慮,僵化的認識很容易導致不公平的結果。 問題在於「強制性規定」的概念。我把強制性規定分成兩大類,一種是規定的實質性法律行為、事實、事件等條件,這些條件構成了合同的基本權利義務關系,違反了這些規定,會導致國家、集體、他人利益的損害,因此絕對不能違反,一份合同的內容如果包含這些條件,就應該是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應屬無效。 另外一種是對法律行為形式、方式、前提等條件的規定,主要是體現政府行政管理職能,例如關於對營業執照、許可證、資質、資格等的規定就是如此。違反了這些規定而簽訂的合同,並不一定會對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造成損害,並不影響合同的實質性履行。所以國家可以對違法行為給予必要的行政處罰,但是並沒有必要當然地認為這些合同就是無效的。 比如一個小商販無照經營,肯定違反了國家有關工商行政管理的規定。他賣出一包香煙,並不能僅由於其無照經營而認定其「賣煙」行為是無效的,因為無照經營造成國家稅款的流失,可以通過行政處罰加以彌補,而不必特別解除其銷售行為。但如果他販賣的是假煙,那麼其賣煙的合同就觸犯了國家實質性強制性規定,合同的履行會造成很大損失,因此必然是無效的。 就拿我們前面提到的設計合同糾紛案件來說,資質制度是國家為了保障建築工程質量而確定的管理制度,沒有資質而承接設計任務的行為確實是不對的,國家可以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給予處罰。但是我們要看,這樣的行為後果是不是一定會帶來損失或者損害,如果可能,則國家就必須予以制止。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後果,就沒有必要予以制止。 事實上,資質僅僅是國家行政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放眼北京的建築市場,到處都是德國、英美、日本、澳洲設計大師活動的身影,他們在中國何嘗有過什麼資質,但是他們的設計成果仍然得到應用。 所以總的來說,我認為對於沒有資質簽訂的設計合同,應當區別對待,對於沒有實質性違法問題,政府部門在技術上予以接受的設計成果,應當認定設計合同是有效的,設計方已經履行了合同義務。其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可以予以行政處罰,但是其民事權利應當得到尊重和保障,接受其設計成果的單位應當按照設計合同的約定給付設計款項,而不能隨意主張合同無效。

熱點內容
法治小報治 發布:2025-09-30 18:12:12 瀏覽:685
勞動法里有規定餐補嗎 發布:2025-09-30 18:11:38 瀏覽:88
法院生氣 發布:2025-09-30 18:00:39 瀏覽:507
順義免費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9-30 18:00:37 瀏覽:428
部門規章是由制定 發布:2025-09-30 17:55:07 瀏覽:335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末路狂花 發布:2025-09-30 17:51:15 瀏覽:766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訴訟法 發布:2025-09-30 17:49:09 瀏覽:903
法治公正畫 發布:2025-09-30 17:48:34 瀏覽:444
立法法幾次 發布:2025-09-30 17:46:13 瀏覽:651
四川控制狂犬病條例 發布:2025-09-30 17:30:31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