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中的迴避
1.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那些人應該迴避
答案選:A、B、C
理由:《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內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容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
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
前兩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
2. 行政訴訟法迴避條款申請合議庭迴避
第五十五條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內影響公正容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
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
前兩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3. 為什麼行政訴訟中不適用迴避
行政訴訟法規定了迴避問題,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屬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前兩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4. 在行政訴訟中,在什麼情況下,由誰來決定審判長的迴避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回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答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前兩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5. 行政訴訟中有自行迴避和申請迴避,但若遇有迴避情形,辦案人員沒自行迴避當事人也沒申請怎麼辦不可指定
當事人有權申請迴避的
6. 訴訟法迴避原則詳解
迴避第二十三條審判委員會委員、合議庭組成人員及獨任審判員有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所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也有權申請上列人員迴避。第二十四條審判人員自行迴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提出,並說明理由,由院長決定。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申請審判人員迴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提出,由院長決定,並將決定告知申請人。第二十五條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院長迴避或者院長自行迴避的,應當由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並將決定告知申請人。審判委員會討論院長迴避問題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第二十六條應當迴避的人員,本人沒有自行迴避,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迴避的,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應當決定其迴避。第二十七條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提出迴避申請的,申請人應當提供證明材料。第二十八條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對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在恢復庭審前申請復議一次;被駁回迴避申請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決定有異議的,可以當庭申請復議一次。第二十九條不屬於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所列情形的迴避申請,由法庭當庭駁回,並不得申請復議。第三十條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出庭的檢察人員、書記員提出迴避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指派該檢察人員出庭的人民檢察院,由該院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第三十一條參加過本案偵查、起訴的偵查、檢察人員,如果調至人民法院工作,不得擔任本案的審判人員。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得再參與本案其他程序的審判。第三十二條上述有關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其迴避問題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
7. 關於 行政訴訟審判人員迴避
D,陪審員屬於審判人員,陪審員的迴避由法院院長決定。
刑訴中:第30條:審判內人員、容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則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民訴:第47條: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8. 關於行政訴訟中的迴避,正確的是
我國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共同適用的原則是迴避原則、兩審終審制回、公答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主要是迴避的對象不同,刑事訴訟中的迴避對象除了審判人員、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外,還包括偵查和起訴階段的偵查人員、公訴人、記錄人和翻譯員等。另外,可以申請迴避的時間也不同。民訴中只有審判過程中才能申請迴避,而刑訴中在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過程中均能提起。
9. 在行政訴訟中,在什麼情況下,由誰來決定審判長的迴避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當事人認為審判回人員與本案有答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前兩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10. 迴避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迴避的法定情形根據訴訟或司法程序(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勞動仲裁、公證)的不同,有不同的法定情形。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民事訴訟程序中迴避的法定情形如下: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 1 ) 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 2 )本人或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 3 )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的 ;
( 4 )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 5 )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迴避,但應當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 1 )未經批准 ,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
( 2 )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
( 3 )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 ,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報銷費用的;
( 4 )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宴請, 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
( 5 )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
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本案其他程序的審判。